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什麼?)都不想要!!! -關係從「擁有」進化到「學習」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學習」如錨,將我定向大海深處,讓我像一枚貝殼,靜謐躺臥在軟泥海床上

「學習」如錨,將我定向大海深處,讓我像一枚貝殼,靜謐躺臥在軟泥海床上

我絕對是「關係導向」的人,因為主流價值的外在成就於我,如同以金錢交易的消費物品,帶給我的滿足往往只有幾秒,因為裡頭沒有太多的創意變化,以某種難以言喻的質感。

然而,即使是「關係導向」的我,五十歲以前卻是迷航在霧鎖裡,誤以為「關係」是去「擁有」:要來關注、得到溫情、獲取愛憐、贏來讚美、博取同情、收到呵護、執持安全感、儲存價值感…

既遺憾卻又殘酷的幸運是,進入「關係」誤區的我,不僅一無所獲,甚至自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人」、「情」盡失,哀嘆「關係」這門交易簡直是蝕本、傷心又毫無退路。

然而,「關係」真的只能以「有」與「無」這對立的兩極,來作唯一評估?而我僅能註定做賠本「生意」嗎?

弔詭的是,五十歲後的我,終於將「關係」轉虧為盈,關鍵並非我手頭開始「擁有」更多,相反的,我願意利用「若有所失」的痛苦瞬間,將生命動力轉為「學習」模式,試圖從看似糟糕的關係裡頭,自疑自問:「我到底從這人際困境,學會了什麼?」

換言之,關係的「學習」模式反轉了成果評量標準,不再以主流價值對關係成功的標準評量-擁有與否,而是全然自我量身客製一套「質化」準則,那就是即使關係再如何難堪與痛苦,若是能幫助我回溯生命最初發生類似人際災難與創傷的原點,並且學習撫慰與療癒,再回到當下此在的現實中,以重說故事完成,並願意實踐心的故事版本,那麼我就是成功經營關係的人。

如同我的這段22年婚姻關係,貌似權力(利)依然失衡,但我卻於關係的「學習」模式中,一次次探觸到自己在討好、隱忍、委曲求全與犧牲,卻又巴望獲得不被嫌隙的慣性行為模式底下,那個保持錯誤內在信念的自己,乃至向裡越來越深化,找回那個剛對人世有初萌記憶,卻已被親情土石流淹埋的小女孩。

在婚姻關係中,我終於放掉眼皮底下「銀貨兩訖」(例如:我交出「討好」換來「不被嫌棄」)似的索討,以一種棉花糖理論似的「延遲享受」,讓立即無可得的挫敗,轉向自己最好奇與溫暖的叩問、脈絡似地探向最隱晦未知的匱乏深處。

最終極的擁有,唯有自己能給得起。

那便是在療癒最原初的創傷之後,當下此在的五十歲的成熟女人,聯手內在漸次長大的陽性,正是可以給出完整關係,讓自己好好「擁有」的人。

於此,關係又再度轉向,從「學習」模式切換到「擁有」,因為內在豐盈無虞的愛,突破了有無的向量,既是廣闊深海的「全有」,豈有匱缺的可能?

既已放掌向天,何來失手?

我的婚姻現階段似乎毫無改變,關係依然權力(利)失衡,但「學習」如錨,將我定向大海深處,讓我像一枚貝殼,靜謐躺臥在軟泥海床上。

我知道,人非木石,在關係中,我還是需要情感的澆灌,於現實困頓中,亦需要膚慰暖語,在每一次失敗陷落時,極渴盼一雙手做確保,於是,我得更覺察地告訴自己,在關係學習的過程所累積的情感資糧,不僅僅是供給當下的餓而已,還要「好天要存雨時糧」,加強心的韌性,也要儲存對己豐盛的愛,才能真正送給自己一座愛情海,面對所有在關係上的枯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2023/03/11
小說家 瑪格麗特愛特伍:被愛的欲望是你最後的幻覺 放下它 你就自由了 這是一句反話 鼓勵戀人們要主動去愛人 不可被動
avatar-img
吳品瑜的沙龍
20會員
40內容數
神話是人類的大夢,童話則是庶民生活智慧。藉由搬演故事,連結主角的原型能量,將個人與外在現實切換、深化,人生得以個人創作與詮釋,活出自己。22年台德異國婚姻走到死胡同,家中三名年紀各20、18與7歲的混血女兒,亦有相異的教養課題,於是,"演"很大成了最關鍵的生命實驗,療癒親密、親子與原生家庭關係。
吳品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4/12
每當有人在我面前,讚美或是表揚另外一位女生的種種美好特質時,於我聽來就彷彿是指向我的種種「不足以存在於世」的罪證,對方擁有的一切,相形之下就是我的缺失,什麼都不是的虛無感,想哭卻哭不出聲,瞬間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剩餘價值,唯有讓自己立即消失現場,才勉強能贖罪。 我沉睡在無視自我存在價值的長夢裡
Thumbnail
2020/04/12
每當有人在我面前,讚美或是表揚另外一位女生的種種美好特質時,於我聽來就彷彿是指向我的種種「不足以存在於世」的罪證,對方擁有的一切,相形之下就是我的缺失,什麼都不是的虛無感,想哭卻哭不出聲,瞬間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剩餘價值,唯有讓自己立即消失現場,才勉強能贖罪。 我沉睡在無視自我存在價值的長夢裡
Thumbnail
2020/04/12
與老大聊了許多成癮的症狀,她對我的坦白很是震撼,母女加碼聊開來,正是實踐敘事理論的「問題外化」。 我們都各自在面對與處理自己的問題,但卻能在彼此面前得到自我揭露的勇敢,於是,能在敘說當下與問題拉開清楚視見,進行慢條斯理剖析。 如果每一個人夠誠實的話,一定會承認要自我揭露其實一點都不容易,特
Thumbnail
2020/04/12
與老大聊了許多成癮的症狀,她對我的坦白很是震撼,母女加碼聊開來,正是實踐敘事理論的「問題外化」。 我們都各自在面對與處理自己的問題,但卻能在彼此面前得到自我揭露的勇敢,於是,能在敘說當下與問題拉開清楚視見,進行慢條斯理剖析。 如果每一個人夠誠實的話,一定會承認要自我揭露其實一點都不容易,特
Thumbnail
2020/04/05
 回到德國後,本來就少外食,現在餐廳都關了,三餐都得自主料理,我們都各自輪值,再加上先生週末大顯手藝,其實美食從未斷過。  但我最愛的時光,不僅僅品嘗美食的三吋舌根享受,更是用完餐的整理清潔時光。
Thumbnail
2020/04/05
 回到德國後,本來就少外食,現在餐廳都關了,三餐都得自主料理,我們都各自輪值,再加上先生週末大顯手藝,其實美食從未斷過。  但我最愛的時光,不僅僅品嘗美食的三吋舌根享受,更是用完餐的整理清潔時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男人,之於自己,是屬於怎麼樣的存在?每每遇見新的人,就會開始想像著一段感情開始,給予的很全然,用著自以為的感動,認為對方也會感動。但是熱情總是不會太久。也許,因為自己是個不慣於談未來的女人,也因為總是只想著自己想要的熱情如初。所以,常常會踫到一種狀態,只要當對方開始恢復平常的狀態,不再像熱戀期時;當
Thumbnail
男人,之於自己,是屬於怎麼樣的存在?每每遇見新的人,就會開始想像著一段感情開始,給予的很全然,用著自以為的感動,認為對方也會感動。但是熱情總是不會太久。也許,因為自己是個不慣於談未來的女人,也因為總是只想著自己想要的熱情如初。所以,常常會踫到一種狀態,只要當對方開始恢復平常的狀態,不再像熱戀期時;當
Thumbnail
一段成熟的關係是,對彼此有足夠的信任、不會因為害怕失去,而一直向對方索取【安全感】、愛是給予,而非等價交換。 在關係裡的你是什麼樣子的人?你總是習慣別人給予你安全感嗎? 我們總習慣在愛裡索求,而害怕給予。以至於在愛裡總感到匱乏 。真正的愛不是等價交換,當你懂得給予,你才能明白愛是什麼。 從前的自己,
Thumbnail
一段成熟的關係是,對彼此有足夠的信任、不會因為害怕失去,而一直向對方索取【安全感】、愛是給予,而非等價交換。 在關係裡的你是什麼樣子的人?你總是習慣別人給予你安全感嗎? 我們總習慣在愛裡索求,而害怕給予。以至於在愛裡總感到匱乏 。真正的愛不是等價交換,當你懂得給予,你才能明白愛是什麼。 從前的自己,
Thumbnail
筆者分享如何養成戀愛中的健康心態之淺見
Thumbnail
筆者分享如何養成戀愛中的健康心態之淺見
Thumbnail
每一份愛的背後,都承載了親密關係,而這些關係是個自獨立,沒有分割的概念,要讓親密關係持久而緊密,靠的是同在與共鳴
Thumbnail
每一份愛的背後,都承載了親密關係,而這些關係是個自獨立,沒有分割的概念,要讓親密關係持久而緊密,靠的是同在與共鳴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會點開這篇文章,或是選擇看《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類的書,你也明白在自己內心深處,或許有你所渴望的關係需要改變。因為,我自己也是如此,所以,也寫下這篇讀後心得加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會點開這篇文章,或是選擇看《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類的書,你也明白在自己內心深處,或許有你所渴望的關係需要改變。因為,我自己也是如此,所以,也寫下這篇讀後心得加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有關於關係的事情,畢竟這關係到我的人生,也關係到我的事業。可以說我的人生總圍繞在如何與自己和他人連結上面。最近我發現,我其實不太在乎自己的事業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做這行讓我最滿足的事情,是我能夠透過分享自己人生的體驗,去讓別人也能活得更加地自由。 我非常喜歡與人對話,也超級喜歡與人
Thumbnail
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有關於關係的事情,畢竟這關係到我的人生,也關係到我的事業。可以說我的人生總圍繞在如何與自己和他人連結上面。最近我發現,我其實不太在乎自己的事業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做這行讓我最滿足的事情,是我能夠透過分享自己人生的體驗,去讓別人也能活得更加地自由。 我非常喜歡與人對話,也超級喜歡與人
Thumbnail
「關係」真的只能以「有」與「無」這對立的兩極,來作唯一評估?而我僅能註定做賠本「生意」嗎? 五十歲後的我,終於將「關係」轉虧為盈,關鍵並非我手頭開始「擁有」更多,相反的,我願意利用「若有所失」的痛苦瞬間,將生命動力轉為「學習」模式,試圖從看似糟糕的關係裡頭,自疑自問:我到底從這人際困境,學會了什麼
Thumbnail
「關係」真的只能以「有」與「無」這對立的兩極,來作唯一評估?而我僅能註定做賠本「生意」嗎? 五十歲後的我,終於將「關係」轉虧為盈,關鍵並非我手頭開始「擁有」更多,相反的,我願意利用「若有所失」的痛苦瞬間,將生命動力轉為「學習」模式,試圖從看似糟糕的關係裡頭,自疑自問:我到底從這人際困境,學會了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