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的無私與有德
方格精選

灶神的無私與有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灶神: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灶神: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今天2020年1月18日是農曆的十二月廿四日,俗稱「送神日」。不可免俗的,PO上《拜拜經濟學》的序。(本篇選自於《拜拜經濟學》的作者序)

  我腦海中一直有一幅清晰的圖像,就是老家灶台上的灶神,以及兩旁的對聯

「有德能司火,無私可達天」

我認為灶神應該是「有德」與「無私」,尤其先人留給我們的對聯文字智慧應該暗藏著某些訊息,期待後人解開,只是我們是否有能力解開這個訊息?或對此視若無睹?

  灶神為何這麼重要?幼時我並不清楚,只知道爺爺、奶奶早晚都得對灶神焚香膜拜。我天天在廚房幫忙升火燒水,偶爾也會抬頭望一望灶台上的灶神,也曾想過一個有趣的問題:難道灶神不怕被廚房的煙燻黑?天天看著人間烹煮山珍海味,難道不會流口水,肚子咕嚕叫?聽三姑六婆在廚房聊八卦,難道不會厭煩?難道灶神二十四小時值勤不用休息?

  傳統農業社會信仰的灶神一定有其特殊功能,除了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灶神鎮日守著灶台也看盡人間事。我有個疑問,灶神到底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知道什麼?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時,祂會說什麼?

灶神可以被賄賂?

  農業社會的貧富差異,可以從每戶人家的灶台看出端倪。兵法就有所謂「減灶誘敵」之略,就是刺探敵營的灶口數算出對方的兵力與糧秣多寡。以現代而言,從廚房(一口灶)的食物可以看出景氣的好壞,如果大部分人家的灶上食物豐富,當時應該是風調雨順、景氣好,大家豐衣足食;如果灶上空無一物,或者過於匱乏,可能就是時運不濟,大家都要過苦日子了

  農業社會的爐灶是最基礎的經濟條件,是一戶人家必備的炊具。如果要成家,就需要有個新爐灶,所以所謂的「起爐作灶」就是指建立家業,分家另立門戶就稱「另起爐灶」。

  命理家認為,

「灶肚門切要深藏,勿使人見,如入門見灶肚燒火,主不聚財。」

意思是說,爐灶為一戶人家的經濟命脈,更是隱密的地方,是一家的財祿寶庫,非常忌諱在閒人面前公開,所以廚房必須有所阻隔才能化解露財的風險,顯然命理家的看法和兵家一致。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日,灶神要向玉皇大帝述職,細數人間善惡,這天家家戶戶要以糖果祭拜,讓灶神吃了又黏又甜的糖果後會向玉皇大帝多說些好話,期望天庭可以降福除禍。這不就和灶神旁的對聯形成突兀的對比?如果人們平常做好事,何須以糖果甜灶神的嘴,求祂說點好話?灶神這麼輕易被人賄賂?

  灶神雖然官小,但像是玉皇大帝在人間的眼線,所以孔安國才認為要「當祀之以祈降福祥」,但孔安國的說法有誤導之處,好像灶神是可以被買通的,其實一個人的功過與善惡是他行為的結果,與拜灶神求平安不相干。

神鬼人,交相賊?

  我小時候另有一個疑問。這些神明在人間受到供奉,還能有求必應,祂們怎麼分辨每個人的善惡與功過?大人告訴我們要敬神畏神,但又可以透過某種行為,企圖改變神明的想法,以祈求避禍降福,這不是非常矛盾嗎?

  灶神是不是可以被賄賂?我們並不知道。灶神會不會幫人間說好話,我們也不知道。看起來,對於神明是否可以被賄賂的說法,也許只是人間的想法。人們的做法不就說明信仰行為的神、人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都可以被買通或賄賂嗎?我們認為人可以買通,至於神、鬼當然也可以被買通。宗教信仰裡到底有多少成分是「上下交相賊」呢?

  如果灶神是無私的,必不會因為自私的人們拜糖果,想諂媚灶神,就會扭曲人們的行為而未忠實向天庭稟報。所以送灶神當天,人們到底在求什麼?只是求心安,買個保險嗎?

  從傳統信仰可以知道一件事,灶神雖然只管廚房但又監管人們的善惡,可謂是官小權大,但我認為灶神應該更清楚人間的經濟發展脈絡,而且可以很清楚知道人間是否豐饒富庶。從廚房一角可以知天下,我認為灶神應該是最知道人間經濟現況的神祇,是經濟之神才對。

  在中國古代,皇帝也要祭灶神。

《禮記‧曲禮》:「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其中的「祭五祀」,根據《通典殷制》記載:「天子祭五祀:戶一、灶二、中霤三、門四、行五也。」

乃春祭戶,夏祭灶,季夏祭中霤,秋祭門,冬祭行,亦即主出入門、戶、主飲食之灶、主堂室之中霤、主道路之行,這些皇帝都得祭拜,正因為這關乎百姓的民生,但《禮記》也沒說皇帝要買通神明。

  這本書,始於我對於宗教信仰的好奇,而灶神的「無私」與「有德」卻反映臺灣民間信仰功利化的現況,而透過經濟學理論的抽絲剝繭與穿針引線,或許可以在這當中找到一些意外的答案。

avatar-img
怡克納米斯的臥底經濟學觀察誌
132會員
176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