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的疫情產品為什麼長這樣?嘗試回顧產品經理的思考邏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武漢肺炎爆發,民間組織、學術機構、中國互聯網大廠BAT都開發了相關的產品,彼此間有什麼不同呢?

武漢疫情剛爆發時,資料科學家劉哲涵博士就招集了全球各地志願者開發了CoronaTracker網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上線了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地圖(Wuhan Coronavirus (2019-nCoV) Global Cases ),看板都非常清楚,一目瞭然,非常值得學習。
回到大陸本身,大陸好像沒有像台灣一樣24H新聞的播報,很多信息主要都從微博/微信出來,訊息比較分散。
中國各大互聯網公司,百度、阿里、騰訊、頭條、丁香園等陸續上線了疫情產品,這些產品也成大多數人關注疫情發的主要來源。
一開始我單純關注疫情數字,關注數據可視化,比較不同平台的視覺樣式、分析角度、交互方式等。
隨著產品內功能越來越豐富,且延後開工不敢出門在家很閑,我不停的使用產品,也開始嘗試思考,為什麼產品會長這個樣子?我開始嘗試思考,為什麼產品會長這個樣子?
例如:為什麼是這樣的交互?什麼要放這功能?為什麼有這個模塊?點了會跳去什麼頁面?是想要滿足什麼需求?
看看下面兩張圖,你能猜出分別是哪兩家的產品嗎?你喜歡哪一個呢?
 看看下面兩張圖,你能猜出分別是哪兩家的產品嗎?你喜歡哪一個呢?
你能猜出左右分別是哪兩家中國互聯網大廠的產品嗎?你喜歡哪一個呢

Why:產品要解決什麼問題

從大的範圍看,主要解對用戶提供任何關於疫情的資訊,並提供其他相關的服務及功能。

When:開發週期

因為是突發事件,MVP最小可行化的方式,先推出在優化,應該是最理想的方法了,也確實可以看到產品一直逐漸迭代。

Who:目標用戶是誰?

雖然是2C產品,但不同的人群屬性關注點不同,且隨著時間推移、事件的發展,即使同一人群關注的信息也會有不同的差異。可見產品經理對於場景這個概念,真的要有很強大的把握度跟觀察力。

Where:在什麼場景下使用

手機端最佳選擇,因為過年不一定會帶電腦,也不是所有人家都有電腦,但手機肯定是所有人不離身的。接下來,我就從產品內已經有的功能,來反向思考場景/目標用戶。

一、疫情剛發生時,大家最關注這是什麼病?發展趨勢如何?有什麼最新消息?

  • 這個病是什麼病?有什麼徵狀?-->疫情科普
  • 發展趨勢如何?也就是整體數據的展示,包含趨勢及累計值-->【數據看板】
  • 最新信息-->【時實資訊】

二、疫情是發生在過年期間,我自己周圍環境如何?回老家有沒有可能接觸到潛在人群?

  • 我所在城市情況如何?-->【疫情數據地圖】
  • 武漢人去了哪?-->【遷徙地圖】
  • 我的住家周圍有沒有患者?-->【小區查詢】、【附近患者軌跡】
  • 我的出行方式有沒有潛在患者?-->【同乘查詢】

三、我要怎麼預防感染?如果不幸被傳染了該怎麼求助?

  • 健康的人:我要怎麼保護自己?-->【預防指南】、【飲食營養】
  • 懷疑自己是患者:我要怎麼確認?-->【症狀自測】、【免費義診】
  • 確認我是患者:醫院在哪?-->【發熱門診查詢】、【就醫指南】

四、時間來到約2月初,疫情更加嚴重,陸續公告延後開工、也越來越多城市封城、小區封實施閉式管理

  • 生活怎麼保障-->【心裡調節、【心裡自測】
  • 口罩或是生活物資如何滿足?-->【抗疫物資】
  • 信息混雜,恐慌情緒-->【闢謠言】

What:要用哪些指標衡量?

回到疫情數據,因為數據來原是中國衛健委統一出口,指標很清晰就是 “確診人數”、"疑似確診人數"、"死亡人數"、"治癒人數"。
接著往下思考維度,地域跟時間是兩個最基本且重要的維度,因為只針對中國,所以用中國地圖呈現,顏色深淺表示死亡人數多寡,交互上,點擊該省份再細到城市維度。
對於公司內部或是B2B的數據可視化看板,為了滿足多元的分析,通常會有許多篩選框。但在2C的情況下,我想不需要那麼專業的分析,使用體驗也不友好。
因此子視窗(sheet)的交互方式我很喜歡。
除了全國數據外,武漢是主要疫情區域最受關注,或是我自己的省份我最關注,產品中直接預設這兩個地域,做成子視窗切換。用戶不需要做省份的篩選,把需求沈澱到最簡潔。

結論

想法1:基於各自平台產品設計邏輯的產物

左邊是阿里、右邊是騰訊騰。
騰訊的是專一做信息服務的。另外對於更危險的群眾提供了專門入口,例如”湖北專區”、”老/弱/孕”專區。
阿里的除了提供信息還要為自己的商業服務引流,在看得到的視野範圍內提供了一些引流服務做引導,把廣告也投放的非常到位,買東西,賣保險,看視頻,一切用戶最關心的,以及企業最想實現的產品推銷都做到了極致。
有句話說『阿里的運營、 騰訊的產品』。左右都體現了各平台的特性,總結起來就是基於各自平台產品設計邏輯的產物。

想法2:基於不同的“目標”出發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數據是我覺得做的最清晰的,CoronaTracker聚合了多國語言的新聞內容,更關注在信息的傳達,而中國產品則主要圍繞當地的生活起居服務。還是回到想法1,一個產品的設計基於不同的“目標”出發,包含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

想法3:場景、場景、場景

從已經有的產品來反推梳理的過程,我感覺已經是不小的腦力風暴,而在一片空白時期,產品經理就必須梳理清楚這些細節,做好溝通並把握開發進度與迭代,真的是很不容易….

想法4:如果user是企業呢?

疫情也對企業有很大的衝擊,如果要針對2B打照的產品?那應該長怎樣呢?
補充:
左邊百度,右邊頭條
avatar-img
1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國欣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注意到幾所大學都創建了數據相關的學程或社群,例如中山管院:商業大數據、逢甲資料科學大講堂,也有企業在做推廣(例如國泰金控數數發團隊),覺得現在學生真幸福,不禁回想自己5年前剛入這行時的學習過程…
90年代的台灣,當下的中國 2014年心中出現離開台灣的想法,並開始對中國互聯網感到好奇;2015年頻繁來上海,到2016年成行。距離寫這篇文章也差不多過3年了,除了工作,我也在嘗試體驗、融入、理解大陸的文化及生活。 文章從2014年互聯網的野蠻生長開始....
最近注意到幾所大學都創建了數據相關的學程或社群,例如中山管院:商業大數據、逢甲資料科學大講堂,也有企業在做推廣(例如國泰金控數數發團隊),覺得現在學生真幸福,不禁回想自己5年前剛入這行時的學習過程…
90年代的台灣,當下的中國 2014年心中出現離開台灣的想法,並開始對中國互聯網感到好奇;2015年頻繁來上海,到2016年成行。距離寫這篇文章也差不多過3年了,除了工作,我也在嘗試體驗、融入、理解大陸的文化及生活。 文章從2014年互聯網的野蠻生長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這裡策展的是 2020 年公民科學事件簿:#長新冠(#Long Covid) 一文的精選圖。補充英文版於文末。 長新冠教科書由民眾發起: 「長新冠」一詞是由倫敦大學考古學家艾爾莎・佩雷戈(Elsa Perego)在推特上推廣來自患者創造的術語而興起的。” 從一條相當不起眼的推文。。。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這裡策展的是 2020 年公民科學事件簿:#長新冠(#Long Covid) 一文的精選圖。補充英文版於文末。 長新冠教科書由民眾發起: 「長新冠」一詞是由倫敦大學考古學家艾爾莎・佩雷戈(Elsa Perego)在推特上推廣來自患者創造的術語而興起的。” 從一條相當不起眼的推文。。。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