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穿越撒哈拉》--尋找自我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兩天看完謝哲青這本書,感覺有點像看真實版的《天方夜譚》。對於撒哈拉沙漠,我很多想像還停留在三毛的時代。

作者以環繞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幾段路線,開始及結束旅程,記錄沿途中所見所聞,以及親歷的感受和各種文化上、飲食上、身心靈上的衝擊。在旅途中的幾段故事和敘事當中,穿插了典故的解說,從個人的自我放逐爲起點,以對生命及自我的更深認知為終。

我很慢很慢的讀,跟著他的文字,想像自己也跟著他在北非經歷那狂暴駭人的黎凡特風,去拜訪偉大的探險家伊本.巴圖塔的墓室,披星戴月地跟團徒步登頂亞特拉斯山看日出;為了三毛,刻意去尋訪她的故居「小鎮阿雍」,在茅利塔尼亞搭乘世界上最長的火車,在巧遇齋戒月的伊斯蘭國度挨餓,然後在古城的嘉年華裡狼吞虎嚥,感受慶典的幸福;看他跟著圖書館的尋書隊,碰上蝗蟲過境,居民瘋狂收集蝗蟲當戰利品,烤的、煮的、曬乾的,都拿來吃;在和遊牧民搏感情尋書過程中,意外獲得遵守祖先規定的清貧牧民的贈書,將珍貴手抄本託付給尋書隊守護;遇到有一頓沒一頓的善良年輕母親,聽她提起有食物可吃時滿懷感謝,而非抱怨;在遇上數十年不雨的亞斯文大雨中,聞到奇異的雨中香氣⋯

書中多幅照片,讓讀者可以略略領會那文字的實際面目。那戴著頭巾、穿著鮮豔長袍的村民,讓我直接想到小時看童話故事《天方夜譚》裡的插圖。
圖片大多是沙漠的金黃調,房舍、塔樓也都與大地同色,讀完此書,也略略跟著神遊了一番。

謝謝哲青,雖是個人之旅,卻也代替了許多人,走過了我們不曾走過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的沙龍
64會員
176內容數
這裡收錄我的手繪、手寫作品,以及各類讀書心得,和早期部分極短篇,鋪展出極個人的創作及閱讀之路。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讀書唸過朱自清的背影,關於他的父親 成人後讀龍應台版的背影,那是《目送》 三毛寫的背影,是陪她度過喪夫之痛的母親背影 - 這本跟《撒哈拉歲月》一樣精彩萬分,看她描述和荷西生活的細節 鄰居好友的性格都躍然紙上,他情感的流動,一如往常的激昂繽紛 - 有很多故事很深刻 「克里斯」,孤獨
Thumbnail
讀書唸過朱自清的背影,關於他的父親 成人後讀龍應台版的背影,那是《目送》 三毛寫的背影,是陪她度過喪夫之痛的母親背影 - 這本跟《撒哈拉歲月》一樣精彩萬分,看她描述和荷西生活的細節 鄰居好友的性格都躍然紙上,他情感的流動,一如往常的激昂繽紛 - 有很多故事很深刻 「克里斯」,孤獨
Thumbnail
我聽到撒哈拉沙漠總會和「三毛」這個名字連在一起。
Thumbnail
我聽到撒哈拉沙漠總會和「三毛」這個名字連在一起。
Thumbnail
就算夢能擺脫意識的箝制,卻不表示它只受個人主宰,甚者,因為跳脫意識,讓人難以明察,引導自我的夢,其實深受他人與先輩的影響,夢就像任意門,讓我們穿梭彼此的世界,更像一臺時光機,黏合現在與過去的縫隙;掌控夢的人,將能成為最富有的人,獨裁世界的現實與虛幻,甚至時間,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將能按譜演出。
Thumbnail
就算夢能擺脫意識的箝制,卻不表示它只受個人主宰,甚者,因為跳脫意識,讓人難以明察,引導自我的夢,其實深受他人與先輩的影響,夢就像任意門,讓我們穿梭彼此的世界,更像一臺時光機,黏合現在與過去的縫隙;掌控夢的人,將能成為最富有的人,獨裁世界的現實與虛幻,甚至時間,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將能按譜演出。
Thumbnail
三毛以及那些大漠中的故事 翻開書看前兩三個章節,就覺得這個女人真的不簡單,快傍晚時跑去找烏龜殼?差點被沙漠行者宰了,還賠了一個荷西;在撒哈拉登記結婚、用棺材木板做家具…. 一位住在台灣的女子跑到大漠去生活,已經夠我佩服,看見書裡發生的一連串的事件,我才讀懂,她有多偉大。 閱讀這本書真的很有趣
Thumbnail
三毛以及那些大漠中的故事 翻開書看前兩三個章節,就覺得這個女人真的不簡單,快傍晚時跑去找烏龜殼?差點被沙漠行者宰了,還賠了一個荷西;在撒哈拉登記結婚、用棺材木板做家具…. 一位住在台灣的女子跑到大漠去生活,已經夠我佩服,看見書裡發生的一連串的事件,我才讀懂,她有多偉大。 閱讀這本書真的很有趣
Thumbnail
撒哈拉沙漠隨想 聰慧叛逆的三毛,浪漫深情的荷西,在撒哈拉沙漠譜出一段令人神往的愛情故事。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是否該編織夢想,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流浪的理由?!
Thumbnail
撒哈拉沙漠隨想 聰慧叛逆的三毛,浪漫深情的荷西,在撒哈拉沙漠譜出一段令人神往的愛情故事。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是否該編織夢想,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流浪的理由?!
Thumbnail
慵懶的讀書時間,今天看的是三毛的《撒哈拉歲月》。
Thumbnail
慵懶的讀書時間,今天看的是三毛的《撒哈拉歲月》。
Thumbnail
三毛關於外地的散文,是一扇臺灣人理解外界的窗口。打開三毛的書,就像打開撒哈拉沙漠一樣,來自外地的風與沙迎面而來。即使三毛離開我們,至今還是有人捧著她的作品,前往她曾經待過地方。因此希望藉由白馬車牌為發想,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三毛筆下的世界。
Thumbnail
三毛關於外地的散文,是一扇臺灣人理解外界的窗口。打開三毛的書,就像打開撒哈拉沙漠一樣,來自外地的風與沙迎面而來。即使三毛離開我們,至今還是有人捧著她的作品,前往她曾經待過地方。因此希望藉由白馬車牌為發想,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三毛筆下的世界。
Thumbnail
前兩天看完謝哲青這本書,感覺有點像看真實版的《天方夜譚》。對於撒哈拉沙漠,我很多想像還停留在三毛的時代。 作者以環繞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幾段路線,開始及結束旅程,記錄沿途中所見所聞,以及親歷的感受和各種文化上、飲食上、身心靈上的衝擊。在旅途中的幾段故事和敘事當中,穿插了典故的解說,從個人的自我放逐爲起點
Thumbnail
前兩天看完謝哲青這本書,感覺有點像看真實版的《天方夜譚》。對於撒哈拉沙漠,我很多想像還停留在三毛的時代。 作者以環繞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幾段路線,開始及結束旅程,記錄沿途中所見所聞,以及親歷的感受和各種文化上、飲食上、身心靈上的衝擊。在旅途中的幾段故事和敘事當中,穿插了典故的解說,從個人的自我放逐爲起點
Thumbnail
自從那天在台鋁聽完小說家吳明益的演說,滿心喜悅的排著隊拿著剛買的第二本《苦雨之地》讓小說家簽完名後,雖然驚艷於他演講內容之精彩及穩健紮實的台風,但《苦雨之地》就沒有再讀了。於是對於《苦雨之地》印象一直
Thumbnail
自從那天在台鋁聽完小說家吳明益的演說,滿心喜悅的排著隊拿著剛買的第二本《苦雨之地》讓小說家簽完名後,雖然驚艷於他演講內容之精彩及穩健紮實的台風,但《苦雨之地》就沒有再讀了。於是對於《苦雨之地》印象一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