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佳苗《為了N》:什麼是極致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湊佳苗《為了N》

湊佳苗《為了N》

覺得日本文學裡面,好像不乏對於畸形親子關係,或是畸形的愛的描寫。許多都是顛覆原本想像範圍的,又那麼能夠牽動讀者情緒,讀來相當揪心。

看完「為了N」,最衝擊的還是希美和西崎的童年。透過西崎的文學作品「灼熱鳥」帶出兩個同樣不堪的過往。雖然這個作品在小說中是初審就被刷下來的,但讀來還是覺得全文相當引人入勝。或許這種「用火焚身的行為來代表愛」的概念太過強烈,讓人不知不覺受到震撼。

「為了N」有個明顯的缺點,就是不斷跳換的視角,顯得劇情有些凌亂。雖然以這種方式呈現的小說作品並不少見,也可以透過不同角度剖析一個案件的面貌、以及涉入其中的人物內心層次;然而「為了N」重要的細節太多,描述的方式也頗為瑣碎,不太容易清楚抓到其中的脈絡。

整體劇情的重點應該還是對於「愛」的詮釋。其中比較能夠打動我的,還是希美的心路歷程。她和成瀨在島上明明曾經互相喜歡,卻因為彼此一些沒說出口的話產生誤解,無疾而終。

後來離開了小島,認識了西崎、安藤和野口,希美是不是喜歡安藤?安藤是不是心中也有希美?書中寫得相當隱晦,然而到了結局,也不難看出他們都是彼此的N。

書中一個相當療癒的片段,是野原莊的房東爺爺發現希美終於改掉煮菜總是煮一大鍋儲在家裡的習慣,而對她說:「真是太好了。」這個現象某種程度代表了希美已經漸漸走出童年陰霾,不用再害怕家裡的食物總是不夠吃。

最令人作嘔的角色,應該就是希美的媽媽和西崎的媽媽;其次是野口夫婦、希美父親和父親的外遇對象。關於西崎對於他的N──奈央子的付出和犧牲,恕我無法理解,只覺得西崎的確是個「可憐的孩子」,從扭曲的童年中長大,卻沒有放棄理解愛的本質。只可惜最後還是遇到了錯誤的對象,為了奇怪的、旁人無法理解的理念,而莫名其妙頂了一個根本不需要頂的罪。


追蹤作者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沐謙的小地方
76會員
112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沐謙的小地方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5/03/19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4/10/30
這本書可能要讀到接近尾聲才覺得有意思。前面會有點困惑主軸到底是連續凶殺案的犯罪心理調查,還是主角的幻覺疾病?職場鬥爭?或童年創傷?看到超過一半了,後者這些元素還是佔了大半篇幅(尤其是幻覺的情境描述,比重有點太多),於是只好轉變心態,可能重點本來就在這些地方,應該是我期待方向錯誤。
Thumbnail
2024/10/30
這本書可能要讀到接近尾聲才覺得有意思。前面會有點困惑主軸到底是連續凶殺案的犯罪心理調查,還是主角的幻覺疾病?職場鬥爭?或童年創傷?看到超過一半了,後者這些元素還是佔了大半篇幅(尤其是幻覺的情境描述,比重有點太多),於是只好轉變心態,可能重點本來就在這些地方,應該是我期待方向錯誤。
Thumbnail
2024/10/09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2024/10/09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真的好青春啊!——這就是我讀完《交換謊言日記》(交換ウソ日記)的最初感想。這本書文字量不多,劇情就像少女漫畫的發展一樣(實際上後來去查詢,真的有改編成漫畫),以女主角黑田希美的視角去瞭解她忽然面臨的書信告白難題與後續衍生的突發狀況。
Thumbnail
  真的好青春啊!——這就是我讀完《交換謊言日記》(交換ウソ日記)的最初感想。這本書文字量不多,劇情就像少女漫畫的發展一樣(實際上後來去查詢,真的有改編成漫畫),以女主角黑田希美的視角去瞭解她忽然面臨的書信告白難題與後續衍生的突發狀況。
Thumbnail
本文的目的並不是要論述這兩種觀點如何的影響讀者觀眾們的感受。本文的目標在於藉著兩部對於大眾算的上是冷門的作品來介紹這兩種日式美學觀點。筆者將從「陰翳」的觀點開始,而後再推進到「物哀」。
Thumbnail
本文的目的並不是要論述這兩種觀點如何的影響讀者觀眾們的感受。本文的目標在於藉著兩部對於大眾算的上是冷門的作品來介紹這兩種日式美學觀點。筆者將從「陰翳」的觀點開始,而後再推進到「物哀」。
Thumbnail
『無法預測結局的極端親情推理,必須讀到最後才能解開的謎底!』出版社的內容簡介這麼描述本書。係金ㄟ!我以為結局就是如此,但作者在最後章節又有幾個小反轉,跟前陣子看過東野圭吾的《透明的螺旋》一樣,給我一種「小彩蛋」的驚喜感。
Thumbnail
『無法預測結局的極端親情推理,必須讀到最後才能解開的謎底!』出版社的內容簡介這麼描述本書。係金ㄟ!我以為結局就是如此,但作者在最後章節又有幾個小反轉,跟前陣子看過東野圭吾的《透明的螺旋》一樣,給我一種「小彩蛋」的驚喜感。
Thumbnail
故事說完了,但思想仍在蔓延!湊佳苗的作品是活的,可以走動,走進人心,更可議論及爭議,一位作者願意賦予讀者思想上的自由,那麼這社會和人就不會這麼輕易被定義,什麼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植入我們心中已經的倫理與正義都將在進入故事的時候受到挑戰,她帶我們看社會議題、親子關係與種種有關人的問題。
Thumbnail
故事說完了,但思想仍在蔓延!湊佳苗的作品是活的,可以走動,走進人心,更可議論及爭議,一位作者願意賦予讀者思想上的自由,那麼這社會和人就不會這麼輕易被定義,什麼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植入我們心中已經的倫理與正義都將在進入故事的時候受到挑戰,她帶我們看社會議題、親子關係與種種有關人的問題。
Thumbnail
《希望之線》是一本既溫馨、注重情感探討又不失懸疑成分的作品,很推薦給想嘗試推理類型小說但又擔心太燒腦的讀友們。其實這本書才剛開始看沒十頁,我已淚流滿面,我想就是因為我同時是母親也是女兒,所以才能如此的有共鳴。內文也附上自己閱讀時的日文筆記,僅供學習交流使用,歡迎指正與討論。
Thumbnail
《希望之線》是一本既溫馨、注重情感探討又不失懸疑成分的作品,很推薦給想嘗試推理類型小說但又擔心太燒腦的讀友們。其實這本書才剛開始看沒十頁,我已淚流滿面,我想就是因為我同時是母親也是女兒,所以才能如此的有共鳴。內文也附上自己閱讀時的日文筆記,僅供學習交流使用,歡迎指正與討論。
Thumbnail
「黑湊」短篇X6。 看到「黑湊=結局反轉=不會是HE」大概已經是讀者們的基本認知了(苦笑)。 總結來說,裡面的角色們都太「自以為是」了。
Thumbnail
「黑湊」短篇X6。 看到「黑湊=結局反轉=不會是HE」大概已經是讀者們的基本認知了(苦笑)。 總結來說,裡面的角色們都太「自以為是」了。
Thumbnail
用一根無形的線,牽起了父母和孩子的一生 東野圭吾所寫的這本書,其實裡面推理的成分並沒有很高,又或者說推理的過程其實不適太大的重心,是因為本書主要都是著重在父母的愛上面。我根據書中的一些線索,很簡單地把父母的愛分成兩種-無血緣關係、有血緣關係。(以下會提到書中部分劇情,怕被暴雷的可以先自行看完書喔~)
Thumbnail
用一根無形的線,牽起了父母和孩子的一生 東野圭吾所寫的這本書,其實裡面推理的成分並沒有很高,又或者說推理的過程其實不適太大的重心,是因為本書主要都是著重在父母的愛上面。我根據書中的一些線索,很簡單地把父母的愛分成兩種-無血緣關係、有血緣關係。(以下會提到書中部分劇情,怕被暴雷的可以先自行看完書喔~)
Thumbnail
覺得日本文學裡面,好像不乏對於畸形親子關係,或是畸形的愛的描寫。許多都是顛覆原本想像範圍的,又那麼能夠牽動讀者情緒,讀來相當揪心。  
Thumbnail
覺得日本文學裡面,好像不乏對於畸形親子關係,或是畸形的愛的描寫。許多都是顛覆原本想像範圍的,又那麼能夠牽動讀者情緒,讀來相當揪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