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甲小精靈—穿山甲

2020/01/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概是去年七月中旬的事情了,為了工作的關係,我整個夏天幾乎都留在了南庄。南庄的自然生態在這些年大家的保護之下,許多的動物在這裡都生活得很自在。例如蓬萊溪的護魚步道就是目前南庄鄉對於河川自然生態保育成功的案例。不只河裡的台灣馬口魚以及苦花魚悠游其中,一但到了五、六月的時節,整個步道園區更是螢火蟲的天下,滿滿的綠色光點在樹林間閃爍。
蓬萊溪護魚步道生態園區
四季的流轉永不停歇,夏日慶典總是伴隨著許多林間小精靈的身影。昆蟲、爬蟲、兩棲類的動物們更是趁著豔陽的呼應而出沒在任何一個草叢或樹群之中。夜晚寂靜的時刻,一些生理時鐘與其他人不同的夜貓子就會開始牠們美好的一天。
突然出現的穿山甲,令我措手不及,趕緊拍下牠的身影。
在我回到蓬萊地區時,一隻誤闖民房周邊的小精靈被我遇的正著。牠拖著厚重的鱗甲,一路被隔壁鄰居養的狗—大頭給追趕著,起初我將牠誤認為田鼠之類的大型老鼠。不過鱗甲反射路燈與車燈的光線提醒了我,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傢伙。沒錯,這是一隻穿山甲!
牠緩慢的爬行速度,讓牠一直被一旁的大頭騷擾。堅硬的甲殼倒是保護了牠柔軟的身軀不至於被大頭給咬傷。我隨即下車將大頭趕到一旁,仔細地欣賞難得一見的可愛小精靈。穿山甲本身的視力不太好,行動也很緩慢,即使因為我在旁邊觀看而想要快速離開,不過還是被我一個箭步就追到了。因此在野外常常看到穿山甲發生路殺、野狗攻擊、誤觸捕獸夾的死亡事件。
雖然想好好拍下牠的身影,但我還是認為不要去碰觸、打擾牠比較好。
台灣穿山甲是屬於中華穿山甲的一個亞種,也是台灣的一個特有亞種。而早年的民眾相信,穿山甲的食用價值,進而造成穿山甲被大量捕殺,所以台灣穿山甲到如今依然屬於保育類動物。
穿山甲在賽夏語中稱'ae:em,一些文獻上及長老的口述中,就有記載著我們賽夏族關於穿山甲的神話故事:
古代有一位少年,他有著賴床的壞習慣。每天早上,父親都會走到床前叫他起床。有一天,父親又因為少年賴床而來到床前準備叫醒他。不過這時卻發現,少年在床底挖了一個洞穴並躲在裡面不出來。父親不停地叫喊,少年都不予理會。之後少年的身體就開始出現了變化,原本的皮膚逐漸轉變成了鱗片,雙手也長出了利爪。最終,少年變成了一隻穿山甲且逃往森林,任由父親如何呼喚,他也沒有再回來過了。於是,少年就成為了穿山甲的祖先。
過去筆者也曾經聽說過一些長輩敘述穿山甲烹煮過後食用的味道非常好。不過對於親眼看到野生穿山甲的我來說,只希望這隻穿山甲能夠好好的成長、茁壯,並繁衍出下一代,而不是只是一具冰冷的標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巴萊茵‧歐拜
巴萊茵‧歐拜
巴萊茵‧歐拜,這是我身為一位賽夏族最原本的名字。我是一個文化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偏鄉老師,我想把自己熱愛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多認識賽夏文化與偏鄉的故事,也多多支持辛苦的文化工作者。2022年開始不定期更新,希望舊雨新知多多包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