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好像這兩個月都在寫罵人的東西。本來是想寫些讀書心得報告,但看到講大學生領22k的月經討論文,然後又是如出一轍的對罵,看了實在很受不了。我們今天會有這種低薪水準,一定會有一個很長的故事,最後導致這麼悲慘的結果,這不是隨便一句「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就可以打發的。
筆者之所以會被這種討論氣到,主要是看到古早BBS年代的一些老人,十幾年過去了還在那邊用個體案例來否定全體趨勢,說到底就是為了自己的意識形態找理由,明明就業環境真那麼糟了,還是要找一堆藉口來解釋這都是個案。
個案你個頭啦!
我們先來把問題釐清,現在高喊的學校教育接軌不上產業,這是哪邊不對?首先,學校教育與產業現實脫節,這是學校的錯還是學生的錯?這當然是學校教育的錯,學生打六歲開始進入義務教育體系,直到十五歲畢業出去,十二年國教後變成十八歲出社會。這段時間都是受學校的教育,除了極少數的個案,多數學生根本不知道社會到底需要哪些人,也無從判斷自己學習的是否對未來有所幫助。
其次,學校教育跟產業、社會脫節,這鐵定是政府的錯,因為我國教育政策從來就不是由下而上,正好是由上而下,由一群專家學者開會討論制定出,他們關心的是學科的本身哪些該學哪些不該,不怎麼在乎就業問題。而找來討論技職體系的產界大老,多半都是以自己公司為主去建議,對整體國家技職教育少有貢獻。這種情況下,學生畢業後沒有競爭力,或是根本沒有學習力,這是政府的錯。
第三,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出社會,我們的產業界是否有投入足夠的資源,讓這些人可以在短時間內教育訓練完成,成為具有戰力的產業人力?這點就很見仁見智,因為多數產業根本不會花這個錢去教育訓練,就算有也是片段的學習,但個別的企業行號的確會有系統性的訓練,這點我們也不能一干子打翻整船人。但就台灣整體來說,產業界的教育訓練不確實是很顯著的。
綜合以上,結論就是,我們根本就是把一群群學生,像一座過時爛工廠的生產線一樣,場內SOP嚴重過時,品管也不確實,然後生產一堆根本就過氣的產品。最後,我們說產品賣不掉,一定是賣相不好、本身產品自己的錯,最後只能賤價賣掉。
這不是很靠杯嗎?這讓筆者想起一個老笑話,「從小學開始,爸媽叫學生專心念書別想太多,然後拚死考上大學之後,爸媽大罵你都長大了怎麼什麼都不會想。」明明就不是這學生的問題,我們社會倒是很喜歡把責任都推給沒辦法替自己辯護的人。
不然做個學生調查如何?去問問國高中學生,到底有幾隻貓知道自己在念什麼,曉得念書可以幹嘛,或是念了這些對自己會有什麼幫助。別說問學生了,去問問學校老師也是空話一堆,根本沒幾個人答得出來。原因很簡單啊,大部分老師都師範體系畢業就出來教書了,真的在產業界待過,知道狀況是什麼的鳳毛麟角。
所以,怪學生不念書所以領得少,這有道理?話又說回來,念這些書既然接軌不上,念的意義在哪?
念書的重要筆者不打算多談,所謂的22k是假議題,若我們在身邊做大規模的調查,一定會有學歷低但拚到高薪,也會有學歷高但薪資低的狀況。拿這種個案例子是不能替政府政策辯護的,這只是找藉口,目的只是要終止討論,告訴別人你不想面對現實。
國家教育政策在這三十年來有很多次的變革,其目的就是要培養高階的人力資源,希望國家整體的人力水準提升。可這是要有但書的,若我們的產業毫無轉型,卻培養出大批高水準人力,這當然是完全接軌不上,然後學生還要被罵眼高手低。
這不是開玩笑,產業轉型並非整體型態轉變,就算是傳統產業,也是有可以經由大學以上素質的人力,對每一個生產細節進行調整跟優化,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但這在台灣以代工為主的產業卻撞壁了,因大多數的代工業都是拿既有的生產流程套用,老闆不希望你去改變什麼。在代工業上,高素質人力變成維護用,還有寫假資料唬爛別人用。
我們訓練一堆大學以上的人才,若不能創造出適合的環境讓其發揮,就應該要讓這些人來提升整體產業的水準。理論上是這樣,但實際上這涉及權力問題,一個依照傳統過程幹了二十年的老課長,絕對不會去錄用一個比自己強的年輕大學生,就算錄用了也是什麼都不教,或是在緊要之處扯後腿。理由呢?待過業界的都很清楚為什麼。
結果就是,我們創造了一整個照理說可以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世代,但這個世代最後被困在傳統與科技代工業的文化中,掙扎求生無可奈何。縱然有沖天之志,磨個幾年大概也只剩下年終可以多領一點的希望。整個產業界變成這樣,沒有別的理由,純粹就是缺乏競爭。
缺乏競爭,並不是替自由市場理論辯護,請不要動輒拿一堆沒工作過的蠢左理論來發牢騷。台灣的產業問題恰巧就是產業自由,競爭沒市場,簡稱裙帶資本主義橫行,不相信的去看這次頂新出包事件,還有國家千方百計替其美化與辯護的統一。
因為大企業財團依靠的不是強大的創新與競爭力,而是跟政府打造良好的關係,讓政府替財團創造寡占的市場,當市場被政府與財團控制,你到超商去看到玲瑯滿目的商品,背後其實都可以追到少數一兩家企業。而這些企業是真的有強大的對外競爭力嗎?
不如說坦白點,今天我們把進口車關稅降低到零,裕隆還能活嗎?我們把進口的農產品項目,諸如玉米、麵粉、油脂這些,自由開放讓外國企業進駐,不要用什麼買油要有油槽等技術干擾,今天我們會花那麼多的成本在吃東西上嗎?保護國內產業的免死金牌,已經證明我們要多花幾十萬買車,連吃東西都在吃ㄆㄨㄣ的等級,是還想要替這些財團解釋什麼?
大型財團依附政府取得寡占地位,其結果就是所有的中下游、中小型廠商,都必須滿足這些寡占企業的標準才能存活,拼命降低成本,壓榨基層勞工,然後跑去跟地方政府勾結,所以每次都查不到汙染,勞工權益一直被犧牲。這些能說是小型廠商的老闆無良嗎?若他發現有良心的去經營,下場就是虧錢倒閉,會活下去的一定都沒良心。
當整個國家都變成這個樣子,財團就不會想要開發新的商品與經營模式,畢竟跟政府合作去剝削老百姓多簡單啊,開個會就可以制定進口價格多兩塊,然後大家爽爽賺,多好。當上游都這樣,中下游除了同流合汙之外,就只能關廠歇業回家吃自己,至少對得住自己良心。
事已至此,一個學生畢業後領22k很剛好啊,反正台灣又不需要高階人力,產業的東西簡單的靠杯,找奴工就好了。教育訓練更不需要,反正就拿SOP照著練就可以,一切運轉如昔躺著收鈔票,黃金十年可喜可賀。
別再靠杯學歷無用論了,這根本就是騙人的,扣掉極端的案例。台灣的學歷基本上保障了你畢業後進入的產業,所以你很難在科技業看到,出現一個地區名不見經傳爛職校的工程師,也很難在地面上化學藥水溢流滿地的化工廠,看到台大化學博士在裡面晃。
所以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學歷沒有用,因為當你全部都是差不多學歷的人進到差不多的環境,很難看出哪些人有超強的水準跟不同的思維。在這種環境下出現了一些怪胎,例如技職體系出身結果打爆其他大學的怪物,就會被放大檢視。拜託,真要看出學歷是否無用,何不拿一整間工廠或企業的學歷來對比分析看看,保證現在還是一樣,你的學歷跟你的薪資水準都有正相關。
學歷並非無用,就算我們的教育體系很糟糕,但至少透過不停的考試,可以篩選出學習能力優劣的人。能夠一路上建中去台大的,腦袋絕對不會蠢到哪去,丟東西給他學的能力,絕對比一些沒聽過的職業學校要強的多。
筆者想講的是,學歷代表一種我們在義務教育體系裡,所做出的篩選分類。所以學歷跟未來的收入有其正相關,與其說是學校教的好,不如說這些被篩選出的學生本來就很強。強者到哪裡去都不會弱的,拿跑到科大的強者,來證明讀大學的都很弱,拿個體案例想顛覆總體趨勢,真是天才。
最後,筆者想說的不多,今天國家產業衰弱至此,這是政府的問題,不是學生的錯。政治上我們選擇錯誤,產業政策整體被扭曲,國際貿易的方向也沒搞對,會衰弱到今天絕對不是運氣問題。台灣不是世界霸權,國力雖可名列地區強國,但周邊更強的國家好幾個,實在不能說僅僅靠自己就可以。
國際關係處理的很失敗,絕對是政府的問題,我們把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個籃子,也是政府幹出來的。這道理不難懂,因為台灣從來就沒自由市場過,政府政策方針有絕大的影響力,若我們沒那個勇氣打破保護走出世界,讓全體台灣人都面臨到殘酷的生存競爭。那起碼也該打破這個政府,用選票不停地輪替政黨,讓政黨至少在國內願意充滿競爭力。
別再替政府創造的低薪環境找藉口,那只會顯得你對台灣大多數下層人民的痛苦漠不關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