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與著作背景:
美國人。是一個海軍歷史學家、戰略理論學家。雖曾擔任過艦長職位,但始終沒有真正參加過大型海戰,其最偉大的成就即為海權論此書。海權論的著作背景跟歷來偉大戰略家很類似,作者本身都屬於有志難伸型,在軍隊中屬於非主流,在閒職中將時間花在著述上。不幸的人如克勞塞維茲,死後多年才被他的弟子們發揚光大,馬漢本人算是相當幸運的,因為他的著述完全符合了當時海權強國「英國」的需要,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得到了一個絕佳的海權理論,馬漢也因此從英國紅回美國。至少就當時來說,沒幾個校級艦長可以跟英國女王召見共進午餐,更別提是一個美國人,由此可知海權論對當時各強國的影響有多大。
海權論思想主旨:
馬漢的海權論是相當嚴謹的學術著作,除了提出理論看法,更找出上下數百年的海軍戰例,並應用其理論加以分析,故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海權論主要概念集中在一個概念:交通。讀者若把焦點放在馬漢說的貿易與殖民地,會忽略掉其背後真正的理由,也就是海權論是一個「大國戰略」,主要針對大型國家,其資源與貿易由海上運輸較為有效率的狀態,對於內陸國家或是海權小國來說,海權論僅有概念可以參考,不能亂用。
簡單說,馬漢對於海權的概念主要就在,「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撐其國力,海上是一片空曠的公有地,無法被人為障礙隔絕,海上運輸的效率就比陸上要高得多,為了保障國家生命線,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這支海軍可以保障國家貿易與殖民地的資源輸入,更可以執行封鎖、破壞敵國的貿易。」其概念說穿了很簡單,但實際上有六大分析要點:
- 地理位置:內陸國家談海權是莊孝維。
- 自然結構:不是光有很長海岸線就是好事。
- 領土範圍:領土與海岸線要有合適的比例。
- 人口:海岸線超級長,但是沒人去防守,一點意義都沒有。
- 民族特點:例如台灣是海島,思想卻是超級大中國,海洋怎麼重視的起來?
- 政府政策:政策一貫性,不管是誰當家,都要重視海洋。
其實,主軸就是圍繞在「自然上是否合適發展海權」,以及「人文上是否重視海洋開發」。
海權論思想優點:
- 定義清楚、說理明確,非常直接了當的解說海權的重要,以及重視海權的效益。
- 歷史考證多,每一個例子都盡可能說明海權的關鍵性角色,
海權論思想缺點:
- 使用海權論的理論分析,幾乎可以得到只有極少數國家可以成為強大海權的結論。
- 過於直接且明確的結論,通常適用性不高,陸權國家將海權論施行後通常會適應不良,比沒做更糟。
筆者個人對海權論的簡評:
海權論的最大重點在於,馬漢是基於為了美國好而去研究海權,並分析美國的優點與缺點,總結歷史經驗得到我們所見的海權論。這告訴我們,戰略概念除了孫子、戰爭論、戰略緒論等屬於概念性的理論外,是有比較小一號的具體理論,至少比較可行。這對我們研究者或是有興趣的讀者來說,了解目地是很重要的,除非我們在做的是理論定義、思想探討,不然任何的戰略理論都要建築在實際的狀況上。例如在台灣考慮戰略理論的建構,若忽略掉海島特性,老講大陸軍或是大軍團作戰,這本質上就是有問題的。
馬漢告訴我們,研究歷史是為了展望未來,戰略的原則與概念不會變,陸地上的戰略基礎概念在海上大多也是適用,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因果關係,不可能莫名其妙跳出來。事實上,戰略是大自然規律的一種,跟物理與化學並沒有差別,戰術的論理與應用,隨著武器的變化一直在改變,但是大戰略的原則與概念則沒有變過。馬漢試圖要告訴我們,研究戰略的目地是在於應付未來,透過了解事理的基本原則,我們可以更有效的運用各種手段與工具。
說明白一點,馬漢講的就是一套價值觀。基於你個人對世界的理解,建構出的一套價值觀,並由此延伸出對國家、社會的戰略觀點,再加以規畫具體的項目。說得更簡單易懂,就是你希望我們的未來是怎樣,就去規畫可以達成目標的戰略。只是我們的希望以及規劃,必須建築在事實上,不能天馬行空、忽略自然定律。講比較誇張一點,一個內陸國家,沒有通往大海的河流,卻去發展海權,這不是耍白癡是什麼?
正常人都知道阿富汗不應該去發展海權,但在台灣有多少人會去好好想這種戰略規劃失誤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