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底-4月中:如何朝向文學的核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2年之「台灣詩集出版導覽」改版為《中華日報》副刊專欄「雙週詩集導覽」並增加頻率為雙週一次
2023年3月底至4月中,台灣共有兩本翻譯詩集出版,包含伍晴文翻譯的「插畫雙語版」《漂鳥集》以及逗點文創結社暌違多年重新推出、由劉怡臻與馮啓斌翻譯的峠三吉《原爆詩集》,而個人詩集則有三本出版。
生於湖北、定居於台灣的「包子詩人」王紅林推出詩集《花長出了骨頭》,書中多為二十行內的短詩,由白靈、鄭慧如、葉莎為序推薦。詩作〈呼喚〉如此寫道:
聽到有個聲音在呼喚我
渺渺茫茫 忽遠忽近
原來是故鄉的黃昏
我倚靠在門邊的牆上
一朵梔子花
被揉捏得死去活來
王紅林將個人的思緒與情感顯露在「揉捏梔子花」的動作上,可見詩人的巧思。其他具有巧思的詩句也不少,如「她聽見/咖啡在喉間漸漸墜落的聲音」、「空氣稠密/把曾經的盛開壓扁把身體裡面的雨絲一一拔起」、「我看到花/和她的骨頭」等。
自陳為資深媒體人的李新推出第一本詩集《中年男子情思境》,收錄了十四首台語詩與一百多首華語詩。較為可惜的是,台語詩的部分並未採用正字。就華語詩的部分來論,如〈點燃一朵菸雲〉所寫「我僅是一尾鯊魚/浮於俗海 隨浪戲游/空與色 色身香味觸法/張嘴吞下 不留章簡片牘」,以及〈華岡 那一夜〉所寫:
我真希望我點頭說好
我們在風霧裡
花傘外 細雨綿綿
 
當年亭台樓閣
妳長裙飄在風裡
嫣笑於百花池畔
我踏雨濺水而來
迎妳入月色
 
華岡那一年
我真希望我點頭說好
整體的句法偏向文言、用詞較為古典,詩中顯露出明顯的作者個人生命經驗。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之所不需」,也許可以提供讀者一個更好的理解角度。廖偉棠指出,書中的作品「在沉思中保持著疏離與反諷」,如此的評價正提示了我們「文學」與「日常語言」的差異──
在那裏,沒有鋪設好的道路,沒有一棵樹木,只有綠松色的湖坐落在高地的泥灰曠野中央,曠野上有兩道車轍的痕跡,如頎長的手指向前方的山,還有另外兩道痕跡,交錯疊在那兩道痕跡上,明明白白地指向來時的方向,像在告訴,你得來,但你終將得回去。這裏就是世界的盡頭,但很難想像,世界竟然沒有盡頭。(〈旅人手記〉)
近期有藝評家在網路社群引起風波,值得我們深思──正是這類將台灣文學場域扁平化思考、沒有文本根據就任意批評「亂寫」的負面言論,凸顯了我們的藝文生態還有非常多的進步空間。如同《詩人手記》打破文體疆界的企圖,該如何以語言、結構、觀看的方式來「朝向文學的核心進行探索」,才是文學家存在的意義。

原文刊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會員
109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宇軒 的其他內容
以《初醒如飛行》出道的學者型詩人李蘋芬近日推出力作《昨夜涉水》,不可錯過。如曾琮琇所言,「涉水」是這本詩集獨特的姿態,從「唯有牠身上的破綻/掩護我的黑暗」的〈一道影子與我孿生〉、「有自己的傷口」的〈那樣的人〉到「隱住一場烈焰」的〈不動〉,可以看出詩人「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栩栩言)。
在高中執教的顏嘉琪(1982-)推出第三本詩集《日子伸出利爪我用隕石磨牙》,沒有推薦序、推薦語、自序或後記,以作品直面讀者。除了延續前本詩集《B群》的議題性,當中也收錄了許多圍繞日常生活的詩。在九十二首詩作中,以觸及情感的文字尤為吸引人,如〈吃冰〉:…
騷夏(1978-)推出了新版《瀕危動物》,這本絕版已久的傳奇詩集終於以不同面貌再度問世。無論是觸及家庭的〈妹妹孵蛋〉、情慾的〈玩具的房間〉,或是同名組詩〈瀕危動物〉的「一頭栽到妳的身體裡面,所以我知道,我身上所有開孔的地方都非常害怕妳,但也非常思念妳。」都顯示出騷夏詩作的深刻情感與十足創意。除了將原
同樣以台文寫作的温若喬(1999-)翻譯泰戈爾的《浪鳥集》,詩集中也完整附上了朗讀的QRcode;語言方面以英文、台文、台羅相對照,加上鄭順聰與莊佳穎的台英雙語審定,具有權威性。舉例來說,書中將「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
2020年5月有14本個人詩集出版,數量上比前幾個月稍微少了一些,包括臺灣知名小說家黃春明於聯合文學推出的第一本詩集《零零落落》等;接續著的6月,臺灣詩人僅有9本詩集出版,包含吳俞萱推出的第三本個人詩集等,整體數量上和之前相比減少了許多。
除去古典詩集,臺灣詩人在2022年4月共有13本詩集出版,數量和前一個月相比稍微減少。無論是過去已有豐富詩集的鴻鴻、陳克華,或者是年輕一輩的曹馭博、孫得欽,乃至於重量級台語小說家胡長松,這個月出版詩集的詩人都在風格上持續精彩地展演。
以《初醒如飛行》出道的學者型詩人李蘋芬近日推出力作《昨夜涉水》,不可錯過。如曾琮琇所言,「涉水」是這本詩集獨特的姿態,從「唯有牠身上的破綻/掩護我的黑暗」的〈一道影子與我孿生〉、「有自己的傷口」的〈那樣的人〉到「隱住一場烈焰」的〈不動〉,可以看出詩人「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栩栩言)。
在高中執教的顏嘉琪(1982-)推出第三本詩集《日子伸出利爪我用隕石磨牙》,沒有推薦序、推薦語、自序或後記,以作品直面讀者。除了延續前本詩集《B群》的議題性,當中也收錄了許多圍繞日常生活的詩。在九十二首詩作中,以觸及情感的文字尤為吸引人,如〈吃冰〉:…
騷夏(1978-)推出了新版《瀕危動物》,這本絕版已久的傳奇詩集終於以不同面貌再度問世。無論是觸及家庭的〈妹妹孵蛋〉、情慾的〈玩具的房間〉,或是同名組詩〈瀕危動物〉的「一頭栽到妳的身體裡面,所以我知道,我身上所有開孔的地方都非常害怕妳,但也非常思念妳。」都顯示出騷夏詩作的深刻情感與十足創意。除了將原
同樣以台文寫作的温若喬(1999-)翻譯泰戈爾的《浪鳥集》,詩集中也完整附上了朗讀的QRcode;語言方面以英文、台文、台羅相對照,加上鄭順聰與莊佳穎的台英雙語審定,具有權威性。舉例來說,書中將「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
2020年5月有14本個人詩集出版,數量上比前幾個月稍微少了一些,包括臺灣知名小說家黃春明於聯合文學推出的第一本詩集《零零落落》等;接續著的6月,臺灣詩人僅有9本詩集出版,包含吳俞萱推出的第三本個人詩集等,整體數量上和之前相比減少了許多。
除去古典詩集,臺灣詩人在2022年4月共有13本詩集出版,數量和前一個月相比稍微減少。無論是過去已有豐富詩集的鴻鴻、陳克華,或者是年輕一輩的曹馭博、孫得欽,乃至於重量級台語小說家胡長松,這個月出版詩集的詩人都在風格上持續精彩地展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剛開始寫詞時 聽說 寫歌詞尾字要押韻 而那時剛好加入詩社 正在學寫詩 詩人很喜歡把詩壇形容成江湖 所以就寫了這首 "華山論劍"
閱讀詩歌是一種美妙的經驗。   可以這麼說,閱讀個人詩集是探知詩人獨特風格的好方法,而年度詩選的出版即編者與詩人關注本土與世界聯結的最佳體現。簡言之,如果讀者不想被喧囂的政治衝突報導所捲入,還可以藉由抒情的路徑來關注世界格局的變化。   我讀完《2023台灣現代詩選》一書,它正給我如此強烈而
玫小路,書中人,獨角戲,力拔山河,氣蓋勢。 寫小說,演仙境,求生存,心路歷程,尋未來。 內在聲,傳四方,來自心,花言巧語,文字中。 局中人,得到愛,幕後人,魔鬼述語,化金粉。 年輕時寫了一本小說,書名叫花言巧語,此書可以抗衡我的處女作我的構思。 花言巧語一書中人物,其實只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
Thumbnail
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專題演講的簡要紀錄。歷代詩評家都將〈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視為一個整體,以詠花爲主要内容,描寫浣花溪畔群芳競放,千姿百態,春意盎然的美景,表現出詩人對美事、美境的熱愛和嚮往。。杜甫採取移步換形手法,從不同角度,從不同「鏡頭」角度拍攝七幅各具特色的春花美景。
Thumbnail
那些奼紫嫣紅的古典詩詞 石繼航.啟動文化出版.2018/01. 推薦給: ❦ 喜歡古典詞詩的人,尤其是與『花兒』有關的詩詞! 作者石繼航,筆名江湖夜雨,是古典詩詞類暢銷書作家。他在書中信手拈來歷朝歷代的古典詩詞,如數家珍,他會的詩,應該比古代詩人還多~ 花能解語,月可寄情,書中依照花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描繪了紅豆生長在南國,隨著春天的來臨而開花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心愛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對方能多採摘這些花朵,因為紅豆在古代文學中被視為象徵愛情和相思之情的代表。整首詩抒發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剛開始寫詞時 聽說 寫歌詞尾字要押韻 而那時剛好加入詩社 正在學寫詩 詩人很喜歡把詩壇形容成江湖 所以就寫了這首 "華山論劍"
閱讀詩歌是一種美妙的經驗。   可以這麼說,閱讀個人詩集是探知詩人獨特風格的好方法,而年度詩選的出版即編者與詩人關注本土與世界聯結的最佳體現。簡言之,如果讀者不想被喧囂的政治衝突報導所捲入,還可以藉由抒情的路徑來關注世界格局的變化。   我讀完《2023台灣現代詩選》一書,它正給我如此強烈而
玫小路,書中人,獨角戲,力拔山河,氣蓋勢。 寫小說,演仙境,求生存,心路歷程,尋未來。 內在聲,傳四方,來自心,花言巧語,文字中。 局中人,得到愛,幕後人,魔鬼述語,化金粉。 年輕時寫了一本小說,書名叫花言巧語,此書可以抗衡我的處女作我的構思。 花言巧語一書中人物,其實只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
Thumbnail
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專題演講的簡要紀錄。歷代詩評家都將〈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視為一個整體,以詠花爲主要内容,描寫浣花溪畔群芳競放,千姿百態,春意盎然的美景,表現出詩人對美事、美境的熱愛和嚮往。。杜甫採取移步換形手法,從不同角度,從不同「鏡頭」角度拍攝七幅各具特色的春花美景。
Thumbnail
那些奼紫嫣紅的古典詩詞 石繼航.啟動文化出版.2018/01. 推薦給: ❦ 喜歡古典詞詩的人,尤其是與『花兒』有關的詩詞! 作者石繼航,筆名江湖夜雨,是古典詩詞類暢銷書作家。他在書中信手拈來歷朝歷代的古典詩詞,如數家珍,他會的詩,應該比古代詩人還多~ 花能解語,月可寄情,書中依照花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描繪了紅豆生長在南國,隨著春天的來臨而開花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心愛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對方能多採摘這些花朵,因為紅豆在古代文學中被視為象徵愛情和相思之情的代表。整首詩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