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的疫情產品為什麼長這樣?嘗試回顧產品經理的思考邏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武漢肺炎爆發,民間組織、學術機構、中國互聯網大廠BAT都開發了相關的產品,彼此間有什麼不同呢?



武漢疫情剛爆發時,資料科學家劉哲涵博士就招集了全球各地志願者開發了CoronaTracker網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上線了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地圖(Wuhan Coronavirus (2019-nCoV) Global Cases ),看板都非常清楚,一目瞭然,非常值得學習。

raw-image

回到大陸本身,大陸好像沒有像台灣一樣24H新聞的播報,很多信息主要都從微博/微信出來,訊息比較分散。

中國各大互聯網公司,百度、阿里、騰訊、頭條、丁香園等陸續上線了疫情產品,這些產品也成大多數人關注疫情發的主要來源。

一開始我單純關注疫情數字,關注數據可視化,比較不同平台的視覺樣式、分析角度、交互方式等。

隨著產品內功能越來越豐富,且延後開工不敢出門在家很閑,我不停的使用產品,也開始嘗試思考,為什麼產品會長這個樣子?我開始嘗試思考,為什麼產品會長這個樣子?

例如:為什麼是這樣的交互?什麼要放這功能?為什麼有這個模塊?點了會跳去什麼頁面?是想要滿足什麼需求?

看看下面兩張圖,你能猜出分別是哪兩家的產品嗎?你喜歡哪一個呢?

 看看下面兩張圖,你能猜出分別是哪兩家的產品嗎?你喜歡哪一個呢?
raw-image

Why:產品要解決什麼問題

從大的範圍看,主要解對用戶提供任何關於疫情的資訊,並提供其他相關的服務及功能。

When:開發週期

因為是突發事件,MVP最小可行化的方式,先推出在優化,應該是最理想的方法了,也確實可以看到產品一直逐漸迭代。

Who:目標用戶是誰?

雖然是2C產品,但不同的人群屬性關注點不同,且隨著時間推移、事件的發展,即使同一人群關注的信息也會有不同的差異。可見產品經理對於場景這個概念,真的要有很強大的把握度跟觀察力。

Where:在什麼場景下使用

手機端最佳選擇,因為過年不一定會帶電腦,也不是所有人家都有電腦,但手機肯定是所有人不離身的。接下來,我就從產品內已經有的功能,來反向思考場景/目標用戶。

一、疫情剛發生時,大家最關注這是什麼病?發展趨勢如何?有什麼最新消息?

  • 這個病是什麼病?有什麼徵狀?-->【疫情科普】
  • 發展趨勢如何?也就是整體數據的展示,包含趨勢及累計值-->【數據看板】
  • 最新信息-->【時實資訊】

二、疫情是發生在過年期間,我自己周圍環境如何?回老家有沒有可能接觸到潛在人群?

  • 我所在城市情況如何?-->【疫情數據地圖】
  • 武漢人去了哪?-->【遷徙地圖】
  • 我的住家周圍有沒有患者?-->【小區查詢】、【附近患者軌跡】
  • 我的出行方式有沒有潛在患者?-->【同乘查詢】

三、我要怎麼預防感染?如果不幸被傳染了該怎麼求助?

  • 健康的人:我要怎麼保護自己?-->【預防指南】、【飲食營養】
  • 懷疑自己是患者:我要怎麼確認?-->【症狀自測】、【免費義診】
  • 確認我是患者:醫院在哪?-->【發熱門診查詢】、【就醫指南】

四、時間來到約2月初,疫情更加嚴重,陸續公告延後開工、也越來越多城市封城、小區封實施閉式管理

  • 生活怎麼保障-->【心裡調節、【心裡自測】
  • 口罩或是生活物資如何滿足?-->【抗疫物資】
  • 信息混雜,恐慌情緒-->【闢謠言】

What:要用哪些指標衡量?

回到疫情數據,因為數據來原是中國衛健委統一出口,指標很清晰就是 “確診人數”、"疑似確診人數"、"死亡人數"、"治癒人數"。

接著往下思考維度,地域跟時間是兩個最基本且重要的維度,因為只針對中國,所以用中國地圖呈現,顏色深淺表示死亡人數多寡,交互上,點擊該省份再細到城市維度。

對於公司內部或是B2B的數據可視化看板,為了滿足多元的分析,通常會有許多篩選框。但在2C的情況下,我想不需要那麼專業的分析,使用體驗也不友好。

因此子視窗(sheet)的交互方式我很喜歡。

除了全國數據外,武漢是主要疫情區域最受關注,或是我自己的省份我最關注,產品中直接預設這兩個地域,做成子視窗切換。用戶不需要做省份的篩選,把需求沈澱到最簡潔。

結論

想法1:基於各自平台產品設計邏輯的產物

左邊是阿里、右邊是騰訊騰。

騰訊的是專一做信息服務的。另外對於更危險的群眾提供了專門入口,例如”湖北專區”、”老/弱/孕”專區。

阿里的除了提供信息還要為自己的商業服務引流,在看得到的視野範圍內提供了一些引流服務做引導,把廣告也投放的非常到位,買東西,賣保險,看視頻,一切用戶最關心的,以及企業最想實現的產品推銷都做到了極致。

有句話說『阿里的運營、 騰訊的產品』。左右都體現了各平台的特性,總結起來就是基於各自平台產品設計邏輯的產物。

想法2:基於不同的“目標”出發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數據是我覺得做的最清晰的,CoronaTracker聚合了多國語言的新聞內容,更關注在信息的傳達,而中國產品則主要圍繞當地的生活起居服務。還是回到想法1,一個產品的設計基於不同的“目標”出發,包含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

想法3:場景、場景、場景

從已經有的產品來反推梳理的過程,我感覺已經是不小的腦力風暴,而在一片空白時期,產品經理就必須梳理清楚這些細節,做好溝通並把握開發進度與迭代,真的是很不容易….

想法4:如果user是企業呢?

疫情也對企業有很大的衝擊,如果要針對2B打照的產品?那應該長怎樣呢?

補充: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國欣邱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國欣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11
台灣版翻譯:『精準預測-如何在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號』、大陸版翻譯:『信號與噪音:大数据时代预测的科学与艺术』、 如果只是簡單地把數據放入統計模型中進行分析,然後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真實世界的最佳寫照,事情發展若真如此,那就好了
Thumbnail
2020/07/11
台灣版翻譯:『精準預測-如何在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號』、大陸版翻譯:『信號與噪音:大数据时代预测的科学与艺术』、 如果只是簡單地把數據放入統計模型中進行分析,然後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真實世界的最佳寫照,事情發展若真如此,那就好了
Thumbnail
2020/04/05
在網上碼字這件事,可以回溯到10年前的無名小站... 時間來到三年前(2017年),腦中一直出現了,想重新用文字紀錄些什麼的想法。某一天不知怎了靈感突然來,打開電腦,用了一個下午時間,發布第一篇數據分析的文章:談談數據分析的眾多Title...
Thumbnail
2020/04/05
在網上碼字這件事,可以回溯到10年前的無名小站... 時間來到三年前(2017年),腦中一直出現了,想重新用文字紀錄些什麼的想法。某一天不知怎了靈感突然來,打開電腦,用了一個下午時間,發布第一篇數據分析的文章:談談數據分析的眾多Title...
Thumbnail
2020/02/01
最近注意到幾所大學都創建了數據相關的學程或社群,例如中山管院:商業大數據、逢甲資料科學大講堂,也有企業在做推廣(例如國泰金控數數發團隊),覺得現在學生真幸福,不禁回想自己5年前剛入這行時的學習過程…
Thumbnail
2020/02/01
最近注意到幾所大學都創建了數據相關的學程或社群,例如中山管院:商業大數據、逢甲資料科學大講堂,也有企業在做推廣(例如國泰金控數數發團隊),覺得現在學生真幸福,不禁回想自己5年前剛入這行時的學習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中國大陸爆發新冠肺炎後,出現這則順口溜:
Thumbnail
中國大陸爆發新冠肺炎後,出現這則順口溜:
Thumbnail
# 51《疫後大未來》(上):今天將帶大家簡單盤點疫情下各行各業的轉變與發展。想知道你是不是有影響的產業嗎?就來一同看看吧!
Thumbnail
# 51《疫後大未來》(上):今天將帶大家簡單盤點疫情下各行各業的轉變與發展。想知道你是不是有影響的產業嗎?就來一同看看吧!
Thumbnail
2020一整年經歷了COVID-19疫情造成的各行各業不景氣,2021年初起各國開始紛紛施打疫苗,期待接下來能一切順利,疫情徹底退散,全球市場恢復榮景,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圖庫也要跟著景氣恢復開始大賣特賣呀~~~ 1、2月休息沒上傳新圖到圖庫平台,3月起開始恢復畫新圖繼續供圖。今年目標接下來每月產出
Thumbnail
2020一整年經歷了COVID-19疫情造成的各行各業不景氣,2021年初起各國開始紛紛施打疫苗,期待接下來能一切順利,疫情徹底退散,全球市場恢復榮景,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圖庫也要跟著景氣恢復開始大賣特賣呀~~~ 1、2月休息沒上傳新圖到圖庫平台,3月起開始恢復畫新圖繼續供圖。今年目標接下來每月產出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COVID-19衝擊一年,誕生哪些新商業模式? 1.沒人潮!實體銷售寒冬降臨 2.遠端辦公的興起 3.旅遊業慘淡,全球宅商機發酵 4.救營收!企業拓展新業務、新產品 5.台灣不利的地方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COVID-19衝擊一年,誕生哪些新商業模式? 1.沒人潮!實體銷售寒冬降臨 2.遠端辦公的興起 3.旅遊業慘淡,全球宅商機發酵 4.救營收!企業拓展新業務、新產品 5.台灣不利的地方
Thumbnail
疫情的發展,這幾天快速的成為在台的新聞熱點。 其實不僅止於台灣,無論是中國各個城市以及全球各國,目前也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勢頭。且絲毫沒有在客氣的肆虐著。 聚餐時,與朋友們回憶起過去的那一年,尤其2020年的這個時候,應該是全面準備著過年的氣氛中,猝不及防的封城措施讓武漢一下子成為全球矚目焦點。
Thumbnail
疫情的發展,這幾天快速的成為在台的新聞熱點。 其實不僅止於台灣,無論是中國各個城市以及全球各國,目前也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勢頭。且絲毫沒有在客氣的肆虐著。 聚餐時,與朋友們回憶起過去的那一年,尤其2020年的這個時候,應該是全面準備著過年的氣氛中,猝不及防的封城措施讓武漢一下子成為全球矚目焦點。
Thumbnail
當人們心態開始轉變時,消費行為便隨之轉變,如何抓到這些消費行為裡面還沒被滿足的需求,或者說因應疫情而衍生出新的需求,將會是創新跟轉型的重點。 那若產品跟服務跟武漢肺炎沒有直接關係,還是被影響了怎麼辦?首先思考:有沒有什麼相關性的服務是可以搭上的;或從消費者心理層面去衍生出:現在消費者會需要什麼?
Thumbnail
當人們心態開始轉變時,消費行為便隨之轉變,如何抓到這些消費行為裡面還沒被滿足的需求,或者說因應疫情而衍生出新的需求,將會是創新跟轉型的重點。 那若產品跟服務跟武漢肺炎沒有直接關係,還是被影響了怎麼辦?首先思考:有沒有什麼相關性的服務是可以搭上的;或從消費者心理層面去衍生出:現在消費者會需要什麼?
Thumbnail
全球延燒的新冠肺炎,讓消費性產業、科技業、製造業等多數產業都面對了巨大的衝擊跟挑戰,而與「人潮」愈相關的產業,影響愈激烈。 【產業必須立刻對應「新需求」才能逆勢翻轉】 部分企業能夠快速對應現在跟新冠肺炎引起的相關的現象,尤其與「心理因素」有關係的,比如說與疫救災相關的部分,就會有新商機。
Thumbnail
全球延燒的新冠肺炎,讓消費性產業、科技業、製造業等多數產業都面對了巨大的衝擊跟挑戰,而與「人潮」愈相關的產業,影響愈激烈。 【產業必須立刻對應「新需求」才能逆勢翻轉】 部分企業能夠快速對應現在跟新冠肺炎引起的相關的現象,尤其與「心理因素」有關係的,比如說與疫救災相關的部分,就會有新商機。
Thumbnail
武漢肺炎爆發,民間組織、學術機構、中國互聯網大廠BAT都開發了相關的產品,彼此間有什麼不同呢? 武漢疫情剛爆發時,資料科學家劉哲涵博士就招集了全球各地志願者開發了CoronaTracker網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上線了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地圖(Wuhan Coronavirus (2019-nCoV)
Thumbnail
武漢肺炎爆發,民間組織、學術機構、中國互聯網大廠BAT都開發了相關的產品,彼此間有什麼不同呢? 武漢疫情剛爆發時,資料科學家劉哲涵博士就招集了全球各地志願者開發了CoronaTracker網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上線了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地圖(Wuhan Coronavirus (2019-nCoV)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