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奏效的小清新:青春成長電影《七月與安生》與《少年的你》

2020/02/27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在故事開始之前.
青春成長電影,一度經常被掛上「小清新電影」之稱的種類,如果它還有一組看上去顏質高、頗賞心悅目的卡司,總是能很快地吸引到她一睹為快。當然,感到失望的成果總是特別的多。
然而,青春愛情格式仍舊有股魔力強烈召喚著她,去看它一眼,看一眼也好。這次失望了,可以再等候下一回,總是會有幾部好作品出現。
在她對小清新之流如此死心踏地,卻又經常受氣的情緒底下,她企圖想要探究,偶像劇格式的青春電影如何一再擄獲她的芳心、偶像劇模式與文藝電影究竟是否能共存?
她想要通過近年出自同一位導演之手,她非常傾心的兩部作品,從巧遇到發掘,從自我小小的心事兩相對照,追尋帶著偶像劇格調的青春成長電影如何能直搗少女心,甚至叫她著迷不已。
《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電影海報

一.發掘:曾國祥的類偶像劇文藝電影

近五年,曾國祥的兩部青春成長電影,近乎完美的詮釋了女孩認定的,偶像劇式文藝電影──可以帶給女孩靈魂救贖,同時滿足少女心的那一種,會讓她再多看兩遍的那種。
巧遇 《七月與安生》
2016年,她是在金馬這樣──榮耀華語電影──的影展看的《七月與安生》,那正好也是她頭一次帶上母親看影展。那是為了讓母親了解她老說著的看影展、看影展,到底看得是甚麼?她心想,第一次就選部看起來好入口的片子吧。
在《七月與安生》未獲得金馬提名前,她對中國青春片基本沒有主動關注的習慣,當然也就沒聽聞過。她先是探聽了一點風聲。據說,曾國祥在此片展現了將一個庸俗的愛情電影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這使他闖進了金馬「最佳導演」的提名。這個年頭,一個男導演能憑女生為主角的小情小愛青春片入圍,實屬不易。但她也並沒有因此就抱有多大的期待,頂多是偶有一兩部青春片佳作,並不想錯過的小心思。
整部片子,以兩個女主角為核心,男主角基本上是個沒有發揮作用的渣男;整部片子,最大的衝突就是史上最芭樂的那種,兩個最要好的女生朋友,為了一個男人撕破臉。這該是個多麼無聊、庸俗的八點檔肥皂劇劇情!
可是她看完之後實在太著迷了,與母親開啟了女生該如何做選擇的話題。她被對周冬雨飾演的安生深深吸引,心疼馬思純飾演的七月,著了魔似的進入兩個女孩的感情世界,不想出戲。她一看完,賭著金馬獎座肯定會入這兩個女孩之中其中一個,她更希望是周冬雨,萬萬沒想過的是,會出現雙花旦的劇本。這真是個美好結局。
曾國祥幹了甚麼,讓這麼無趣的情節變得那麼叫人傾心?這個疑惑再她心底盪了一下,卻也沒有太深的去探究來由。
這事讓她記住了兩個演員,和這個導演。曾國祥不再是曾志偉的兒子而被人記憶,她會記得他是《七月與安生》的導演。而她理所當然的很關注曾國祥的新作──《少年的你》,這一次還再一度與周冬雨合作,要怎麼不用滿心期待來期待呢?
靜候《少年的你》
2019年初,《少年的你》入圍了柏林影展「新生代單元」,立即再讓她期待度破表。然而,這部片多舛的命運才正開始,就像是個生不逢時的孩子,在中共建國七十周年的這年,先是退出柏林展映,後又在國內遭臨時撤檔。加上去年中國片被下令禁止參加金馬獎的禁令,錯失另一個在華語影壇殿堂發光的機會;而今風光成為今屆香港金像獎最多獎項提名的作品,卻又碰上武漢肺炎疫情,不會有實體頒獎典禮。
所幸,片子登上了串流平台Netflix,讓她可以不用甚麼暗黑方式就看到。電影裡的青春沉甸甸的,男孩與女孩之間的相互救贖有那麼點不切實際,但仍幽微的直搗她心窩。第一次看完,她蜷縮在沙發上,心口一股洩不出去的氣堵著,她知道有些東西被剪碎了,可是那沒有遮掩住,這會是部讓她在夜裡,影像繼續迴盪在腦子裡的片子。
她真希望那叫人心澀的特寫臉龐,可以在大銀幕上望著。這一次,她確定了,這是曾國祥作品的獨特魔力。理所當然沒有新意的情節,可是你就是會,願意多看它兩回。曾國祥通過這兩部作品所展現的才氣是,他成功地回應了如何將通俗情節拍得既不俗濫又能博得影壇讚譽這道難題。
兩度成功改編.第一回可能是運氣,第二回呢?
也許,初看《七月與安生》還可以歸結於,不是太有創意的腳本,只要四平八穩地訴說貼近人心故事,搭上交出精彩表演的演員,偶爾點綴一絲煽情戲碼,還是有成功的可能。而曾國祥,就是穩穩地完成了這件作品,且正是因為這是一個平凡的故事,反而令人對他的導演功力驚艷,進而奪得難得一見超越原著、超越傳統青春片的佳評。但要說這位導演甚麼個人風格或作者性格嗎?還真看不太出來。
但再到了《少年的你》,曾國祥再一次伸向個一不小心就會落入灑狗血圈套的題材,交出另一個以典型套路鋪排情節,卻直搗人心的青春電影。這正是他最擅長的事,化平凡為不凡,用最習以為常的情節講一個十之八九能帶給人共鳴的作品。
《七月與安生》讓兩姊妹鬩牆,在浴室裡拉扯、淋濕對方,連男主角喜歡哪一種內衣都拿來比,翻臉吵架方式堪稱八點檔戲碼;而《少年的你》片中偶爆出的幾句實在「矯情」的台詞,諸如「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種言情小說、偶像劇般的對話,但在曾國祥營造的影像世界裡,就是能讓人原諒他,就是可以相信那樣說話沒有錯。
作為觀眾,如果我們可以讚許這個套路兩次,這是為什麼?這之中是否藏著甚麼成功密技?

二.兩相對照:探索青春成長類型成功改編的秘密

貼近人心的角色,以及詮釋這些角色的演員──她姑且歸結,這是片子無法令她忘懷的兩大因素。
在這兩個普通套路的劇本之中,曾國祥就做了那麼一件事:把人心扒開來,一層、一層的,正反交替的靜靜端詳,殘酷直視,直到銀幕前的觀眾感覺自己被看穿──他用電影拆解了人心。
拆解人心第一步:一個人的一體兩面,寫成兩個角色
在對照與推敲兩部作品為何都如此成功之際,她忽然發現了某個共通點,那就是──「七月即是安生」;「陳念即是小北」。電影把一個人的一體兩面,化成了兩個看似光譜中極端的角色,而光譜的兩端經常正是最標籤化的典型角色。父母捧在掌心呵護的乖乖女七月碰上被遺棄且叛逆浪蕩的安生;一心要考上北大的好學生陳念碰上了沒有前途未來的小混混小北。這也正是這兩個看似普通的故事中最具衝突的亮點,曾國祥看中了它們,並且在片中將之無限放大,成為故事向前推展的主要動力。
最不可能碰在一起的光譜兩端是最好拿來寫故事的,但這樣的故事又要如何讓人出乎意料呢?從這兩部片,可以看見曾國祥非常善於在電影的最終,反轉兩者的極端關係。
第一次的反轉是「人設的交換」。《七月與安生》的前半段,從兩人選擇的人生道路、交往對象就不斷強化著「我這種人」與「你那種人」的區別,並且成為讓兩人漸行漸遠的主要因素。但就在兩位女主角撕破臉失去彼此後,反而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究竟是甚麼。兩人以彷彿交換了人生的方式體驗對方的心路歷程,在某種程度的價值觀交替下,經由這份相互理解的前提,使觀眾信服二人最終得以和解、甚至「只有彼此」。
七月與安生形同陌路後的和解
來到《少年的你》,相較於前作偏向雙主角,這部片最中心的主角是陳念。陳念這個角色的鋪墊,在非常典型的三幕結構下,可說是從一個眼見被霸凌者自殺而不相救的「旁觀者」,到成為被霸凌者的「受害者」,最終她一把推下了讓她深陷惡夢的女孩,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加害者」。而這一層一層的轉折,打從陳念發現只有那個「以暴力來解決問題」的壞男孩小北可以真的保護她時,都在另她越來越靠近他,並在犯罪的那一刻成為了他。陳念的惡意滋長,而最大之惡,不只是那一推,而是她容忍、旁觀小北替她揹罪。
拆解人心第二步:兩個角色,成為一個人的一體兩面
巧妙的反轉總是能吸住觀眾眼睛,可這裡的反轉又不僅止於好與壞、善與惡的交換,兩個故事都以奔向這個結論在敘說──「融為一體」。
這種兩個極端交融,首先在情節的鋪排上展現,經過人設的交替、轉換後,觀眾以為已經就要結局時,電影不經意的拋給觀眾另一劑反轉。《七月與安生》結尾處先是揭露了觀眾在最終才知道的真相──訴說這整個故事的主人翁,那個叫做七月的網路小說作者,其實是安生的筆名。《少年的你》則在陳念考上北大、小北入監,觀眾以為塵埃落定之際,再讓不願放棄的年輕警察戳破陳念的謊言,引導她去自首。將原著小說一開場即暗示了陳念與小北之間存在著的「共生關係」,延伸成了「一體」(原著中仍僅小北被判刑七年入獄,電影改編了這個部分)。
融為一體概念,第二層則可以在影像的展現中窺見。仔細對照兩部片片末,便能發現曾國祥設計了一樣的手法來呈現兩個角色最終的關係。《七月與安生》中,安生經過餐廳櫥窗看著自己,看著看著櫥窗鏡像倒印著的是笑著的七月,憂愁的安生眼眶含著淚也笑了;《少年的你》中,警察鄭易帶陳念去探監,陳念與小北隔著窗相望流淚,鏡頭分別拍攝二人特寫,窗上鏡像印著另一人的臉龐,邊哭邊笑(如下圖)。
《少年的你》隔著探視窗的鏡像
這兩段,一樣的沒有對白,一樣的含淚相視而笑。曾國祥在巧秒的通過影像暗示作品欲傳遞,這個二人實為一個人的一體兩面的核心意念。從「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影像,光譜兩端漸漸走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完成了以通俗情節消滅二元對立與非善即惡的定論,抵達矛盾天平兩端的平衡,將電影的核心價值推向高點,並且成為令人無法忘記的一幕。縱然觀影當下未解,這迴盪腦中的影像,總會讓人再多思幾刻。
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答案,與角色一起成長
這便是為何電影兩度擄獲了她的心的秘密。這個社會總是要人選邊站,設定「你要成為哪種人」,設下不是A就是B的選擇題。可曾國祥的電影再再給了她一個不一樣的答案,人不存在單一面向。認清這點,許多糾結與不安得到化解,甚或是療癒。
於是,她在電影中成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那不是哪個角色告訴她的、不是導演塞給她的。是她投射在角色身上,認同角色、理解角色.....成為角色之後與之一起成長/不成長的結果。
做為觀眾,會欣喜於在片子裡找到自己的投射。而當創作者戳對了點,十之八九便可以啟動觀眾的共感。而青春成長電影的中心主旨,不外乎得緊扣「自我認同」與「心靈成長」兩要點--這是最普世的一種經驗。
拆解人心,還要能夠「造星」
除了成功人物設定以符合青春成長電影的中心主旨,讓曾國祥兩度出手都得分之外,演員的表演,曾國祥的「造星能力」,亦不容小覷。畢竟,太深入人性、太嚴肅的情節,實在難以討好大眾。此時,具有吸引力、能夠讓觀眾臣服,甚至將自己投射在其身上的演員,再點綴一絲小粉紅情節,發揮了極大作用。這也都考驗了導演功力。
周冬雨、馬思純奪金馬雙料影后寫下歷史
馬思純似乎在《七月與安生》之後就沒再端出甚麼令人驚豔之作了,但周冬雨倒是回到曾國祥手上後又創造了一個代表作。這該說周冬雨是曾國祥的謬思,還是曾國祥是周冬雨的伯樂呢?從安生到陳念,周冬雨證明了她不是只有淘氣可愛。此外,這一回新作,更成就了一個少年偶像易烊千璽。演員們越是脫胎換骨就越是吸引矚目,叫人也看不清,是曾國祥太會看人、指導有方,還是他們確有驚人天賦。
她在看了《七月與安生》後,成為周冬雨的影迷。其實,她正好與周冬雨同年,開始喜歡這個17歲時被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發掘的女演員,彷彿也是將「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投射在這個崇拜的對象身上。事隔幾年的《少年的你》,她本抱持著對周冬雨的喜愛看片,看完後竟不知不覺迷上片中才剛成年的易烊千璽。她從來就沒搞清楚過TFBOYS裡的成員,甚至不知道這孩子拍此片時真的才18歲,一查明後,一股自己真的不再年輕的聲音在心底竄出。
但比起談演員的個人特質與天賦撐起了電影角色,從曾國祥的兩次出手,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對於如何創造兩個演員之間的火花的能耐。曾國祥精準的讓演員朝著鏡頭做出準確的情緒,以渲染觀眾。片中特別煽情的特寫鏡頭從來就沒少過,倚著前述切中要害的核心意念推進故事,就是能夠讓人心甘情願地被他操弄情緒。
曾國祥還是極聰明的,他知道怎麼見好就收!他更知道,如何適度的創造「偶像劇氛圍」,那種豪不違和但會讓人起粉紅小泡泡的情境。七月與安生之間的好姊妹情誼,戀上同個男孩情竇初開之情;陳念與小北之間若有似無的曖昧之情,角色間的互動刻畫,正是電影中最偶像劇式的層面。那些能讓人怦然心動、小鹿亂撞的時刻曾國祥細細的點綴其中,更別說二部片其實某種程度都偷懶的用著MV式的蒙太奇剪接,來製造浪漫──但一樣的,你還是會原諒它偶爾來點小浪漫,只要不過度氾濫。
畢竟,電影最大的魅力也不外乎兩點。一是感覺自己被理解了的療癒感,二是從中找到令自己迷戀的事物與對象。被懂得以及能去愛,完美的電影是在讓人在觀影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

終:永遠能奏效的青春電影

一如前述,青春成長電影最不可或缺的中心主旨正是:「自我認同與心靈成長」。而在掌握此點後,曾國祥的作品之所以還多了一層高度與厚度,是他在兩部作品中,分別點題的都是社會中相對弱勢的那方。
《七月與安生》兩女一男的基本三角愛情套路中,微微點出了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雖下手的輕,但細膩的女性心境描繪,仍能看出一點創作者的企圖心。《少年的你》則豪不避諱的以霸凌為主題,甚至不習踩進了中共電影審查的紅線,可以看見在前部作品成功後,曾國祥團隊期盼以雅俗共賞的說故事手法,更直面觸碰需要大眾關懷的社會議題的強大企圖。
但這聽上去就嚴肅地令追求娛樂的大眾倒胃口的主題,得以切中要害、引發觀眾共感仍在於,它清楚的知道每一個人都必定經歷過青春──那份成長過程的自我認同掙扎。經由探索人內心的原則下,激起共鳴後再向前推展觀眾對於女性、霸凌議題等社會面向的關懷,是二部作品擺脫青春成長電影「小清新」這個原罪(縱然小清新不應該是一種罪),得到觀眾口碑,也博得影壇讚譽的關鍵。
我想自由自在的活著。
電影裡頭七月這麼說著,曾國祥在《七月與安生》三度反轉的結局中留下了一個她想要實踐的夢。她好喜歡。
她曾經希望自己可以是個像安生那樣的女孩,那是因為她清楚.她更像是七月。但電影最終給了她另一個答案,她不必一定要成為誰。不管故事的結局是哪個,她寧可不要去想到底是哪個,電影是虛構的,真實的是人感受到的情感。
《少年的你》她說不上喜歡,這一切很令人絕望,就像這部電影本身的命運一樣。另一個她能夠把這兩部電影連結在一起的背後命題是「自由」。
陳念和小北都特別不自由,曾國祥的影像暗示著他們是受到宰制的青春生命,無論是在準備高考的重考校園、還是被靠著受質詢的警局裡,甚至那又高又長能致人於第的階梯,他們其實無處可逃、他們爬不上去。以至於,電影中製造的一絲浪漫情懷與相互救贖之情,還是收服了她。再怎麼浪漫,面向殘酷的現實,依舊一戳就破,好比這部電影本身的坎坷命運。
電影是虛構的,「只要你贏,我就不算輸」也許是成立的,但「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在那個國度卻還是個癡心妄想。
做為一個影迷,一個想永保少女心的女孩,那一些可以餵養她,讓她的靈魂得到救贖、直島心窩的青春電影,永遠都能夠奏效。
陽陽
陽陽
二十四小時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粉絲專頁|女孩視角 Happy Together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togethergirl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