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釀影評|《重磅腥聞》:這不會是最後一批受害者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影評|《重磅腥聞》:這不會是最後一批受害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MeToo 一詞在 2006 年由美國人權運動者塔拉娜.柏克提出,用來作為反性侵、性騷擾的標語,然而直至 2017 年 10 月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時才被廣泛使用。接下來社會迎來的並非對於女性困境的關懷,而是聚焦女性以肉體與性交換上位的過程,加害者的身後永遠有一群人認為雙方都有錯,或至少加害者的罪惡並沒有那樣深重。然而重點從來不在交易的「過程」,而是兩者的權力落差促成了交易。

《重磅腥聞》改編自福斯新聞創始人之一羅傑.艾爾斯的真實故事,雖然主題是關於職場的性暴力,但裡頭尚包含了幾個重要的元素,構成了新聞的全貌,同時也緊扣主題。這些元素分別是揀選、包裝與裂解。

「揀選」──我們所看到的是被挑選過的。

初入福斯的凱拉努力想爬上主播之位,同事告訴她什麼才是閱聽人想看的,什麼才是福斯想要播送的──事實上後者遠比前者重要,因為即便自媒體時代興起,至今閱聽人尚無法影響媒體,我們能做的僅是消極抵制。體制外的人們訴求媒體道德與媒體責任,體制內的人懷著夢想而來,不是被同化,就是黯然離去,如同片中的三位女主角。梅根是黃金時段節目的主播,曾經在性暴力的邊緣遊走,努力想堅守自我同時保有工作;格雷琴因為拒絕羅傑的要求,在被降職後開除,並繼續她揭發羅傑的行動;凱拉則是眾多受害者之一。

raw-image

「包裝」──媒體決定了這些人、事、物如何被觀眾看見。

片中與劇情一同前進的是當時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川普的選情,川普對於女性與有色人種的態度可說是始終如一,而他最後依舊成為美國總統,這正代表了這些言論是有市場的。現今在職場上,女性正急起直追,在政治界女性開始取得權利,在家庭裡女性也支撐了部分家庭開銷,若說付出多少義務也代表了擁有多少權力,那麼男性完全掌權的正當性不斷減弱。過去被隱形的家務成本開始越來越被注意,教育程度伴隨著女性就業率的提升,那些立於女性足前、被時代沖刷的門檔已開始出現裂痕。

同時,門檔的另一邊,有人焦急地立下更多的限制與阻礙。這樣的行徑引起了人們的批評,而這些被批評的人們在川普身上看到了曙光。一個美國總統候選人擁有全美國,甚至全世界最高的曝光度與發言權,因此當這些人們認可的言論被如此大肆放送時,不論另外一邊的人們如何怒吼,溝通幾乎是被阻絕的。而媒體更加劇了兩方陣營的裂痕。

raw-image

媒體當然會有立場,因為媒體需要巨大資本的支持,金流就代表了言論的風將往哪裡吹。片中可以看出福斯對於川普的友好態度,因此也會希望旗下節目不要有過激的言論或表態,然而這些女性說的僅僅只是一個現代公民應該關注的議題,自然也是一個總統候選人應該被檢視以及確實回答的問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