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圓桌|「電影有時候是言論的暴力」──釀作者的串流菜單與家庭劇院心結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本月初,在疫情還沒有升溫之際,《釀電影》策劃了第一次的圓桌聚會,邀請橘貓甜寒桑妮三位作者來和主編硯拓聊聊:這一兩年看線上平台的經驗,對 Netflix 的看法,看劇的習慣演變,以及平常如何挑片。
不過開場前,橘貓先糾結於如何挑酒──他說今年初到現在,他已經喝了 68 杯不一樣的啤酒了,「每次都不重複」是他的堅持,比看電影還有原則。
結果今天晚上,他點的是冰紅茶。
* * *
Netflix 收割全場的市佔率
硯拓:欸大家塔可飯趁熱吃,邊吃邊講!你們現在各自訂閱多少平台?(硯拓從第一口飯就不讓大家好好吃)
甜寒:是會變化的耶,不過基本盤是巴哈姆特動畫瘋、Netflix。巴哈雖然內容會跟其他平台重複,但還是想支持一個動畫平台的生存。加加減減訂閱的有 myVideo、Friday,有時候 Friday 會有獨家,myVideo 跟其他平台比起來比較划算,會有一些免費觀看的電影,其他平台常常需要購買單片。
再來就是 MUBI,它會跟 Scribd 綁在一起,買下這個組合就有兩個網站可以用,很划算,如果那陣子要找文件的話,就會看 MUBI 的東西。我最想訂閱的是 Criterion Collection,不過它一直都沒有開放台灣區,我試著掛過美國的 VPN,可是太慢了會很卡。
桑妮:我有特別為了《燈塔》去訂閱 amazon 一陣子。
橘貓:有《燈塔》?!現在還有嗎?
桑妮:有。
橘貓:奇怪我也有訂啊,怎麼從來沒有找到!
桑妮:再來就是網飛(Netflix),還有跟朋友一起訂 LiTV,amazon 就是有時候有些電影挖不到,會到上面找找。
橘貓:我的話常駐就是 Netflix 跟 Friday,最近訂了 amazon。以前有一些零散的:Giloo、愛奇藝。我覺得 Friday 的邏輯比較像是,基本上台灣院線過水過的東西都會在上面出現,它是我的院線補償機制。
甜寒:這些平台之中 MUBI 稍微不一樣,它不是有很多片固定在上面可以隨選,它會每幾天幫你挑選幾部電影,這對選擇困難的人來說或許有好處,推薦你一些平常不會看到的東西,而且你必須要在時限內看完。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因為那陣子很想看什麼才去看」的人,可能會覺得很煩,突然想看的東西就是看不到,然後永遠都是那些你暫時不想看、以後也不會想看的東西。所以 MUBI 一直讓我很困擾,它的電影都很好看,可是我有時候就是沒有心情看它(笑)
硯拓:所以才會有昨天訊息裡說的那個 All The Streams,選擇太多而且很碎片化的時候大家反而會挫折,乾脆就有一個網站把這些平台集合起來讓你切換,像電視頻道一樣,可能你切到 Netflix 正在播《怪奇物語》,切到 HBO 正在播《守護者》或其他⋯⋯當作在家裡轉第四台。
橘貓:嗯!聽起來不錯!(笑)
甜寒:突然想到還有 Festival Scope,如果有哪個大影展願意跟線上合作,有一些比較新銳或國際性的片就會開放給你看,就算沒有去電影節還是可以看片。還有譬如 vimeo 上,有些獨立的短片、長片會自己放上去,或是想投稿給公司或是電影節的人會放上去,我也會上去看一些比較新的片。
你說的自由到底是不是自由
(此時服務生端上硯拓的哈密瓜冰淇淋蘇打,所有人都被飲料童趣的外觀逗樂,而且一致認同符合硯拓的人設──孩子氣的食物品味。)
硯拓:這真的兒童到一個程度欸!
桑妮:太可愛了。
橘貓:這是棉花糖嗎?
硯拓:(趕緊轉移話題)啊對,我都忘了問你們,看片會快轉嗎?比如什麼 1.5 倍速⋯⋯
桑妮:不會。除非是要跳到某個段落,但這個就不算數了。
甜寒:應該說如果我不把它當成「看片」的時候會這麼做,好比一些做得很爛的動畫(笑),為了努力看完就會快轉,或一些實境節目,覺得有點無趣的話會跳著看。不過有些影集我會以電影的方式來看,還是會很嚴格執行一切要求。
硯拓:看來大家還是有某種堅持。根據昨天交上來的問券,各位現在每天看串流平台的時間至少一小時、最多三小時,但你們又都說這不影響你們進戲院看片的時間跟程度,我覺得這件事滿神奇的──在我的想像裡,如果一天花兩個小時在家看串流,一個禮拜又進戲院看至少兩部片,這真的是看電影看到在生活裡佔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比例⋯⋯
橘貓:但其實我很久沒有「自主地」進電影院了,對我來說如果真的有什麼很想看的才會進電影院。搞不好 Netflix 真的有莫名其妙的替換掉一些東西吧我猜,因為想看的東西都在上面了。
硯拓:這種時候你們會怎麼切換?什麼情況下會去戲院看?除了試片,什麼動力會促使你們進戲院,即使知道兩個月之後就能在平台上看到?
橘貓:倒比較像是,有滿多片「如果我現在不進戲院看,之後可能也不會想看了」,例如春節的時候我一直很糾結要不要看甄子丹那部什麼《肥龍過江》,就覺得哇我如果現在不看的話以後一定不會看啊~ 然後後來我沒有看啦,現在就覺得天啊,我應該這輩子都跟這片無緣了,哈哈哈。
甜寒:我覺得就像橘貓說的,像看影展跑得很勤也是因為如果有一天它上了院線或平台,也不一定會去看。沒有到那麼喜歡,但又必須關心一下各大影展有什麼比較新的創作者。另外一點可能是比較傳統的,對技術設備的要求,比如李安、諾蘭的片還是要去電影院看,而且要盡量符合規格。
桑妮:我自己看串流的方式比較倒過來,很多人是去戲院看片比較挑,在串流平台上比較隨意,我反而是去影展時有一種自己在冒險的感覺,不會特別挑剔,但在家看影集前會先做功課,看哪個比較有興趣。
戲院在感官上對我來說,跟在家看影集還是差滿多的,畢竟你被關在一個小小的黑盒子裡,盯著大螢幕,有很多在家體驗不到的感官。尤其導演如果比較注重構圖或其他細節的時候,對於一個畫面,同樣的分析、同樣的結論你可能在電腦前盯著拉片也能得出,但那畢竟是做出來的一個、比較 logical 的結論而已,自己感覺上會不會有那麼大的差異?我覺得還是要回到電影院裡,那些設備提供給你的感官體驗。
甜寒:類似桑妮這樣,還是會想要跟電影有某種契約的感覺,一個必須要非常沈浸、充分調度感性和理性、而且被鎖在那邊的空間,是很多環境複製不來的。我甚至以前很堅持,在家看電影的話會把窗簾都拉起來,用投影機看,可是後來變成時間很緊,必須要看某部片的時候,就沒辦法做到這種程度,還是會用平板或電腦看。
原來愛進戲院的人都是享受被強迫的 M 屬性啊
硯拓:這也是其中一件有趣的事,我問你們在家看串流跟在戲院的專心度比較,三個人都聲稱在家看專心度一樣是 10,但其實我很懷疑這件事。我意思是,我們顯然都還是傾向「要進戲院看電影」,有一個沈浸空間或大家一起看片的儀式感,即使在家,還是盡量把環境弄得完善。我很好奇,在家觀看的 10 分,跟在戲院得到的 10 分,究竟是不是等值?還是說,所謂 10 分是當我今天作為一個評論者,我得分析、觀察美學⋯⋯即使盯著小螢幕看,也能得到一樣的成果,但進戲院主要追求的是作為「影迷」,而非「影評」的心理上的儀式感或享受?
桑妮:我的狀況接近硯拓說的那樣子。進戲院像是自願性地讓渡自己一部分自由的權利給戲院這個小空間,一方面也享受被半強迫地鎖在裡面的感覺。當你在家的時候,這一層契約關係就不存在了,所以即使下意識告訴自己好像應該專心一點,還是有些不可阻擋的因素讓你無法處在同樣的關係裡。
所以對我來說,兩者造成的效果當然不等值。如果在戲院看《愛爾蘭人》,就算我會覺得要一樣專心,可是那個專心得到的東西會不大一樣。像我有拉片的習慣,在家看可能就會,「欸,剛才那邊好像有哪個鏡頭從左邊擺到右邊,這個東西很有趣」,我想要重看一遍,於是暫停再拉回去。這樣的事情在戲院當然不會發生。可是在戲院不能做這件事不見得是壞事,就是兩個不一樣的情形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得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硯拓:你剛剛說拉片的習慣,你會連第一次看的時候也這樣嗎?
桑妮:在家的時候我會。
硯拓(邊吃咖哩飯)真的喔!所以你不會追求那個,第一次看的時候一氣呵成的感覺。
甜寒:剛才說的在戲院和在家觀影的 10 分,那個 10 分算是我給的「誠意」,類似一個還原。但其中還要考量很個人的因素,比如有些電影適合在戲院很滿座地看,或是在戲院少少人地看,有些電影適合在家,減少他人影響。現在的戲院文化,其實就連看影展,用手機的人都變多了,有很多會被周圍影響的因素,很敏感的時候氣氛隨時都會被破壞。
像柏格曼的電影,我那時候就覺得⋯⋯金馬柏格曼影展好痛苦,我覺得柏格曼倒適合自己一個人在家看,跟其他人看就會覺得⋯⋯很煩。像最近《我們的相愛時光》我也覺得自己在家看的效果很好,當初在家看第一次真不錯。還是有一些比較個人的觀影癖好。
桑妮:確實,有些電影在家一個人看,當你把自己跟從他人的關係割離出來之後,會有一種孤獨的自在感。在戲院黑盒子裡,有點像是自願強迫自己和他人綁在一起,也會對自己有一些約束,譬如想哭的時候想笑的時候,或我想要放聲大叫的時候,怕影響到他人而不敢這麼做,這個差別會對你的感覺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
硯拓:那相對地有什麼片子,是你們覺得要在戲院跟一堆人看?
甜寒:像《台北物語》在戲院看很開心,還有大部分的喜劇片、恐怖片,跟朋友一起看的感覺很好。不然其他片我其實很討厭有人坐在我旁邊,就算是朋友,如果沒有親近到一個程度他們坐在旁邊還是會給我很大的壓力。
橘貓:我一直記得國中有個奇怪的記憶,那時候因為電影大部分算是一種社交行為,我跟一群同學去看了──要講出這個我都覺得很尷尬──《暮光之城》第三集,當我在戲院裡看到一個我覺得沒有特別好笑的戲,但所有人都在笑的時候,會有一種好像成功融入這個地方的錯覺。
戲院裡的體驗,像是一種言論的暴力
橘貓:另一個我覺得有趣的是,我記得金馬前兩年重放《不可逆轉》,結尾閃燈的部分給我一種非常詭異的感覺,好像進入一個邪教儀式的會場,看到一堆人很冷靜地,用一種看恐龍化石的心情在參加這個儀式,大家非常冷靜地在從事一個非常明顯不正常的事情,當你看到大家都是背影的時候,就很好奇大家現在心情到底是怎樣?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樣不太正常嗎?(笑)
甜寒:那你看《高潮》有沒有這感覺?
橘貓:我還沒看⋯⋯
桑妮:趕快去看趕快去看!
甜寒:就也是你形容的這種,參加一個邪教儀式,大家一起在戲院裡心跳不已,散場再走出戲院的感覺。
橘貓:還有看完《1917》的時候覺得,這東西在戲院裡就已經有人會不喜歡了,何況是小螢幕,一定死更慘啊!一旦脫離黑盒子好像這個東西就不成立了。
硯拓:有到「不成立」的程度?
橘貓:我沒有看很多相關的知識,但就有一種感覺:它需要你跟它完全同步在一個時空跟頻率上。我不能夠有意識地切斷它,我在這個空間裡的角色是被動的。戲院跟家裡最大的差異應該就是,在戲院裡真的很被動,我不能操作它,能做的最多就是離開,但除了離開,沒有其他任何的選項。當你對這個空間無能為力的時候,你是一個參與者,而非一個能夠在這裡發揮自己力量的人。但在家就是看到無聊暫停一下,看到想睡暫停一下,去喝杯酒或幹嘛的。
硯拓:你覺得《1917》的特性讓觀者的無能為力和被動性更強烈,剛好也對應到在戲院跟在家看片的心態差異:被迫買票進去看,跟著電影踏上一段他們沒有辦法、也無從選擇的路途,這種感覺在家裡就很難被複製。
橘貓:要找到具體的形容好像有點困難,比如在家看《人類之子》就會覺得還好,好像路過了這個東西,但在電影院你是被丟進去的,就覺得啊好慘啊~現在怎麼辦啊~現在要離開也要承受很大的成本像是票錢啊,要從很多人前面走過去啊,被盯著看這樣。(平常如果別人走出去我也會一直盯著他看。)
桑妮:我一直覺得進戲院有點像是去體驗暫時臣服在一個君王面前的感覺。導演可能在電影裡放了一段講了之後你不想再繼續聽下去的辯論,可是在電影院裡如果你不選擇離場的話,就只能專心把它聽完,可以說是一種言論的暴力吧!
橘貓:我其實還是很懷念以前看電視的時候,不能按暫停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可能我的個性就是比較賤的那種,就是希望別人來告訴我這邊不能暫停。擁有太多權力的時候多少會有點輕賤這個東西的感覺,哈哈哈。電視時代很平等啊,你要馬看要馬走,有一種很對等的感覺。
硯拓:聽起來是,當我們越來越自由,你對於我們使用自由的能力反而沒有信心?
橘貓:這個比喻好像又太過嚴重(笑),應該說,以前看電視的時候,假如我要拿一杯水,就會跑著回來啊,因為我走了它還是繼續放,但現在不用,我只要按暫停就可以去慢慢倒水,然後哦加點冰塊好像還不錯。
硯拓:這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後果嗎?
橘貓:就變成它是我底下的分支,是我現在週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一個行程,我可以很輕鬆地調動它,但如果是我要「配合」這個東西的話就有點不同。
硯拓:你的位階變得比它高
橘貓:對啊這樣很無聊啊!怎麼可以這樣。
桑妮:有些電影會有那種,我們覺得很尷尬或很想要避開的場面,看到的時候很想遮臉覺得「天哪不要再繼續看下去了」,在戲院裡你一定要強迫自己把它看完──
甜寒:你可以用手遮⋯⋯
桑妮:對對,可以用手遮,可是你沒辦法完全阻斷感官,還是被強迫要接收它。可是在家可能會有一種想要暫時變成人物命運的主導者的感覺,我可以暫停,就不要讓它繼續走下去。
撰稿、攝影:蔡家嫻
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除了可說是當今最紅配樂家的亞歷山大戴斯培,紀錄片且找來他長期合作的波蘭斯基、魏斯安德森、喬治克隆尼、賈克歐迪亞等現身談論,本片之不可錯過其實更在於戴斯培清晰又細膩地描述創作配樂的過程,這是對配樂感興趣的觀眾都會收穫甚多的。
從美國搬演到義大利,文學啟發、階級問題、主角對愛情的失望和對時代的失落都一點一滴地遠離原著。攝影、色調和燈光非常美,插敘的影像素材(老舊膠片影像)的選用代表想像和記憶,有種古典又時新的質感。
綜覽式地走一趟電影配樂古今。訴求與其說是瞭解配樂,不如說是在讓影迷(又尤其是老影迷)驚呼像走入時光隧道,看到許久不再有人提及的珍愛老電影作者和電影出現在大銀幕,大衛連、Maurice Jared、貝特杭布里葉、《巴黎野玫瑰》、彼得威爾、楚浮、《春風化雨》……。享受了懷舊溫煦的時光。
日本後 311 情境的浪漫怪譚,有恍惚女與雙重分身男友(《睡著也好醒來也罷》)、被海傷害的人們對應被扭曲殺意截斷的日常(《惡之海》)……
也許關於上游的隱喻就是我們持續在尋索的、一種效果無比真實的記憶術──浮在都市河港的光裸木材,赴返森林扎根作一棵普通的樹,拴住馬匹,庇蔭小鳥。而天體逆轉四季依然,電影倒帶無所謂散場;他回頭,他亦回頭,在背離的道路上撞見,卻未曾熟稔於解讀那些流轉哀傷的眼神。唯有延遲疼痛,疏離、淡漠地遁入盡頭。
家庭是許多人首次習得各種情感的地方,也是許多人奔波一生後的最終歸巢,透過「新生」的艾莉莎學習去愛薩凡諾夫一家人,我們可以更加了解「人是如何成為人」。也許機器人的「愛」是出於不斷運算後模擬出的極為相似的「反應」,少了感性與突發的情緒,但換個角度想,這種「愛」似乎更為永恆⋯⋯
除了可說是當今最紅配樂家的亞歷山大戴斯培,紀錄片且找來他長期合作的波蘭斯基、魏斯安德森、喬治克隆尼、賈克歐迪亞等現身談論,本片之不可錯過其實更在於戴斯培清晰又細膩地描述創作配樂的過程,這是對配樂感興趣的觀眾都會收穫甚多的。
從美國搬演到義大利,文學啟發、階級問題、主角對愛情的失望和對時代的失落都一點一滴地遠離原著。攝影、色調和燈光非常美,插敘的影像素材(老舊膠片影像)的選用代表想像和記憶,有種古典又時新的質感。
綜覽式地走一趟電影配樂古今。訴求與其說是瞭解配樂,不如說是在讓影迷(又尤其是老影迷)驚呼像走入時光隧道,看到許久不再有人提及的珍愛老電影作者和電影出現在大銀幕,大衛連、Maurice Jared、貝特杭布里葉、《巴黎野玫瑰》、彼得威爾、楚浮、《春風化雨》……。享受了懷舊溫煦的時光。
日本後 311 情境的浪漫怪譚,有恍惚女與雙重分身男友(《睡著也好醒來也罷》)、被海傷害的人們對應被扭曲殺意截斷的日常(《惡之海》)……
也許關於上游的隱喻就是我們持續在尋索的、一種效果無比真實的記憶術──浮在都市河港的光裸木材,赴返森林扎根作一棵普通的樹,拴住馬匹,庇蔭小鳥。而天體逆轉四季依然,電影倒帶無所謂散場;他回頭,他亦回頭,在背離的道路上撞見,卻未曾熟稔於解讀那些流轉哀傷的眼神。唯有延遲疼痛,疏離、淡漠地遁入盡頭。
家庭是許多人首次習得各種情感的地方,也是許多人奔波一生後的最終歸巢,透過「新生」的艾莉莎學習去愛薩凡諾夫一家人,我們可以更加了解「人是如何成為人」。也許機器人的「愛」是出於不斷運算後模擬出的極為相似的「反應」,少了感性與突發的情緒,但換個角度想,這種「愛」似乎更為永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12/24日,是平安夜,也是摩爾莊園台服開服的日子,2023/12/25是摩爾莊園15週年紀念日
Thumbnail
《年少日記》作為導演卓亦謙的首部劇情長片,橫空出世般地入圍 2023 金馬獎多項大獎,在這之前,他寫了十幾個劇本都開發不成,中間也曾想過乾脆不當編劇了,因為創作狀態還有些毛躁,生命中難以梳理的過去也纏得太緊。 說起來可能有點難受,《年少日記》的劇本原型是一封來自朋友的遺書,這份向死的意念是卓亦謙生
Thumbnail
慶讚偉大 佛陀初轉法輪日:最崇高的學佛典範──雙鹿法輪 經幡隨風搖曳,大昭寺的「雙鹿法輪」在晨曦之下熠熠生輝。 相傳, 佛陀於鹿野苑開演正法,一對雄鹿和雌鹿從樹林中奔出,側耳蹲踞,姿態馴服而虔誠,好似入迷地在聆聽世間最美妙的樂聲。雙鹿向法輪的虔敬態度,暗喻著佛法將能攝受具緣眾生,航向涅槃彼岸,此
Thumbnail
宮島海上大鳥居之外,更多人期待造訪原爆相關的景點。本篇就來介紹廣島市中心的必去原爆景點、交通資訊以及廣島被選定的原因,來一場莊嚴的反核武之旅。提到的景點: 廣島和平紀念館 原爆圓頂館 原爆死沒者慰靈碑 相生橋 原爆景點交通資訊 原爆一系列的景點都集中在舊時廣島最繁華的中島,位在今天熱鬧的紙屋町附近,
Thumbnail
「成長」對《冰雪奇緣》而言,是最為珍貴的命題,不過確切的成長究竟代表了什麼?而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才能得知主體有所成長?雪寶抓著天空飄落的楓葉,對著安娜說道:「我多麽希望這一切能永遠持續下去,然而改變卻以美麗的姿態揶揄我們。」成長絕不是原地踏步,而改變通常會伴隨著更好的自己出現。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要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務農,但是不是我們到那個地方以後,又因為人為的耕作方法使那裡的環境變差呢?」先生說。 「那為什麼不是我們在一塊已經退化、地力變差的土地,透過我們的耕作來修復環境?」
Thumbnail
在西方的思想傳統中,從古希臘哲學到基督宗教,都傾向於將「超越界」與「現象世界」二分,那是形上與形下的區別、性靈與身心的區別、亦是死與生的區別。儘管人類擁有內在的超越性,渴望跨越自身的不完滿、朝向真善美,亦能運用理性,穿越事物的表面、探尋事物之上/之外的存在與本質,可是身在人間始終只能仰望和相信⋯⋯
Thumbnail
左腳不再如此,右腳尚未到來 1999年一場地震讓位於集集剛建好的武昌宮倒塌了,而它正完整被保留遺趾在新建好的廟後方直到如今。 神桌上放了好幾包六色轉運豆,小小的幾顆豆子湊合著看著很是喜歡,我小心翼翼拿起了一包過了香爐,如視珍寶地我想將它們跟平安符放一塊。 「你說,時間是一條線,還是一個圓?」 呆
Thumbnail
生命是條雙向道,我們一邊汲取越來越多的經驗與知識,更能體會電影裡較為複雜難解的人際關係;一邊也逐漸變得世故,習慣挑剔情感呆板或論述單純的作品。小時候的我老想著要快點長大、要看明白更多的人事,但現在偶爾會想:比起童年的自己,更能理解《童年往事》的我,是否變得成熟與穩重,或反而對生命益發感到苦澀與無奈?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12/24日,是平安夜,也是摩爾莊園台服開服的日子,2023/12/25是摩爾莊園15週年紀念日
Thumbnail
《年少日記》作為導演卓亦謙的首部劇情長片,橫空出世般地入圍 2023 金馬獎多項大獎,在這之前,他寫了十幾個劇本都開發不成,中間也曾想過乾脆不當編劇了,因為創作狀態還有些毛躁,生命中難以梳理的過去也纏得太緊。 說起來可能有點難受,《年少日記》的劇本原型是一封來自朋友的遺書,這份向死的意念是卓亦謙生
Thumbnail
慶讚偉大 佛陀初轉法輪日:最崇高的學佛典範──雙鹿法輪 經幡隨風搖曳,大昭寺的「雙鹿法輪」在晨曦之下熠熠生輝。 相傳, 佛陀於鹿野苑開演正法,一對雄鹿和雌鹿從樹林中奔出,側耳蹲踞,姿態馴服而虔誠,好似入迷地在聆聽世間最美妙的樂聲。雙鹿向法輪的虔敬態度,暗喻著佛法將能攝受具緣眾生,航向涅槃彼岸,此
Thumbnail
宮島海上大鳥居之外,更多人期待造訪原爆相關的景點。本篇就來介紹廣島市中心的必去原爆景點、交通資訊以及廣島被選定的原因,來一場莊嚴的反核武之旅。提到的景點: 廣島和平紀念館 原爆圓頂館 原爆死沒者慰靈碑 相生橋 原爆景點交通資訊 原爆一系列的景點都集中在舊時廣島最繁華的中島,位在今天熱鬧的紙屋町附近,
Thumbnail
「成長」對《冰雪奇緣》而言,是最為珍貴的命題,不過確切的成長究竟代表了什麼?而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才能得知主體有所成長?雪寶抓著天空飄落的楓葉,對著安娜說道:「我多麽希望這一切能永遠持續下去,然而改變卻以美麗的姿態揶揄我們。」成長絕不是原地踏步,而改變通常會伴隨著更好的自己出現。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要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務農,但是不是我們到那個地方以後,又因為人為的耕作方法使那裡的環境變差呢?」先生說。 「那為什麼不是我們在一塊已經退化、地力變差的土地,透過我們的耕作來修復環境?」
Thumbnail
在西方的思想傳統中,從古希臘哲學到基督宗教,都傾向於將「超越界」與「現象世界」二分,那是形上與形下的區別、性靈與身心的區別、亦是死與生的區別。儘管人類擁有內在的超越性,渴望跨越自身的不完滿、朝向真善美,亦能運用理性,穿越事物的表面、探尋事物之上/之外的存在與本質,可是身在人間始終只能仰望和相信⋯⋯
Thumbnail
左腳不再如此,右腳尚未到來 1999年一場地震讓位於集集剛建好的武昌宮倒塌了,而它正完整被保留遺趾在新建好的廟後方直到如今。 神桌上放了好幾包六色轉運豆,小小的幾顆豆子湊合著看著很是喜歡,我小心翼翼拿起了一包過了香爐,如視珍寶地我想將它們跟平安符放一塊。 「你說,時間是一條線,還是一個圓?」 呆
Thumbnail
生命是條雙向道,我們一邊汲取越來越多的經驗與知識,更能體會電影裡較為複雜難解的人際關係;一邊也逐漸變得世故,習慣挑剔情感呆板或論述單純的作品。小時候的我老想著要快點長大、要看明白更多的人事,但現在偶爾會想:比起童年的自己,更能理解《童年往事》的我,是否變得成熟與穩重,或反而對生命益發感到苦澀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