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努力經營關係

2020/04/20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有關於關係的事情,畢竟這關係到我的人生,也關係到我的事業。可以說我的人生總圍繞在如何與自己和他人連結上面。最近我發現,我其實不太在乎自己的事業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做這行讓我最滿足的事情,是我能夠透過分享自己人生的體驗,去讓別人也能活得更加地自由。
我非常喜歡與人對話,也超級喜歡與人連結。如果能夠跟別人對話,只要不踩到我底線的程度,能夠刺激我腦子運作的對話我都超級超級喜歡。所以今天如果有人是帶著想要聊天的心情來跟我說話,那我是絕對歡迎的。除非是那些打著聊天的名字實際是想要免費從我這裡挖東西,並不是想跟我連結的讓我才會不想要聊天或是分享自己的想法。
我的靈感常常在跟別人聊天、分享之後源源不絕,因為對話會刺激我大量的思考,教課也許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對話的方式。對我來說,要把自己吸收到的東西用各種方法去讓別人瞭解的過程,是我更深入去瞭解跟學習的最佳方式。其實最終地來說,教的人其實學到的才是最多的,這也是我熱愛這份工作的理由。發現這件事之後,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我總是想要更新課程,如果有可以更新的內容時,我對於舊內容就會覺得沒勁覺得無聊,為什麼每次可以教新的東西時都是我自己比學生更興奮。
我的體悟幾乎每個月甚至每週都會少量更新,希望看這個專案的讀者們,不要因為我對「體悟」這兩個字感到煩躁(笑)
現在覺得,活著重要的事情就只有兩件事:一、遵從本心與尊重自己的感受。二、對生活中所有事情的玩心。
情趣不滅的長久關係內不可或缺的三元素:愛、尊重與信任。這幾個詞看似都很沈重,但如果我們用沈重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東西時就已經是在會使關係漸漸消亡的利基點上了。我覺得自己看待長久關係最大的轉變在於,我以前認為長久關係是需要「努力、用心」去維持。但後來我發現我錯了,用心不代表需要努力,需要的「努力」的都是不遵從本心的框架。意思並不是說維持長久關係並不需要用力,而是當我們在享受某件事時,我們不會將用力形容成「努力」。
如果我們不喜歡讀書,但認為讀書是好事,我們就會認為需要「努力讀書」。但我們不會「努力看漫畫」。如果我們不喜歡工作,但認為工作是該做的事,我們就會認為需要「努力工作」。如果工作的內容會使我們熱血沸騰,我們不會認為自己在「努力工作」,而是會認為自己在完成一件很有滿足感的事,而拿到錢只是其中一個很棒的附加價值而已。也因此,做喜歡的事需要用力,但如果我們真的喜歡就不需要「努力」。因為如果真的喜歡,連用力本身都會成為享受的一環。
因此,在這個概念之下,長久關係應該是要「用心去玩」的東西,一但你開始覺得「需要努力」那方向就不對了。大部分的人對於「玩」這件事都抱持著負面的想法,認為玩=不認真=輕浮。但玩怎麼會是不認真呢?我們在網路上看到那種花很多時間精力下去製作的梗圖,目的是玩,但是過程卻是非常認真用心啊。我們想想我們在打電動時,我們也是很認真地在玩,那專注程度之高,跟輕浮可沾不上半點邊啊。
我最近也在檢視自己這幾年來,是如何變得嚴肅又無聊,變得像個缺乏玩心的大人。但其實說實在的,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很懂「玩心」的人,所以才會有「控制」的議題。也許是受到我爸媽的影響,在我長大的過程中,被教育成什麼事情都要去尋找實際意義,雖然我家的氣氛不算是肅殺,也還算平和,但絕對不是那種好玩、充滿活力與玩心的,那種充滿笑聲的家庭,我完全沒有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大笑的記憶。所以我就會非常嚮往如果我未來會有家庭,我一定要讓自己可以創造一個充滿輕鬆笑聲、充滿玩心的家庭。(當然我現在也還在修煉中,我覺得如果我不認為自己可以100%的取得玩心的核心精神之前,我是不會生小孩的)
人生的痛苦太多了,缺乏「玩心」當然會變得很有壓力、很恐怖。
前幾天,我回去翻我大概在22歲左右時跟別人的對話紀錄,發現「哇,我以前曾經有個時期無意識地,都在做我最近才領悟的事耶」。那時候的我比較有玩心,雖然也不到我現在領悟的標準,但至少是比我過去幾年以來都更加接近以玩心過日子的精神。
我覺得這很像在玩很難的ARPG,剛開始玩你很偶爾在條件具足時才能把招放得完美。例如可能需要易於行動的地形, 怪速數量夠少,速度夠慢,或你莫名其妙地抓到手感。你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抓到的手感,然後總是消縱即逝,如果手感走了很難有意識的把它抓回來。越玩越熟練時,會發現本來速度很快的怪速度也變慢了。你慢慢開始有意識的可以抓住手感,也開始不需要依賴有利地形,操作把手按鈕不必要的動作也變少了,不像剛開始玩很慌張怕死都會亂按也抓不到時間點,也無法看清楚怪物動作模式、更遑論怪的弱點。
發現那時候剛好各種條件對象都剛好具足讓我可以發揮自己100%的魅力,但並不是有意識的選擇或知道自己在幹嘛,也不能選擇對象,所以順利的時候一切都感覺很神奇。後來慢慢研究抓到了一個輪廓,內容細節很多都尚未完善。用這模糊的東西下去實戰,每次的戰鬥失血、挫折程度都不一,但確定的是都有累積經驗值,每次都從失敗中學到好多好多東西,也從特別挫折的失敗中下了絕不讓自己退步、走回頭路的決心。現在感覺很像能夠隨時拿起手把,也能悠閒地享受其中的感覺,因為不再需要依賴某種場合、地形或特定的對象跟情況。
這讓我想要提我最近看的動畫,其中我很喜歡的一部是《排球少年》,第二季的東京集訓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其中裡面有個角色叫做月島,跟我自身的狀況特別像。月島擁有打排球的身高優勢,頭腦也特別的好,雖然技不突出但也過得去,但就是缺乏了對於排球的熱情。他不能明白為什麼隊友們都要這麼熱血,明明也不見得能得縣內第一,就算得到縣內第一也不見得能得到全國第一,就算得到全國第一還有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強者,那這樣拼命到底意義在哪?對區區一個社團活動這麼拼命,也不見得對以後工作有什麼幫助。月島在這個思路範圍下看著大家揮灑著熱血的身影,同時厭惡著一切跟自己。
我非常能夠了解他的心情,因為我自己的控制議題也跟這樣的思路模式息息相關。我也是這樣的人,做什麼都能做得還不錯,頭腦也好,我也會陷入這種尋找意義的漩渦裡。我不太能享受過程,也會覺得如果這個事情做到最後只能享受幾分鐘的成果,那做這件事要幹嘛?例如如果花兩週做了四驅車的軌道,最後只玩了半小時就得把軌道丟掉,那我做個屁?我以前也會無法理解任何「絢爛一時」的存在。也會不知道去「觀光景點」要幹嘛,如果不是特別美到下巴掉下來的地方,我到底只是「去那走走」是在走什麼?沒有特殊的某個目的的事情,我都不太能夠理解。因為我什麼事都要先追求意義,先找到某個想要結果再行動。
我習慣用思考來理解事情,但思考是這樣的,一定要先有一個既定的立場跟目的才能進行的活動。但「感受」卻非如此,感受不需要既定立場跟目的就能進行。當我們習慣用頭腦的思考去面對事情時,我們就會開始有預期,事情的可能性就會被限縮(因為我們的腦袋就算再好也只能預設出一定數量的預測跟預設)。如果事情超出預期,並且顯示有可能會偏離目的,只習慣思考的人就會開始很慌張。因為目的如果達不到一切都將失去意義,也會喪失繼續前進的動力。
我以前看動漫時,如果是那種不段突破自我極限的漫畫類型,總是會遇到一些很強勁的對手或學習的對象,這些角色在面對有辦法讓自己與死亡交錯的對手時,反而會有極高的鬥志,而且會非常地享受。以前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遇到與生死攸關的事情,還能用這種態度面對,如果是一般人早就陷入絕望之中,無法再站起或就想放棄了。怎麼有辦法面對很棘手、對自己很不利的狀況還笑得出來?是裝的嗎?還是是因為漫畫,所以那些角色都有病?
其中打醒月島的是月兔的一句話:「因為你打得很爛吧?關鍵在於有沒有過那個瞬間,當自己發揮出120%的實力時的快感就是一切。當你體驗那個瞬間時,你就會迷上排球!」這句話好像也打到了我一般,當我會用非思考非目的的方式面對事情時,才是我能享受這件事的狀態,而當我會有那種狀態時,都是因為想要追求這種「快感」。
當我用思考邏輯目的在面對事情時,尤其是人際關係、談戀愛,很容易事情都不如自己的預期,尤其遇到不弱的對手時。人一旦進入自己的腦袋,就必須採取某種立場,當我們採取了某個立場,就會自然地阻絕掉感受。過去只要狀況對我不利時,我馬上就會受到挫折,然後需要幾天來恢復,然後如果連續挫折大概2-3次我就會失去鬥志,因為享受不到在其中的樂趣,然後想放棄時又會覺得自己很廢。後來我發現這是因為缺乏玩心才會如此,要好好的玩也會需要思考的輔助,但一定要讓感受作為主體。
我自己控制議題所帶來的障礙,就是當事情不如我預期或讓我覺得在掌控之外時,我就會陷入恐懼中,而恐懼會放大事情的嚴重性。但當我不去採取任何立場只是感受時,反而事情很不利時,我也能找到這件事對我有利的角度,因為沒有特定目的,所以可能性也被拓展了。(如果有特定目的,有利的角度就只限於能達成目的本身的切入方式)但這並不是說我就放棄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我不會再去限縮自己達成目的的手段跟方式,比較像是「先走這一步」,享受走每一步的樂趣。
如果我把焦點放在目的上,我就會忽略走每一步時,我有沒有選擇會讓我爽的方式,但如果我每一步都選擇讓我爽的方式,我就不會那麼在意自己目的有沒有被達成。有點像是如果我們過沒有後悔的人生,隨時死掉都不會遺憾的感覺。因為我們追求目的的原因就是我們認為達成目的本身會讓我們爽,但目標導向會限縮自己「以為達成目的是爽的唯一方法」,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達成目的只是是爽的其中一個手段,如果讓達成目的之前的每個步驟都爽到,那達成目的不再那麼重要時,反而更容易達成目的。原因是「以為達成目的是爽的唯一方法」這個觀點很容易讓人絕望,無法看清實際狀況,無法看到危機的轉機面,無法看到不利狀況的價值與操作空間。
而維持玩心,就是能夠讓自己可以看到每一種狀況的「真實」,就會看到無限的可能性跟多重玩法。維持玩心就是不去給自己設定任何的框架,擁有why not 「誰說不行?」的精神。沒有應該做的事,也沒有不應該做的事,沒有一定要做的事也沒有一定不能做的事,重點就是要「好玩」。
我們以為學習要不好玩才叫學習,到底誰說的?
我們以為關係要不好玩才叫做認真的關係,到底誰說的?
我們以為工作要不好玩才叫做工作,到底誰說的?
我們以為人生要不好玩才叫做成熟,到底誰說的?
我們認為面對人生負面的遭遇,要用悲慘的心態來看待才叫做善良,到底誰說的?
我們認為面對挑戰,要用嚴肅的心態來看待才叫做認真,到底誰說的?
我們認為面對衝突,要用嚴肅的方法來解決才叫做面對,到底誰說的?
這些都他媽的誰灌輸給我的?而「好玩」必須建立在信任自我的獨立性上面,當我們無法覺得狀況可以好玩,都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被環境、他人、狀況所掌控,一定要環境如何、對方如何、狀況如何我才有辦法開心享受。如果我們能夠自己做決定,不被任何的環境、狀況、他人束縛,一切都將變得好玩起來。而這差別就只是取決於自己有沒有跳脫出自己給自己的牢籠與框架而已。玩心也能使我們致力於讓過程讓自己爽,不去依靠目的或他人,持續不斷爽下去的結果,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框架、束縛住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擁有完整的自由,大部分的人對自由的想法都有限制,道德的限制、法律的限制、家人的限制、好壞的限制等等。例如很多人會說「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當然做什麼都可以」。但我在這邊想要挑戰這個想法,因為以我個人的人生經驗,當我想要去傷害、讓別人不舒服的時候,其實都是我自己覺得不自由的時候。回想看看自己的人生,不都是如此嗎?我們想要行惡的時候,不都是我們覺得自己被別人傷害,但自己卻不能這麼做而產生的不平衡嗎?如果我們行善是因為「這樣好像是好事」、「這樣才是對的」,因為這樣的限制才去行善時,我們並不會完全以完全愉悅的心情在行善,反而內在會有所抗拒,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能不行善。我們給自己太多的牢籠,而「一定要善」的牢籠本身,就是惡的源頭。
當我覺得自己擁有完整的自由時,我反而根本不會想要去選擇傷害跟讓別人不舒服耶?我認為自己有傷害別人跟讓別人不舒服的自由時,我反而根本不會想去做這些事。就像是如果法律沒有規定不能殺人,難道你就會想殺人嗎?不見得吧?我們不需要因為牢籠限制才能是善的,只有當完全沒有牢籠限制所選擇的善,才是真正的善啊。
PS. 《王者天下》也可以從將軍精神中學習玩心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5K會員
    463內容數
    我是誰不重要,我的文字有帶給你什麼比較重要。 但可以這樣理解,Dana是我的左腦,嬋娜是我的右腦,她們都是我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