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節儉:總是在「花錢」上跟人起衝突,怎麼辦?

2020/01/24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這一天,小美穿著她新的戰利品,棕色的高筒靴,滿心歡喜地回到家;才剛進門,丈夫小明一看到這雙鞋理智瞬間斷線,氣著指責她:「又買?你不是才剛買過一雙了嗎,整天就只知道買買買!」小美努力的解釋這是拿來配淺色系的褲子、上次買的那雙是運動鞋,而且有分健身用與跑步用的(是的,她的包裡其實還偷偷藏了一雙跑鞋)。
這種場景我們應該不陌生,在生活中與他人常發生的「金錢觀」衝突,不論你解釋的再清楚,對方耳朵裡聽到的只有:「我又花錢了。」到底這種衝突都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又要如何減緩跟錢有關的衝突?

辨識出你的「金錢人格」

就如同個性、思考方式、還是刷牙的步驟,每個人對於「花錢」也都有不一樣的習慣,而所有的金錢衝突,其實本質上都是對於資源使用方式的觀念之爭;這邊就要講到一本書叫《幸福的婚姻要認真談錢》(The 5 Money Personalities),作者是一對夫妻 Scott Palmer & Bethany Palmer,他們提到了伴侶相處間常為錢爭吵,其實是因為「金錢人格」不同所致。
心理學上有著名的「大五人格」,這對夫妻也提出了金錢上的五種人格,分別是:省錢王(Saver)、消費狂(Spender)、冒險家(Risk Taker)、安穩者(Security Seeker)、隨性俠(Flyer)。下面來簡單說說這五種人格:
  1. 省錢王:錢對他們來說就是命,比起打折他們更喜歡免費。他們會對自己總是穿同一件衣服、同一雙鞋感到自豪,東西只要不壞就盡量不換,就算壞了,也可以把它的剩餘價值搾出來;省錢王不一定就是窮,很多富翁也是省錢王(很摳),好處是他們從不積欠債務、不奢侈消費,除了折價券跟免費贈品,沒什麼會讓他們感到興奮,但跟他們相處,「快樂」往往也一起打折。
  2. 消費狂:省錢王的天敵大概就是消費狂了,沒有折扣並不影響他們消費的慾望,去 7-11 結帳時,隨手拿幾條收銀機旁邊的巧克力也會感到興奮無比,而「預算」這種東西跟他們就是無緣;好處是跟他們相處時多半非常愉快,因為他們會搶著付費、常送你禮物,但壞處是他們從不規劃自己的財務,很容易就讓自己走到破產的邊緣。
  3. 冒險家:比起消費狂,冒險家有點像是賭徒,他們要消費,但更偏好那種有風險的消費,會相信自己的直覺,聽到一點點風聲就會立即行動,並堅信能在未來獲益,可以說他們對事物的想法,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冒險家很果斷,而且總是對未來充滿希望、勇往直前,但也超常失控,完全就是順著感覺在花錢,不會與人商量,而且非常缺乏耐心。
  4. 安穩者:要買東西,可以,先讓我比價一下、想吃飯,好,先讓我看一下手上的折價券,安穩者每一件事情都要看 CP 值,會花大量的時間考慮、精算,然後挑一個最安全穩健的方案,他們不是像省錢王一樣盡量不花,而是花之前要算得很清楚(吃飯攤帳也要算到零頭的那種);你可以信賴這樣的人,跟他們相處好處也很多,因為你幾乎可以把最累、最麻煩的事情讓他們處理(例如旅遊行程、訂飯店),但他們往往也缺乏行動力,很容易猶豫、焦慮、錯失良機。
  5. 隨性俠:最飄忽不定、也是最不尋常的人格就是隨性俠,有錢,他們會花、沒錢,他們睡在公園的長凳上也可以怡然自得(就像陶淵明筆下的「五柳先生」吧);他們覺得花時間管錢是令人納悶的事情,時間省下來追尋別的事情更值得,因此你會看到他們買完咖啡後順手把一大坨零錢扔進旁邊的捐款箱,理由不是慈善,而是這樣錢包很重、算錢很麻煩...。跟他們相處普遍很愉快,他們非常重視人際關係、而且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也常常會被他們對錢的態度給嚇到,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一群人。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from Pexels
每個人其實都兼具兩種(甚至更多)金錢人格,你有可能在生活中的開銷是「省錢王」,但帶孩子出門時就是一位「消費狂」;我自己在生活中就是偏向「隨性俠」的人格,我有一個名言叫:「500 元以下的不要當錢,別考慮,閉著眼睛付掉就是了。」但在商業合作上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安穩者」,非常知道要怎麼控制預算跟評估收益(這跟我念了五年的會計統計有關)。
由於每個人都有兩種「金錢人格」,而兩個人一起相處只要涉及到「金錢」的互動,等於是四種人格在互相辯駁,這個要不亂還真的有點難齁!日常如果是朋友花錢大手大腳、或是過分苛刻,稍微勸兩句也就算了,但如果今天是你的伴侶、父母、孩子,這種衝突就不是單次博弈,反而是場無休止的觀念之爭。

每個人的人格,都是被環境塑造出來的


我這邊要先給你一個提醒,就是:「不要批評別人的人格。」因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被自己的生存環境塑造出來的;我們的阿公阿嬤、甚至是父母輩,主人格普遍都偏向「省錢王」與「安穩者」,因為他們經歷的經濟環境、社會發展歷程是十分緩速、有點勞累、職業變動相對不大,只要努力付出就能有收穫的。
可以說,早期的收入公式是:時間 x 勞力 = 收入。
所以你不能指責他們摳門、不捨得花錢,因為這些行為習慣在他們的年代,是最高端的品德,也是當時致富的路徑。
但到了我們這輩,動輒就是一堆的技術變革,從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每個人都能註冊社群網站,行業開始經歷 AI 人工智慧、物聯網、虛擬實境、數字貨幣...,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還得上火星(希望伊隆・馬斯克成功)。
所以現代的收入公式比較像:時間 x 勞力 x 腦力 x 訊息 x 機會 x ... = 收入。
這個鏈條還在持續擴大中,換句話說我們的「收入」是一個極大不確定性的變量,你現在窮,但可能莫名其妙就因為拍了一部影片、寫了一篇文章,就走上財務自由之路了。
而且未來最夯、最賺錢的職業,現在肯定還沒出現,你就想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好了,你阿嬤當年在種田的時候,怎麼可能想得到未來會有一種職業叫「FB 廣告投放員」或是「小編」的工作?同樣你可以推斷出,現在你在做的工作,肯定不會是你這輩子的最後一份工作。(如果可以的話,我滿想當機器人交響樂團的指揮家)
所以因為收入的方式越來越多元,每個人的「金錢人格」被形塑的越來越豐富,花錢的方式也肯定千變萬化,本質上是我們面對的時代不同所致;希望揭示這點,許多覺得身邊人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心裡可以好過一點,或至少能自我調適一下吧。
Photo by Pakutaso.com

但如果已經有了衝突,怎麼辦?

這邊還是要提供一些簡單的建議,先說,只是建議。
首先,針對五個人格,分別有一些相處的對應之道,我們無法用百分百的策略,但大方向大致還是能掌握的。
1. 面對省錢王:不要嚇他
心理學上叫「損失規避」,人對自己沒得到彩券的頭獎顯得毫無所謂,但對自己錢包裡遺失的 100 塊感到忿忿不平;省錢王最討厭面對的就是他們即將失去一筆金錢的恐懼,因此不要給他們突如其來的支出,例如像小美知道小明是省錢王,就不要大剌剌的把棕色靴子套在腳上踩進門給小明看。
省錢王其實也不是不通人情的,他們需要提前(非常非常提前)知道會有一筆支出在未來發生,所以你要花錢之前最好提前一個月就要告訴他們,最好能讓他們參與到預算的編列上,這也很符合「IKEA 效應」:自己做的衣櫃,再醜你也會感到自豪。
讓他們對親手參與到的事物花錢,他們多半是能接受的,最好,還能給他幾個證據,證明你們一起制定的方案省了多少錢,那就太完美了。
2. 面對消費狂:給他選項
消費狂要的就是「買買買」的這個行為被滿足,但實際上他們對「價碼」本身是不太關注的(一個連預算都不編的人通常是不會看標籤的),所以面對他們,最好的方式是滿足他們的消費慾,但不給他們額度的決定權。
例如同樣要買衣服,你可以給他 $399、$599、$899 三個選項,但你心裡真正的預算是 $1,500;他如果選了 $399,你就說:「親愛的你太有眼光了,我們連 $599 那件也一起買了吧!」相信我,他會覺得你簡直是他的靈魂伴侶。
你很難控制著消費狂的行為,但你可以掌握住額度,給他夠多的選項滿足他大腦對消費的衝動,用更多小東西,例如貨架上的巧克力、衛生紙的品牌、$399 那件衣服的 8 種顏色,想辦法消耗掉他大腦做決策的能力;通常人腦在密集的選擇下,葡萄糖會消耗的非常快,很容易他就累了,這時候帶他去咖啡廳,給他在一堆飲料之間做最後一次選擇,收服他吧。
Photo by Artem Beliaikin from Pexels
3. 面對冒險家:給他刺激
冒險家要的是追逐風險的刺激,他們其實不關注金錢與回報本身,只要是有賭機率性的事情都會讓他們興奮,所以這很考驗你的創意,你要設計非常多不用花錢、但很刺激、很有挑戰性的消費選項,最好是那種買下去你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結果的。
例如轉蛋、抽獎、夾娃娃機(但要小心這類東西也滿容易成癮的),或是坐在路邊猜下一個走過來的路人背什麼顏色的包包;只要是涉及「不確定性」越高的事物,都能讓他們滿足,如果能藉此不花到錢,就太好了。
同時你也可以跟他來一趟有限定額度的旅遊挑戰,跟你的伴侶說:「我們挑戰只用 $1,000 環島一次!」一路上讓他來想辦法用有限的預算跟冒險家的精神,引領你度過難關,他不僅能樂在其中,還會對自己的勇敢感到自豪,而你只要不停的想出各種創意的褒美詞彙就行了。
4. 面對安穩者:什麼都說 CP 值
安穩者非常重視回報跟 CP 值,也很怕風險,例如買了才發現虧了,那家比這家更便宜之類的;因此你除了要提前跟他們商量預算外,還要擬定出至少 3 種方案,讓他們知道每個方案間的報酬、風險,他們會沉浸在這種不斷的比較之中(一樣是 IKEA 效應)。
最重要的是別只算「金錢」的帳,你要把能省多少時間、能獲得什麼額外的好處(例如做面子、建立人脈)都列出來;記住,安穩者不是不捨得花錢,而是要考慮很久,因此你的關注點應該是幫他縮短做決策的時間,給他足夠多的資訊,再把拍板權力讓渡給他(雖然每個選項都是你早就設計好的)。
安穩者其實我認為是最好的朋友,你要買任何東西,但又懶得自己找資料,問他們準沒錯,他們簡直就是「CP 值偵測機」,每個人身邊都至少要備著一位安穩者。
5. 隨性俠:你多主動點
隨性俠是最難處理的,因為他們對「錢」幾乎就是 0 敏感,交給他們的錢你幾乎可以當作是扔進許願池了;但他們又極重視情感上的滿足,因此你要順著毛摸,給他們情緒、情感、人際的滿足,但把錢的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上。
一定要主動,凡事都要提前跟他說、不斷提醒他,因為他很容易隨性就忘記那些約定了,像結婚紀念日、生日,他們會「不小心」不放在心上,不要對他們生氣,他們真的就是對自己的關注度大於其他事情罷了;隨性俠能聽進的不是道理,而是情感語言,你可以多用:「這樣做會讓我很開心。」、「如果你也出席了,這餐會變的更美味。」主動的拉攏他們參與到每次的消費中(但不要情緒勒索喔)。
另外要控制他們的預算,例如我給自己設定的:「$500 以下不要當錢。」表面上看起來大手大腳的,其實我是把這個金額當成滿足我的「隨性」警示器;超過這個金額,我的「安穩者」就會啟動了。面對一個隨性俠,你要主動當他的警示器,總之多提醒、少批評、順著毛摸,然後...偶爾也學習一下他豁達的人生態度吧。
Photo by Mwabonje from Pexels

節儉:花錢必須對人或對己有利,絕不浪費

最後我想談談「節儉」這件事,很多人其實會把節儉等同於摳門、吝嗇小氣,但我不這麼看。要知道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正面與側面,我認為「節儉」這項美德不是培養自己「什麼都不買,就是要省錢」的人格,而是要掌握「我知道我能買,但我也清楚哪些我不想買」的態度。
當你每次都知道「哪些我能買」,但「我不應該買」,你就能在有自我限制的情況下,為生活開創更多的新意。
富蘭克林的十三條美德中,第五條:「節儉,花錢必須對人或對己有利,絕不浪費。」
很多人,尤其在公司裡,常常會批評:「老闆給的預算不足啊,這怎麼做事?」但其實就算給你 10 倍的預算,你做出來的東西也不見得有創意;因為「創意」往往源於有邊界的事物,是因為拓展了邊界而被認定「它有創意」,不是因為你預算充足才做出了創意,「節儉」就是那個設定創意邊界的起點。
我們都應該當一個節儉、但不摳門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我的《個人寫作課:會說就能寫,三種思維提升寫作力》的相關文章專題,會專門分享跟寫作有關的一切主題文章,如寫作技巧、觀點分析、生活/職場寫作應用等等;不論你有沒有購買我的寫作課,都希望你能在這邊有所收穫!(當然~如果覺得內容不錯,歡迎買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