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集【晨間直播秀 第一季】—女權,女權,終究是在奪利爭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晨間直播秀 第一季】—女權,女權,終究是在奪利爭權?
(The Morning Show S1,2019)
 「有誰死了嗎?」,天還沒亮,女主播Alex珍妮佛·安妮斯頓 飾)晨間時光的寧靜就被慌張的製作人所帶來的噩耗給打破。「有誰死了嗎?」Alex問。
 雖然沒死人,然而已經與她搭檔了15年的Mitch史提夫·卡爾 飾)被爆料濫用職權跟女下屬上床。男主播的性醜聞一曝光,Alex的生活與整個電視台都頓時天翻地覆。
 於是乎,就在戲裡戲外的觀眾都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時,一夥人已經要開始處理當天的節目、公關危機、主播空缺等問題。所幸經驗老道的Alex夠敏銳,知道怎麼在觀眾面前勉強保住自己、節目與公司的名聲與形象,「晨間直播秀」(TMS)才暫時沒有在風聲鶴唳的MeToo風暴中被擊垮。
 很顯然的,在哈維·溫斯坦性侵事件(Harvey Weinstein sexual abuse cases)之後,已經開始有一群知識份子在回首檢討,這期間的美國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可以這麼說,同樣在講新聞媒體人的工作與思考,同樣都有機智尖銳的道德辯證,不過艾倫·索金的【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2012-2014)是把當代大眾媒體轉型的現象濃縮在一個新聞編輯室當中,探討新聞道德與公民意識;那麼【晨間直播秀】就是把「 #MeToo」運動與女權崛起的現象直接搬到一個節目製作組來上演。
 不過,這開頭的第一場戲就已經在給出一個大哉問了:
 有沒有可能,現在正進行的得如火如荼的Me Too運動、女權風潮,根本就是一場大型直播秀,鏡頭前的主角們選擇立場、站穩腳步,然後開始博取大眾的同情與認可;而電視機前的群眾則是坐看好戲,並跟著風向去對看不爽的人群起攻之。
 那麼,「真相」呢?這性醜聞的處理當中,不見當事人的辯解、不見誰去關心受害者的感受、沒有人去問事發的真實情況,甚至沒人在乎「女性權益」問題該何去何從。一切都只是「公關戰」,一切都只關乎自己的「形象」是否備受喜愛。
 但在這「金絮其外」的媒體影視產業中,只有Bradley瑞絲·薇斯朋 飾)不這麼認為。她在乎「事實」,在乎「第四權」「新聞道德」,但直率火爆的個性,也常常讓她一出口就是銳利、傷人的質疑與批判。
 例如她出外景,不小心與抗議群眾發生了擦撞,就一陣連珠砲似地把這假裝在乎時事的死文青給奚落了一頓;或是第一次上主播台,就興奮得脫稿演出,還不小心抖出自己曾墮胎的往事……等種種又傻又天真的窘事,雖然讓一干公司高層的老古董、投資人恨得牙癢癢的,但其「真誠」卻打動了更多觀眾。因為我們很難不被她正直、一針見血,且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設給吸引。
 這種「討人喜」的「刺頭兒」性格,使她被TMS的新主管Cory比利·庫達普 飾)相中,決定將她的「戲劇化」帶到節目中,讓Bradley的橫衝直撞去刺激老奸巨猾的Alex
(我是這樣看的,Alex象徵著父權結構中掌權的女性,甚至我們可以把她看作與男性分庭抗禮的第一波女權思潮的代表;Bradley則是年輕的知識份子代表,跟近幾年崛起的女性主義者比較接近)
 【晨間直播秀】這劇精彩的點就在這裡。隨著Bradley一點一點地熟悉、瞭解TMSAlex,她就越發現這個電視臺其實大有問題。
 在節目上面,Alex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女主播,但「下戲」後卻是一個自視甚高、尖酸刻薄的女強人。每次Bradley想要有些破格的舉動,就會招來Alex的冷嘲熱諷,兩人就免不了一陣唇槍舌戰。
 雖然已手攬大權,且還想透過這次Me Too危機來跟公司談判,Alex美其名曰「女性爭取自主」,實際上卻是帶著私心地要爬到權力的制高點
 而公司內部呢,Mitch的醜聞曝光,顯然已經讓職員之間的緊張關係達到了零界點,不管是曾經與主播有過一段的女員工、談著辦公室戀愛的菜鳥、一度受害卻被下封口令的受害者,彼此之間的不信任、不諒解,無意間被Bradley激化後,整個節目團隊近乎四分五裂。
 
 更糟的是,有心人士還想借公司的這次動盪,來篡位奪權:
老總不斷地向新聞部施壓,想要清理門戶;主管Cory則欲借Bradley的衝擊來扳倒老總;Alex看出自己的地位搖搖欲墜,因此想拉攏盟友來把敵人拉下馬。
 還有Mitch,雖然被指控為加害者,但他覺得自己有冤難伸,被大眾輿論給未審先判,所以也開始不擇手段地要奪回話語權、向公司進行報復。
 甚至連Bradley自己,也因為想要揭露公司內部的暗潮洶湧,而不得不與某一方聯手,策劃要直接在節目上發動政變。
 說到底,這場被「女權」包裝的媒體競賽與權力鬥爭,看似是一群新聞人在公眾媒體上為女性奮鬥,但現實卻是,這裡面所有的女性,她們的痛苦煎熬都不減反增。
 Alex在往上爬的過程當中,犧牲了自己的家庭與人際,於是當自己孤立無援的時候,完全得不到關懷與陪伴;年輕的菜鳥不得不因辦公室戀情而承受同事的質疑;老員工Mia因與Mitch有染,結果遭到同事流言蜚語的重傷;Bradley則是因太過急於尋求真相,訪談受害人卻造成對方二次傷害,於是自責不已。
 
 影集在最後一集來個首尾呼應,這群看似腦袋靈活、身負重任的媒體人,好像真的要等到發生鬧人命的大事,才當頭棒喝地從「媒體戰」的蒙蔽中被敲醒:
 今天這個社會的諸多黑暗面、潛規則,讓弱勢族群受害了,我們能做的難道就只有互相質疑、只求明哲保身嗎?我們的批判質疑的對象,就只有眼前這些代罪羔羊,而不去過問背後那些握有權力的黑手,乃至於整個環境、體制,這樣大家就心滿意足了?那麼誰又去關心那些受害這呢?
 
 其實,「女性主義」最初與最終的核心目標,就是去撼動這個不平等的結構,去關懷那些始終被邊緣的弱勢,肯定善良、真誠與感性的價值,讓所有人(不管男性女性)總有一天都不必在這權力的漩渦中打轉!
 於是乎,兩個立場各異的女主播,在一場Me Too風暴的洗禮當中浴火重生,並做出了改變,給幕後黑手來了個漂亮的反擊!權力翻轉與職場政變的戰鼓已然敲響,這性別大戰的直播秀又會往何處發展呢?
延伸閱讀:
【最後的決鬥—正義,就是置對方於死地?】
https://www.facebook.com/yosmoviesworld/photos/a.1729456767088162/477482870921760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7會員
134內容數
電影評論,是成為觀眾與讀者的一雙天眼,去看那些平常看不見、看不清的細節與脈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宥影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社會給了一個框架,去定義「哪種情感叫做『真情感』,哪種情感叫做『假情感』」、「哪種人是真實活著,哪種人的存在只是假像」;所以在世俗世界裡,他仍被大家當成「可取代」的魁儡來操弄。
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不能被科技取代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假造、被商品化的,包括身體命、靈魂,乃至於「自我」的存有都顯得廉價、不甚實在。那麼,也就沒有什麼事是真正重要的了。
意志薄弱的勇者們,馬上被這高科技與消費主義的世界給誘惑,吃起了好吃的美食、舒服地吹冷氣、享受燈紅酒綠的夜生活……原本有著雄心壯志的冒險者,完全地迷失在了令人目眩神迷的現代城市當中。
飯店經理對於「人」的重視——正是打開人心、連結「關係」的鑰匙。這便是布達佩斯大飯店所代表的,更是經理古斯塔夫先生所展現的。
【犬之島】的最後,Atari透過「俳句」,來喚醒小林市長沉睡已久的人性,進而改變世界,因為「詩/文學/藝術」,不正是最直接能觸碰人的感受與情緒,將上述高貴的理想散播並植入人心的媒介嗎?
【法蘭西特派週報】,便是魏斯·安德森傾盡全力,打造出來的一個充滿人性、品味及人文精神的童話!這部電影就是他想像的「理想世界」的群像。
這社會給了一個框架,去定義「哪種情感叫做『真情感』,哪種情感叫做『假情感』」、「哪種人是真實活著,哪種人的存在只是假像」;所以在世俗世界裡,他仍被大家當成「可取代」的魁儡來操弄。
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不能被科技取代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假造、被商品化的,包括身體命、靈魂,乃至於「自我」的存有都顯得廉價、不甚實在。那麼,也就沒有什麼事是真正重要的了。
意志薄弱的勇者們,馬上被這高科技與消費主義的世界給誘惑,吃起了好吃的美食、舒服地吹冷氣、享受燈紅酒綠的夜生活……原本有著雄心壯志的冒險者,完全地迷失在了令人目眩神迷的現代城市當中。
飯店經理對於「人」的重視——正是打開人心、連結「關係」的鑰匙。這便是布達佩斯大飯店所代表的,更是經理古斯塔夫先生所展現的。
【犬之島】的最後,Atari透過「俳句」,來喚醒小林市長沉睡已久的人性,進而改變世界,因為「詩/文學/藝術」,不正是最直接能觸碰人的感受與情緒,將上述高貴的理想散播並植入人心的媒介嗎?
【法蘭西特派週報】,便是魏斯·安德森傾盡全力,打造出來的一個充滿人性、品味及人文精神的童話!這部電影就是他想像的「理想世界」的群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社會現實與既定的規則不會一再為自己開例外,但 Sabrina 教會我勇敢和擁抱真實自己,並堅信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即便看似事與願違的事實擺在眼前,也絕對不要輕易被說服。
Thumbnail
還記得年少輕狂的我們,帶點自傲、狂妄,還有點小叛逆,總在同儕眼光中尋找自我定位,犯了錯,拍拍屁股起來,又是嶄新的一天。我們在青春中狂歡,在犯錯後成長; 我們學著去愛、被愛和心碎; 我們哭著笑、笑著哭,回頭看,青春期的我們很凌亂,卻在亂中步步茁壯。 翻拍自1994年熱門的同名YA片《心碎高中》,20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藝人裡面爆發,女性被男性同仁或主管們騷擾事件,延伸到一般平民運動,大部分都是女性,伸手高舉說:"ME TOO"。其實這個議題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只是沒有像現在如此受到重視。 例如: 黑澀會美眉裡面的大牙,被已婚的"黑人"(前主持人)意圖,霸王硬上弓,竟然還跟大牙
Thumbnail
我們都在成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在擦傷中復原,在碰撞中茁壯。而我們的人生道路都不同,這輩子該往哪走,沒有人生指引說明書,更沒有正確答案,等待我們的是自我探索和實踐。我們在人生中踏出的每個步伐,都曾是我們當下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積累成就完整的自己。  美國影集《異類》於2018年推出,於2021年的第四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要因為報告成為組員 ? 為什麼要跟我做朋友 ? 為何總是愛戲弄我 ? 為何你要這樣微笑 ? 這樣大笑 ? 為什麼總是送給我奶茶 ? 為什麼總是要傾聽我訴說煩惱 ? 為什麼給我機會讓我發現真實的自己 ?  因為你,我遇我根本沒料到這一切事情的發生,事實上,根本就不是你的錯 ! 
Thumbnail
前言 小編最近看了Youtuber飽妮的影片〈安海瑟薇討人厭的真正原因。〉頗有感觸。本葉將根據該集影片討論作為延伸,有興趣歡迎自行服用。 先談重點,女性的情緒價值,是社會期待 目前大多數的社會,對男女的社會期待還是有那麼一點相似。年紀會變,環境會變,人會變。但社會要變,可能要好多世代。 不同
  就像安柏赫德以MeToo運動作為工具來謀取名聲和利益,現在的父權社會又反過來將這場案子當作是能讓被害者再次噤聲的工具。如果你首先做的是對這些發聲的人感到存疑,並試圖去用「無罪推定」或「考慮他的人生和前途」來安撫或暫緩,那你的這種「中立」,很可能是在把天秤「平衡」回原本極端對受害女性不利的位置。
Thumbnail
Metoo 運動自 5 月延燒至今,政治、藝文、教育、演藝圈等領域陸續有受害者揭露遭騷擾、侵犯的經歷,我們訪問了六個故事,她們曾在不同年紀、場域,被不同權力關係的人施以性暴力,也都嘗試尋求幫助。
「結婚務必謹慎。離婚務必迅速。」 「單身比離過婚的女人有價值。」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社會現實與既定的規則不會一再為自己開例外,但 Sabrina 教會我勇敢和擁抱真實自己,並堅信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即便看似事與願違的事實擺在眼前,也絕對不要輕易被說服。
Thumbnail
還記得年少輕狂的我們,帶點自傲、狂妄,還有點小叛逆,總在同儕眼光中尋找自我定位,犯了錯,拍拍屁股起來,又是嶄新的一天。我們在青春中狂歡,在犯錯後成長; 我們學著去愛、被愛和心碎; 我們哭著笑、笑著哭,回頭看,青春期的我們很凌亂,卻在亂中步步茁壯。 翻拍自1994年熱門的同名YA片《心碎高中》,20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藝人裡面爆發,女性被男性同仁或主管們騷擾事件,延伸到一般平民運動,大部分都是女性,伸手高舉說:"ME TOO"。其實這個議題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只是沒有像現在如此受到重視。 例如: 黑澀會美眉裡面的大牙,被已婚的"黑人"(前主持人)意圖,霸王硬上弓,竟然還跟大牙
Thumbnail
我們都在成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在擦傷中復原,在碰撞中茁壯。而我們的人生道路都不同,這輩子該往哪走,沒有人生指引說明書,更沒有正確答案,等待我們的是自我探索和實踐。我們在人生中踏出的每個步伐,都曾是我們當下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積累成就完整的自己。  美國影集《異類》於2018年推出,於2021年的第四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要因為報告成為組員 ? 為什麼要跟我做朋友 ? 為何總是愛戲弄我 ? 為何你要這樣微笑 ? 這樣大笑 ? 為什麼總是送給我奶茶 ? 為什麼總是要傾聽我訴說煩惱 ? 為什麼給我機會讓我發現真實的自己 ?  因為你,我遇我根本沒料到這一切事情的發生,事實上,根本就不是你的錯 ! 
Thumbnail
前言 小編最近看了Youtuber飽妮的影片〈安海瑟薇討人厭的真正原因。〉頗有感觸。本葉將根據該集影片討論作為延伸,有興趣歡迎自行服用。 先談重點,女性的情緒價值,是社會期待 目前大多數的社會,對男女的社會期待還是有那麼一點相似。年紀會變,環境會變,人會變。但社會要變,可能要好多世代。 不同
  就像安柏赫德以MeToo運動作為工具來謀取名聲和利益,現在的父權社會又反過來將這場案子當作是能讓被害者再次噤聲的工具。如果你首先做的是對這些發聲的人感到存疑,並試圖去用「無罪推定」或「考慮他的人生和前途」來安撫或暫緩,那你的這種「中立」,很可能是在把天秤「平衡」回原本極端對受害女性不利的位置。
Thumbnail
Metoo 運動自 5 月延燒至今,政治、藝文、教育、演藝圈等領域陸續有受害者揭露遭騷擾、侵犯的經歷,我們訪問了六個故事,她們曾在不同年紀、場域,被不同權力關係的人施以性暴力,也都嘗試尋求幫助。
「結婚務必謹慎。離婚務必迅速。」 「單身比離過婚的女人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