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中美地緣政治博弈:談島鏈政策

2020/02/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隨即引起連串蝴蝶效應。先有英國BBC電台爆出「鄭文傑案」,「王立強間諜案」,再爆出加拿大「Richard Lee案」。而「王立強案」則在臺灣和澳洲不斷發酵,例如澳洲安全情報組織(ASIO)成立反外國干涉工作組以應對外國的間諜活動和滲透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不少學者形容近期西方陣營的一系列舉動為對中國造成包圍網。但筆者認為,從地緣政治角度上,包圍網早就存在了,近期舉動只不過是旨在強化其包圍網。這裡所指的包圍網就是美國在二戰後建立的「島鏈政策」(Island Chain Strategy)。

二戰後美國的島鏈政策

截圖自【關鍵時刻】
「島鏈政策」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制定「遏制戰略」(Containment Strategy)所衍生的產物。「遏制戰略」始於美國駐蘇聯的外交官喬治·凱南(George F. Kennan)的「長電報」(Long Telegram, 1946)和「X文章」(X Article, 1947)。兩份文件的核心內容是認為戰後美國要擊敗蘇聯就要全方位,從政治、經濟、軍事及意識型態各層面遏止蘇聯的對外擴張和骨牌效應。這奠定了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杜魯門主義」,歐洲戰線上的「馬歇爾計劃」。而在亞洲戰線上,就是「島鏈政策」。
1953年,時任國務卿約翰․杜勒斯(John F. Dulles)提出了三條島鏈,其策略一直沿用至今。第一島鏈的具體地理構成為,北面起的南韓、日本、沖繩、台灣、菲律賓,到南邊的大巽他群島以及新加坡的鏈狀島嶼帶。而第二島鏈是指自北面起的日本橫須賀,經小笠原諸島、火山列島、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 Islands;它包括了關島等15個島嶼和帛琉群島(palau),延至南邊哈馬黑拉群島(Halmahera Island;屬印尼)。 第二島鏈全長約4,400多公里,串聯的島嶼多達1,000多座。最後,第三島鏈的組成則由北面的阿拉斯加經夏威夷群島經某些美屬太平洋島嶼延伸至澳洲和新西蘭。此島鏈被視為美國的本土防衛線。

中國的戰略應對

面對美國及西方陣營之戰後的長期圍堵,中國在這幾十年間都進行了一些零星「突破」島鏈的軍事行動。但自習近平上任後,中國便進行全方位的政策「突破」島鏈。
首先,在2013年倡議的「 一帶一路」主要有兩大方向突破圍堵政策。一是向西邊發展,建立中巴經濟走廊和透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中亞和西亞國家的對接。二就是向東南邊發展,繞過島鏈。近年有不少東南亞國家都與中國發展緊密的經濟關係就是佐證。
其次,是統戰台灣。在第一島鏈中,對中國最為關鍵的就是台灣。它位於第一島鏈的中間位置,極具戰略地位,因掌握了台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能長驅直進到第二島鏈。為了突破島鏈和統戰台灣,中國採取了以下兩種路線。一,超限戰式滲透:先以軍事長期壓逼,再軟硬兼施,進行政界滲透、以惠台政策慢慢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策動資訊戰左右台灣選舉,2018年九合一選舉就是戰績之一。二,國際政治間的孤立:中國近年頻頻挖角台灣邦交國,嘗試孤立和封殺台灣的外交空間。
再者,就是繞過第一第二島鏈,直接南下發展。上段提到,「一帶一路」其中一個主要發展區域為東南亞國家。中國的發展野心不止東南亞,還把目標指向最南的澳洲和新西蘭。中國在澳洲進行了和台灣政策類近的無聲入侵,如企圖於澳洲國會安插代理人和進行經濟殖民。在學者漢彌爾頓(Clive Hamilton)的著作《無聲的入侵》更發現中國已在澳洲大學推行「思想工程」和各種「禁聲」。而上段也提到,中國的台灣政策包括挖角台灣邦交國。而不少邦交國都在澳洲北邊。這就造成一個連鎖效應:中國和澳洲北邊的島國如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和吉里巴斯建交並計劃在那些島國開發石油、天然氣甚至興建大型軍港。由於中國在澳洲的滲透工作非常成功,故這些威脅並沒有在澳洲引起很大迴響。這個舉動一石二鳥,除了能進一步控制澳洲,更能直接繞過第一第二島鏈,長驅直進威脅美國的第三島鏈。

西方陣營的回應

由於第二,三島鏈只由零星小島組成,所以只用作保衞美國本土安全,防止類近偷襲珍珠港的事件再發生。若第一島鏈被突破,則整個印太戰略就需要重構。故此,由美國領導的西方陣營在近年調整策略及加強了聯繫,反制中國的島鏈突破和滲透。
第一步就是加強美台關係。 近年美國在《臺灣關係法》加上不同add-on,例如2018年簽訂的《臺灣旅行法》和今年推出的《臺灣保證法》和《臺北法》。 美國國務蓬佩奧在三月指出,美方會運用所有工具包括《臺灣旅行法》,阻止中國大陸透過外交手段孤立台灣。第二步就是五眼聯盟近期的一系列的情報披露, 先有「鄭文傑事件」,再有「王立強間諜案」。而「王立強案」當中的情報沒有一下子完整披露,反而慢慢抽絲剝繭地逐點披露。由此可見,「王立強案」是五眼聯盟鋪排已久的傑作,不斷製造輿論直至2020年1月的台灣選舉。其目的在於打擊國民黨阻止韓國瑜當選和鋪排澳洲即將推行的一連串反共政策。而台灣民調顯示蔡英文和韓國瑜的民望差距日漸擴大,其效果可見一斑。
在2018年12月31日陶傑和鮑偉聰在電台節目《光明頂》中提到2018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將會是香港的「萬曆十五年」,暗示香港將於2019年起經歷巨變。而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在2019年加劇,引發中西方陣營進一步對立。看來2018年不只是香港,更是世界的「萬曆十五年」。恐怕2019年的各種衝突只會是新冷戰的起點。
Meursault
Meursault
History, Poli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ttps://twitter.com/meursault_888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