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如此自暴自棄。
正式搬到瑞士是2019年6月的事,在這之前住在台北市鬧區,是散步可以到百貨一級戰區的如此鬧區。正職工作是零售產品的市場行銷,經常往大陸出差,生活充實又彈性。
一直以來都是個能充分安排日程的人,也許是熟悉台北、熟悉放空也能聽得懂的語言與各種轉角就有的咖啡店、熟悉那潮溼的空氣與符合亞洲口味的料理調味,熟悉的是從學生時代開始的累積。然後整個人就搬到了近萬里外的中歐小國,得承認初期是茫然的、接著是痛苦的,然後現在發文的我是空洞的。
聽起來有點慘澹,不是每個移民海外的人都像社群媒體上張貼的那樣美好。
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好、絕對的壞,也沒有一定要很好,但總容易壞。初期很努力想適應瑞士生活、適應傍晚六點就打烊的商店、適應夏日的晝長夜短、適應聽不懂一個字的高地德語還有到現在也分不清的瑞士德語口音。
說好聽點像是剛出生的嬰兒,糟糕一點的說法就覺得像個傻瓜。
前四個月真的是茫然地痛苦,覺得自己活得不像自己,過去充滿活力、積極探險城市的我去哪了?難道真的是因為語言、環境、文化的不同然後內心其實沒有接受需要長久居住在這裡的事實嗎?又或者,因為一直提醒自己要儘快融入生活,而無形讓自己做出反方向的行為?經常在低潮的時候不斷詢問自己。
又或者其實是依賴著過去生活的自信、害怕出錯所以經常具備各種解決方案面對各種問題、又或者肉體活在瑞士但心靈還待在台北租屋巷弄?一旦覺得有回台灣的機會就能獲得救贖。總有人說「瑞士很美!」、「瑞士很好耶!」不過定居跟旅遊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不然就別強迫自己適應吧? 」內心突然出現了這樣的聲音。
適應環境真的這麼重要嗎?如何叫做適應呢?跟著當地人的作息去進行生活嗎?當然我們無法改變商店六點就關門、週日是歐洲人家庭日的事實,但不快樂、活得不像自己,這樣是真的在生活嗎?習慣性與自己對話的我,經常檢討與試著了解自己的行為。
一直到此時此刻,對於生活上沒有任何喜悅與快樂。或許一直以來我的情緒控制就是在一定的水平線,也因為工作需要,在產出其他文章時,需要對事物的感受保持理性才能寫出客觀,太壓抑了。
最後就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