方格精選

地震後第一個春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初相識,伊達邵

山地文化中心在921被震垮,邵族人直接在這片之前被強徵的土地上進行災後重建

山地文化中心在921被震垮,邵族人直接在這片之前被強徵的土地上進行災後重建

921地震之後半年的時間過去了,許多在災後趕赴現場救援、協助的團隊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陸續淡出了,東勢的帳棚學園也撤了,廣場的小巨蛋拆除,回復之前的停車場用途;而欲進一步深耕的團隊,也在調整腳步,準備在鎮上另覓合適的長期進駐地點。

這半年間,無論是倉促避難的災民、在地自發的就難重建力量、或是義無反顧前來支援的團隊,在此匯聚而成的一股暖洋,轉眼也要散去,雖然知必然如此,然而,頓時失溫的感覺,並不好受,即便連參與得較晚的我,也陷入一種漂浮無著的狀態。

此時,在日月潭參與重建的朋友「空空」,又再傳來呼朋引伴的訊息,先前,我總因為東勢這邊的工作無法分身而作罷,不過這回她改了說法:「別想那麼多,就先過來看看嘛(聽來壓力小了些)」,沒想到這一上去,就陷了進去了。事先聯繫,空空交代會有人在埔里與我碰頭,要順便我掛載進去,所以只要先到埔里就得了。

地震雖然過了半年,山區的重建工作也走了沒幾步。上週一個颱風過境,就山路坍方、對外交通受阻。在山上被困了幾天,路一搶通,就趕緊出來採買補給一些生活物資的伙伴,被指派順路將我掛載進山去。一直沒有手機的我,在埔里客運站,把自己站成人形立牌,不敢稍離,等待相認。只是也沒太費力氣,不久眼前就來了一輛車,小胖探出車窗來與我相認,我便拉起大小行李,身手敏捷地將自己折進車廂後座。

夜裡,尚未全面復電的山路,沿途不見燈火,黑鴉鴉一片,全仗著車頭燈,以及路邊斷續的民宅燈火,來辨路前進。一路上彎彎曲曲、起起伏伏,偶而,穿插一個繃跳,已經驚嚇不了地震後這一車來去奔波的人兒。開車的是小胖、副座的是麗妃,他們都說是一個叫一個呼朋引伴而來的,包括連後座的我不也一樣是由空空招引過來的。麗妃回憶接到小胖的電話詢問時,那時的她剛好從前一個工作離職還賦閒在家,也沒多想就過來了,後來明裕、老柯、小默,也這樣一個叫一個地聚到了一塊。至於小胖,則是先前就跟著謝英俊建築師在他新竹的事務所工作。

談話間,發現麗妃與我一樣是彰化人,我們回憶起兒時根本就是好山好水的鄰居埔里。

「我記得以前颱風來的時候這兒都埔里都很平靜。」

「對啊!」她馬上有了回應,「聽他們說騎機車還可以撐傘,好誇張。」

與剛剛那個午後仍滿目瘡痍坑坑疤疤的埔里景象,完全錯位。

在路程盡頭迎接我們的是夜裡冷冽的空氣,山中幾盞燈火、三兩嬉戲孩童,以及從廢墟站起的第一間創始組合屋。空空,麗妃、小胖以及謝英俊等人就在這簡陋的屋裡辦公,裡頭還有一頂小胖睡覺帳篷,以及剛砌好隔間牆警告著「水泥未乾」的廁所,於是,茫然無著了一段時日的我,就這麼漂進了,潭邊的幾點溫暖燈火之中,也尚還不管這是否為一場建築運動的起點,以及後頭還有少原住民的曲折故事。然而,我感覺到需要一點亮光與溫度,讓我自己可以再動起來,找到「做點什麼」的力量,暫時解消「往哪兒去」的焦慮。

這一串串呼朋引伴的連鎖磁圈裡,大多都是在建築上學有專長的年輕人,年紀大概小我約5歲,大約26-28歲之間,不是剛當過兵,就是才出社會不久。他們以謝英俊建築師為首,凝聚成一個群體,小胖之前在新竹的謝英俊建築事務所工作,剛在台北離職的麗妃、剛當完兵的明裕等。因為921彼此交集匯成一個能量力場,一方面熱血趕赴救災區,實際貢獻所學,再一方面也響應了謝英俊所提出的「另一種建築」理念,懷抱著建築可以不僅服務於都會中產階層的理想而來,不同於一般找份工,謀個差事的新鮮人,這些剛「下海」的年輕人一起步就多一份方向感,在這些人之中捲起袖子一起幹活,我逐漸能感到其中有股重力可以地托住漂浮的自己。

空空則與我年紀相仿,先前在台北就已認識,都算野百合世代之中屬於頓挫的那一群,挫敗的理由不一,但後來都花了不小的氣力,以及一些時間整頓自我,方能另再出發。後來的她體認到政治改革必須從社區工作做起,率先離開台北,返回新竹去文化協會工作,也在此時與謝英俊與舒詩偉等人有更深的交集。921地震發生後,謝英俊和空空一行人來到「德化社」(註)協助重建,而舒詩偉也前往石岡支援。因為這場地震,災後泛起一波社區營造、社區工作者到中部災區深耕。這群社造工作者所學各異,相同之處是,他們多少都有那麼一點社會意識,不盡然全是鐵桿的社會主義思想,不過顯然都當前社會的整體趨向有所不滿,理念傾向上的親近則吸引了彼此,不盡合宜、合拍的反思習慣,以及特別準備縱身一搏的行動力,終於讓大家走到了一塊。在大地震的震波擾動之下而能從四面八方相聚於此,絕非偶然。

草創時期的重建工作室,小胖正準備從這半年的據點遷移,後面是他在屋中搭的帳篷

草創時期的重建工作室,小胖正準備從這半年的據點遷移,後面是他在屋中搭的帳篷

更早之前則有寶島義工隊率先來到了日月潭投入重建,也是由義工隊協助後來謝英俊團隊銜接、並延續往後的重建工程。至於謝英俊,之前已是個儼然逐漸有自己風格的建築師。921前一日,他還為了一個案子在苗栗山區搭營勘查,有驚無險地返回新竹後不久便接到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陳板的電話,邀約投入災後重建計畫。謝英俊帶領著建築團隊剛好是重建區的及時雨,日後,他更提出了「另一種建築」的理想,成立第三建築工作室,除了號召一批年輕建築師,也帶了一批他教的學生過來參與家屋重建。而空空則負責社區工作,瞭解此前外界並不熟悉的邵族文化,以及協助組織族人一起加入災後的重建。他們要推的是「自立/自力造屋」,與其他災區的重建者不同,謝建築師堅持為組織原本就善於搭建房屋的族人加入參與,不是讓受災戶等著被救援,一方面要讓他們在蓋自己與族人房子的勞動中,獲得自立的動力與能量。

廢墟中立起鞦韆架

隔天天明,昨夜裡還看起來混沌一片的廢墟之地,在拉去黑幕之後,整個半年努力的成果攤開在地表。前面幾排是水電未通、還需初步裝潢的家屋,後面幾排則是輕鋼骨構成,內裡尚待裝填,尚未蓋全的屋架,在清明時分的濕潤中,線條粗簡有力,晨霧中的暈染的吟哦,是我這個「化外」之民所陌生的聲音,不過,正在進行的卻是今日最令人振奮之事:族裡的女祭師正在為第一批家屋正在舉辦入厝儀式。即使大部分的仍在未完成狀態,門窗才剛裝好,家屋內部尚有待裝修,有幾戶有迫切居住需求的族人,已經看好了日子要先行入住。於是,一早將要入住的家戶即各自分頭進行祭拜儀式,將一只竹編藍子從舊屋中一路抱到新居之中,(這舉動有點像跟漢人將祖先牌位請到新居意思)引導祖靈魂一起來到新居,然後,負責的女祭師在各家門前空地進行祈告儀式。也有家戶對供奉漢人信仰的大聖神像一起進行祭拜的。

也是在這一早,那間當了半年重建總部的創始小屋也要搬遷,換到一個更大的空間,而小胖那頂搭在屋中的帳篷也到了該拆的時刻。這邊在搬家,那頭又開始施工、建築師們,工地領班,以及前來支援的學生一組,至於邵族族人也自行組織,年輕力壯者不分男女分派任務下工地,甚至上了年紀的耆老也捲起袖子一起幹活,完全不輸小夥子。小胖甚得族人好感,又得個綽號叫馬拉木(日語身材很大號的意思),一會兒收工後媽媽們分水分檳榔一轉頭:「瑪拉木人呢?」不見他人影,又轉而遞出手給還不記得名的我:「欸,給你。」

稍晚一點,在底下稍低點的一塊空地上,阿貴、憨仔、巴龍從山上砍了竹、藤、正在挖坑、鋪沙、整地,然後,大夥將粗壯綠竹兩兩互纏、繫繩、分組往外拉牽,一對巨大的三角形架構在眾人的吆喝聲中於大地中挺起。空中,巨竹交會、互攀,底下,年輕人奮力拉撐,三角形頂端指向天空,繩索從天而降。再不多久,鞦韆座就要於春風中擺盪,再不多久,播種祭就要開始。然而,這「再不多久」之於族人其實跨越了二十年。先前的那次因有耆老在祭典中發生意外,導致鞦韆祭因而持續停擺至今。

才初相識,這個陌生的族群過去有多少故事,我不清楚,但顯然並不是一開始就蕭條如此的,只是世紀之交當兒又橫遭921大震摧殘,空前的危機感推擠著內部的彼此,從中反而生出了一股動力,族人卯足了勁要將在過去失落了的、遺忘的,一一拉回現場重新活過。

連女祭師也下海背繩要將記憶的鞦韆立起

連女祭師也下海背繩要將記憶的鞦韆立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明的沙龍
20會員
87內容數
921大地震後,災區展開了重建,我先是到了東勢、然後日月潭遇見邵族,是這二十年間陸續寫成的文章。
鄭立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4/26
走著走著身上的背包越來越沈了,心裡懷疑著,該不會在哪裡走岔了路吧?環潭的路顯然不是普通長,每次都以為前面轉彎彎過去就到了,卻連個村子的影子都沒看到,陪伴你的只有潭水、夕霧。路旁駛過的車越來越少,山裡的獸,在燈火無力的樹叢深處嚎叫著、夜裡的空氣,鮮得帶點樹腥味。此時,又有一輛車掠過我,在幾步路前靠邊
Thumbnail
2021/04/26
走著走著身上的背包越來越沈了,心裡懷疑著,該不會在哪裡走岔了路吧?環潭的路顯然不是普通長,每次都以為前面轉彎彎過去就到了,卻連個村子的影子都沒看到,陪伴你的只有潭水、夕霧。路旁駛過的車越來越少,山裡的獸,在燈火無力的樹叢深處嚎叫著、夜裡的空氣,鮮得帶點樹腥味。此時,又有一輛車掠過我,在幾步路前靠邊
Thumbnail
2021/04/26
地震後往返災區,轉車、轉車再轉車變成了一種必經過程,一種試驗,尤其對我這個極度逃避行程安排,有排程焦慮的人來說,尤其難熬,然而不知怎麼地也就耐下了性子來,不穿越這大氣層,就不能抵達那顆近而實遠的星球。 有一回,要從彰化出發到邵族去,心血來潮,想說,試試看能不能更更省時省事些,畢竟,南投和彰化不就是
Thumbnail
2021/04/26
地震後往返災區,轉車、轉車再轉車變成了一種必經過程,一種試驗,尤其對我這個極度逃避行程安排,有排程焦慮的人來說,尤其難熬,然而不知怎麼地也就耐下了性子來,不穿越這大氣層,就不能抵達那顆近而實遠的星球。 有一回,要從彰化出發到邵族去,心血來潮,想說,試試看能不能更更省時省事些,畢竟,南投和彰化不就是
Thumbnail
2021/02/07
天翻地覆一場之後,關於它的認識,也在重整,921,地震,7.1、7.3,集集、九份二山,逆斷層,林林總總隨著時間推移,資訊也跟著變化,或者推翻之前,或者更新、校準,在科學上,地震形貌是趨於精確,然日常中,波及程度少的大部分人逐漸淡減,甚趨無感。無辜捲入天災的,卻糾結反覆難以平息度日。 震央曾經一度傳
Thumbnail
2021/02/07
天翻地覆一場之後,關於它的認識,也在重整,921,地震,7.1、7.3,集集、九份二山,逆斷層,林林總總隨著時間推移,資訊也跟著變化,或者推翻之前,或者更新、校準,在科學上,地震形貌是趨於精確,然日常中,波及程度少的大部分人逐漸淡減,甚趨無感。無辜捲入天災的,卻糾結反覆難以平息度日。 震央曾經一度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住在大武山腳下,是吹不到海風的。 但太平洋黑潮上的風,卻悄悄透過網路,鑽進我心中早已遺忘25年的生鏽老風鈴。 那風鈴從來不發出悅耳的聲音,我很怕被風搖響,雙手遮住耳朵,不想再聽到暗夜在東海岸公路,狂飆機車青年的哭聲。
Thumbnail
住在大武山腳下,是吹不到海風的。 但太平洋黑潮上的風,卻悄悄透過網路,鑽進我心中早已遺忘25年的生鏽老風鈴。 那風鈴從來不發出悅耳的聲音,我很怕被風搖響,雙手遮住耳朵,不想再聽到暗夜在東海岸公路,狂飆機車青年的哭聲。
Thumbnail
再過5小時,921震災就滿23週年了 對於台灣許多人來說,921只是停電、短時間的交通不便和電視新聞而已,但對於親身經歷921的南投災民,可就不這麼簡單了。 一、地震與大人的徬徨 矮袋鼠律師是南投埔里人,地震當時還在讀幼稚園,921地震當下的記憶就是,第一時間整棟老厝都在發出碰撞的聲音,好像每個螺絲
Thumbnail
再過5小時,921震災就滿23週年了 對於台灣許多人來說,921只是停電、短時間的交通不便和電視新聞而已,但對於親身經歷921的南投災民,可就不這麼簡單了。 一、地震與大人的徬徨 矮袋鼠律師是南投埔里人,地震當時還在讀幼稚園,921地震當下的記憶就是,第一時間整棟老厝都在發出碰撞的聲音,好像每個螺絲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我們新的文明的出路是不是可能在這裡,我們不敢斷言,但是有一種感覺,從我們這個專業出發,再來看這件事情,我們重點是講部落、社區、還有永續,那這個就是我們工作的主要核心。
Thumbnail
我們新的文明的出路是不是可能在這裡,我們不敢斷言,但是有一種感覺,從我們這個專業出發,再來看這件事情,我們重點是講部落、社區、還有永續,那這個就是我們工作的主要核心。
Thumbnail
我們站在「甲天下」那棟大樓前面,看著斷壁殘簷,令人唏噓不已。我也帶他到重建中的國中小,看著學生擠在組合屋裡上課,30 幾度的高溫,非常克難。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挺讓人心疼。其實,埔里復原相當地快,台灣人就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 不管遇到任何困境,也要想盡辦法求生,生命力非常之強韌!
Thumbnail
我們站在「甲天下」那棟大樓前面,看著斷壁殘簷,令人唏噓不已。我也帶他到重建中的國中小,看著學生擠在組合屋裡上課,30 幾度的高溫,非常克難。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挺讓人心疼。其實,埔里復原相當地快,台灣人就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 不管遇到任何困境,也要想盡辦法求生,生命力非常之強韌!
Thumbnail
在我清醒那一瞬間就立刻聽見強烈可怕的震鳴,外頭都是鄰居在大聲呼叫的聲音。在他們緊張的催促下,我們慌忙跑出家門,跟隨著身邊的鄰居一起跑至巷道外的土地廟旁。 我還記得那時我媽不斷回頭看,而我激動對她大叫說快點走快點走,這個時候旁邊的馬路突然炸開了一陣粉塵,我嚇了一跳,地上的柏油路被炸出了小小的裂痕...
Thumbnail
在我清醒那一瞬間就立刻聽見強烈可怕的震鳴,外頭都是鄰居在大聲呼叫的聲音。在他們緊張的催促下,我們慌忙跑出家門,跟隨著身邊的鄰居一起跑至巷道外的土地廟旁。 我還記得那時我媽不斷回頭看,而我激動對她大叫說快點走快點走,這個時候旁邊的馬路突然炸開了一陣粉塵,我嚇了一跳,地上的柏油路被炸出了小小的裂痕...
Thumbnail
921地震抽離了生活的物質,我們所依循被制約的習性頓失依靠。這依循的物質基礎一旦中斷、停滯或消失,從頭歸零時,整個生活畛域就面臨極大的威脅與恐懼。這是對於維持生存的無力與未來的茫然失措,也就是整個生活空間的失序狀態。
Thumbnail
921地震抽離了生活的物質,我們所依循被制約的習性頓失依靠。這依循的物質基礎一旦中斷、停滯或消失,從頭歸零時,整個生活畛域就面臨極大的威脅與恐懼。這是對於維持生存的無力與未來的茫然失措,也就是整個生活空間的失序狀態。
Thumbnail
地震後第一個春天 921之後半年,我結束了短暫的東勢之行,在友人的呼喚下轉往日月潭,這是我認識邵族的開始。那個春天他們開始入厝,也舉辦了播種祭,甚至復育了中斷了二十年的鞦韆祭,而盪來擺去又二十個寒暑過去,竟成了我生活中恆常而且持續的風景。時節到了總回彰化家看看老爸,順路上去看看他們的近況。
Thumbnail
地震後第一個春天 921之後半年,我結束了短暫的東勢之行,在友人的呼喚下轉往日月潭,這是我認識邵族的開始。那個春天他們開始入厝,也舉辦了播種祭,甚至復育了中斷了二十年的鞦韆祭,而盪來擺去又二十個寒暑過去,竟成了我生活中恆常而且持續的風景。時節到了總回彰化家看看老爸,順路上去看看他們的近況。
Thumbnail
「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那個日子以後雖不是末日,但至此之後,之於某些人,之於我,這種感覺是確確實實的。 地圖上無法抵達的地方  1999年9月21日凌晨,超級大震來襲的時候,我才剛剛回到家,和往常一樣地停好機車,上了三樓住處,打開大門,循線摸進自己房間,一邊推門一邊側過肩頭脫下背包,突然間,整個
Thumbnail
「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那個日子以後雖不是末日,但至此之後,之於某些人,之於我,這種感覺是確確實實的。 地圖上無法抵達的地方  1999年9月21日凌晨,超級大震來襲的時候,我才剛剛回到家,和往常一樣地停好機車,上了三樓住處,打開大門,循線摸進自己房間,一邊推門一邊側過肩頭脫下背包,突然間,整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