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書 51|以我為主 ——《 Me time:兼顧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管理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Me Time」的意思是「我的」時間,是屬於個人、用來放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一段私人專屬時間。

raw-image


🌟導讀:


「此刻努力在做的事,真正是你自己想做的事嗎?」


過於忙碌的我們總是把想做的事、必須做的事和不得不做的事混為一談,導致心力耗損、過於疲憊,當我們一昧地提高效率,卻導致負擔起更多任務、深陷於代辦漩渦中。

作者 池田千恵 是「朝活」的提倡者,透過每天四點起床優先處理自己的事來達到成長與自我實現的目的,但「朝活」只是手段,我們需要的是對 24 小時的解讀,並將時間集中使用在自己真正想前進的路上。

所以即使無法在清晨四點起床,依然能拿回專屬自己的時間。


raw-image


🌟心得:


●|能使用的時間並非 24 小時|✏️


相信大家都看過,如何把石頭、泥土和水裝入瓶中的影片,在管理上有一個心法叫要事優先,大家需要把自己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做完,但在職場上我們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打斷手頭任務,因此作者才會鼓勵「朝活」,把最好的狀態留給自己。

A Valuable Lesson For A Happier Life

雖然俗語中說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但是扣除掉睡眠、工作和通勤,其實剩下來的時間不多又過於零碎,可能在閒聊或短影片中消失,因此重新編輯、整理,將時間區塊化的整理格外重要。




●|實踐 Me time的口訣「 SEE 法」|✏️


將時間可視化 SHOW

實際紀錄目前的每日日程,觀察自己的時間使用方式,並列出「一百項喜好」幫助釐清你自己覺得「快樂!有趣!舒服!」的事情。

編輯時間 EDIT

整理目前預定要進行的任務條列出來,並進一步分類為「需要做 Have to」、「想做 Want 」,以此確認要傾注心力在哪個方向。比較簡單辨別兩者的方法是,需要做往往是怕被懲罰/蒙受損失,想做則是正面想取得某方面成就。

享受時間 ENJOY

決定了要做這件事,就好好享受這段時間,避免現在掙扎和不安中。消磨時間和發呆也是心理上的保健投資。

作者也建議可以寫「 早起日記」預測今天將完成的事。



●|晨間>夜間>日間|✏️


如同《想成功,先吃了那隻青蛙》,大多數人在早晨會有比較高的自制力,因此最理想的時間應該是早晨。但因為每個人的生活作息不同,有人可能不得不使用夜間的獨處時光,除了比較現在的時間分配與理想的時間分配來調整作息的必要性。

如果真的調整不來,也可以考慮在夜晚從微作業開始,慢慢進行「 SHOWEDIT ENJOY

另外我們也可以進行備案系統,如果時間不夠達成最理想的目標時還有備案,就像「 松竹梅」套餐般,可以視情況挑選。


●|構成人生的六大支柱|✏️


不確定要做什麼或者想釐清價值觀,就列出六個感到最重要的事,並放在雷達圖上。先將目前的狀態以藍線繪製,每項有 0 ~ 10 分,請以總計三十分去分配,也就是說即使平均分配,每樣也只能達到五分。

再以紅色去繪製接下來想達成的分配形式,同樣只能以三十分去分配。

六大支柱可以高低分落差極大也無妨,畢竟在列出成為六大支柱時他就是重視的目標,現況與未來希望也可以有落差,這樣才能清楚接下來該往哪方向努力。

六大支柱可以是經濟基礎、家人時光、社會貢獻、健康、工作意義、學習、興趣、理財,任何支撐起你生活的面向。

最後記得要回顧,這點我覺得《子彈思考整理術》是一個蠻好進行回顧的方式,可以設計成週回顧、月回顧和年回顧,來檢視自己是否達成目標。


六角雷達圖

六角雷達圖



🌟總結:


書中的備案系統我覺得可以和《彈性習慣》相互連結,這本書我有寫過較短的書評。當我們想堅持好習慣時,總會遇上有些特別難熬的日子,因此 Stephen Guise 建議可以選擇三個想培養的習慣,並將個別將訓練調整到三種相近程度的練習,例如:「五分鐘、十五分鐘、三十分鐘」,每天視情況從中挑選一個來執行。

過段時間後再來追蹤個別達成次數,與是否需要調整難度或更換種類。

✓ 選擇三個想培養的習慣

✓ 列出三個水平選項「伏地挺身、跑步、打羽球」

✓ 將習慣垂直設定「菁英、進階、迷你」三個程度

✓ 設定執行時間每天擇一執行

✓ 公開展示與追蹤評估


我認為對於 Me time 的練習也可以依此方法展開,培養出開心而有價值的日常。


raw-image



喜歡這樣的專題介紹,還請關注與紅心支持,當然如果想要看更多我現在在看什麼書,歡迎追蹤 IG 掌握即時動態。

下週預定是 Ryder Carroll 的《子彈思考整理術》,除了時間規劃的面向,我想從其中的思維整理更進一步分享,有興趣可以先閱讀,這樣下週收看書籍推薦時就能有線上讀書會的效果哦。


🌟衍生閱讀:


我的生產力之道 → 採購人生|打破忙碌迷思:我的生產力之道

金錢的原子 →陪你讀書|《24小時全為己所用:以「心靈滿足」為目標的時間管理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斯的煉金工房
492會員
327內容數
深度書評、影評、理財觀點與創作筆記,帶你用條理與觀點看懂生活大小事。持續更新,適合喜歡思考與深度內容創作的你。
哈斯的煉金工房的其他內容
2024/10/08
本文探討瞭如何讓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而是實現知識的內化。作為書評人,筆者分享了三個關鍵步驟:首先是攫取核心概念,其次是使用第二大腦來整理和分析信息,最後是產生知識的連結。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使用所學,轉化為生活中的實用知識,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2024/10/08
本文探討瞭如何讓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而是實現知識的內化。作為書評人,筆者分享了三個關鍵步驟:首先是攫取核心概念,其次是使用第二大腦來整理和分析信息,最後是產生知識的連結。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使用所學,轉化為生活中的實用知識,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2024/10/01
《子彈思考整理術》至2024年依然影響力持續。本文探討如何透過這本書提升時間管理,強調有效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提供實用的反思與修正方法。管理自己時間不是隻為了完成任務,而是要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提升生活滿意度。透過具體的書寫和反思技巧,可以有效減少心理負擔,提高生產力,打造有意識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10/01
《子彈思考整理術》至2024年依然影響力持續。本文探討如何透過這本書提升時間管理,強調有效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提供實用的反思與修正方法。管理自己時間不是隻為了完成任務,而是要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提升生活滿意度。透過具體的書寫和反思技巧,可以有效減少心理負擔,提高生產力,打造有意識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09/16
本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品質與快樂的關聯,強調人際關係在幸福生活中的重要性。根據哈佛的研究,贏在起跑點並不保證成功,童年經驗也非唯一因素。文章回顧了社交連結對減少死亡風險的影響,並分析為何男性在情感表達上可能面臨困境。最終,文章鼓勵讀者珍惜人際關係,透過與他人分享來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和意義。
Thumbnail
2024/09/16
本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品質與快樂的關聯,強調人際關係在幸福生活中的重要性。根據哈佛的研究,贏在起跑點並不保證成功,童年經驗也非唯一因素。文章回顧了社交連結對減少死亡風險的影響,並分析為何男性在情感表達上可能面臨困境。最終,文章鼓勵讀者珍惜人際關係,透過與他人分享來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和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本書原以為是有關筆記本技巧的指南,卻驚喜地發現它以獨特的編排方式探討時間管理。從創造時間、時間觀念、投資時間、不同情境下的時間應用到結尾,充滿作者對時間管理的深刻見解。它強調筆記本是掌控時間的劇本,建議將所有重要資訊整合在一本筆記本中,並提供實用的時間管理技巧,如便利貼應用、工作術、時間分配等。書
Thumbnail
這本書原以為是有關筆記本技巧的指南,卻驚喜地發現它以獨特的編排方式探討時間管理。從創造時間、時間觀念、投資時間、不同情境下的時間應用到結尾,充滿作者對時間管理的深刻見解。它強調筆記本是掌控時間的劇本,建議將所有重要資訊整合在一本筆記本中,並提供實用的時間管理技巧,如便利貼應用、工作術、時間分配等。書
Thumbnail
自從2023年7月選擇在方格子進行創作,至今近5個月的時間,我累積了60篇文章。 由於創作需要大量時間進行閱讀、反思,再到內容輸出,由於目前還有正職工作,因此創作時間往往都是在下班後回到家才開始,而這時的腦袋已夾雜一整天的各種資訊,腦袋已呈現滿載狀態,很難專心閱讀和創作。
Thumbnail
自從2023年7月選擇在方格子進行創作,至今近5個月的時間,我累積了60篇文章。 由於創作需要大量時間進行閱讀、反思,再到內容輸出,由於目前還有正職工作,因此創作時間往往都是在下班後回到家才開始,而這時的腦袋已夾雜一整天的各種資訊,腦袋已呈現滿載狀態,很難專心閱讀和創作。
Thumbnail
你會不會在晚上睡前,在思考著 「我今天到底做了什麼?」 到底我們的時間跑去哪裡了 ? 《生時間》這本書跟我們說, 我們的時間都被 「預設值」花走了 是什麼 「預設值」吃掉我們的時間 每周一的週例會 預計兩個小時 收到E-mail ,預計三個小時之內要回信 回家太累,所以預計放鬆一下,追
Thumbnail
你會不會在晚上睡前,在思考著 「我今天到底做了什麼?」 到底我們的時間跑去哪裡了 ? 《生時間》這本書跟我們說, 我們的時間都被 「預設值」花走了 是什麼 「預設值」吃掉我們的時間 每周一的週例會 預計兩個小時 收到E-mail ,預計三個小時之內要回信 回家太累,所以預計放鬆一下,追
Thumbnail
你還在為不知不覺虛度的光陰煩惱嗎?你接觸各式各樣時間管理法卻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那種麻?那你該看看這本書... 「24小時全為己所用」有別於許多思想縝密的名家學說,充滿可塑性,能輕鬆地套用於各種生活型態,也可以像樂高般挑選喜歡的方法使
Thumbnail
你還在為不知不覺虛度的光陰煩惱嗎?你接觸各式各樣時間管理法卻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那種麻?那你該看看這本書... 「24小時全為己所用」有別於許多思想縝密的名家學說,充滿可塑性,能輕鬆地套用於各種生活型態,也可以像樂高般挑選喜歡的方法使
Thumbnail
看到書名的第一眼,應該和很多人想的一樣,會內心 OS「哇!該不會我也需要4點30分起床、太早了吧!根本不可能做到~」。不過實際上,這本書並沒有提倡4點30分起床,而是想要表達如何透過早起讓自己變得更好。
Thumbnail
看到書名的第一眼,應該和很多人想的一樣,會內心 OS「哇!該不會我也需要4點30分起床、太早了吧!根本不可能做到~」。不過實際上,這本書並沒有提倡4點30分起床,而是想要表達如何透過早起讓自己變得更好。
Thumbnail
在我的客戶當中,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很有效率的運用每一天,過得很充實、很開心,最後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當中,只有少部分的人,真的成功,好好地運用每一天,而大部分的人,還是不小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渾渾噩噩」,把自己弄得很累,效果又不好。 究竟,兩者的關鍵差異是什麼?
Thumbnail
在我的客戶當中,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很有效率的運用每一天,過得很充實、很開心,最後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當中,只有少部分的人,真的成功,好好地運用每一天,而大部分的人,還是不小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渾渾噩噩」,把自己弄得很累,效果又不好。 究竟,兩者的關鍵差異是什麼?
Thumbnail
你也有拖延症候群嗎? 快來試試看《24小時全為己用》作者給的辦法唷。 我對於比起想像一起順利,想像阻礙與對策,更能達成目標深有所感。 比方說,當我知道要辦活動有幾個步驟,裡面有幾個關鍵任務需要完成的話,辦活動就很像玩遊戲了,每完成一個任務,會前進10%之類的,讓我更有動力去完成。
Thumbnail
你也有拖延症候群嗎? 快來試試看《24小時全為己用》作者給的辦法唷。 我對於比起想像一起順利,想像阻礙與對策,更能達成目標深有所感。 比方說,當我知道要辦活動有幾個步驟,裡面有幾個關鍵任務需要完成的話,辦活動就很像玩遊戲了,每完成一個任務,會前進10%之類的,讓我更有動力去完成。
Thumbnail
作者第一章讓讀者察覺到自己安排時間的慣性,以及有多少因隨機報酬而引發的被動時間。接著,作者於書中分享 7 個規劃要點,期待讀者可以妥善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以增加人生的幸福感。 1. 創造完整的時間區塊 提及人們習慣接受工作被打斷,能夠全心投入工作的時間不到5分鐘,這讓人們無法靜下心思考。
Thumbnail
作者第一章讓讀者察覺到自己安排時間的慣性,以及有多少因隨機報酬而引發的被動時間。接著,作者於書中分享 7 個規劃要點,期待讀者可以妥善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以增加人生的幸福感。 1. 創造完整的時間區塊 提及人們習慣接受工作被打斷,能夠全心投入工作的時間不到5分鐘,這讓人們無法靜下心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