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晴朗的午後,終於看了這部電影,
而其後勁發酵至今,閉上雙眼依然能浮現整部電影的色澤,
以及奇幻又遺世而孤立的配樂。
冷冽現世,最暗的黑中有深情的藍 片頭那名於水中沉睡的女子,秀髮裙襬飄揚如適,一切自得。
這名沒有聲音的公主,在現世中,是1960年代,美蘇冷戰時期科學實驗室中的清潔工。
在日復一日規律的生活裡,她有簡單的慾望,也有工作的俐落,而魚人的出現為她帶來了希望。
角色的設定是我覺得這部電影略為可惜的部分,
幾個角色太過樣板,尤其上校於公於私都極其惹人厭,讓角色的延展性並不大。
然而做為一個帶點寓意企圖的故事,
這樣的角色或許較能被理解,也容易帶出後面的主軸。
所謂愛情,發生的條件和想像命定 許多人談論著愛情,思考著真愛,渴望著命定,
然而每一段愛情都是個案。
伊莉莎和魚人的感情無法用言語溝通,
伊莉莎被禁錮在失語的軀殼中,而魚人被囚禁在科學競賽的冰冷實驗室中,
雙方都不由自主,萌芽的卻可能是一份相知相惜。
電影的表現著重在伊莉莎的感情面,
她餵食雞蛋、以手語表達、放爵士樂,這些互動令她快樂,
在魚人面前,她感到她沒有缺陷,是完整的,她的心跟身體都得到了滿足。
也許我們會思考,這樣的愛情是一種豢養或投射嗎?是不對等的依附關係嗎?
但我們凡人所談的愛情,那一段沒有自我詮釋跟投射的部分呢,經過了這些部分,隨著時間,也才更能觸碰到真實的彼此。
因為導演並不特別解讀魚人的思考,我們僅僅能從他的反饋中感到他的善意。
關於魚人究竟有無情感,看著許多的討論,我不經想起《莊子》中的這段話: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們不是魚,無從得知魚的快樂和情感,
魚人跟伊萊莎就算是在吊橋效應中墜入情網,
或許那也是一種愛情發生的方式吧。
他們以彼此能互動的方式,創造了等同於「語言」的溝通。
在最終,魚人能以自癒方式返還大海之時,他是具有能力跟選擇的,
而他選擇帶走了這位公主,無論出自報恩或愛情,
愛一個人,往往帶有一些憐惜的成分,
如果共生於水是一種完整彼此的方式,
魚人希望伊莉莎和他一樣自由,不再被束縛。
水之形、人之形、愛的有形與無形 Unable to perceive the shape of You, I find You all around me. Your presence fills my eyes with Your love,
It humbles my heart, For You are everywhere.
這部電影,並不如蜜糖(搭配情人節檔期完全有點偷吃步),
在冰冷甚至殘酷、黑暗的一些面貌之前,
我想,導演或許是想講一個還有溫柔的故事。
在那個故事裡,殘缺不再是殘缺,而是個體差異的一部分,
孤獨的生活裡有光,
女人的友情有著義氣跟相挺,
男人的友情有著依賴跟疼愛,
縱使冰箱內放滿千篇一律又難以入嚥的檸檬派,
我們還是會渴望一份獨一無二、能被理解和包容的愛。
在那個國度,他或許是王,她也許是公主,
他們不需名姓,僅僅做為降臨於此世的兩個生命,
一同呼吸,一同相依,
凝視彼此身上的歷史,
在恆常的蒼藍的深水之中。
p.s 原聲帶太過迷人,一個午後可以重播三遍也不厭倦。
#TheShapeofWater The Shape of Water (2017)/本文寫於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