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底-4月中:如何朝向文學的核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年之「台灣詩集出版導覽」改版為《中華日報》副刊專欄「雙週詩集導覽」並增加頻率為雙週一次

2022年之「台灣詩集出版導覽」改版為《中華日報》副刊專欄「雙週詩集導覽」並增加頻率為雙週一次

2023年3月底至4月中,台灣共有兩本翻譯詩集出版,包含伍晴文翻譯的「插畫雙語版」《漂鳥集》以及逗點文創結社暌違多年重新推出、由劉怡臻與馮啓斌翻譯的峠三吉《原爆詩集》,而個人詩集則有三本出版。

生於湖北、定居於台灣的「包子詩人」王紅林推出詩集《花長出了骨頭》,書中多為二十行內的短詩,由白靈、鄭慧如、葉莎為序推薦。詩作〈呼喚〉如此寫道:

聽到有個聲音在呼喚我
渺渺茫茫 忽遠忽近
原來是故鄉的黃昏
我倚靠在門邊的牆上
一朵梔子花
被揉捏得死去活來

王紅林將個人的思緒與情感顯露在「揉捏梔子花」的動作上,可見詩人的巧思。其他具有巧思的詩句也不少,如「她聽見/咖啡在喉間漸漸墜落的聲音」、「空氣稠密/把曾經的盛開壓扁把身體裡面的雨絲一一拔起」、「我看到花/和她的骨頭」等。

自陳為資深媒體人的李新推出第一本詩集《中年男子情思境》,收錄了十四首台語詩與一百多首華語詩。較為可惜的是,台語詩的部分並未採用正字。就華語詩的部分來論,如〈點燃一朵菸雲〉所寫「我僅是一尾鯊魚/浮於俗海 隨浪戲游/空與色 色身香味觸法/張嘴吞下 不留章簡片牘」,以及〈華岡 那一夜〉所寫:

我真希望我點頭說好
我們在風霧裡
花傘外 細雨綿綿
 
當年亭台樓閣
妳長裙飄在風裡
嫣笑於百花池畔
我踏雨濺水而來
迎妳入月色
 
華岡那一年
我真希望我點頭說好

整體的句法偏向文言、用詞較為古典,詩中顯露出明顯的作者個人生命經驗。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之所不需」,也許可以提供讀者一個更好的理解角度。廖偉棠指出,書中的作品「在沉思中保持著疏離與反諷」,如此的評價正提示了我們「文學」與「日常語言」的差異──

在那裏,沒有鋪設好的道路,沒有一棵樹木,只有綠松色的湖坐落在高地的泥灰曠野中央,曠野上有兩道車轍的痕跡,如頎長的手指向前方的山,還有另外兩道痕跡,交錯疊在那兩道痕跡上,明明白白地指向來時的方向,像在告訴,你得來,但你終將得回去。這裏就是世界的盡頭,但很難想像,世界竟然沒有盡頭。(〈旅人手記〉)

近期有藝評家在網路社群引起風波,值得我們深思──正是這類將台灣文學場域扁平化思考、沒有文本根據就任意批評「亂寫」的負面言論,凸顯了我們的藝文生態還有非常多的進步空間。如同《詩人手記》打破文體疆界的企圖,該如何以語言、結構、觀看的方式來「朝向文學的核心進行探索」,才是文學家存在的意義。


原文刊於:

《中華日報》副刊專欄「雙週詩集導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宇軒
81會員
111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林宇軒的其他內容
2024/08/03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2024/08/03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2024/02/28
《夢的截圖》充分擷取生活的靈光,由淺入深、不避口語的詩行平實而易讀。漫漁在這本詩集更得宜地發揮敘事的長處,慣用的括號與空格在結構中顯得靈活。我特別注意到「待機」一輯的詩作:盒子裡的自由、水果與性別、報紙的虛實等發想都顯得有趣;而「長鏡頭」一輯的散文詩也呈現出更幽遠的詩意,體現詩人在分行之外的技藝。
Thumbnail
2024/02/28
《夢的截圖》充分擷取生活的靈光,由淺入深、不避口語的詩行平實而易讀。漫漁在這本詩集更得宜地發揮敘事的長處,慣用的括號與空格在結構中顯得靈活。我特別注意到「待機」一輯的詩作:盒子裡的自由、水果與性別、報紙的虛實等發想都顯得有趣;而「長鏡頭」一輯的散文詩也呈現出更幽遠的詩意,體現詩人在分行之外的技藝。
Thumbnail
2024/02/27
「養貓這件事情,真的是顛覆了我本來的生活型態。」身為一位有點怕狗的貓派,顏嘉琪說自己養貓「不算早」,二十五、六歲時才因為流浪貓而開啟另外一個宇宙──「貓咪就是宇宙奧義的集合。」顏嘉琪認真說道,貓作為「神奇的動物」,不只不太能控制,有時甚至會主導家裡的一切。
Thumbnail
2024/02/27
「養貓這件事情,真的是顛覆了我本來的生活型態。」身為一位有點怕狗的貓派,顏嘉琪說自己養貓「不算早」,二十五、六歲時才因為流浪貓而開啟另外一個宇宙──「貓咪就是宇宙奧義的集合。」顏嘉琪認真說道,貓作為「神奇的動物」,不只不太能控制,有時甚至會主導家裡的一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除了年度詩選,爾雅出版社在過往的「世紀詩選」之後,為五位詩人出版「新世紀詩選」也值得關注,分別是收錄了向陽(1955-)被譜曲成歌之詩作的《弦上歌詩》、陳義芝(1953-)的《蜂巢》、白靈(1951-)的《流動的臉》、蘇紹連(1949-)的《慢車道》,以及蕭蕭(1947-)的《心的印拓》。
Thumbnail
除了年度詩選,爾雅出版社在過往的「世紀詩選」之後,為五位詩人出版「新世紀詩選」也值得關注,分別是收錄了向陽(1955-)被譜曲成歌之詩作的《弦上歌詩》、陳義芝(1953-)的《蜂巢》、白靈(1951-)的《流動的臉》、蘇紹連(1949-)的《慢車道》,以及蕭蕭(1947-)的《心的印拓》。
Thumbnail
曾與孟樊合著《台灣新詩史》的學者楊宗翰(1976-)以第一本詩集《隱於詩》為身分證,「晉升」為「學者型詩人」。新書有羅智成、白靈、余欣捐的推薦語,可說是累積已久的一次詩藝展示;白靈稱擅寫評論的楊宗翰「人早識其論,卻少觸其詩」、羅智成所言「像一個深藏不露的樂手」均可謂非常貼切。
Thumbnail
曾與孟樊合著《台灣新詩史》的學者楊宗翰(1976-)以第一本詩集《隱於詩》為身分證,「晉升」為「學者型詩人」。新書有羅智成、白靈、余欣捐的推薦語,可說是累積已久的一次詩藝展示;白靈稱擅寫評論的楊宗翰「人早識其論,卻少觸其詩」、羅智成所言「像一個深藏不露的樂手」均可謂非常貼切。
Thumbnail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
Thumbnail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
Thumbnail
以《初醒如飛行》出道的學者型詩人李蘋芬近日推出力作《昨夜涉水》,不可錯過。如曾琮琇所言,「涉水」是這本詩集獨特的姿態,從「唯有牠身上的破綻/掩護我的黑暗」的〈一道影子與我孿生〉、「有自己的傷口」的〈那樣的人〉到「隱住一場烈焰」的〈不動〉,可以看出詩人「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栩栩言)。
Thumbnail
以《初醒如飛行》出道的學者型詩人李蘋芬近日推出力作《昨夜涉水》,不可錯過。如曾琮琇所言,「涉水」是這本詩集獨特的姿態,從「唯有牠身上的破綻/掩護我的黑暗」的〈一道影子與我孿生〉、「有自己的傷口」的〈那樣的人〉到「隱住一場烈焰」的〈不動〉,可以看出詩人「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栩栩言)。
Thumbnail
同樣以台文寫作的温若喬(1999-)翻譯泰戈爾的《浪鳥集》,詩集中也完整附上了朗讀的QRcode;語言方面以英文、台文、台羅相對照,加上鄭順聰與莊佳穎的台英雙語審定,具有權威性。舉例來說,書中將「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
Thumbnail
同樣以台文寫作的温若喬(1999-)翻譯泰戈爾的《浪鳥集》,詩集中也完整附上了朗讀的QRcode;語言方面以英文、台文、台羅相對照,加上鄭順聰與莊佳穎的台英雙語審定,具有權威性。舉例來說,書中將「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
Thumbnail
詩人王厚森從大學時期開始寫作新詩,作品散見各報刊雜誌,首部詩集《搭訕主義》是其十數年與詩對弈的成果。這本詩集不僅在取名上相當特別,書籍設計同樣頗具巧思,書的封面以深紫色為基調,象徵著詩的優美與神祕;橘色的書名文字中點綴著白色愛心,再搭配上「王厚森 2011」的郵戳,意味著詩是生活的感動與紀錄。
Thumbnail
詩人王厚森從大學時期開始寫作新詩,作品散見各報刊雜誌,首部詩集《搭訕主義》是其十數年與詩對弈的成果。這本詩集不僅在取名上相當特別,書籍設計同樣頗具巧思,書的封面以深紫色為基調,象徵著詩的優美與神祕;橘色的書名文字中點綴著白色愛心,再搭配上「王厚森 2011」的郵戳,意味著詩是生活的感動與紀錄。
Thumbnail
這本詩集的作者1994年生,似乎並沒有文學相關經歷,在書中完美演示了何謂「分行散文」。作者並未對於「詩」這個文類有明確的創作意識,甚至稱這是「歌詞」乃至於「散文詩」──散文詩指「分段、不分行」的詩作,以散文的敘事邏輯與視覺結構體現詩意──「散文詩」並非「鬆散的詩」,這點觀念必須特別釐清。
Thumbnail
這本詩集的作者1994年生,似乎並沒有文學相關經歷,在書中完美演示了何謂「分行散文」。作者並未對於「詩」這個文類有明確的創作意識,甚至稱這是「歌詞」乃至於「散文詩」──散文詩指「分段、不分行」的詩作,以散文的敘事邏輯與視覺結構體現詩意──「散文詩」並非「鬆散的詩」,這點觀念必須特別釐清。
Thumbnail
2021年得到雲林文化藝術獎再次結緣,十年前江心靜以作家受邀舉辦《單車環球夢》新書分享,彼此都是追求理想的熱血性格,激起無數火花。 這次因領獎來分享從文學到藝術(2014~2021)的跨界心法,透過文字、畫作和珍貴紀錄片追溯這七年從「從來沒畫過畫」到海內外獲獎連連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1年得到雲林文化藝術獎再次結緣,十年前江心靜以作家受邀舉辦《單車環球夢》新書分享,彼此都是追求理想的熱血性格,激起無數火花。 這次因領獎來分享從文學到藝術(2014~2021)的跨界心法,透過文字、畫作和珍貴紀錄片追溯這七年從「從來沒畫過畫」到海內外獲獎連連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九歌文選已舉辦四十年,據出版社說法,每年三月的年度文學選出版目的是為檢視上一年的文學成績。雖然不確定透過文選方式是否能有效收錄所有具年度代表性文章,但確實也是一種篩選方式,而我也好奇主編們揀取文章的標準和喜好,所以三月二十八號參加九歌出版社於台灣文學基地的主編對談。 一〇九年小說選由張亦絢主編,散
Thumbnail
九歌文選已舉辦四十年,據出版社說法,每年三月的年度文學選出版目的是為檢視上一年的文學成績。雖然不確定透過文選方式是否能有效收錄所有具年度代表性文章,但確實也是一種篩選方式,而我也好奇主編們揀取文章的標準和喜好,所以三月二十八號參加九歌出版社於台灣文學基地的主編對談。 一〇九年小說選由張亦絢主編,散
Thumbnail
「它是倖存者的巷戰裝備,時代天秤上的計量單位,一端維繫著詩的尊嚴,一端面向如同深淵般的世界。」─言叔夏
Thumbnail
「它是倖存者的巷戰裝備,時代天秤上的計量單位,一端維繫著詩的尊嚴,一端面向如同深淵般的世界。」─言叔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