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陽光普照》:太陽獻給我們的禮物,在光之後便是影

2020/02/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陽光普照》電影宣傳照
在台灣,這個位於北緯23.5度貫穿的國度,夏季溽暑的高溫總是逼人,行走在熾熱滾燙的柏油馬路上,像被蒸煮烹調的肉塊。這時如果路邊恰巧有一處陰影遮蔽,人們將猶如發現沙漠中的綠洲,爭相前往那塊影子淨土,不論那黑影多麼微小、多麼孤立,總是有人在那之中爭得小憩的機會;從停在紅綠燈桿影下的機車騎士、到沿著樹蔭行走的單車、還有屋簷陰影下閃躲的行人,那都是人們在烈日下的日常。於是在陽光的照射中,影子也就成了太陽的贈禮。
電影《陽光普照》是這麼形容的:「這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然而電影中呈現,卻好像是個不怎麼公平的世界,困惑與矛盾的對比,也變成劇中值得咀嚼玩味的部分。關於《陽光普照》,有太多的面向可以去形容它,然而這篇文章,想把篇幅都留給故事中那最明亮的太陽,同時是那一塊角落處的陰影──也就是大兒子,阿豪。他既是這部電影的光亮也是黑暗,光影交錯、相伴而生,也許這才是太陽真正公平的地方。

電影英文片名「A Sun」一個太陽,也是「A Son」一個兒子

大兒子阿豪在電影中自刎的選擇,成就劇裡的轉捩點,卻也成了許多觀眾心中的疑惑;因為阿豪在電影裡的出場,原本應該是扮演一個陽光善良而充滿希望的角色,抱持著家人與老師的期許,有著機會考上人人稱羨的醫科,從小又被週遭人視為善解人意、體貼人心的乖孩子,甚至對於父親來說,他原本是那唯一的一個、受到認可孩子。看似美好有前途的他,為何會選擇走上絕路,自我了結了生命?這段屬於阿豪的情節,就像在故事裡有塊很大的影子,一直被忽視,卻在扮演太陽角色的他殞落後,反而被真實的映照出來了。
《陽光普照》電影宣劇照
畫面中,我們看到阿豪在一間偌大空無一人的補習班教室趴睡,他驚醒,身旁是空無一人的教室;不!他周圍擠滿了熟睡中的同學;又不!?又是空無一人的座位。觀眾看到畫面不斷切換,場景一下從阿豪隻身一人,孤獨的在教室中,瞬間周圍又坐滿同學。這就像是阿豪這個人內心寫照的意象,不論身邊看似有多少人,他都有如虛幻飄渺的一人,孤身存然於一世,只因他存在於此地的理由,是為了圓滿這個家庭、為了圓滿當中的期望;待在補習班的他,不是真實的自我,只是照著外界的期望,一路走進這個制度牢籠,在這裡他把他的心關起來,對他來說周邊的世界漸漸地與他的自我隔絕了。
《陽光普照》電影宣傳照

「還有一個孩子」阿豪在故事中是這麼說的

在劇中,阿豪講了一個神祕小故事──「司馬光砸缸」,不過他更改了原版本的結局,讓這則小故事從機智救人的警世寓言,變成帶有獵奇風格的懸疑暗示。如果只是看到電影中段,初聽到這個版本,會有點茫然,不理解其義,但在看完整部電影後,當中令人想揣摩的答案,也漸漸有了回應。司馬光既可以想成是代表主角大兒子阿豪、也可以是代表小兒子阿和。原先在缸外的司馬光,就像是代表那個聰明、人人愛的阿豪;而在缸內沒被看見的小孩,是小兒子阿和,是被關藏在缸內的,就像是被關在少年輔育院中的他、像是那個不被父親承認存在的小孩。
司馬光砸缸 後人繪圖
然而當在外面世界的司馬光打破了缸,眾人發現缸內陰暗處裡的小孩,也是司馬光;好似這一刻,時空發生變化,阿和逃了出來,在陰影處裡的司馬光是阿豪,其實原來阿豪也是個一直被關住的小孩。這個打破缸的動作,就象徵阿豪選擇離開的決定。這是個小小寓言故事、也是電影劇情轉折的暗示。代表那個一直以來,被阿豪關在內心陰暗處的小孩獲得了釋放;與此同時,也給阿和一個機會,成為外面世界的人,成為家中的那個小孩。兩人的身分就像互換一般,又像同時存在的雙面性個體,他們都可以是故事中那個聰明機智的司馬光,也都是那個需要被人解救的、缸瓶內的孩子。

我是光,你就是跟隨我的影;而當我墜入影中,你就成了光。

「就是想來看看你。」這是阿豪在夢中對父親說的,也是在現實中對弟弟阿和說的。觀眾在阿豪死後,才從阿和口中得知,原來阿豪在死前還有去探望過阿和一次;可以從這一點感覺到,故事中這一對兄弟的感情其實很好,只是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生疏,但彼此都還是惦記著對方。也許阿和一直覺得自己活在哥哥的陰影下,而有一部分的阿豪,也一直想用自己的方法幫助阿和擺脫這個困境,所以他做了一個必定會改變家人想法的決定;雖然這麼形容,似乎就讓阿豪變成一個算計過頭的愚人角色,不過我想這就像阿和說的,他的哥哥太聰明了,聰明到只犯了一個錯。大智若愚,人們總這麼說。
也意外的,阿豪的死,還完成了阿和女友小玉的心願,原本阿豪曾答應過小玉,要帶他去看阿和,不過因為不是家屬而被拒於門外;但也因為阿豪的葬禮,讓阿和得以離開院中出席,而當時還未與阿和結婚的小玉,也得以獲得機會見到阿和一面。而這樣的說法,又聽起來有點獵奇,好像阿豪的赴死,就是為成全家人;一下讓他們有一個和解的機會、一下又完成小玉的心願。但我想這是反過來的,阿豪邁向死亡的決定,並不能說就是那麼單純全然的自我救贖,只是當他在逃離這個令他不歡快的世界時,總還能留些下什麼,成為給家人的祝福。就像太陽光照射下的影子,成了人們心裡的躲避處。

他是世界的孩子,本有屬於自己的樣貌

而對於多數人心中最大的疑惑,令阿豪於這世界無法舒坦存活的原因,我想是那早已遺失的生命樣貌。二戰時期作為德軍納粹戰俘,專門研究人類成長經驗與教育議題的「波蘭老醫生」兒童權利之父科札克Korczak,有這麼一句話:
因為害怕孩子被死亡帶走,我們把孩子從生命的身邊帶開。因為不想要他們死掉,我們不允許他們活著。
這句話很適合放在這部電影中的親子問題,特別是阿豪身上,父母總期待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一條制式而安穩的康莊大道上,替孩子安排好一切,避掉所有可能的問題,相信所謂成長,就是不要犯錯、遠離磨難。所以那個滿是問題的孩子阿和,就被放棄了;但與此同時,那個不曾被關注,在阿豪內心的自我,也被放棄了。
沒辦法長成我們喜歡樣子的樹,就砍了;沒辦法變成我們心目中期待的,就不要了。所以努力的保護、拚命的去引導,讓孩子長成自己期望的形狀;可生命都有自己的意識、屬於自我的價值,當孩子與生命的意義脫節,他沒有辦法用他的自我去認知這個世界、去感受生活的意義,這對身為人類來說的任何人,就只是像死掉一樣的活著。
如果我們能在炙熱的天氣中,感受陰影處的涼爽;那麼在生命中的不完美,也總能看見屬於人的價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10內容數
如果沒人陪你看電影,希望我的文字能陪你渡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