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餐桌上的民族主義 台灣從來都不只有小吃《「台灣菜」的文化史》

更新於 2024/12/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什麼是「台灣菜」?是清粥小菜、夜市小吃?高檔酒家菜?阿沙力的快炒?或是辦桌流水席?(中略)本書做為一本歷史研究,目的不在廣泛探討當代「台灣美食」的內容,而是希望能回到歷史的經緯,檢視「台灣菜」(Taiwanese cuisine)這個概念的源頭與其意涵的歷史變遷,分析眾多對台菜源流的解釋從何而來,台灣人是透過怎樣的舌尖標準確認:「啊!這就是台灣味!」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從日治時期相對於日本料理與支那料理的「殖民地料理」開始說起,不論是日本皇太子來台的宴席,也是物資缺乏時期,必須節省油與時間形成的庶民「炒、煮、煎」料理方式,台灣本省人的傳統飲食曾經擁有複雜的紋理與內涵,然而一切,都在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因為不符合新統治階層的口味與「大中華正統」的想像,被貶為「上不了檯面」的粗鄙食物。直到政黨輪替、國宴下鄉,以及本土意識再度興起,台灣本省傳統料理再度受到重視,連帶客家料理、原住民料理也開始,成為台灣多元飲食板塊的重要元素。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將台灣飲食文化中,長久未被梳理與重視的內涵文本化,鉅細彌遺地交代了「台灣菜」的誕生、轉化與不斷再定義。從曾經被認為是皇家餐桌上的珍饈,變成市井小民吃的「清粥小菜」,這段坎坷的命運藉由作者的文字,在讀者面前展演。
飲食文化做為產業的一環,可以有效地連結族群意識,建立族群文化傳統的價值,以及從之而來的族群自信與對族群的認同。
在作者陳玉箴的訪談中,「料理」經常被指稱為較精緻、高級的菜餚,而相對於各國「料理」,我們反而極少使用「台灣料理」這個詞彙,而更常稱它們為「台灣小吃」。藉由《「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呈現的不只是「台灣菜」的前世今生,還有飲食與民族主義間的關係,以及國家權力如何透過飲食,達到階級化人民的目的。
以一本論文改寫而成的文化書籍而言,《「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的文字令人驚訝地流暢與容易理解,對於以「吃」為傲的台灣人,它更是一本值得閱讀的作品。然而本書有個致命性的缺點,就是不適合在深夜閱讀,因為裡面講述的各種菜餚,很有可能會讓人越讀越餓,忍不住衝出門買宵夜。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位鋼琴教師逝去,讓曾經是鋼琴界明日之星的調音師,與絲毫不懂音樂的生意人產生交集,在緬懷亡者的路上他們結伴同行,甚至決定合夥開啟新事業。然而,他們的交會,卻撞擊出了調音師最深層的回憶,與最不堪的過去⋯⋯
在這個沒有人不知道五月天的年代,或許難以想像搖滾樂,曾經被認為是一種見不得人的文化,卻又奇蹟似地在威權政府下發展。透過追溯這段歷史,也會讓人更加了解「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只是一種否認現實的癡心妄想。
糖—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與調味品,除了甜味外,有時也被用來提升口感或其他味覺效果,它涉入人類活動如此之深,讓人難以想像沒有糖的生活。不過更令人驚訝的,或許是這些「因為糖而帶來的改變」,其實只佔了人類歷史的一小部分。
為了擺脫貧窮,移工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面對未知的命運,有人衣錦還鄉、有人卻厄運連連甚至就此殘缺,但不變的卻是回到故土後,仍必須努力活下去的現實。
東南亞地區的排華運動,就算是21世紀也未曾停歇,但對於華僑在當地的「罪狀」,卻經常只聚焦在權力與財富不對等。以華僑後裔的身份揭露這祖先拓荒的黑歷史,出生婆羅洲砂拉越並入籍台灣的張貴興,透過文字重現了華僑在當地開墾的種種惡行。
如同美學本身的多變與博大精深,「美學」兩個字,似乎也時常讓人感覺有距離,甚至誤以為所謂美感,只存在於特定的場域與設計當中。然而,《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卻讓讀者了解,我們的生活處處皆有美學。
一位鋼琴教師逝去,讓曾經是鋼琴界明日之星的調音師,與絲毫不懂音樂的生意人產生交集,在緬懷亡者的路上他們結伴同行,甚至決定合夥開啟新事業。然而,他們的交會,卻撞擊出了調音師最深層的回憶,與最不堪的過去⋯⋯
在這個沒有人不知道五月天的年代,或許難以想像搖滾樂,曾經被認為是一種見不得人的文化,卻又奇蹟似地在威權政府下發展。透過追溯這段歷史,也會讓人更加了解「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只是一種否認現實的癡心妄想。
糖—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與調味品,除了甜味外,有時也被用來提升口感或其他味覺效果,它涉入人類活動如此之深,讓人難以想像沒有糖的生活。不過更令人驚訝的,或許是這些「因為糖而帶來的改變」,其實只佔了人類歷史的一小部分。
為了擺脫貧窮,移工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面對未知的命運,有人衣錦還鄉、有人卻厄運連連甚至就此殘缺,但不變的卻是回到故土後,仍必須努力活下去的現實。
東南亞地區的排華運動,就算是21世紀也未曾停歇,但對於華僑在當地的「罪狀」,卻經常只聚焦在權力與財富不對等。以華僑後裔的身份揭露這祖先拓荒的黑歷史,出生婆羅洲砂拉越並入籍台灣的張貴興,透過文字重現了華僑在當地開墾的種種惡行。
如同美學本身的多變與博大精深,「美學」兩個字,似乎也時常讓人感覺有距離,甚至誤以為所謂美感,只存在於特定的場域與設計當中。然而,《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卻讓讀者了解,我們的生活處處皆有美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對於有毒的生物,人們長久以來抱持著混雜著厭惡跟恐懼的情感,但在可能奪取生命的表象之下,牠們其實也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甚至可能是面對疾病時,能夠戰勝病魔的關鍵。
Thumbnail
儘管它的劇情走向並不難猜、有些部分還是無法走出韓劇的「套路」,但光是開始這樣的議題,或許也可以說是個不錯的跡象,加上完整又有趣的劇情內容,它絕對值得觀眾好好追一下。
Thumbnail
觀察這些在時間上相對接近的強人與動盪,或許有助於我們回望、理解過去的威權歷史,讓人重新體會民主的珍貴價值;而南蘇丹本身的特殊性,也能夠讓我們清楚看見國際政治的複雜交錯,以及我們極度依賴的美國和民主,其實也有其侷限性與盲點。
Thumbnail
《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是一本由人類學家黃樹民撰寫,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民族誌,他在1984年來到當時才剛開放沒多久的「新中國」,並且以廈門市郊的林村為研究場域,開始了他的田野調查。
Thumbnail
《流行歌年代記》由歷史學者黃裕元所著,是一本主要聚焦在臺灣早期流行歌的核心關鍵——「翻唱歌曲」的著作;在這本書當中分成18個章節,各自以不同的標題,來呈現早期台灣流行歌的各個樣貌。
Thumbnail
以下是我在書裡摘錄出來比較有感覺的部分: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都是以目標為取向,過程不重要,從學校裡的成績系統就可以看出來,學校的排名都是以最後成績為主。因此,為了考出好成績,會有一些人作弊,但在這過程裡得到了成績,卻什麼都沒學到,這樣的結果論會大大影響到我們平常練習時的心態。
Thumbnail
幾經思考,我決定從心法、技巧和體現(心技體)切入,從策略思維、策略分析與案例解析三個構面,挑選我認為對於商業策略分析的思維養成與提升有所助益的十本好書,以及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目。
Thumbnail
真希望早點知道啊! 真心推薦給工作與人相處時感到疲憊的你。作者經由自身的經驗和輔導過600位以上的高敏人,希望能將"精疲力竭"的你,引導成”活力充沛"的過每一天。 首先,環境選擇是很重要的。第一章中用扭蛋形容,高敏人常急著想說出對方想要的答案:對方想要的答案在第五個扭蛋,我們努力的扭,卻卡住掉不
Thumbnail
本書是2018至2019年席捲各大書籍排行榜的年度暢銷書之一,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釐清了一個觀念「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知識,剩下的85%來自人際溝通,但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很寫實、很震撼但卻也意義深遠的一句話,小編從書中彙整一些重要的溝通觀點,願你我都為致力於走在另外1%贏在表達的
Thumbnail
人生很多時候跟滾石頭一樣,大家很想被高高拋起,一下子就被丢得又高又遠,到河的對岸去,只可惜我們都知道,一步登天不可能;但其實,只要能夠一次滾一面,不停向前,一轉頭,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滾得很遠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對於有毒的生物,人們長久以來抱持著混雜著厭惡跟恐懼的情感,但在可能奪取生命的表象之下,牠們其實也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甚至可能是面對疾病時,能夠戰勝病魔的關鍵。
Thumbnail
儘管它的劇情走向並不難猜、有些部分還是無法走出韓劇的「套路」,但光是開始這樣的議題,或許也可以說是個不錯的跡象,加上完整又有趣的劇情內容,它絕對值得觀眾好好追一下。
Thumbnail
觀察這些在時間上相對接近的強人與動盪,或許有助於我們回望、理解過去的威權歷史,讓人重新體會民主的珍貴價值;而南蘇丹本身的特殊性,也能夠讓我們清楚看見國際政治的複雜交錯,以及我們極度依賴的美國和民主,其實也有其侷限性與盲點。
Thumbnail
《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是一本由人類學家黃樹民撰寫,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民族誌,他在1984年來到當時才剛開放沒多久的「新中國」,並且以廈門市郊的林村為研究場域,開始了他的田野調查。
Thumbnail
《流行歌年代記》由歷史學者黃裕元所著,是一本主要聚焦在臺灣早期流行歌的核心關鍵——「翻唱歌曲」的著作;在這本書當中分成18個章節,各自以不同的標題,來呈現早期台灣流行歌的各個樣貌。
Thumbnail
以下是我在書裡摘錄出來比較有感覺的部分: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都是以目標為取向,過程不重要,從學校裡的成績系統就可以看出來,學校的排名都是以最後成績為主。因此,為了考出好成績,會有一些人作弊,但在這過程裡得到了成績,卻什麼都沒學到,這樣的結果論會大大影響到我們平常練習時的心態。
Thumbnail
幾經思考,我決定從心法、技巧和體現(心技體)切入,從策略思維、策略分析與案例解析三個構面,挑選我認為對於商業策略分析的思維養成與提升有所助益的十本好書,以及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目。
Thumbnail
真希望早點知道啊! 真心推薦給工作與人相處時感到疲憊的你。作者經由自身的經驗和輔導過600位以上的高敏人,希望能將"精疲力竭"的你,引導成”活力充沛"的過每一天。 首先,環境選擇是很重要的。第一章中用扭蛋形容,高敏人常急著想說出對方想要的答案:對方想要的答案在第五個扭蛋,我們努力的扭,卻卡住掉不
Thumbnail
本書是2018至2019年席捲各大書籍排行榜的年度暢銷書之一,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釐清了一個觀念「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知識,剩下的85%來自人際溝通,但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很寫實、很震撼但卻也意義深遠的一句話,小編從書中彙整一些重要的溝通觀點,願你我都為致力於走在另外1%贏在表達的
Thumbnail
人生很多時候跟滾石頭一樣,大家很想被高高拋起,一下子就被丢得又高又遠,到河的對岸去,只可惜我們都知道,一步登天不可能;但其實,只要能夠一次滾一面,不停向前,一轉頭,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滾得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