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不是看醫生就會好!身為照顧者,你一定要知道八大非藥物治療的方法!

2020/03/2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早在七年前,媽咪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當時媽咪尚未滿六十歲,又稱早發型失智症,我與妹妹都還在學中,對此病症只知道是健忘症,一切關於看診的大小事都交給爸爸處理,中間也都有按時回診檢查與拿貼片,直到去年七月,那一天快下班的時候,突然接到爸爸的電話,被告知媽媽不見了!

不見了!無預警地發生了第一次失智走失!

什麼意思?!為什麼會不見?!下午不是去醫院回診嗎?掛號等太久,掉頭就走了!但失智是沒有方向概念的,走過的路馬上就忘記,媽咪也沒有用手機的習慣,最後爸爸回到家仍然沒有看到人,媽咪就這樣在醫院走丟了!這是第一次失智走失!不只爸爸,我和妹妹都嚇壞了!這種情況也許在電影情節中上演過,但實際上發生在我們身上時,卻令人難以接受!尤其失智個案,他外表與正常人無異,並不覺得自己沒有空間方向感,還自認為可以找到路回家!既不會去問人,也不會主動向別人求救!在我下班後立即前往警察局報案,才驚覺這個病的症狀,讓找人搜索更是難上加難!

代誌大條了!才是真正認識失智症的開始!

整晚都坐在警局,盯著小小的監視器畫面,追查媽咪離開醫院的最後蹤跡,一邊想著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病情怎麼會如此惡化呢?爸爸不是一直都有帶去看醫生也有吃藥或貼片嗎?隱隱覺得代誌不是憨人想得這麼簡單!於是在歷經煎熬的18個小時(又是一段很長的尋人故事...待續),終於找到人以後,我才真正開始正視這個疾病,上網開始搜找所謂的「失智症」,也才知道「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用了3天的時間才爬完了所有的資料,官方的、社團的、醫學的、社工的資源等等,才真正認識了這個疾病,也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失智症的大腦與記憶就像拼圖一樣,逐漸分離破碎......
一旦開始分解了,就只能減緩他破碎的速度,無法復原。

失智症社區據點+家屬團體課程,雙管齊下

因為打了很多單位的電話,才知道有失智症社區據點的資源,因而參與了家屬團體的課程,透過積極的學習和互動過後,我才知道我們錯過了阿茲海默症的關鍵黃金治療期(CDR<1,輕度失智的階段),事實上在確診之後,家屬就應該積極帶個案到就近的失智社區據點上課,這邊上的課程都是針對強化大腦認知功能的訓練,可以延緩甚至及早治療還有機會反轉失智症的病症,而失智症也不是光靠吃藥就會好的病,吃藥只是輔助,真正要改善的是個案的生活型態,透過非藥物的治療方法,以及認知活動的刺激,才有機會減緩並抑制失智症造成的退化速度,並提升生活功能。這個資訊的落差,正是我開始寫這個部落格的動力,身為28歲的照顧者,真的有太多的不足,希望幫助那些跟我一樣剛開始接觸失智照護的照顧者們,千萬不要跟我們家一樣,因不了解阿茲海默症,而遲遲沒有開始非藥物治療的認知訓練課程。

失智照護:八大非藥物治療的方法!

以下分享了目前我有參與過的失智認知促進訓練課程,以及家屬團體課程的方法:

1. 職能治療

常見的輔助教具,例如:玩簡單的數字牌、顏色牌、將家人的照片和基本資料做成圖卡讓失智者練習配對等等。

職能治療師將運用輔助教具、日常生活器具或其他自製器材、海報等,設計認知活動,幫助失智症者動動腦、減緩認知功能退化。過程常搭配結合感官刺激、現實導向活動。藉由日常活動的重新安排,建立參與活動的習性,以保持最大可能的獨立功能並面對調適失智症帶來之困擾。

2. 藝術治療

於蒙特梭利中心上藝術創作課時的側拍照。
運用教材及繪畫、拼貼、雕塑等方法與失智症者互動,提供豐富之感官刺激及自我表達機會;透過失智者陳述分享其作品 ,促進失智者之語言表達及成就感;在製作的過程,成員間相互協助,形成良好人際互動、增進人際之滿足,參與活動,動機提昇進而減緩退化。

3. 園藝治療

透過花草植物的拼貼排列、壓染作畫,來刺激失智症的大腦,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經由身體感官來刺激失智症長者,透過挑選過的香草刺激觸覺、嗅覺、視覺以及味覺等感官,使長者意識到時間和季節性的存在與變化,增進現實導向的機會,培養對環境的覺察能力。以植物生命體為媒介,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使失智症長者感受到生命的變化,增加對自我的肯定。

4. 音樂治療

聽音樂可以穩定情緒、刺激身經荷爾蒙。
運用音樂本身做媒介來提供刺激、改善患者情緒、促進語言溝通進而延緩病情的一種治療模式。已有一小型研究發現,讓20位阿茲海默症病人聽現場演奏音樂每次30-40分鐘,一週5天,持續4週,會刺激神經荷爾蒙(如:褪黑激素)及傳導系統活化。透過觀察,也有正向的行為轉變。臨床報告顯示可以改善社交行為,減少遊走及躁動行為,也可促進睡眠品質。

5. 懷舊治療

懷舊場景或事物都可以做為引導物。
經由回憶、分享及再次評論往事,達到自我肯定與滿足,可搭配引導物,如:相片、食物、收集品、老歌、民俗活動、書籍、電影等進行治療。具有認知維持、改善情緒、適應外在環境、減少行為障礙所需用藥、促進溝通技巧與社交互動等治療功能。

6. 光照治療

每天吸收固定的日光照量,維持正常作息。
透過適度的日照,來刺激大腦分泌相關荷爾蒙及調整晝夜節律。藉由人體眼部接收光線,調整腦部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的時間,進而調整晝夜節律的生理時鐘,並達到晝夜節的平衡。

7. 穴道按摩

幫助身體放鬆與疏通筋絡排毒。
每天固定在洗澡後或是睡前,進行病人的手臂及肩膀的部位按摩,每次約2.5分鐘,伴隨平靜安撫的語句。作為一種表達性肢體接觸及非語言式的溝通、引導放鬆反應及適度的肌肉運動。約10天的療程後,可以減緩病人的脈搏及焦慮感,以及失能的行為。

8. 芳香療法

幫助穩定情緒,促進嗅覺刺激。
藉由植物性精油的氣味分子透過鼻腔黏膜刺激嗅覺治療,作用於大腦邊緣系統的視丘,會影響自主神經及內分泌系統促進腦內啡的分泌,而增進各器官的正向結果,改善生理及情緒的健康狀態。可以在環境中創造一種氛圍,許多患者焦慮的來源是突然忘記身處的位置,渴望回到小時候的家。在環境中複製熟悉的味道,可以讓他好像身歷其境,帶給患者一種安全感,緩和記憶跳躍帶來的不安與焦慮。
接下來,會再逐一與大家分享我們在這8種非藥物治療課堂上的作品或是進行的活動,讓更多照顧者在家中就能夠自行運用唷!
Micky米奇
Micky米奇
哈囉~我是Micky米奇,園藝治療師,2019年因為媽咪失智走失,成為中度失智症的主要照顧者,開始認識阿茲海默症這個疾病,並接觸了許多非藥物治療方法,在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人生意義與生命價值,慢慢學會自我療癒,創辦聊癒心球podcast音頻節目,希望陪伴更多面臨低潮或正走在照顧路上的你,勇敢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