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軍政治與演出戰爭:人民解放軍存在的意義(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共產黨在紅軍時代,就已經提出所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紀律規範。三大紀律是指「一切聽從行動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歸公」。八項注意則包含了「說話客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婦女。」他們把這些項目編成歌曲,讓士兵們反覆歌唱。


  當時中國處在軍閥割據的狀態,每當開戰的時候就會掠奪物資、侵害民眾,軍紀非常混亂。相較於此,共軍以軍紀極其優良做為號召,因此制定了這些看似正常的規則。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訪問延安的時候,延安正處於對外封閉、對內持續展開激烈權力鬥爭與武鬥的狀態,被肅清的人員數以千百計。這點和過去的日本赤軍或是「伊斯蘭國」幾乎沒有任何差異。但是當外國新聞記者造訪的時候,軍隊幹部就會全體和士兵穿著一樣的服裝、一同進餐、一同睡覺,展現出一副軍紀非常嚴明的樣子。


  雖然完全是作戲表演,斯諾卻深信不疑,還將毛澤東說的話照單全收,彙整成《紅星照耀中國》。當這本書出版後,立刻引起了廣大的迴響。毛澤東以共產黨領導者之姿,橫空出世成為「燃燒著理想的優秀英雄」,中國共產黨也在西方各國獲得高度認可,來自各國的支持者因此源源不絕抵達延安。當之後的中國陷入內戰之際,西方各國的輿論多半同情中國共產黨,其理由據說是受到《紅星照耀中國》的影響。



  斯諾在延安訪問的時候,有一件完全沒有察覺到的事,就是共產黨內的上下關係相當分明,領導人有形形色色的特權。比方說,當時嚮往共產主義的知識青年雲集延安,其中也有很多的年輕女性。共產黨幹部先是讓這些女性擔任自己的秘書,不久後和農村出身的妻子離婚,轉而跟這些女性結婚,堪稱是所謂的「換妻潮」。


  毛澤東在延安,也捨棄了一起長征的妻子賀子珍,改和來自上海的前電影演員江青結婚。江青日後成為文化大革命的推手,以第一夫人之姿掌握極大的權勢,赫赫有名。不僅如此,也有不少換了好幾任妻子的領導人。毛澤東總計結過四次婚、朱德六次、劉少奇六次、葉劍英甚至換過九任妻子。



  對外宣傳與對內真相有著巨大的差異,這點連海外媒體都給瞞騙過去。這些媒體紛紛做出「中國共產黨真是了不起」的宣傳,從而營造出輿論一片支持共產黨的呼聲。這種巧妙的宣傳伎倆,至今依然不曾改變。




  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韓戰堪稱是二戰後最重大事件。中國教科書直到現在,仍然指稱「韓戰是美國率先發動侵略」,目的是要越過鴨綠江入侵中國;中國之所以會參戰,從頭到尾是為了守護中國內部,才進行這場自衛戰爭──這完全就是胡說八道。


  說到底,韓戰是北韓先越過三十八度線攻擊美韓聯軍才引發的,但是中國直到如今仍然將這場戰爭正當化,而在教科書上公然撒謊。


  作者認為,毛澤東之所以參戰,主要有三點考量:


第一,他打算改變中國在社會主義的國家中,只能屈居小弟的立場。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內戰時都深受蘇聯的支持,因此在蘇聯面前完全抬不起頭來。可是,毛澤東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烈的人,對他來說,長久擔任史達林的小弟,一點都不有趣。正因為如此,他才想至少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展現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他甚至懷抱個人野心,期望在史達林死後可以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最高領袖。


第二,毛澤東打算對朝鮮擴張影響力。毛澤東是對於領土擴張感到非常有興趣的人。從他寫下詩句就可以看出,他對於擴張領土的漢武帝、蒙古人的成吉思汗都抱持著憧憬。因此他的盤算是,藉由參加韓戰,把朝鮮變成中國的屬國。


最後一點,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不久,當時已經呈現「軍滿為患」的狀態。他們剛在和國民黨的內戰中勝利,那些建制、整師整師地向共產黨投降的前國民黨軍,讓國內人民解放軍高達五、六百萬人;雖然同樣屬於共軍,但是毛澤東完全不信任他們。因此,他才萌生出派這些士兵去參加韓戰、把他們消耗掉的「減丁」念頭。



  一直到正式參戰為止,毛澤東一直都對勝利充滿信心。畢竟,共軍可是在三年多的內戰中,擊敗了人數多於己方、裝備也更為精良的國民黨軍,是一支取得完全勝利的部隊。


  可是,當中國正式投入戰爭後,才發現美軍就像是一塊啃不動的硬骨頭。美軍在一九五零年十月抵達鴨綠江附近,之後不久冬季便降臨了。從南方地區驟然投身戰爭的共軍士兵,很多人卻連冬季服裝都沒有,就直接搭著火車投入戰場。共軍採取潛伏作戰的策略,持續堅守戰壕,等到破曉時分才發動攻擊,和美軍展開游擊戰,可是缺乏裝備,被凍死的士兵數以千百計。


  有時候甚至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美軍喝完早上的咖啡,想要看看後勤的補給狀況如何的時候,卻發現潛伏的士兵全部凍死在補給點的外圍。那些凍死的士兵既沒有物資、武器也不足,甚至有的只有幾發子彈而已。雖然美軍事先沒有想到中國真的參戰,並受到對方人數驚嚇而節節敗退。但是缺乏重裝備、只能依賴人數和精神來忍受飢苦的中國士兵,不久就被美軍反推回去,韓戰也在各方政治考量下以平手作收。


  但是對中國共產黨而言,韓戰就是一場「減丁」的戰役。


  中國派往朝鮮半島參戰的部隊,據說高達一百三十萬到一百五十萬。官方發佈的死亡人數是十八萬人陣亡,但是作者認為實際人數應該要高出許多倍。在這些死者當中,也有相當重要的人物,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毛澤東一共生下兩男兩女,但是次子毛岸青患有嚴重的精神病,所以毛澤東早早就選定了長子毛岸英做為自己的接班人。


  毛岸英在十四歲時前往莫斯科留學,並沒有參加日中戰爭和國共內戰,回國後擔任國營企業的幹部,但是韓戰爆發後便以司令部參謀的身份從軍。沒想到卻遭到美軍轟炸而死。根據相關人士的回憶錄所述,當時毛岸英違反司令部「嚴禁煙火」的規定,在鐵鍋裡炒蛋炒飯,結果被美軍注意到他的炊煙。


  現在中國的網路上,經常把十一月二十五日稱為「蛋炒飯節」;網友呼籲大家要在這一天來吃蛋炒飯,要好好地「慶祝一下」。


  作者認為,如果毛岸英沒有在這一天炒蛋炒飯,活下來繼承父親的權力,中國大概會變成北韓一樣獨裁貧窮的國家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和臺灣以及外國之間,總計發生了九次戰爭。分別是韓戰(一九五零至一九五三年)、八二三砲戰(一九五八年)、中印國境糾紛(一九六二年)、珍寶島事件(一九六九年),以及和越南在陸地、海上展開的數次戰役。儘管關於戰爭的次數是根據對軍事行動的定義而異、見仁見智。但是中國媒體普遍都採用「九次戰爭」這個數字。


  這些戰爭幾乎都是在毛澤東時代爆發。乍看之下是中國為了對外擴張領土的戰爭,可是中國在這些戰爭中,沒有取得一絲一毫的領土。事實上,這跟中國內部的權力鬥爭才是緊密相連。


  首先講到珍寶島事件,這其實跟毛澤東要在國內打倒劉少奇、鄧小平一派,將軍隊統整為一脫離不了干係。再來是中印國境衝突,這場戰爭後來以中國軍隊補給不足、自行撤退作收(筆者:近幾年也是如此),但是真正的目的其實是要凸顯出印度總理尼赫魯的無能,從而在國際社會間留下毛澤東是強而有力的領導者形象。至於一九七四年和越南的領土糾紛,中國也佔領了西沙群島的好幾個島,但是在跟越南談判後,又歸還了大部分島嶼。


  作者認為,最令人無解的大概要數一九七九年二月的入侵越南了。到這時候為止,中國一直都在援助越南,可是卻突然翻臉發起進攻。



關於這點有很多說法,一般的論點是,中國的目的是要幫助柬埔寨。


  越南在一九七九年一月攻陷了柬埔寨的首度金邊,樹立了韓桑林政權。柬埔寨向中國求助,中國下令越南自柬埔寨撤退,但是越南卻充耳不聞。於是,中國對越南發動所謂的「懲越戰爭」(一九七九年中越戰爭),意思就是自認以家長身份自居,要懲罰身為「小孩」的越南


  另一個理由是:一七九八年底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議(三中全會)上,鄧小平派獲得勝利,決定了「改革開放」作為關鍵字和日後的大政方針。


  一來中國對外開始要倒向美方陣營,越戰讓美國深陷泥沼,而越南又是蘇聯的小弟。打擊越南向國際社會表明「我們將站在美國這一邊」。內政方面,中國還深陷在文革所引發的混亂中。當時的中國軍隊的人數遠遠超過規定員額,很多部隊處在幹部比士兵還要多的狀況。在文革中,地方政府辦公機構、學校都遭到破壞,一片凋零殘破,只好派遣軍隊幹部前去,將這些部門置於軍事管理下,然後這些產生空缺的部隊裡再拔擢出新的幹部;接下來又發生別的混亂,於是再派遣新的幹部前去,如此周而復始……。


  然而,當文革結束後,軍管也跟著終結,所有幹部回歸原本的建制;不只如此,那些在文革中失勢的幹部也要回到崗位上。如此一來,同一單位的幹部人滿為患,一個團裡有五個團長、六個政委,整個指揮系統亂七八糟。更糟糕的是,整體軍隊已經有十年沒有好好訓練過。


  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為了重整軍隊,也為了建立拔擢自己親信和部下需要的功勳,他需要一場戰爭。因此這場戰爭,其實也是為了達成內部目標才發起的。因為中國問題而捲入戰爭的越南,其實相當的可憐。



  發動戰爭其實還有另一個理由,鄧小平不僅要進行改革開放,也為了順利實行而終結「先軍政治」。


  甚麼是「先軍政治」?作者在第五章開頭解釋是:基本上由軍人來掌政,政治家幾乎全體都是軍人出身,一切都圍繞著軍隊運轉。在金字塔頂端有毛澤東這個絕對權威的領導者,在他手下則有所謂「十大元帥」,他們主導了中國的外交、內政、經濟政策。作者分析,十大元帥就跟日本自民黨的派閥政治一樣,是根據出身地與出身部隊的平衡而進行配置。



  在十大元帥中有名叫做陳毅的軍人,他雖然擔任外交部長,但還是充滿軍人的色彩。越戰期間的一九六五年,陳毅在某場記者會上,對外國記者如此說:「中國對美國一向不抱幻想,以中國對美國的瞭解,美國一定會發動侵略越南的戰爭,並把戰火燒到中國來。」接著他脫下帽子,露出自己的白髮說:「我等著與美軍交手等了十六年,等到頭髮都白了。」這個回答讓記者大吃一驚,而「中國外交部長是好戰份子」的印象從此深根蒂固。


  與蘇聯發生的軍事衝突、與台灣之間環繞金門的戰鬥、韓戰、與印度的軍事衝突等,全都是發生在一九七一年前。簡單來說,這是一個軍隊最橫行無阻的年代,也是處在先軍政治下,隨時會掀起戰爭的年代。


人民解放軍閱兵儀式

人民解放軍閱兵儀式



  不過,作者也提出還有兩個轉捩點,使得先軍政治被終結;人民解放軍轉而隱於幕後:「林彪事件」以及「天安門事件」。在此筆者就不多作贅述。



  進入鄧小平時代後,中國有了大幅度的轉變,改採所謂「韜光養晦」策略。「韜」指的是刀鞘,「光」則是陽光;「韜光」就是收刀入鞘的意思。「晦」則是陰雲密佈的意思,所以「養晦」就是讓收入鞘內的刀劍,長期處於不露鋒芒的狀態。兩者加在一起,意思就是要保持低姿態、盡量不要那麼顯眼,也不多做挑釁的動作。


  中國有位著名的學者叫李慎之,曾經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副院長,同時也是位研究美國的專家。透過他的回憶錄就可以得知,他在美國成長誕生,之後卻回國成為共產黨員。因為他是美國問題的專家,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以「反美派」之姿,寫下關於美國種種惡劣之處的文章,對美國大加批判。但是鄧小平在一九七九年訪美的時候,卻帶著李慎之一起同行。在飛機上,李慎之的位置就在鄧小平的旁邊。


  那時候,李慎之問鄧小平:「我們為什麼要這麼重視和美國的關係?」鄧小平的回答是:「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跟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但是跟著蘇聯跑的國家都窮了。」這的確鄧小平的政治思想的精髓。


  鄧小平有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作者的解讀是不擇手段,能賺錢就好。可是為了跟美國打好關係,就非得停止輸出革命不可。於是,中國完全放棄了打造世界秩序的野心。


  毛澤東時代,派遣軍隊到處進行「革命輸出」。他不只出資在外國建立共產黨,還找來那些幹部,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日本共產黨也曾派遣幹部到中國,為了準備在日本國內進行武裝起義進行訓練。直到今日仍然存在於尼泊爾、斯里蘭卡的毛派份子,全都是革命輸出的遺產。


  到了鄧小平時代,「韜光養晦」頓時取代了「革命輸出」。可是這套方法遭遇挫折,國內經濟也殘破不堪。因此要依循歐美與日本等西方社會的規則,守護中國才行。


  「韜光養晦」這項中國外交的基礎政策,歷經鄧的時代到江、胡時期,一直持續不衰。




  鄧小平對於擴軍一直抱著否定態度,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他跟海軍司令員劉華清的對話。劉華清是鄧小平的參謀,心腹中的心腹。在內戰初期,曾經有這樣一段插曲:擔任八路軍總司令的鄧小平,他的家人住在司令部附近的村子裡,當鄧家長子誕生的時候,鄧小平每週都要去探望。有次因為大雨沖走河川上的橋樑,於是身材高大的劉華清就揹著矮小的鄧小平度過河川──他們的關係就是如此緊密。


  隨著鄧小平上台,劉曾經多次向鄧進言,指出建造航空母艦的重要性。自從二戰以來各國紛紛投入航空母艦的建造,中國海軍在這方面可說相當落後。鄧小平總是以「時期尚早,現在造了就沒辦法推動改革開放」為由,給他擋了回去。


  在這之後,隨著習近平的登場,中國開始拼命建造航空母艦。習更是高舉「一帶一路」的巨大經濟圈構想,雖然不是輸出革命,卻只是轉換形式輸出中國的價值觀。作者認為,現在中國正再度回歸曾被否定的毛路線,也再次成為世界的搗亂者。






本文選自該書第三章:中國共產黨「演出」的戰爭及第五章前半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呂文想的沙龍
4會員
23內容數
小說動漫電視電影不拘,看完過就會評論。請多指教,閒聊交流很歡迎
呂文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2
由導演麥特.李維斯所執導,羅伯派汀森主演的蝙蝠俠,等待了一年之後,終於在台灣上映了!記得當初還有羅伯打賭拍不好就要轉行去拍藝術型A片的毒誓。記得2020年九月在台灣上映的《天能》不僅是上次對他的大銀幕印象,同時該月也傳出派汀森感染武漢肺炎後暫停拍攝的消息……終於,這個月三號上映了。 以下暴雷:
Thumbnail
2022/03/22
由導演麥特.李維斯所執導,羅伯派汀森主演的蝙蝠俠,等待了一年之後,終於在台灣上映了!記得當初還有羅伯打賭拍不好就要轉行去拍藝術型A片的毒誓。記得2020年九月在台灣上映的《天能》不僅是上次對他的大銀幕印象,同時該月也傳出派汀森感染武漢肺炎後暫停拍攝的消息……終於,這個月三號上映了。 以下暴雷:
Thumbnail
2022/03/16
在2021年完成的紀錄片,講述2019年在香港發生的《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俗稱反送中事件以及隨之而起的運動。2021年7月16日於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本片獲得了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願 對自由的盼望,永不熄滅。
Thumbnail
2022/03/16
在2021年完成的紀錄片,講述2019年在香港發生的《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俗稱反送中事件以及隨之而起的運動。2021年7月16日於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本片獲得了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願 對自由的盼望,永不熄滅。
Thumbnail
2020/11/07
  無雷:雖然從去年看了動畫預告後才看漫畫,不過今天主要是放在改編成劇場版之後的體驗與影響,雖然看過漫畫知道劇情………實際看到還是震撼了!     稍微提一下,由於該作是作為動畫承先啟後的續作,並沒有要對尚未接觸的觀眾交代的意思,強烈建議先看過漫畫或至少看完動畫26集才能知道在演什麼。  
Thumbnail
2020/11/07
  無雷:雖然從去年看了動畫預告後才看漫畫,不過今天主要是放在改編成劇場版之後的體驗與影響,雖然看過漫畫知道劇情………實際看到還是震撼了!     稍微提一下,由於該作是作為動畫承先啟後的續作,並沒有要對尚未接觸的觀眾交代的意思,強烈建議先看過漫畫或至少看完動畫26集才能知道在演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要客觀討論民國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關係,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功夫,當中不但涉及太多「政治正確」的要求,也涉及眾多人物的恩怨情仇。以下嘗試逃避政治審判,從一個組織發展的需要,為國共的離離合合來一個簡潔的速寫。
Thumbnail
要客觀討論民國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關係,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功夫,當中不但涉及太多「政治正確」的要求,也涉及眾多人物的恩怨情仇。以下嘗試逃避政治審判,從一個組織發展的需要,為國共的離離合合來一個簡潔的速寫。
Thumbnail
北伐前的預備。國民黨撃退桂系與滇系的軍閥勢力,控制廣州,其後平定陳炯明的勢力,漸漸鞏固其在廣東的統治。1924年,國民黨的蘇俄的支持下,成立黃埔軍校,由蔣介石擔任校長,成為日後國民革命軍的骨幹。次年,孫中山參與南北和談,但病逝於北京,和談未達成果。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衛擔任主席,北伐如箭在弦。
Thumbnail
北伐前的預備。國民黨撃退桂系與滇系的軍閥勢力,控制廣州,其後平定陳炯明的勢力,漸漸鞏固其在廣東的統治。1924年,國民黨的蘇俄的支持下,成立黃埔軍校,由蔣介石擔任校長,成為日後國民革命軍的骨幹。次年,孫中山參與南北和談,但病逝於北京,和談未達成果。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衛擔任主席,北伐如箭在弦。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946 余華描寫的紅衛兵是這樣的: 於是乎,六零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經過政權輪替的共產黨中國,似乎與二十年前彭明敏的父親彭清靠在台灣看見光復台灣的國民黨中國無甚二致,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946 余華描寫的紅衛兵是這樣的: 於是乎,六零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經過政權輪替的共產黨中國,似乎與二十年前彭明敏的父親彭清靠在台灣看見光復台灣的國民黨中國無甚二致,
Thumbnail
美國遲早會回到CPTPP,台灣現在不加入更待何時?美國和日本等盟邦的亞洲戰略是怎麼長出來的?這篇文章簡單說說歷史,讀者輕鬆看看想想。
Thumbnail
美國遲早會回到CPTPP,台灣現在不加入更待何時?美國和日本等盟邦的亞洲戰略是怎麼長出來的?這篇文章簡單說說歷史,讀者輕鬆看看想想。
Thumbnail
〈韓戰及抗美援朝之中國相關影視作品之符碼〉 影視作品常有涵蓋現當代中國史上歷次重要的戰爭,重啟治癒重大精神創傷的隱喻痕跡,對於電影來說,修復完整的軍裝照是象徵層面上的意義實現,在想像界裡,照片指向照片中主人公的主客體終於複合並平合痊癒,而在更遙遠遼闊的實在界才是作者想要達成的社會矛盾呈現。
Thumbnail
〈韓戰及抗美援朝之中國相關影視作品之符碼〉 影視作品常有涵蓋現當代中國史上歷次重要的戰爭,重啟治癒重大精神創傷的隱喻痕跡,對於電影來說,修復完整的軍裝照是象徵層面上的意義實現,在想像界裡,照片指向照片中主人公的主客體終於複合並平合痊癒,而在更遙遠遼闊的實在界才是作者想要達成的社會矛盾呈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