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編輯台不是修羅場《文訊第403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期的主題是每次聯想到出版業就會第一個想到的工作者,編輯。
愛看書的人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想要進入出版社工作的夢想吧?還是只有我有?總之,我有這個夢想,所以高中時我加入校刊社,甚至成為校刊社社長,發現編一本書實在是不容易,接著在大學時知道現實的殘酷低薪、高工時……所以這個美夢很快就被戳破了,想想自己還是當個喜愛閱讀的小讀者就好了。
但我還是不免對出版業充滿好奇,想知道出版社是如何運作及選書,而這本雜誌就是稍稍介紹了整個出版社編輯的運作及工作內容,想延伸閱讀的我想推薦:
這2本書,相信我這不是業配(我根本沒有跟這2本書出版社收到錢!),只是我看過談論出版業編輯的書當中,最輕鬆讓你了解出版社編輯在做什麼的書。
至於對時尚雜誌編輯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一樣沒有業配!)

對於想進這個產業的後繼者們,有什麼樣的建議嗎?
(以下我簡略摘錄兩人的回答,想看更詳盡的訪談請去翻雜誌)
蔚藍文化總編輯廖志墭:老實說就是不要進來。想要投入出版產業的朋友,必須要認清這是一個有很多現實面考量的工作。
游擊文化企劃編輯許家旗:如果是帶著「因為喜歡閱讀所以想要做出版」的想法,那你當個讀者繼續支持出版產業就好。因為在出版的整個環節裡,讀者是最幸福的角色。
這好像是每個在出版業的編輯都會說的話,勸阻只是單純喜愛閱讀的讀者們加入這個行業,畢竟出版業編輯真的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
給下一輪有志出書者的碎念備忘錄
這篇是時報文化的主編羅珊珊寫給有意想出書的作者們的一點小叮嚀。
本篇一開始提起的調查,剛好我有印象是這篇:尋找台灣閱讀力,我當時看到非常震驚,還有特地分享在我的IG,因為台灣居然有高達四成一的人,去年一本書都沒看過,等於5個人中就有2個人整年都不讀書!這真的是很可怕的警訊。當一個國家大多數的人都不再閱讀,不僅是整個出版產業的危機,也是民眾人文素養的危機啊。
儘管閱讀人口的數量不斷下滑,想要成為作家且出書的人仍是不少,羅珊珊這篇文就是想寫給這樣的讀者們,其中有幾個建議我覺得滿受用的。
1.信件主旨標示清楚書稿的類別,也不要第一次就給全稿。因為時報文化是很大的出版集團,底下有不少負責不同類別與書系的編輯,所以投稿進他們的公用信箱是所有編輯都會看到的,且平均每2天就會有一份自薦投稿(這比例真驚人,到底有多少人想出書阿!),所以在主旨先寫明自己投稿的類別,可以讓那個類別的編輯先看到你的作品。
2.文學出版可以在聯繫出版社前先投稿給文學媒體試試水溫,或向文學獎投石問路。有一點成績才能讓出版社願意多注意你一下,不然你憑什麼要出版社為你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新人出書。
3.只是想要為個人的人生留下紀錄,可以找專業的自費出版公司來將你的作品精美印刷成書。出版社是要營利的,如果你的作品無法幫出版社營利卻又非常想出書,自費出版是你的好朋友。
4.多多品嘗出版編輯們每月精心調配的書籍菜單,你會更知道,如何自己烹煮出讓編輯們讀了第一章就想馬上跟你簽約的文字佳餚。也就是多看你想要投稿的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會更了解這出版社的喜好與調性,也有助於你在投稿時少走一些冤枉路。
這是整本雜誌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小貓流文化總編輯瞿欣怡跟新經典文化發行人葉美瑤的訪談 ,裡面不只談到出版的困境,還有身為編輯的核心價值,是一篇含金量很高的訪談。
  • 編輯的養成
葉美瑤:台灣翻譯文學書市的高峰在2014年,之後有很明顯的疲弱。這跟社會的需求有關,太陽花世代很清楚標誌著一個世代自我意識的出現,他們想理解當下,文學書比較遠,翻譯書更遠,這個需求帶動了人文社科書的熱銷,過去人文社科書比較像專業書籍,現在的人文社科書可以很快反應市場,還會因為廣受關注的議題帶動而暢銷,創作過去文學暢銷書的效應。
葉美瑤:從一九九零年代末到2010年,可以看成台灣翻譯小說的黃金時期,即使是難懂的小說,如葛拉斯、大江健三郎等人的作品,當時手刷都敢印4000本,它們也不至於賠錢,尤其當年版權預付金不高。
瞿欣怡:現在出版的書能賣到均量3000本已經不錯了,這還是不太賠錢的最低門檻。因此若沒辦法賣到3000本,賺到錢只是勉強支付成本,根本賺不到做下一本書的學費。在2017年,我因為做文學書的收益不好,便修正路線,改作實用書與療癒書。雖然之後我還是有收到許多小說、詩的稿件,包括很有才華的年輕人的作品,可是我也愛莫能助。
上述的訪談談到這幾年文學書的轉變,使編輯也不得不因應這樣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出版書目。看2019年末的各大通路排行榜,文學書銷量比不上商業理財、心靈勵志兩大類,就能感受到文學書的落寞。
而我自己身為讀者,閱讀的口味也在出社會後大規模改變,以前喜歡的文學與心靈勵志類書現在不太看了,商業理財與能快速反映時事的社會科學類書籍反而成為我的心頭肉,我的閱讀口味跟大眾讀者們的不一定一致,但我想讀者們閱讀口味都會改變了,出版社也得隨之因應才是生存之道。
  • 編輯理想與現實的拉扯
瞿欣怡:我覺得現在編輯的角色,有點像選品、選物店。我知道讀者想要被療育、需要有趣的東西,那身為編輯的我就是幫他們找到符合需求的書。
葉美瑤:有段時間,我會誤以為自己選的書都能切中讀者的需求,其實當時風險相對是低的;這幾年,編輯們開始發現引進文學書的成績難以預測,為免慘賠,更多人把資源投注在必定會賣的書上,也因此讓幾個暢銷作者的預付成本墊高,出版壓力也相對升高。過去,因為起印量跟市場相對穩定,縱使編輯判斷一本書會賣,預付版稅相對在成本結構裡行得通;即使投資失敗,付的代價也不至於讓出版社難以負荷。過去一本書的市場成功,除了編輯力,還仰賴行銷、媒體、發行、通路……一本暢銷書的誕生,不是編輯個人功勞,而是透過出版產業在每個環節上的成熟操作,每個環節都在替編輯跟那本書撐腰。
我時常會想,如果編輯不需要看銷量報表選書,或許現在市面上的書會更多元吧,可惜現實總是殘酷的,出版社畢竟還是營利事業,不熱賣的書種只會越來越少,出版的書籍主要還是以那些熱賣的類別為主。
  • 華文書的出版
葉美瑤:我認為編輯跟作家要培養一段很長的信任關係。作家不會永遠只待在同一個出版社,也不會只跟大出版社合作出書;更有可能在機緣巧合之下,把書稿交給出版方。
瞿欣怡:小貓流的每一個素人作家都是從零開始培養,若我們培養成功,他們就成為當代華文文壇的一個題目。
觀察現在出版市場變化快速,大出版社也會開很多子品牌,但是也因為功利主義,如果這個品牌項下的書賣不好,或許就會收起來(看看幾年前曾流行一時的輕小說),有些出版社或許會願意幫新人作家出書,可是銷量不好就不一定會願意幫出下一本書,因此作者也會跳到其他出版社。反過來要是想要留住作家,編輯也確實要跟作家培養一定的信任關係,不然以稿費來說,作家確實比較容易跳到別的出版社。
  • 身為編輯的核心價值
葉美瑤:只要編輯真的喜愛自己編的書,他就可以透過對作品的理解,找到自己為這本書與讀者搭起的橋樑,這是我認為編輯的核心價值。
瞿欣怡:我認為編輯並不是隱身在作品後面,反而應該以書本作媒介,與世界溝通。對我來說,編輯的核心價值,在於我想要跟社會溝通什麼?我想要透過書傳遞什麼理念?
真的好喜歡這兩位編輯的訪談,雖然全篇很長,再加上整本雜誌其他篇訪談也好棒,像是編輯們的Q&A(找了很多編輯來回答問題,問題有:想對合作者說的一句話、分享一個凸槌的記憶、最希望能夠順利的工作環節、編輯應該具有的心靈素質、編輯像是?等等問題)、A編的編輯生存指南等等,我有好多重點想節錄,但是不行!我已經爆字再寫下去沒完沒了,且我應該要鼓勵各位讀者們去買這本雜誌才對,因為這幾期(包含前面發表的399期跟410期)都絕對值得購買!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avatar-img
163會員
177內容數
熱愛閱讀,現創作內容為:讀後心得、投資理財、課程心得及原創長篇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悅陽財經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這期的主題是比較少看到的選書職人的快樂實驗場。 比起一般介紹出版社及編輯的內容,選書真的是一門讓人摸不著頭緒到底在幹嘛的一個工作。 讓我們深入了解選書這份業務內容為何!
國際書展也即將在今年2月4日開放民眾進場,特地趕在書展之前將《文訊》這本雜誌有關出版行銷的心得文趕出來。
2020變有錢除了變有錢外,快樂是可以訓練的,如何讓自己快樂是人生很大的課題。
這期的主題是比較少看到的選書職人的快樂實驗場。 比起一般介紹出版社及編輯的內容,選書真的是一門讓人摸不著頭緒到底在幹嘛的一個工作。 讓我們深入了解選書這份業務內容為何!
國際書展也即將在今年2月4日開放民眾進場,特地趕在書展之前將《文訊》這本雜誌有關出版行銷的心得文趕出來。
2020變有錢除了變有錢外,快樂是可以訓練的,如何讓自己快樂是人生很大的課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網友敲碗已久的功能在 Threads 登場啦!有了「典藏」功能,每個人都能收藏並 留存串文、再隨時恢復顯示,對分享的內容隱私掌握度更高,也能更無負擔地在 Threads 分享內心的悄悄話;另外「編輯串文」的時間延長至 15 分鐘,讓大家有更多 時間補救錯字、潤飾用詞,更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我忍不住順勢地對他說:「我要問你一個好笑的問題,你是不是其實跟該品牌負責窗口是親戚?因為,我真的從來沒聽過你、也沒收到你的資料誒」   對方:「不是,我是憑實力帥的」
Thumbnail
去年12月中提交書籍譯稿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書籍譯案,這段期間接的案子多為零星的文件譯案及字幕翻譯案。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Thumbnail
台文書的出版越來越熱烈;電子書的市場也一直在成長。技術上不論是平台、作者、編輯、排版與設計,以及「字體的開發」上,都需要不斷地學習、精進。願大家做書、讀書、賣書都開心!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眾所周知,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東京的神田神保町舊書展,可謂是愛書人的一大盛事,他們在熱絡的人潮中駐足徘徊,幸運者淘到或尋得自己的所愛,為平凡的日子增添樂趣,自己的精神世界因而豐富起來。此外,神田古本街即使不舉行大型舊書展的時候,它同樣吸引愛書人前往朝聖,研究者蒐集寫書資料的寶地。嚴格講,我不算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網友敲碗已久的功能在 Threads 登場啦!有了「典藏」功能,每個人都能收藏並 留存串文、再隨時恢復顯示,對分享的內容隱私掌握度更高,也能更無負擔地在 Threads 分享內心的悄悄話;另外「編輯串文」的時間延長至 15 分鐘,讓大家有更多 時間補救錯字、潤飾用詞,更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我忍不住順勢地對他說:「我要問你一個好笑的問題,你是不是其實跟該品牌負責窗口是親戚?因為,我真的從來沒聽過你、也沒收到你的資料誒」   對方:「不是,我是憑實力帥的」
Thumbnail
去年12月中提交書籍譯稿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書籍譯案,這段期間接的案子多為零星的文件譯案及字幕翻譯案。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Thumbnail
台文書的出版越來越熱烈;電子書的市場也一直在成長。技術上不論是平台、作者、編輯、排版與設計,以及「字體的開發」上,都需要不斷地學習、精進。願大家做書、讀書、賣書都開心!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眾所周知,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東京的神田神保町舊書展,可謂是愛書人的一大盛事,他們在熱絡的人潮中駐足徘徊,幸運者淘到或尋得自己的所愛,為平凡的日子增添樂趣,自己的精神世界因而豐富起來。此外,神田古本街即使不舉行大型舊書展的時候,它同樣吸引愛書人前往朝聖,研究者蒐集寫書資料的寶地。嚴格講,我不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