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路上的「偽」功利主義

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篇主要是因為目前媒體跟網路上,常有人搞不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寫的,這些人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為了大家想,實際上?
功利主義又被稱為「幸福最大化原則」,意即某一種行為在一個系統中可以增進幸福,則應該去做,若不行則就不應該做。某種程度上,可以把功利主義當成一種簡單的數學式,即為「幸福 > 不幸福 = 行動吧」。這當然過度簡略,不過卻可以很簡單的指出功利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計算效益的概念。功利主義不僅僅是指稱個人,還包含某一種行為會影響到的所有人,在政治上的延伸來說,就是某一項政策如果可以增進國民福祉,那就應該去做,如果造成國民的痛苦超過產生的幸福,那就不該去做。聽來簡單,對吧?
其實很難,因為其中的道理就在於,當功利主義用在政治上的時候,由於政治是一種體現各方利益的活動,故很容易產生一種「多數暴力」行為,例如某一項政策對7成的民眾有利,但卻非常不利於其他3成的人,就往往以「多數人的福祉」為理由被強行通過,而且常常連補償這3成民眾損失的方案,都不過是口惠實不惠。
上段只是在講某種利益的分配不均,還不是個人的不均。假如某一項政策通過後,台灣會增加每年1000億的收入,其他的林林總總損失加起來不超過200億,這種方案提出大概沒人會反對吧?但如果1000億的利益是由10個人獨佔,200億損失由其他2千萬人承擔呢?而且很巧的是,這10個人正好都跟政府高層跟執政黨有關,讀者怎麼看待這一個對「台灣整體有益」的政策?正常人都看得出來這問題可大了。
事實上,功利主義最常使用在軍事上。說穿了道理很簡單,假設有一場戰爭,在雙方實力相當下,一個將軍越是可以冷血的把所有部隊,去人性化的依照功能劃分配發任務,死傷多少都無動於衷,那戰爭越可能會打贏。假如將軍喜歡某部隊,所以不讓他們上前線,死傷都其他部隊去承擔,這場仗打到一半,整支軍隊大概就要譁變了。但為何軍事上可以這麼冷血的看待每一個人,但在政治上與經濟上很難?
因為戰爭是最極端的一種社會活動,戰爭的敗者不僅只是打輸,幾乎都要把自己所有的身家性命與未來的人生都賠進去,在這種狀況下,生命才會被很極端的拉到純粹的功能性質,並且把每一個死傷數字都當成統計數字,因為勝敗是真正的零和遊戲。也因此,很多研究軍事與戰史很厲害的人,一談到政治跟經濟也常常幼稚的可怕。歸根究柢,就是「誰」要去承擔「整體的風險」,又是「誰」要去享受「整體的幸福」?
功利主義講的是幸福的最大化,並且是系統內的人員都應該要算進去,某些人獲得幸福的同時,代價由其他人承擔,這不是什麼功利主義的計算,這是混球的盤算。筆者為何把話說這麼難聽?近來很多部落格大談一些經濟利益得失的時候,幾乎都沒有去算平均每人的幸福,只會算賺多少錢,更沒替這些被算計的人想往後的人生。工業革命時代的工業化雖然帶來富裕的物質生活,但那些因為大量機器而失業的人,往後的人生連同他們兒女的人生也同時被打入社會最底層。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辛苦努力一輩子,結果連自己的子女都必須一同承擔,幾代人都不能翻身。
這些網路上嘴巴說很好聽的人,都是那種「別人去奉獻犧牲,我來吃喝享樂」的功利主義者。
為何亞歷山大東征波斯,士兵願意一同效死?因為他不僅是馬其頓國王,也是馬其頓軍隊統帥,更是軍隊中的一個成員。隊士兵來說,他是國王更是戰友,每一場都身先士卒。也因為規劃戰爭的人,自己就把自己當作棋盤上的一員棋子看待,其他士兵才願意把自己也當成一顆棋子。看看敵對的波斯,皇帝一跑路,旗下軍隊全部鳥獸散。
要講所謂的「對台灣整體最有利」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是效益的計算了,筆者並不是說政府都應該要功利主義化,只是政府的職能如果就是要創造國民幸福最大化,那功利主義的概念就不可免。如果政府本身的信念,就是要徹底的自由化下去,那照道理說國稅局自己應該先自我了斷才對,但顯然沒有嘛。
這些網路上的盲目支持者,在政策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用功利主義原則要人犧牲,在風險要承擔的時候變成自由主義者,個人造業個人擔,好處拿光光,壞處沒半項。如果這些人自己就是獲利者,那這些人也許很機車但至少可以理解。
問題是,這些人連利益都看不到,更別提拿到跟吃到,在那邊支持個頭,爽什麼鬼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9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網路上獲得的愛情不一定真實,因為在網路上不會敏顯發現,久了就必須仔細觀察,網路上也有所謂的黑心,有些不認識的人在訊息上會透漏一些不雅或色情的東西,當你遇到了,絕對別和他做網路朋友;如果你遇到的人是外表好心,但是內心是如何呢,你不會了解,所以學習判斷是最重要的。        如果在
Thumbnail
最近常收到粉絲的訊息問說「對方一直傳簡訊辱罵我,但是我不知道他是誰,這樣可不可以請警察幫我調對方的ip?」、「請律師是不是就可以調對方的ip?」、「警察說不能幫我調,是真的還假的?」等等問題。
Thumbnail
人為什麼會爭論不休? 因為要讓對方服從自己的觀點及見解,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角度作為出發點,例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你一定要聽我的跟你先聽我講,這種人通常以自我為中心,而這樣的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網路上都會跟人發生衝突。 https://cdn.discordapp.co
Thumbnail
據這篇刊登在ArXiv(康乃爾大學發行的電子開源期刊)上的報導指出,84個自然科學和近100個社會人文科學領域的開源(open access, OA)網路期刊都在網路上消失了。現存的900多個網路期刊也岌岌可危。 開源期刊是指對其發表內容並未設有任何閱讀屏障的期刊。比如說,沒有付費限制,可在線上免費
Thumbnail
「過多的中小企業是阻礙日本成長之因」 美國政府近期對大型科技巨頭頻繁的動作,反映出「壟斷租金、無形資產、全球化」不斷加深新壟斷資本主義造成的鴻溝.....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已經進入網路時代,生活中網路已經成為必需品,工作娛樂都要網路,也會在網路社群上互動。 我個人的經驗,在網路上發生溝通上的誤會誤解的機率比現實面對面時高出太多了,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  最近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在網路群組中和一個同學鬧僵了,他就退群了,有一點沮喪。 我就問他,如果是面對面的情況,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網路上獲得的愛情不一定真實,因為在網路上不會敏顯發現,久了就必須仔細觀察,網路上也有所謂的黑心,有些不認識的人在訊息上會透漏一些不雅或色情的東西,當你遇到了,絕對別和他做網路朋友;如果你遇到的人是外表好心,但是內心是如何呢,你不會了解,所以學習判斷是最重要的。        如果在
Thumbnail
最近常收到粉絲的訊息問說「對方一直傳簡訊辱罵我,但是我不知道他是誰,這樣可不可以請警察幫我調對方的ip?」、「請律師是不是就可以調對方的ip?」、「警察說不能幫我調,是真的還假的?」等等問題。
Thumbnail
人為什麼會爭論不休? 因為要讓對方服從自己的觀點及見解,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角度作為出發點,例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你一定要聽我的跟你先聽我講,這種人通常以自我為中心,而這樣的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網路上都會跟人發生衝突。 https://cdn.discordapp.co
Thumbnail
據這篇刊登在ArXiv(康乃爾大學發行的電子開源期刊)上的報導指出,84個自然科學和近100個社會人文科學領域的開源(open access, OA)網路期刊都在網路上消失了。現存的900多個網路期刊也岌岌可危。 開源期刊是指對其發表內容並未設有任何閱讀屏障的期刊。比如說,沒有付費限制,可在線上免費
Thumbnail
「過多的中小企業是阻礙日本成長之因」 美國政府近期對大型科技巨頭頻繁的動作,反映出「壟斷租金、無形資產、全球化」不斷加深新壟斷資本主義造成的鴻溝.....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已經進入網路時代,生活中網路已經成為必需品,工作娛樂都要網路,也會在網路社群上互動。 我個人的經驗,在網路上發生溝通上的誤會誤解的機率比現實面對面時高出太多了,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  最近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在網路群組中和一個同學鬧僵了,他就退群了,有一點沮喪。 我就問他,如果是面對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