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知危險─牆與哨

2020/03/1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武漢的新型冠狀肺炎影響下,眾人都盡可能躲在家中,全球進入緊戒狀態。而筆者在這幾個月間也思考著能做什麼? 然而筆者既非富人亦無醫療專業,更不具什麼影響力,所以僅能藉著自己的觀察、分析寫出以下這些。

生物在遇到危險時的本能,便是「戰或逃」─「Fight or Flight」,而逃是逃到哪裡去呢? 當然是逃回「家」─巢穴、領地、又或是自己所屬的族群裡,無論如何這就是自己的避風港,因為有「牆」的存在。而在這次面對未知的危險中,我們人類也開始築起高牆,將自己關在其中。
大牆
疫情爆發以來,封城、國境封鎖、撤僑等事件不斷,各國開始築起「高牆」以求安全。曾經以為的世界村也逐漸分崩離析,從中國、東亞……恐懼席捲全球,各國都只願自顧自的,減少交流也就意味著商業的衰敗,而這才是黑暗的開始。
自古以來,越是與外交交流繁盛,貿易往來不斷,則越是富裕的時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人類就不斷地在縮短彼此的距離,到如今,全球性的分工與貿易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全球化帶來的不只是繁榮,還有外來種、跨國犯罪集團、以及各式各樣的傳染病─口蹄疫、鼠疫、禽流感、狂牛症,以及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
顯然這是世界必須面對的問題,因為我們知曉全球化的趨勢不會結束,而誰也無法遺世獨立、鎖國搞自閉。但我們卻顯得毫無準備,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作為權威無法給出正確的建議,還是各國政府僅能對無限膨脹的焦慮民意低頭,任由恐慌左右政策的走向。最終,巨大的高牆建起,斷開的卻不只是病毒的傳播,還有一點一滴建立起的信任與包容。
小牆
牆不只豎立在國與國之間,也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了起來。 實體的牆,隔離了回國的人,孤島求生般的14天,即便有著發達的資訊科技,牆裡牆外仍是一樣的煎熬。 恐懼的牆,隔開人們見面的契機,各種活動的延期、停辦。處處皆為空蕩、冷清,產業衰退,人們的精神也無法獲得滋潤。 臉上的牆,遮蔽了部分的表情,更顯冷漠;聽不清的話語,難以溝通。人的心就像戴了面具般難以猜透。 歧視的牆,將人群不斷區分,迷信的、愚蠢的、自私的;理性的、先見之明的、大義凜然的。只要不是防疫陣線的就是下一個槍口。
整個社會瀰漫著肅殺的氣息,新聞播報帶來不安,網路則充斥著歧視言論,儘管是由下至上的群眾效應,卻彷彿走入白色恐怖的記憶─人人只求自保,無法容許任何風險。只是這次我們既是白手套,也是被踩在底下的那群人。
獵巫狂潮又開始了,所有「妨礙防疫者」都是接下來的目標。就因為多數個體都擁有相同目的,整個社會儼然成為一隻的碩大「群體」。人們只能選擇跟隨或者被消滅。可笑的是這般近乎瘋狂的行為反倒讓人們不願配合,寧願知情不報、寧願受罪惡感苛責,因為一旦被貼上標籤,或許就再也無法返回社會。

群居的生物通常有著這樣的一個職務─站哨,無論是狐獴中傻傻站立的呆萌形象,還是螞蟻中的兵蟻以觸角傳遞信息,帶領同伴奮勇殺敵,他都能幫助群體面對危險。剛好在這次的疫情中,也有「吹哨人」這樣的用詞,作為面對未知危險傳遞訊息的第一線。於是筆者就借用「哨」一字來泛指這次疫情中傳遞的資訊,並試著分析此次疫情中的「哨」。
第一聲哨
儘管是鼓吹資訊透明的現代,資訊的公開卻不如想像般普遍,尤其是當問題發生時,此次疫情也是同樣的情況。當問題發生時卻不公開資訊有以下兩種情形─
  1. 傳達的對象是位階更高的人
    因為傳達的對象是位階更高的人,公開資訊等同於自爆,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被問責,所以為了逃避責罰,通常會選擇隱蔽資訊,試著自行解決。顯然,這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問題─習慣以個人做為責任歸屬,而不是以整體環境、體制、趨勢等各類因素來思考。而在組織中也因為每個人都怕被上司問責,而選擇知情不報,即便成功上報,也會很快被攔截下來。而這樣的文化也嚴重干擾人們面對問題時的思考,從盡力解決問題變成讓問題不被知悉就好;從第一時間共同解決問題到第一時間找出替死鬼來承擔「責任」。
  2. 傳達的對象是位階更低的人
    因為傳達的對象是位階更低的人,所以便自行判斷其無法接受此等資訊,如常見的家屬對重病患的善意謊言。或是家長對孩子說謊來逃避對死亡的解釋。這種「為了你好」的行為,實際上則是僭越了你的知情權,把你當作他能夠控制的人。即便在結果論上是好壞參半的行為,但其動機本質就是便宜行事,自我中心,無法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即便有如此多對於資訊不公開的批評,筆者卻不是資訊透明化的支持者,有些資訊公開後會引起恐慌,有些真相適合石沉大海。充滿美好與光明的謊言誰不喜歡。殘酷的真相應該只讓做足準備的人去探求。
聽誰的哨
面對未知的危險,最重要的就是資訊,將未知轉為已知,便能拆解問體並以現有的方法解決。然而這次的疫情卻常常出現資訊混亂的情況,無論是第一手資訊遲遲不公開,還是防疫謠言滿天飛,都使民眾更加焦慮、恐慌而導致各種偏激行動。
然而,在資訊科技十分發達的今天,世界卻不如烏托邦般美好,過多的資訊反而讓人陷入越發焦躁越發難以處理訊息的惡性循環,人的時間也隨著碎片化的訊息碎成一片一片,成為不斷更新的空殼。
每日的新聞播報,確診人數不斷攀升,各種負面消息,如:封城、死亡人數、無薪假,讓人越是關注就越發不能控制自己地因為共情而陷入低潮,一方面自責無法給予幫助、一方面又感到恐懼不安。此時,臉書或是Line上的訊息開始引起我們的注意,各種防疫小撇步,或號稱第一手的防疫訊息,於是我們滿懷希望地抓住了,即便那可能是隨時會斷的蜘蛛絲,且好心的我們滿懷善意地分享出去了。假消息短暫消除了人們面對未知的不安,卻在戳破謊言後帶來更大的傷害。
結果,資訊並沒有教會人們如何面對未知的危險,為何? 難道筆者自相矛盾嗎? 並不是,而是資訊應該要給會使用的人。「確診人數」、「死亡人數」對我們來說就只能帶來不安,但在專業人士手裡便能評估分析,那些國家已不適合前往,本國應在防疫的哪個階段。而ㄧ般民眾,與其要求他們要有各種判斷資訊的素養,不如針對他們的身份分別提供相對應的資訊與具體建議,才能讓他們真正以行動擺脫不安。
將哨吹進心裡
疫情期間,各種資訊交雜像是一場戰爭一般。如何將正確的資訊交到群眾的手中,便是防疫的一大難題。那就先讓我們先分析對手,也就是「謠言」的內容吧!
『熟識的人轉傳+善意分享的語氣+誇張的形容+明確的指示』,一言以蔽之就是─「直銷」。本來直銷的手法就是為了能迅速傳播開來而形成的,這彷彿一個傳染一個,讓每個人都變成媒體的擴散式傳播,就與我們面對的敵人─新型冠狀病毒一般。了解對手「謠言」後,我們便可學習模仿,並針對不同訊息管道的人群量身打造適合的傳達方式。
  • 書信、廣播、電話世代─他們在資訊傳播鏈的最末端,最主要的資訊來源是親人間對話,通常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不太關心社會的變化。因為對應的資訊管道太少,且沒有過多的對外傳播能力,是除了選舉外基本不會被傳播的人。
  • 電視世代─通常已有家庭者,他們習慣電視新聞那樣有真實的畫面、真人互動的演出及較為鬆散的資訊密度,對一定程度的資訊扭曲或誇飾視而不見。且因會收看其他節目,受到政治人物、演藝名人的影響頗高。適合以名人廣告方式置入訊息。
  • 網路新聞世代─事務繁忙,習慣以極短的時間瀏覽重要訊息,偏好簡短的文本或是音檔,資訊更新速度快,但不全面。斷裂的資訊使其養成過分簡單的思維,容易受到文本影響建立因果關係。適合以條列式或表格列出訊息重點。
  • 社群媒體世代─即時性的參與與被關注是這世代的重點,圖像興起,各種迷因、梗圖流行,商業、個人、名人各種資訊應有盡有,但也是網路霸凌最常發生的地方。適合利用圖文合併的懶人包或是爭議性言論來達到訊息傳播的效果。
  • Line世代─以個人名義的方式與人聊天,是最適合直銷式傳播法的媒體。也因此各種奇怪謠言、不正確資訊滋長迅速。人們容易因為善意而將訊息傳播,故可利用此點以帶有急迫性的內文將資訊迅速傳播。
  • Youtube與直播世代─自媒體的濫觴,儘管文本的自媒體早在很久以前就開始流行,無論是部落格還是FB,但yotube的興起使得自媒體的營利更加容易,也更容易獲得關注。高度編輯或準備,接連不斷的吸引觀眾目光,無論是知識型、創作型還是搞笑型youtuber都絕對不會讓你無聊。適合與各類型youtuber進行合作製作各類型影片傳播訊息。
儘管以世代來區別,但實際上這些媒體是同時出現在我們生活中且交互影響的,在資訊媒體多樣化的現代,若不多平台經營是很難將資訊觸及到各種不同的人。而這正是這場資訊戰中政府需要改進的地方,跨平台經營,整合訊息介面,設置單一窗口對接民眾與不同部門。即便會背負政治宣傳的罵名,或是塑造國家機器等,高效率的資訊流通已是現代民主的基本配備了,因為無論是對於民粹、煽動的反動,還是更積極的政治參與都仰賴著資訊的傳遞,沒有情報就無從判斷,自然就受他人操控。

結語

在疫情爆發期間,筆者一直想著要試著寫些什麼? 但,卻無法將資訊關聯起來,直到讀了一篇以「界線」為題的FB發文,才聯想至「牆」以及《進擊的巨人》中「牆」與「調查兵團」的構成。從而以「牆與哨」作為此文章至題幹。儘管筆者在【牆】的部分寫了不少批評,但其實【牆】與【哨】兩者並非對立,沒有【牆】,【哨】就沒有安全的歸處;沒有【哨】的資訊,【牆】也只是無用的象徵。兩者較像是動態平衡、互相依存的關係,隨著時間的變化,群眾的傾向也將改變。而過於偏向【牆】的現況,則促使我不得不寫下此篇文章,期望能稍稍改編此種風向。
6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