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穿越撒哈拉》--尋找自我之旅

【讀書心得】《穿越撒哈拉》--尋找自我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兩天看完謝哲青這本書,感覺有點像看真實版的《天方夜譚》。對於撒哈拉沙漠,我很多想像還停留在三毛的時代。

作者以環繞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幾段路線,開始及結束旅程,記錄沿途中所見所聞,以及親歷的感受和各種文化上、飲食上、身心靈上的衝擊。在旅途中的幾段故事和敘事當中,穿插了典故的解說,從個人的自我放逐爲起點,以對生命及自我的更深認知為終。

我很慢很慢的讀,跟著他的文字,想像自己也跟著他在北非經歷那狂暴駭人的黎凡特風,去拜訪偉大的探險家伊本.巴圖塔的墓室,披星戴月地跟團徒步登頂亞特拉斯山看日出;為了三毛,刻意去尋訪她的故居「小鎮阿雍」,在茅利塔尼亞搭乘世界上最長的火車,在巧遇齋戒月的伊斯蘭國度挨餓,然後在古城的嘉年華裡狼吞虎嚥,感受慶典的幸福;看他跟著圖書館的尋書隊,碰上蝗蟲過境,居民瘋狂收集蝗蟲當戰利品,烤的、煮的、曬乾的,都拿來吃;在和遊牧民搏感情尋書過程中,意外獲得遵守祖先規定的清貧牧民的贈書,將珍貴手抄本託付給尋書隊守護;遇到有一頓沒一頓的善良年輕母親,聽她提起有食物可吃時滿懷感謝,而非抱怨;在遇上數十年不雨的亞斯文大雨中,聞到奇異的雨中香氣⋯

書中多幅照片,讓讀者可以略略領會那文字的實際面目。那戴著頭巾、穿著鮮豔長袍的村民,讓我直接想到小時看童話故事《天方夜譚》裡的插圖。
圖片大多是沙漠的金黃調,房舍、塔樓也都與大地同色,讀完此書,也略略跟著神遊了一番。

謝謝哲青,雖是個人之旅,卻也代替了許多人,走過了我們不曾走過的地方。

avatar-img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的沙龍
64會員
176內容數
這裡收錄我的手繪、手寫作品,以及各類讀書心得,和早期部分極短篇,鋪展出極個人的創作及閱讀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