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教育集中營:《產後調理院》
方格精選

新手媽媽教育集中營:《產後調理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產後調理院》 (圖片取自Google)

《產後調理院》 (圖片取自Google)

「媽媽」應該是什麼樣的角色呢?什麼樣的人能夠成為及格的媽媽?當了媽媽後,我還能是我自己嗎?

韓劇《產後調理院》,就是這樣一部在訴說女性成為一個母親的蛻變過程。

女主角吳賢珍和比自己年輕的丈夫金道允結婚前、後,都是一位積極發展自己事業版圖的職業女性,在事業將更上一層時發現自己成了高齡產婦,於是一連串懷孕、生產、育兒的經歷,都迫使她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涯願望。

也迫使她正眼看待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生下孩子後,若沒有全然的喜悅,會不會是一位不適當的母親呢?
看見大家圍著新生兒歡喜,身為母親卻出現孤單的情緒是不是很不適切?
當丈夫無法體會、更無法為自己哺乳的困難分憂時,隨意爆發的焦躁會不會也破壞了親密關係?

「懷孕很疲憊、生產又很慘忍,恢復的過程,那就是難堪」

好不容易捱過了生產的痛苦,進了主打調養媽媽之名的產後調理院(月子中心),卻發現這裡和外面的世界有天壤之別。

調理院的院長是這樣告訴賢珍的:「懷孕生產就是這樣,人們都嚷嚷著那是美好開心的過程,經歷過那些的女人在過程中並不全是開心,懷孕很疲憊、生產又很慘忍,恢復的過程,那就是難堪。」

看似同理了新手母親的一番話,卻在往後的調理生活一次次挑戰著賢珍面對自己和新生命、新生活的信念。

賢珍一度很想回到生產前的生活,她不用擔心自己能否兼顧事業與母職、也不用在自己的職涯與孩子的成長陪伴間作抉擇。但生了孩子的女性真還能回到原本的樣子嗎?

我們會帶著發生過的一切繼續往前

在經歷人生重大轉折後,我們是不會與轉折前長得一樣了。我們會帶著發生過的歷練,繼續往前。

那些懷孕生子的經歷,也許都是讓我們更靠近自己的機會,我們會在新生命的孕育與接觸的過程,重新理解自己的想望與害怕。

與孩子共生及分離的過程,都促使媽媽一次次面對自己過去與母親(主要照顧者)的關係;有時孩子也像一枚照妖鏡,透徹著媽媽與爸爸的伴侶關係;最後媽媽如何理解並回應孩子的需要,或許也透露著媽媽如何看待與自己的關係。

「好媽媽並不是完美的媽媽,而是和孩子在一起感到幸福的媽媽」

只有我幸福了孩子才會幸福   (圖片取自Google)

只有我幸福了孩子才會幸福 (圖片取自Google)

為孩子付出一切、日夜陪伴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嗎?
若我沒能當一個完美的媽媽,孩子是不是會走歪呢?

「因為在孩子身邊才是媽媽啊」,賢珍一度這樣告訴自己、告訴他人,這是她心中理想媽媽的樣子,但在職場競爭的激發下,暴露了賢珍對於自己心中渴望的誠實。

身為一個人,我們首先需要對自己心中的渴望誠實;身為一個母親,我們也需要對自己的感受誠實。

一如愛子媽媽最後告訴賢珍的:「 養育孩子之後發現最重要的最終還是我自己,只有我幸福了孩子才會幸福 」

一個人若要有愛人的能力,首先他需要有被愛的經驗。幸福的愛是種學習,孩子初生成長、學習成為一個人,媽媽也是第一次學習當一位媽媽,與孩子一同長大。

我們只需要是足夠好的媽媽

#孩子有時就像我與他人關係的照妖鏡

#迷編

同步發表於臉書粉專:https://reurl.cc/lRyMgl

avatar-img
Hi Deer的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i De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是遺物整理師》的主角可魯,因患有亞斯伯格症,所以在人際互動與環境適應上有些受限,但在父親的引導下,可魯跟隨他一起擔任"天堂移居"的遺物整理師,專門協助家屬整頓亡者遺物。 父親驟然亡故,可魯被迫與父親的弟弟一同經營天堂移居。他們一同經歷了與世界重建關係的階段,在協助不同亡者做遺物整理的過程中,他們
你身邊也有出現像《非常律師》女主角禹英禑的人嗎? 有點執著、有點獨特、有點自我中心、有點難理解他人的情感;充滿熱情但跌跌撞撞⋯⋯ 對每個人來說,能被環境容下、被他人理解與看見,都能增加正向情緒感受,隨之提升的自我認同、肯定與掌控力,都有助於個人成長、進而增進學習與工作效能。這也將形成一個好的循環。
你有多久沒注意到自己身體的變化? 你知道這副軀體無時不刻都在與我們做溝通嗎? 台劇《四樓的天堂》裡,推拿師天意總在與客人的互動中,解讀他們身體散發的訊息、再轉譯給身體的主人聽。 那你呢? 你有讀出身體此刻的結在跟你訴說甚麼嗎?
《我是遺物整理師》的主角可魯,因患有亞斯伯格症,所以在人際互動與環境適應上有些受限,但在父親的引導下,可魯跟隨他一起擔任"天堂移居"的遺物整理師,專門協助家屬整頓亡者遺物。 父親驟然亡故,可魯被迫與父親的弟弟一同經營天堂移居。他們一同經歷了與世界重建關係的階段,在協助不同亡者做遺物整理的過程中,他們
你身邊也有出現像《非常律師》女主角禹英禑的人嗎? 有點執著、有點獨特、有點自我中心、有點難理解他人的情感;充滿熱情但跌跌撞撞⋯⋯ 對每個人來說,能被環境容下、被他人理解與看見,都能增加正向情緒感受,隨之提升的自我認同、肯定與掌控力,都有助於個人成長、進而增進學習與工作效能。這也將形成一個好的循環。
你有多久沒注意到自己身體的變化? 你知道這副軀體無時不刻都在與我們做溝通嗎? 台劇《四樓的天堂》裡,推拿師天意總在與客人的互動中,解讀他們身體散發的訊息、再轉譯給身體的主人聽。 那你呢? 你有讀出身體此刻的結在跟你訴說甚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