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擴大舒適圈:影響力的公民實踐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另一種擴大舒適圈:影響力的公民實踐〉2024-06-10

 

  突發的事情永遠會令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過去、現在、未來存活方式的問題。又或者反過來說,唯有那些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當前的生活方式被衝擊的事件,才令我們感覺突如其來。因為一切事情都可以在物理世界中找到原因,我們沒有預見,可能因為資訊不足、可能因為我們對世界的規律不夠熟稔,又或者,我們早就知道了,只是事不臨頭,不願意承認自己早已發現。

 

  就像地震一樣,重大的那些一直有餘波。它們不斷提醒我們自身的不足,它們是我們隱約知道的「風險」,是遲早要實現的可能性。我們豢養黑色的天鵝,但年輕時總愛裝作牠是小鴨。當舒適圈出現破口,我們被迫重新面對這個題目。是要跨出去?還是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理想主義高漲的那個時期,我們談論「擴大舒適圈」,去學習那些自己不懂的事情,每個領域接觸一些、多認識不同的人,彷彿可以以此得到更多選擇,讓自己少一些需要走彎路的情況。那個想法是:去看到雷在哪裡,然後避開它。讓路盡可能廣,聰明且快樂地走向想去的地方。

 

  但這成了某種詛咒,因為碰壁是不可能不發生的。沒有任何一條路能夠一路順遂,我們探索愈多方向,就會在愈多方向裡面遭遇挫折。於是我們需要的是去讓挫折不會成為「挫敗」、讓它們不至於具有毀滅性。

 

  於是這裡的建議變成了「留在舒適圈」。並不是輕鬆地躺平,而是去清晰地畫出種種界線,trial and error,然後找到一個能讓自己挑戰的區間。讓自己擁有某種「餘裕」,去讓可能性運轉,成功的話上升,失敗也不會墜地。

 

 

  但地震會來、海嘯會來、黑天鵝會展翅、災厄會甦醒。沒有人確知疫情會爆發、沒有人確知戰爭會爆發、沒有人確知死亡、沒有人確知民主機制與世界秩序何時會崩塌。那些我們誤以為我們能夠確保自己的「安全房」(Panic Room)頓時間變成「顫慄空間」(Panic Room),惡性通膨,上午的薪水買不起傍晚的食物,餘裕頓時不夠。

 

  除了神棍與詐騙犯之外沒人能充滿信心地宣稱自己預見未來,所以我們得真正地提前作準備。重新思考,還是得跨出、還是得拓展、還是得「擴大舒適圈」。

 

  但這個時候的「擴大」意義已經不同了,我們不能只思考自己的能力,不能只思考自己的餘裕。我們需要去改造環境,需要去對世界與社會做點不同的事情。如果為「無知之幕」賦予一種實踐性的擴大詮釋,那意味著我們要去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在生命的任何時候變得一無所有、使得我們能夠舒適生活的那個「還算正義的社會」可能在任何時候被徹底地打破。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去成為小範圍裡面的「勇者」,去做那些「欣梅爾一定也會這麼做」的事情。在做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變成更好的人。去發揮影響力。為了人類,不知不覺也為了自己。





延伸閱讀:

〈解放以界線〉

〈「好好說話」與對更好社會的想像力:關於苗博雅與統神的對談〉

〈每個人都可以是勇者,當我們更加努力認識人類〉

〈守護民主的下一步與公民社會的韌性〉

〈"be kind"--政治,生活,調和「家的多重宇宙」〉

〈文明的開口:昨天/明天/今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8會員
94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其實權力動態無處不在,從家庭到工作場所、從朋友圈到社交媒體、網路。 這種無形的力量塑造著我們的互動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溝通效果和關係深度。 但我們是否曾停下來思考:權力動態是怎麼隱藏性的穿梭在關係交流裡呢?是否有可能通過靈活運用這種動態來改善我們的關係?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其實權力動態無處不在,從家庭到工作場所、從朋友圈到社交媒體、網路。 這種無形的力量塑造著我們的互動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溝通效果和關係深度。 但我們是否曾停下來思考:權力動態是怎麼隱藏性的穿梭在關係交流裡呢?是否有可能通過靈活運用這種動態來改善我們的關係?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充斥著數位科技和資訊爆炸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似乎變得更加脆弱和疏離。我們常常被各種訊息和雜訊所淹沒,忽略了身邊重要的人,也失去了與他們深度交流的機會。然而,真正的親密關係,卻是建立在坦誠的溝通、深度聆聽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之上。 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提問和深度聆聽,創造一個安全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充斥著數位科技和資訊爆炸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似乎變得更加脆弱和疏離。我們常常被各種訊息和雜訊所淹沒,忽略了身邊重要的人,也失去了與他們深度交流的機會。然而,真正的親密關係,卻是建立在坦誠的溝通、深度聆聽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之上。 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提問和深度聆聽,創造一個安全
Thumbnail
說到「社會安全網」,你覺得那是什麼? 絕對不是什麼真的一張網子,或是什麼線上網站。而是當一個人在遇到危機的時候,這個社會安全網就會啟動。而這張虛擬的安全網會在我們需要著時候,來保護我們。 社會安全網,大到中央政府,小到家庭,每個人都可能是社會安全網的一部分。說起來很抽象。那我們來舉個例子。
Thumbnail
說到「社會安全網」,你覺得那是什麼? 絕對不是什麼真的一張網子,或是什麼線上網站。而是當一個人在遇到危機的時候,這個社會安全網就會啟動。而這張虛擬的安全網會在我們需要著時候,來保護我們。 社會安全網,大到中央政府,小到家庭,每個人都可能是社會安全網的一部分。說起來很抽象。那我們來舉個例子。
Thumbnail
對抗情報操作的一個重點是協助人們取得缺少的拼圖,人們才能正確的拼出圖像,瞭解事件的原貌,以正確的思考。 以前各種藍白紅主打的重大民怨(快篩、疫苗、雞蛋、風電),都必須建立在民眾缺少某些拼圖,無法瞭解事件原貌的情況。 以二兆錢坑法案(AKA 台版一帶一路)來說,一個不反對的人通常缺乏以下幾塊拼圖:
Thumbnail
對抗情報操作的一個重點是協助人們取得缺少的拼圖,人們才能正確的拼出圖像,瞭解事件的原貌,以正確的思考。 以前各種藍白紅主打的重大民怨(快篩、疫苗、雞蛋、風電),都必須建立在民眾缺少某些拼圖,無法瞭解事件原貌的情況。 以二兆錢坑法案(AKA 台版一帶一路)來說,一個不反對的人通常缺乏以下幾塊拼圖: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