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是什麼?十種常見的催眠理論

2024/01/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定義上,催眠是一種降低外在干擾,讓注意力集中在內在的精神狀態,稱之為恍惚狀態,在這個狀態中,當事者會比較容易接受建議。在傳統的催眠中,個案屬於較為被動的接收建議,但很快就會發現,許多個案會抗拒或拒絕,而由個案主動的參與,自己設定出來的建議或替代建議,則較為容易接受,持續產生改變。

  「我這麼做都是為妳好!」是很可怕的詛咒,壓迫了自己也侵害了對方的意願,成為代代相傳的痛。很多時候,對方並不需要妳的幫忙,她需要的是一種理解與支持。

  對我們而言,好棒棒的寶物,對於某些人來說棄之以鼻,也可能是某些人覺得很害怕的存在,相對的,會有相反過來的情況,這並無法衡量這個人事物實際上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純粹取決於個人的想法、需求與價值觀問題。

  -妳怎麼知道妳的天堂,不是別人的地獄?

  我們總是傾向於相信自己是對的,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判斷事物的好壞,這是一種很方便的機制,只是當信念過動的僵化就會變成了一種框架,又如果太把正確與否跟自己的價值感綁定的話,容易淪落於拒絕承認自己可能不是正確的,沒辦法聽進其他人的聲音,甚至敵視與自己不同的聲音,藉由攻擊他人來緩和自己的生存恐懼。

  催眠師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俗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能力,能夠運用當事者的語言與觀點,否則再厲害的技巧或論點,當事者聽不懂就是聽不懂啊!

  這邊與各位分享關於催眠的理論,講解各種催眠理論之前,有一個大前提,目前關於催眠的理論有很多種,還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理論也不夠完全的來解釋催眠,但認識這些理論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催眠是什麼。


NGH催眠師訓練教材中,以四種理論為基本概念:

  1. 服從的狀態理論
  2. 角色扮演理論
  3. 變異的精神狀態理論
  4. 互動結果的理論


  ▸ 服從的狀態理論

   古老而傳統的觀點,強調服從,遵從催眠師的指令。米爾貓個人不是太喜歡這種方式,但不可否認的,在催眠工作中,特別是習慣服從或是已處於混亂狀態中的當事者,可以很快的進入狀態,相反的,開放許可的形式,反而容易讓他們無所適從。


  ▸ 角色扮演理論

   這理論認為沒有一個獨特的催眠意識狀態存在,而只是一種扮演成某種角色,類似薩提爾的家族重塑、心理劇、人格面具等,存在於日常生活間,當個案願意扮演某種角色時,連結了奇妙的感受與經驗,開始做出了改變。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扮演」不同角色,像是小時候扮演一個貼心的女兒,長大後要扮演一個顧家的妻子,再來是慈愛的母親,我們會為了符合這個角色的設定做出一些行為。


  ▸ 變異的精神狀態理論

   與上面的理論相反,這理論認為催眠是一種獨特而異於正常意識的狀態,經由催眠誘導,讓當事者的注意窄化,且集中在催眠師的建議上,包含只注意自己的身體、特定的感覺、內心活動,完全脫離周圍環境的一切,或選擇性地注意環境中某些事物,也類似這陣子很流行「心流」,全神貫注投入一件事的概念。


  ▸ 互動結果的理論

   注重催眠師與當事者之間有意義的互動,催眠師需要對個案的需求做出反應與滿足,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簡單來說,在關係中僵化的兩個人,其實只要其中一方做出了些微的改變,就能為兩人之間的關係帶來巨大的改變。



除此之外,還有六種更深入討論的理論:

  1. 新解離理論
  2. 心理回溯理論
  3. 放鬆理論
  4. 社會認知理論
  5. 文字與經驗制約的理論
  6. 生物學觀點的理論

  看完四種催眠理論的分享,妳對催眠有更多好奇嗎?歡迎加入我們的學習,在課堂上,會有這十種催眠理論更詳細的說明與討論,邀請妳一起來體驗催眠!


  ★ NGH催眠課程,與潛意識溝通


  | 內在世界的嚮導.米爾貓  | 催眠班報名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