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問影評|《必須過動》: 記住,國家會感謝「妳」的

更新於 2021/02/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必須過動》/《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ep5/ 2018/ 台灣
《必須過動》電影海報

重點摘要

相較於前四集,這是一個虛擬建構的反烏托邦社會,探討的是從懷孕到養兒育女的過程被壓制型國家機器(RSA)箝制成一條生產線,而女性唯一的母親職業則會隨孩子的學業成績決定社經地位的高低。在如此功利的社會,其中象徵女工的「母親」在意識型國家機器(ISA)作用下,母性的本質將會如何地發展。就我看來,對照於現實則可反映社會中發揮「代理母職」功能角色的職業道德,像是保母或幼教老師等。至於保障天賦多元發展則是本劇另一個所要傳達的主題。
《必須過動》電影劇照

關於母性

就母性而言,劇中的母親楊娟曾說: 「自己幸福,才能給孩子幸福。沒錯,愛自己。」這番言論也反映她對成績不佳的女兒若娃的冷淡,就像她一口咬定鴿子籠社區的次等公民沒救了一樣。當若娃說出自己是真心愛著母親的,楊娟只是冷冷地答覆這樣就夠了,便令人不寒而慄。因為正意味著她以為可以完全放下罪惡感,實際上卻形同國家殺人的幫兇。

母性與母職

母子倆互動中,有一幕是楊娟拜託若娃在學校裝過動以躲避鑑定考,實則母親可因歸咎基因缺陷而免於打入貧民窟的風險。由此可見,楊娟罹患了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其病徵為照護者會故意虛構被照護者的病狀以獲得他人注意,此舉也反映了母「性」與母「職」是如此地截然不同。儘管世界有實際案例,以喬裝親生女兒為殘障人士騙取社會福利,但諸如此類的行為發生於親生狀態仍屬罕見。
《必須過動》電影劇照
取而代之,社會中的保母、幼教老師反而比較像劇中的「代理母職」角色。此時,職業道德的難題便在於愛屋及烏的母性實踐。不幸的是,此類職業的幼兒受虐情形卻時有所聞。回到楊娟愛己才能愛孩子的觀點,這不正是幼兒無法得到完善照顧,甚至受到虐待的最大主因。因此,政府應善加管理「代理母職」以保障幼兒的生活,諸如適任測驗之篩選機制與工作福利等。至於劇情則可作為母性的借鏡,重新思考該以何種心態來面對親子關係,形成雙贏的局面

意識型國家機器(ISA)作為天賦的玻璃天花板

再來是國家層面,劇情設定則可以動員戡亂時期的台灣作為理解。以國片<返校>為例,協助學生成立讀書會的中學老師便可視為劇中促進天賦多元發展的「異議」分子。事實上,多元天賦發展自由與思想自由分別被《世界人權宣言》中的第22條與第19條(註1)所保護,這已然成為現代的思維趨勢。反觀台灣,雖然早已脫離思想控制,但主訴考試制度的學校教育與升學模式至今仍被視為主流,實存有間接影響保障多元天賦發展自由之疑慮。
試想一位欲發展非主流專業的青少年,礙於社會主流意見受意識型國家機器(ISA)主張的菁英教育思維影響,就像劇中楊娟那樣意見領袖的存在,其發展情況則極有可能受到家人、親友、師長等生活圈的勸阻而動搖,進而扼殺一項天賦的成熟,可解讀為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的具體展現。如此一來,這和劇中那些被銷毀的小朋友有何差別?
《必須過動》電影劇照
就上述情形,一個國族的習氣與文化難辭其咎,也難以改變。畢竟當人們熟悉一項事物的存在,它就容易形成約定俗成的觀念。教育一詞看似是把知識傳送給下一代的過程,殊不知傳送過程的意識形態也正框架著下一代的型塑發展,以夕陽產業或失傳技藝觀之便不證自明。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唯有當社會真正領悟其箇中滋味,才代表著公民素養又邁進了一大步。
《必須過動》電影海報
以上純屬筆者觀點,若有引用不當之情形,還請不吝指教與包涵。

參考資料

(註1)
《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九條
人人有權享受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世界人權宣言》第二十二條
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有權享受社會保障,並有權享受他的個人尊嚴和人格的自由發展所必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各種權利的實現,這種實現是通過國家努力和國際合作並依照各國的組織和資源情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14內容數
如果人生是一片海,那你可曾潛入海底,又可曾眺望遠方。 偶爾偷點閒,看到欲罷不能的影集會振筆疾書,至於遊記的發文頻率可以比擬彗星撞地球了。所以,如果你和我的文章有相見恨晚的遺憾,還是可以追蹤喔。期待未來在某個黃辰吉日再度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湯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集探討的是功利主義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所造就出病態的教育結構,諷刺的小至中低收家庭的母親芳美琪賣命地讓兒女上大學以作為未來對自身最有利的投資,大至公私立學校懸殊的經濟門檻和升學聲望所引來不切實際的覬覦,到頭來卻發現女兒巧藝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物質生活水準與同儕格格不入而陷入金錢的誘惑。
相較於《媽媽的遙控器》,本集把科技與人性推向更深的境界。它諷刺的是親子關係間意識形態的落差,並以極端方式呈現母親的選擇性心理所造成對女兒的無知,也詮釋了女兒自殺前的遺言:「我是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
本集諷刺的是一個升學主義大家庭細微結構的無形壓力以及父權主義型塑家庭成員的階級關係。故事講述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只有其中小家庭的獨生子鐘國衍在學業上不甚理想。其父為了家庭面子,宛如精神領袖般地對小圓媽發號施令督促課業,自己卻無所作為,甚至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大男人主義可見一斑。
本集主要在諷刺父母對孩子的強烈控制欲,故事圍繞在母親陳淑麗與兒子紀培偉之間的衝突。畫面則大量運用隱喻和雜耍蒙太奇,像是水杯的人偶以及小偉在海中浮沉詮釋著小偉的心境,得知他是如何從初戀的滋味得到些許喘息的空間,再被剝奪而邁向崩潰。
本集探討的是功利主義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所造就出病態的教育結構,諷刺的小至中低收家庭的母親芳美琪賣命地讓兒女上大學以作為未來對自身最有利的投資,大至公私立學校懸殊的經濟門檻和升學聲望所引來不切實際的覬覦,到頭來卻發現女兒巧藝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物質生活水準與同儕格格不入而陷入金錢的誘惑。
相較於《媽媽的遙控器》,本集把科技與人性推向更深的境界。它諷刺的是親子關係間意識形態的落差,並以極端方式呈現母親的選擇性心理所造成對女兒的無知,也詮釋了女兒自殺前的遺言:「我是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
本集諷刺的是一個升學主義大家庭細微結構的無形壓力以及父權主義型塑家庭成員的階級關係。故事講述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只有其中小家庭的獨生子鐘國衍在學業上不甚理想。其父為了家庭面子,宛如精神領袖般地對小圓媽發號施令督促課業,自己卻無所作為,甚至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大男人主義可見一斑。
本集主要在諷刺父母對孩子的強烈控制欲,故事圍繞在母親陳淑麗與兒子紀培偉之間的衝突。畫面則大量運用隱喻和雜耍蒙太奇,像是水杯的人偶以及小偉在海中浮沉詮釋著小偉的心境,得知他是如何從初戀的滋味得到些許喘息的空間,再被剝奪而邁向崩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是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出演的第一部電影,電影名《La Boum》有翻譯《第一次接觸》或是《初吻》,但其實原意指的是派對,那場劇中未成年少年們參加的派對。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吸引我的不是祖母的與少女之間的羈絆、不是父母親之間經歷離異卻又重新找回初衷和解的戲碼、也不是
Thumbnail
人生就像越獄,你出生就擁有逃離的能力。 然而可惜的是:你並未察覺。
Thumbnail
無處安放的掙扎、矛盾與混亂,走在心靈鋼索上的未麻選擇犧牲自我,以討好的姿態去滿足外在索求,卻因此掀起煙硝四起的自我辯證與征戰。未麻、經紀人與瘋狂粉絲三方的自我認同相互糾纏,成為彼此的陰影與枷鎖,破碎卻又渴求完整的自我,陷落至互相吞噬的修羅場。本篇將以心理發展視角,剖析劇中三位要角的自我整合之歷程。
Thumbnail
《地下社會》最精彩的莫過於它的不羈,這是獨樹一幟的離奇之作,但那離奇的卻能反映國家歷史;《記憶拼圖》在結構的異想天開之下,電影像是懸疑中的玄幻之作,它在真相、反轉、遺忘、重新之中不斷游移。
Thumbnail
《真愛每一天》(英名 About Time),中文譯名中的「真愛」,乍看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部賺人熱淚的愛情片,但若你有仔細看過這部,會發現中譯其實也翻得很棒,真「愛」是動詞而不是名詞的「真愛」。若你從英文的片名來看,就知道它與「時間」有關,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穿越劇」。
Thumbnail
  叛逆之神 : 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 年僅24歲因一場車禍命喪黃泉,比李小龍、瑪麗蓮夢露、珍·哈露、這些英年早逝的電影明星更早夭。一生中只演過3部電影就成為影史上不巧的傳奇。他到底演
Thumbnail
《高壓行動》一開始在預告片中給予我的印象,就只是中東混亂局勢下的美國觀點電影,同時,在宣傳文案中也主打談判籌法的交鋒,讓我有了類似於《間諜橋》換俘的期待......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是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出演的第一部電影,電影名《La Boum》有翻譯《第一次接觸》或是《初吻》,但其實原意指的是派對,那場劇中未成年少年們參加的派對。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吸引我的不是祖母的與少女之間的羈絆、不是父母親之間經歷離異卻又重新找回初衷和解的戲碼、也不是
Thumbnail
人生就像越獄,你出生就擁有逃離的能力。 然而可惜的是:你並未察覺。
Thumbnail
無處安放的掙扎、矛盾與混亂,走在心靈鋼索上的未麻選擇犧牲自我,以討好的姿態去滿足外在索求,卻因此掀起煙硝四起的自我辯證與征戰。未麻、經紀人與瘋狂粉絲三方的自我認同相互糾纏,成為彼此的陰影與枷鎖,破碎卻又渴求完整的自我,陷落至互相吞噬的修羅場。本篇將以心理發展視角,剖析劇中三位要角的自我整合之歷程。
Thumbnail
《地下社會》最精彩的莫過於它的不羈,這是獨樹一幟的離奇之作,但那離奇的卻能反映國家歷史;《記憶拼圖》在結構的異想天開之下,電影像是懸疑中的玄幻之作,它在真相、反轉、遺忘、重新之中不斷游移。
Thumbnail
《真愛每一天》(英名 About Time),中文譯名中的「真愛」,乍看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部賺人熱淚的愛情片,但若你有仔細看過這部,會發現中譯其實也翻得很棒,真「愛」是動詞而不是名詞的「真愛」。若你從英文的片名來看,就知道它與「時間」有關,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穿越劇」。
Thumbnail
  叛逆之神 : 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 年僅24歲因一場車禍命喪黃泉,比李小龍、瑪麗蓮夢露、珍·哈露、這些英年早逝的電影明星更早夭。一生中只演過3部電影就成為影史上不巧的傳奇。他到底演
Thumbnail
《高壓行動》一開始在預告片中給予我的印象,就只是中東混亂局勢下的美國觀點電影,同時,在宣傳文案中也主打談判籌法的交鋒,讓我有了類似於《間諜橋》換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