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的迷思:電影演的是真的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催眠有十幾種不同的定義方式,有些說催眠是「不同的意識狀態」,有些說催眠是一個「高度容易被暗示的狀態」,有些也說催眠是一個「恍惚出神的狀態」。在兒童催眠當中,讓家長了解催眠能幫助孩子什麼,遠比離清這些複雜的定義還要重要得多。
催眠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催眠還是 一門很常被世人誤解的科學。拜影視劇情和科幻小說之賜,大大宣傳了人們對催眠的好奇與興趣,可惜卻也因此在世人腦海裡留下「催眠是怪力亂神的巫術」的迷思和恐懼。只有那些有真正接觸過催眠治療服務的客戶,才能真正的了解到媒體所描繪的催眠,與催眠的本質完全大相逕庭!

催眠的三大迷思

迷思一:催眠可以讓人失去意識和自我控制

既然是「迷思」,就代表這並不是事實。事實上,一個人沒有辦法因為催眠而對自己失去控制,催眠也沒有辦法讓一個人違背他自己的心意去做某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有些人馬上就會想到:「萬一我的孩子不想要改變呢?」「小孩會說:『我又不想讓功課變好!』」
這個問題我已經聽過上百次了,但是在事實上追根究柢,這個孩子是說「我不覺得我能夠做得更好」或是「我對自己的功課沒有信心」。要怎麼離清這個孩子是對自己沒有自信,還是真的不想讓功課變好呢? 透過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獲得解答:

如果你現在有一個神奇的按鈕,按下去之後可以讓你的功課變好,你會想試試看嗎 ?

同樣的提問技巧也適用在成年人的身上。有些人說:「我就是不想戒菸!」甚至提出許多抽菸有助舒緩壓力的謬論。但透過同樣的提問,大部分的成年人都說他們願意按一下這個按鈕。所以我們了解到,大部分的情況之下並不是孩子不願意改變,而是他們沒有自信認為自己能夠做出改變!
催眠並不是讓一個人違背自己的意志而做出改變的技倆。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讓孩子絕對的服從、盲目的服從,那麼催眠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迷思二:催眠會讓人說出實話、揭露隱私

催眠並不是測謊器。相反的,一個人在催眠時反而可以成為更好的騙子呢!
試問一個6歲的孩子:「是不是你吃了最後一片餅乾?」當他在意識清晰的時候回答:「沒有!我沒有吃!」孩子可能會不自主的抬頭仰望天花板、表情顯得緊張、搓手掌、腳扭來扭去…,這些不自覺得肢體動作透露了孩子可能說謊的蛛絲馬跡。但是在催眠的時候、當孩子完全的放鬆,他們唯一的身體反應就只能冷靜地說出:「那不是我。」
事實上,催眠需要高度的專注力,容易被催眠的孩子通常都有高度的智商。許多人把催眠和揭露自己的隱私連結在一起,可能是因為看過一些警察辦案使用催眠手法的關係。在美國,有些執法單位的確把催眠技巧用於犯罪偵查,但是警察並不是催眠嫌疑犯,而是把催眠技巧施用於犯罪被害人和目擊證人。畢竟多數的目擊證人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最後可能只記得嫌犯持有多大的槍,連時間地點都忘記了!但是透過催眠回溯到案發當時的記憶,多數的目擊證人及被害人都可以回想起大部分的案發細節。

迷思三: 擔心被催眠之後沒有辦法脫離催眠狀態 ,或是走火入魔

實務上,我們還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客戶沒有辦法脫離催眠狀態。要一個人持續的停留在被催眠的狀態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被催眠的人覺得處於催眠狀態中非常的放鬆、舒服而拒絕脫離催眠狀態,這也是做不到的!
在兒童催眠當中如果父母或是催眠師中途離開診間,孩子也只可能會因為非常舒服而自然的睡著了;然後,再被溫柔的叫醒,就像你每天早上叫醒你的孩子一樣。
也許你開始會想,如果催眠真得這麼無害,甚至這麼自然舒服,那為什麼電影和綜藝節目總是把催眠描述的那麼陰森怪異?試想,如果所有的影視節目都能忠實地呈現催眠,那哪來的戲劇效果呢?
延伸閱讀:
avatar-img
3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ene Sod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的新冠病毒(Covid-19/Coronavirus)狀況愈來愈嚴重,許多州已宣布緊急狀態,學校關閉。有些學校已確定本學期都不會上課了。我們家三隻可樂也受到影響,中學及小學自2週前就臨時宣布停課,本來預計停到3月30日,現在也已經確定延後,復課的日子遙遙無期。
自從武漢肺炎開始肆虐,我們每天都被不斷更新的疫情資訊和確診數字疲勞轟炸。放眼望去,全球都充滿恐懼與無力感。還好,充滿宇宙生命力與能量的「靈氣」(Reiki),讓我感應到:這場疫情其實是被吹響的號角,正在號召人們覺醒並認同「眾生一體」
美國的新冠病毒(Covid-19/Coronavirus)狀況愈來愈嚴重,許多州已宣布緊急狀態,學校關閉。有些學校已確定本學期都不會上課了。我們家三隻可樂也受到影響,中學及小學自2週前就臨時宣布停課,本來預計停到3月30日,現在也已經確定延後,復課的日子遙遙無期。
自從武漢肺炎開始肆虐,我們每天都被不斷更新的疫情資訊和確診數字疲勞轟炸。放眼望去,全球都充滿恐懼與無力感。還好,充滿宇宙生命力與能量的「靈氣」(Reiki),讓我感應到:這場疫情其實是被吹響的號角,正在號召人們覺醒並認同「眾生一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了正統的催眠課,才更加認為那些看法多是偏見,催眠有其科學根據。 催眠是一種向內探索的方法,有一定的催眠學理,是一種科學的技術。 不過所有的課程都是師傅引進門,練習和與個案經驗的累積才能精進。 期待更深入的學習,協助自己和他人,探索和發揮內在原力。 高銘的《催眠師手記
《真人真事》系列第一篇就決定獻上親身的催眠體驗分享了~跟之前的《夢境筆記》系列微微相關...追下去就知道了;P
Thumbnail
從日常到非凡 催眠改變你的思維與視角 試著想像一下,你躺在舒適的沙發上,緩緩地閉上眼睛,慢慢地,你感到身體變得越來越輕,彷彿漂浮在雲端。 這種放鬆的感覺,正是催眠的第一步。 催眠就像是一場心靈的旅程,引導我們進入一個特殊的意識狀態。它實際上並不神秘,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經驗相似。
Thumbnail
催眠是真的嗎?如果你有看恐怖電影時,全身緊張的經驗,那其實你經歷過催眠的感受了,催眠療癒是一種心理療法,深入潛意識探索真實感受。可以幫助個案打破惡性循環、療癒內在小孩,完成個人目標,跟著自己的潛意識,讓信念引導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催眠是一種讓人與潛意識更親近的方式。利用α波狀態與自己的潛意識連結。不管是感性或是理性的人,在催眠過程中可以看到潛意識中被忽略或習慣的問題,幫我們與自己內在更親近的一種方式。瞭解內心的困惑、梳理情緒來源,並引導解決問題。然而,催眠之後是否能生活得更好,仍然取決於自己與內心的和解和實際改變的行動。
Thumbnail
如何成為一位好的催眠師呢?持續地做催眠個案,累積催眠的經驗。好的催眠師應該具備什麼特質呢?耐心、同理心、好奇心,以及沒有任何批判的眼光。同時,催眠師沒有必要替個案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在催眠的過程中,個案在理性與感性、意識與潛意識的辯證中,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我看見那受傷的魚兒在籠子裡,感受到他的憤怒及恐懼,而鑰匙就在我手裡。」 近期的催眠在各大的平台,都開始有相關的討論,每每看到我也都會認真的看完分享,鑒於要自己親自嘗試,內心的害怕大過於想要嘗試的新鮮。 我的問題,大概就是擔心..... 催眠會失去意識 (X) 催眠會講出不該講的話(X)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催眠是什麼?催眠的分類包含:舞臺催眠、瞬間催眠、催眠療癒、自我催眠、清醒催眠。被催眠是什麼感覺?催眠與前世今生的關係?催眠的常見迷思與疑問、催眠的原理、催眠的歷史、與催眠有關的電影和書籍。催眠和冰山理論、潛意識的關係。
Thumbnail
催眠的理論有很多種,還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理論也不夠完全的來解釋催眠,但認識這些理論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催眠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影響、說服、療癒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並提出了使用催眠原理來實踐解離分化,從而影響他人思維想法的方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了正統的催眠課,才更加認為那些看法多是偏見,催眠有其科學根據。 催眠是一種向內探索的方法,有一定的催眠學理,是一種科學的技術。 不過所有的課程都是師傅引進門,練習和與個案經驗的累積才能精進。 期待更深入的學習,協助自己和他人,探索和發揮內在原力。 高銘的《催眠師手記
《真人真事》系列第一篇就決定獻上親身的催眠體驗分享了~跟之前的《夢境筆記》系列微微相關...追下去就知道了;P
Thumbnail
從日常到非凡 催眠改變你的思維與視角 試著想像一下,你躺在舒適的沙發上,緩緩地閉上眼睛,慢慢地,你感到身體變得越來越輕,彷彿漂浮在雲端。 這種放鬆的感覺,正是催眠的第一步。 催眠就像是一場心靈的旅程,引導我們進入一個特殊的意識狀態。它實際上並不神秘,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經驗相似。
Thumbnail
催眠是真的嗎?如果你有看恐怖電影時,全身緊張的經驗,那其實你經歷過催眠的感受了,催眠療癒是一種心理療法,深入潛意識探索真實感受。可以幫助個案打破惡性循環、療癒內在小孩,完成個人目標,跟著自己的潛意識,讓信念引導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催眠是一種讓人與潛意識更親近的方式。利用α波狀態與自己的潛意識連結。不管是感性或是理性的人,在催眠過程中可以看到潛意識中被忽略或習慣的問題,幫我們與自己內在更親近的一種方式。瞭解內心的困惑、梳理情緒來源,並引導解決問題。然而,催眠之後是否能生活得更好,仍然取決於自己與內心的和解和實際改變的行動。
Thumbnail
如何成為一位好的催眠師呢?持續地做催眠個案,累積催眠的經驗。好的催眠師應該具備什麼特質呢?耐心、同理心、好奇心,以及沒有任何批判的眼光。同時,催眠師沒有必要替個案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在催眠的過程中,個案在理性與感性、意識與潛意識的辯證中,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我看見那受傷的魚兒在籠子裡,感受到他的憤怒及恐懼,而鑰匙就在我手裡。」 近期的催眠在各大的平台,都開始有相關的討論,每每看到我也都會認真的看完分享,鑒於要自己親自嘗試,內心的害怕大過於想要嘗試的新鮮。 我的問題,大概就是擔心..... 催眠會失去意識 (X) 催眠會講出不該講的話(X)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催眠是什麼?催眠的分類包含:舞臺催眠、瞬間催眠、催眠療癒、自我催眠、清醒催眠。被催眠是什麼感覺?催眠與前世今生的關係?催眠的常見迷思與疑問、催眠的原理、催眠的歷史、與催眠有關的電影和書籍。催眠和冰山理論、潛意識的關係。
Thumbnail
催眠的理論有很多種,還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理論也不夠完全的來解釋催眠,但認識這些理論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催眠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影響、說服、療癒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並提出了使用催眠原理來實踐解離分化,從而影響他人思維想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