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邵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走著走著身上的背包越來越沈了,心裡懷疑著,該不會在哪裡走岔了路吧?環潭的路顯然不是普通長,每次都以為前面轉彎彎過去就到了,卻連個村子的影子都沒看到,陪伴你的只有潭水、夕霧。路旁駛過的車越來越少,山裡的獸,在燈火無力的樹叢深處嚎叫著、夜裡的空氣,鮮得帶點樹腥味。此時,又有一輛車掠過我,在幾步路前靠邊停下、敞開門臂。沒等駕駛問,我不聽話的雙腳已小跑步跟過去,
「要不要我載你一程?」
「好!」當然,拋開平常的拘謹,毫不猶豫,連人帶包地將自己一咕嚕塞了進車。
「走了多久?」駕駛轉過頭問我。
「一個半小時吧?」
「我要到伊達邵。」
「用走的,你還要走上一個半小時。」豺狼說。
「呵……還好遇上你,真是謝天謝地!」
「告訴建築師,說我叫豺狼,他們都知道!」得知我是來找重建工作隊,豺狼頗為自得地說,「我在重建工作隊待過半年時間,現在喔,現在跟著親戚在做生意」。
車窗上的雨刷達達地划動,豺狼與我滔滔不絕,一掃幾分鐘前獨行時,幾乎參透天機所具備的寂寥,不知不覺抵達目的地,大大告謝了豺狼之後,抖抖行囊,我快步爬上山坡上的重建村。
組合屋興建的這塊坡地,是之前的山地文化中心,被地震一震撂倒了,這片廢墟順勢被拿來整地,作重建之用。這塊地,在更早之前,其實是邵族祖先耕作的水田地。沒想到,這頭地牛一發功,竟把層層積累的土地問題給翻了好幾翻。
「之前的山地文化中心,其實是個養蚊子的四不像。」空空說。
它是怎麼個四不像法,我不清楚;不過地震之後的空地上,留下了一根頗像個樣子的圖騰柱,哄得初來乍到的我拿起攝影機一陣猛拍,才發現上大當了的糗事,倒是記得。
「那不是我們的喔!」一位族人提醒我。
震前「山地文化中心」完全憑空想像立的圖騰柱
「什麼,那為什麼會擺在這?」我不解地問。
「那以前是縣政府為了蓋山地文化中心,就隨便找人亂作的,我們邵族根本沒有這種東西啦。」
當下,真是讓我窘得,恨不能當場挖個洞鑽進去。
來山裡久了,這般光景每隔一陣子總是會重複上演,一些胸前掛著相機、攝影機的,繞柱子左一喀擦、右一喀擦地朝拜著,等他們完成朝拜之舉後,你才跑上前去告知真相,總是會看到一張青一陣、白一陣的臉,以及呆立茫然真的叫不知所措的手腳。日子久了,也沒那麼好笑了。
當初,就是在山坡上這塊失而復得的土地上,大夥兒搭起了第一間屋。一些因日月潭觀光飯店被震倒而失業的邵族青年,在新竹來的重建團隊的組織下進行家園重建的工作。一千多個日子之後,逐漸長成六十幾戶,門前有花草相映、屋後有雲山依靠,隨處可以看到孩童玩耍追逐、父老納涼聊天、山豬漫步、蝴蝶翻飛的美麗社區。
地震之前,邵族聚落就已經被不當的土地計畫給劃得七零八落。當年吳敦義縣長大刀一劃,跟邵的族人說,「暫忍一時的不方便,未來將會讓大家走紅地毯」,這話直到今天邵族父老講起來還是恨得牙癢癢地。
地震後的協力造屋運動,讓四分五裂的部落又漸漸重新聚攏了起來。謝英俊在聽取族人的意見之後,在社區規劃預留舉辦祭儀的空地,頓時,硬梆梆的社區有了呼吸的空間。在這些空地上,族人們一起牽手,圍圈,舞之,蹈之,歲時節令也跟著活繃起來,接續了地震前中斷了脈搏。
邵族女祭師在村子裡拿著祖靈籃準備祭拜
住在這裡的朋友們,給社區裡連通家家戶戶的共同道路,起了個名字叫:「伊達邵路」。
只是美麗的傳奇和桃花源一樣,在地圖上是不存在的。
原因無他,一開始它就不被官方承認,妾身未明的還包括重建社區底下的這塊土地,它是重建工作隊與伊達邵朋友們通往更美好未來的根據。若憑的只是外頭買的那種上面有文武廟、德化社、光華島,甚至連已經震毀的月老祠都找得到的觀光地圖,你是無法抵達這片土地的。
地圖與實在
即使有著世人矚目的重建成果,整個伊達邵社區在地籍圖上,仍是一個沒有地址的存在。別以為那小小一張地圖不礙事,許多其他災區的受災戶,甚至因此淪為違建,遭鐵腕拆除;又或者,為了那地籍圖上少了一筆、一畫,而住戶又無法提出什麼,既有巷道證明之類的文件的話,就注定無法領到執照,不能進行重建。
負責社區工作、處理重建申請,被拗折到頗有一番心得的空空說:「每個鄉鎮有關重建的規定都不同,例如某個鄉就要求重建戶必須提出『既有巷道證明』,但是在農村聚落裡,有很多巷道其實是私人的地,他們各自協商,退讓多少公尺,作為巷道,以方便通行……」
我想起彰化老家最近被縣府徵收門前巷道土地,原來這些我們童年時跑進、跑出、跳高、打棒球、玩躲貓貓時,一直藏附於其內的空間,皆有著雷同的身世,差別可能只在,我還沒到需要為之提出證明甚至還無法確保它的地步。
「但是這樣的私設巷道,在地籍圖上面是不會呈現出來的。」空空接著說,「因此,許多重建戶沒有辦法提出既有巷道證明。在這種情形下,受災戶通常只好請鄉公所的人員來鑑定,但是鄉公所的人員編制很少,為了要跑這些鑑定,以及會勘水土保持……等,要等上很久很久的時間,可能是二個月,也可能是半年。」
地圖背後錯綜複雜的政治學,是災區朋友一直無法搞懂,卻無法免於被官方一再惡搞的迷宮。這些巷弄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是身體與記憶藏匿的親密腔室,然而,哪天因外力一翻,變成需要與之對簿公堂的處境,已甚為難堪。更何況,歷來被這樣被誘取豪奪的原住民土地,遠遠不只目前的門庭院落。
一道又一道的法令、一層又一層的辦法,搞得人暈頭轉向、顛非倒是。不僅災區住民不懂,連遠道前來協助的重建團隊,也一起陷在迷宮之中團團轉,還好,這些荒謬現象,仍斷不了伊達邵的絕境求生的意志。人類與土地的連結,靠的畢竟不是符號、數字、規章、證明,更不是政客口中那條舔不知恥的腥紅地毯。
約莫在道路獲得命名的同時,上頭的家家戶戶也紛紛有了屬於自己的地址。如同電影情節一樣,郵差的腳步總是有本領在公務員之前跑透一個地方。
伊達邵路上的幾個地址,就是透過綠衣天使的足跡與信件的往來,首先得到外界的確認。漸漸地,家家戶戶的訊息、情感與外界開始了流通。這個從廢墟裡站起來的新社區,不再是一個書信無法抵達的地方,一個孤立的存在:又不久後,連超商的快遞也能夠問到路,來這裡收貨、送件了。
石階梯上一支獨角仙慢慢地爬著、山豬在廳堂前漫步,郵差的單車喀、喀、喀地在山嵐淡入、淡出,真是一片福地洞天景象了。不過,我提醒自己若看不到痛苦的所在,肯定你還會再迷失一座烏托邦、桃花源的,別忘了,那往來的郵件訊息當中,也夾雜著無情的斷水、斷電通知,甚至限期拆除的公文哩!
現在,除了邵族朋友參與的重建工作隊之外,寒暑假的時候,也陸續有建築、社會等系所的大專生、甚至國外專業團隊來此參與、體驗協力造屋的工作呢?
若是你也想到這裡來,擱下外頭那張內政部審定的地圖,就試著問個路看看,問問伊達邵社區,問問伊達邵路,會有人指引你。可能是豺狼、巴信、可能是建築師,也可能是阿洲和他國小同學。
烏克巴與伊達邵
波赫斯筆下有個叫烏克巴(uqbar)的國度,據言相關條目收錄在他朋友所擁有的一套百科全書裡。不過,波赫斯翻遍了百科全書與地圖集卻找不到這個地方。原來,他朋友是在跳樓大拍賣時買進的這套大百科,竟是山寨版。而這套盜版百科全書的第四十六卷,多了四頁。烏克巴的疆域、歷史、語言與文學,就記載在這多出來的四頁上。
只是,邵族重建村的未來之難解,也只有當你和那些地方官僚打過交道之後,才能有所體會。原來,從地圖上的密密麻麻的線條與區塊當中,要多出一道線或者再安上一個標示,在彼時,可以是多麼輕易隨興;而此刻,卻又多麼地難如登天。
日益精進的現代高測繪技術所描畫的地圖底下,隱藏的又是怎樣一本一本混帳得可以的鳥事。地圖上一團團、一圈圈的波紋,地形學上標示著隆起與陷落,對應的地形、地貌該是山岳與窪谷;然而從部落的歷史看來,卻是滄桑、皺紋,腫塊與傷疤。
某天,我故意地寄出一封信給伊達邵路那端的空空,試著以白紙黑字的信件、郵戳、來證實、並收藏一條路的身份證明。並讓我們的綠衣天使─郵差來實現它。這條路也許幾年後就會隨著組合屋拆除而一起消失呢。我赫然發現,921剛好是波赫斯那套海盜版百科全書的總頁數,烏克巴就記載上面。雖然純屬巧合,卻難免讓人心驚。
幾年後,簡老師與石阿松長老聯手,並集結了高榮輝、丹俊傑、袁百宏等幾位中生代族人的努力,編撰了一部《邵語大字典》,以積極行動阻止自己的族群,在漢字叢林法則下走向銷聲匿跡的命運。
編一部大字典。這也很波赫斯呢,而且這次,保證貨真價實。
邵族重建村在地震後一千多個日子,逐漸長成六十幾戶,門前有花草相映、屋後有雲山依靠,隨處可以看到孩童玩耍追逐、父老納涼聊天、山豬漫步、蝴蝶翻飛的美麗社區。
avatar-img
20會員
87內容數
921大地震後,災區展開了重建,我先是到了東勢、然後日月潭遇見邵族,是這二十年間陸續寫成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立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地震後往返災區,轉車、轉車再轉車變成了一種必經過程,一種試驗,尤其對我這個極度逃避行程安排,有排程焦慮的人來說,尤其難熬,然而不知怎麼地也就耐下了性子來,不穿越這大氣層,就不能抵達那顆近而實遠的星球。 有一回,要從彰化出發到邵族去,心血來潮,想說,試試看能不能更更省時省事些,畢竟,南投和彰化不就是
天翻地覆一場之後,關於它的認識,也在重整,921,地震,7.1、7.3,集集、九份二山,逆斷層,林林總總隨著時間推移,資訊也跟著變化,或者推翻之前,或者更新、校準,在科學上,地震形貌是趨於精確,然日常中,波及程度少的大部分人逐漸淡減,甚趨無感。無辜捲入天災的,卻糾結反覆難以平息度日。 震央曾經一度傳
一、 我在邵族認識了個朋友,大家都他叫巴信。最初聽說這個名字與邵語十塊錢有關。  邵族和台灣其他原住民一樣,並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文字,而不熟悉羅馬拼音的我,隨手把它寫成「巴信」,自然是因為方便之故。其實更近似的音,是台語的去聲字「目」,也就是目睭的目;不過這個音既不容易發、又不好記,所以久而久之,也就
再訪東勢 兩年後的清明,我趁著彰化老家掃墓之便,又往東勢跑了一趟。 下了車,腳卻找不著落點,不再爬滿帳篷,倒是塞滿了車輛廣場、改建了的國小,依然停業的戲院……我自然而然信步走到了鎮上的本街,繞了一圈,「他們到哪裡去了?」心裡嘀咕著。 小小的一個東勢鎮,到底當初那些人都到哪去了呢?我想起老鞋匠,便往街
工作隊上傳言劉大哥在過坑有了情人。 這到底怎麼回事? 劉大哥為人雖不到冷若冰霜,但,只要涉及工地安全之事,可真是一本正經、鐵面無私,到底平時不苟言笑的他怎會桃花上身呢?實在有點令我難以想像,不過,打量他嘴上那撇小鬍子也還滿帥氣的,劉大哥苦笑自己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怎麼可能?雖這樣說,眼前那一撇鬍
過坑的阿山是921協力造屋工作隊的布農族副隊長,阿山自己的家也被地震震垮了,他也申請了一戶協力造屋的專案,他老婆珍妮是美國黑人,珍妮在這兒宛如回家一樣自在,她戲稱這兒是過坑─布魯克林。
地震後往返災區,轉車、轉車再轉車變成了一種必經過程,一種試驗,尤其對我這個極度逃避行程安排,有排程焦慮的人來說,尤其難熬,然而不知怎麼地也就耐下了性子來,不穿越這大氣層,就不能抵達那顆近而實遠的星球。 有一回,要從彰化出發到邵族去,心血來潮,想說,試試看能不能更更省時省事些,畢竟,南投和彰化不就是
天翻地覆一場之後,關於它的認識,也在重整,921,地震,7.1、7.3,集集、九份二山,逆斷層,林林總總隨著時間推移,資訊也跟著變化,或者推翻之前,或者更新、校準,在科學上,地震形貌是趨於精確,然日常中,波及程度少的大部分人逐漸淡減,甚趨無感。無辜捲入天災的,卻糾結反覆難以平息度日。 震央曾經一度傳
一、 我在邵族認識了個朋友,大家都他叫巴信。最初聽說這個名字與邵語十塊錢有關。  邵族和台灣其他原住民一樣,並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文字,而不熟悉羅馬拼音的我,隨手把它寫成「巴信」,自然是因為方便之故。其實更近似的音,是台語的去聲字「目」,也就是目睭的目;不過這個音既不容易發、又不好記,所以久而久之,也就
再訪東勢 兩年後的清明,我趁著彰化老家掃墓之便,又往東勢跑了一趟。 下了車,腳卻找不著落點,不再爬滿帳篷,倒是塞滿了車輛廣場、改建了的國小,依然停業的戲院……我自然而然信步走到了鎮上的本街,繞了一圈,「他們到哪裡去了?」心裡嘀咕著。 小小的一個東勢鎮,到底當初那些人都到哪去了呢?我想起老鞋匠,便往街
工作隊上傳言劉大哥在過坑有了情人。 這到底怎麼回事? 劉大哥為人雖不到冷若冰霜,但,只要涉及工地安全之事,可真是一本正經、鐵面無私,到底平時不苟言笑的他怎會桃花上身呢?實在有點令我難以想像,不過,打量他嘴上那撇小鬍子也還滿帥氣的,劉大哥苦笑自己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怎麼可能?雖這樣說,眼前那一撇鬍
過坑的阿山是921協力造屋工作隊的布農族副隊長,阿山自己的家也被地震震垮了,他也申請了一戶協力造屋的專案,他老婆珍妮是美國黑人,珍妮在這兒宛如回家一樣自在,她戲稱這兒是過坑─布魯克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同的夢境,反覆縈繞在每個夜晚: 我走進偏僻的山中聚落,映入眼簾是幢兩層樓的破房。 它穿著台式鐵皮木作的外衣,有棵老樹穿過它的層板,枝幹毫無章法的生長。 穿越中庭,鏽蝕的鐵門擋住了後山的路。 門扉敞開,發出的尖銳聲令人不寒而慄。 門後是碎石泥濘的山路,漆黑一片看不見道路的終點。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常去紅葉野溪溫泉,但對溫泉後的山林卻一知半解。這趟去山胡椒基地,才知道這片離我們不遠的森林,原來是貫穿台灣歷史的入口。 ​早上我們先一起共乘到進入內本鹿的入口。車停下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走。不過今天的步程不遠,只走了20分鐘左右就到了山胡椒基地。 我們同行的人中,很多來自外縣市的朋友…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這次走九蛙步道,除了來看看九隻青蛙疊羅漢之外,還想去看看「伊達邵的水上自行車道」。這好像去年就完工,今天才有機會來走走。因為這裡是觀光大據點,可能不好停車,又因為我知道從九蛙步道可以一路走道伊達邵部落,因此我們就先來「九蛙步道停車場」看看有沒有停車格。很幸運地,剩下最一格。 . 走吧!開始今天健
Thumbnail
恆春半島原本就有許多原住民狩獵、先民開墾的多樣化足跡;日軍侵伐的牡丹社事件,加上2021年台灣本土歷史鉅作【斯卡羅】影集的影響,讓這個充滿熱帶風情、原本默默無名、只在當地人口耳相傳的南國一隅步道,瞬間變成全台熱門的縱走路線!
幽夢老頭的這片迷陣竹林,除了竹樓後面的被竹海圍着的山,根本沒有其它的地方可以去。 雲風看見竹樓左邊有一條小徑,這條小徑和其它的不同,它沒有岔口,應該是通向山上的道路,雲風沿着一路走了進去,走到盡頭時,雲風看見了一個很大的湖泊在山崖下,山崖上有一個巨型瀑布,水流從山崖流下,下面的巨石也被這強烈的衝擊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
Thumbnail
    「這個潭裡的水越來越少了,這幾年小芋頭及小米歉收,連附近的森林都打不到獵物。部落許多人生病都無法好,而紛紛向祖靈報到」,頭目查馬克憂心地說。 「經過多次的祈雨祭,雨神都未曾露面」,祭司解釋著。     「家族千年前從Badaiyi遷徙至加匏朗,得感謝加泵社(今泰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同的夢境,反覆縈繞在每個夜晚: 我走進偏僻的山中聚落,映入眼簾是幢兩層樓的破房。 它穿著台式鐵皮木作的外衣,有棵老樹穿過它的層板,枝幹毫無章法的生長。 穿越中庭,鏽蝕的鐵門擋住了後山的路。 門扉敞開,發出的尖銳聲令人不寒而慄。 門後是碎石泥濘的山路,漆黑一片看不見道路的終點。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常去紅葉野溪溫泉,但對溫泉後的山林卻一知半解。這趟去山胡椒基地,才知道這片離我們不遠的森林,原來是貫穿台灣歷史的入口。 ​早上我們先一起共乘到進入內本鹿的入口。車停下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走。不過今天的步程不遠,只走了20分鐘左右就到了山胡椒基地。 我們同行的人中,很多來自外縣市的朋友…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這次走九蛙步道,除了來看看九隻青蛙疊羅漢之外,還想去看看「伊達邵的水上自行車道」。這好像去年就完工,今天才有機會來走走。因為這裡是觀光大據點,可能不好停車,又因為我知道從九蛙步道可以一路走道伊達邵部落,因此我們就先來「九蛙步道停車場」看看有沒有停車格。很幸運地,剩下最一格。 . 走吧!開始今天健
Thumbnail
恆春半島原本就有許多原住民狩獵、先民開墾的多樣化足跡;日軍侵伐的牡丹社事件,加上2021年台灣本土歷史鉅作【斯卡羅】影集的影響,讓這個充滿熱帶風情、原本默默無名、只在當地人口耳相傳的南國一隅步道,瞬間變成全台熱門的縱走路線!
幽夢老頭的這片迷陣竹林,除了竹樓後面的被竹海圍着的山,根本沒有其它的地方可以去。 雲風看見竹樓左邊有一條小徑,這條小徑和其它的不同,它沒有岔口,應該是通向山上的道路,雲風沿着一路走了進去,走到盡頭時,雲風看見了一個很大的湖泊在山崖下,山崖上有一個巨型瀑布,水流從山崖流下,下面的巨石也被這強烈的衝擊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
Thumbnail
    「這個潭裡的水越來越少了,這幾年小芋頭及小米歉收,連附近的森林都打不到獵物。部落許多人生病都無法好,而紛紛向祖靈報到」,頭目查馬克憂心地說。 「經過多次的祈雨祭,雨神都未曾露面」,祭司解釋著。     「家族千年前從Badaiyi遷徙至加匏朗,得感謝加泵社(今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