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因果的眼淚:認知的革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2021年完成的紀錄片,講述2019年在香港發生的《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俗稱反送中事件以及隨之而起的運動。2021年7月16日於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本片獲得了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透過這場第一人稱的紀錄片,我們才得以理解除了日常的媒體與影視、電玩作品之外的香港。在不同的鏡頭、眾多不同職業背景的香港受訪者面前開始敘述這一連串接連發生的事情經過:從有「立場姐姐」之稱;任職於立場新聞同時秉持專業與決心記錄一切的記者何桂藍小姐,一直到上場支援運動的農民陳伯、負責駕駛「家長車」載運與聯繫學生的管理員、彼此支援一起吃住時逐漸產生聯繫的年輕人們……溫暖的感動,不知何時湧上心頭。
說來慚愧,兩年多前曾關注過香港反送中一段時間,不過現在只記得在社群網路上與人謾罵筆戰,倒也沒對香港做出甚麼實質協助,真是慚愧。
不過透過紀錄片,竟能發現當時透過電視網路報導、社群網站的影音與圖片分享還不知道的事情……像是農民阿伯努力保護學生,逃出理工大學居然需要走水溝……被遺忘的像是最小的參加者才10多歲……
面對極權主義的直接壓迫,原本在法治秩序中沉浸在追求無止境的經濟成長的香港社會,似乎覺醒了起來,自動自發組成屬於自己的各類自治團體、聯繫網路還有商店經濟圈。以往只能從縫隙中窺見的活力,似乎全都找到了出口而盡情宣洩。
如果還有人拘泥於傳統史觀與認知灌輸,而不稍稍查閱一下事實演變。將「民族大義」vs「殖民主義」對立的帽子去蓋掉基本的自由、人權;所談論的民主與法治,肯定是假的;肯定不是在乎民意跟權益的秩序。
然而,即使到最後因毫不妥協、手段變本加厲的香港政府;和理非與勇武派合併展開熱情卻有限的半武裝抗爭、無法撼動的法理事實、效果有限的國際制裁……當年大力支持香港人們,被迫移民來到了台灣或是他方,在大選中直接體驗民主的滋味。不曾想有這一天,港臺兩地本來沒有太多交集,卻因為面對共同的敵人、因共通的價值產生聯繫。
願 對自由的盼望,永不熄滅。
avatar-img
5會員
23內容數
小說動漫電視電影不拘,看完過就會評論。請多指教,閒聊交流很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呂文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無雷:雖然從去年看了動畫預告後才看漫畫,不過今天主要是放在改編成劇場版之後的體驗與影響,雖然看過漫畫知道劇情………實際看到還是震撼了!     稍微提一下,由於該作是作為動畫承先啟後的續作,並沒有要對尚未接觸的觀眾交代的意思,強烈建議先看過漫畫或至少看完動畫26集才能知道在演什麼。  
 在經歷十三集動畫Extra Episode加上一部外傳後,這部當年突然爆紅的人類聖經,終於要劃下久違的句點。     (有種莫名惆悵但是不確定想說什麼……)        這次劇情在經過一條陌生的道路及樹林後映入一幢不小的宅邸,以TV動畫第十回的癌末母親寫給女兒「安」的未來生日祝福信作為開頭,
8.90年代的日本動畫總是有著一股調性,與好萊塢不同的是:幾乎沒有旁白、對白敘事前進的同時介紹劇情;標題也不一定在第一時間進入劇情狀況。不過隨著人物行為『演下去』,總會逐漸掌握劇情的重點……大部分啦。     在這部片開場前後,應該不少人跟我一樣都有股疑惑:這部片的主角究竟是誰?海報上的看起來是金
儒學和佛教原來產生過如此嚴重的競爭關係?滿清對於漢人、游牧民族實行不同的雙軌統治?既是「汗」也是「皇帝」,大清統治者究竟是漢人所稱的中華天子,還是偏向騎馬民族的可汗?       在孔子之後一千六百年,出現了儒學家朱熹,以及他的思想形成的朱子學(宋學)。     所謂的朱子學,是指透過遵守「禮」
共產黨在紅軍時代,就已經提出所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紀律規範。三大紀律是指「一切聽從行動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歸公」。八項注意則包含了「說話客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婦女。」他們把這些項目編成歌曲,讓士兵們反覆歌唱。     當時中國處在軍
      作者在封面就開宗明義地說明一個重點:「他們(解放軍)不是中國的軍隊,而是共產黨最高領導人的私人部隊。」本書的重點也就不言而喻,是透過目前已知公開或外洩檔案、新聞報導和日本觀點的歷史文獻為根據,分析目前中國政治內部的複雜環境,尤其是跟中共解放軍有關的部分。   書封   本書的篇章
  無雷:雖然從去年看了動畫預告後才看漫畫,不過今天主要是放在改編成劇場版之後的體驗與影響,雖然看過漫畫知道劇情………實際看到還是震撼了!     稍微提一下,由於該作是作為動畫承先啟後的續作,並沒有要對尚未接觸的觀眾交代的意思,強烈建議先看過漫畫或至少看完動畫26集才能知道在演什麼。  
 在經歷十三集動畫Extra Episode加上一部外傳後,這部當年突然爆紅的人類聖經,終於要劃下久違的句點。     (有種莫名惆悵但是不確定想說什麼……)        這次劇情在經過一條陌生的道路及樹林後映入一幢不小的宅邸,以TV動畫第十回的癌末母親寫給女兒「安」的未來生日祝福信作為開頭,
8.90年代的日本動畫總是有著一股調性,與好萊塢不同的是:幾乎沒有旁白、對白敘事前進的同時介紹劇情;標題也不一定在第一時間進入劇情狀況。不過隨著人物行為『演下去』,總會逐漸掌握劇情的重點……大部分啦。     在這部片開場前後,應該不少人跟我一樣都有股疑惑:這部片的主角究竟是誰?海報上的看起來是金
儒學和佛教原來產生過如此嚴重的競爭關係?滿清對於漢人、游牧民族實行不同的雙軌統治?既是「汗」也是「皇帝」,大清統治者究竟是漢人所稱的中華天子,還是偏向騎馬民族的可汗?       在孔子之後一千六百年,出現了儒學家朱熹,以及他的思想形成的朱子學(宋學)。     所謂的朱子學,是指透過遵守「禮」
共產黨在紅軍時代,就已經提出所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紀律規範。三大紀律是指「一切聽從行動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歸公」。八項注意則包含了「說話客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婦女。」他們把這些項目編成歌曲,讓士兵們反覆歌唱。     當時中國處在軍
      作者在封面就開宗明義地說明一個重點:「他們(解放軍)不是中國的軍隊,而是共產黨最高領導人的私人部隊。」本書的重點也就不言而喻,是透過目前已知公開或外洩檔案、新聞報導和日本觀點的歷史文獻為根據,分析目前中國政治內部的複雜環境,尤其是跟中共解放軍有關的部分。   書封   本書的篇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樹大招風》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犯罪電影,它通過真實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90年代香港的社會現實和人性複雜。電影的緊張敘事和深刻的人物刻畫,使其成為一部不僅僅是娛樂觀眾,更是讓人反思的佳作。對於喜愛犯罪片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無疑是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Thumbnail
兩個多月前的農曆新年假期間,香港地清清靜靜,我特地跑去戲院看《但願人長久》優先場,院內卻差不多full house,有趣有趣 《但》主角一家的基層新移民背景,置於近年的香港屬於比較敏感的議題,但整體其實是一部敏感細膩的半自傳私小說;而且導演第一部長篇作品就自編自導自演(後段一部分),實力不容小覷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3月23日,基本法第23條立法刊憲正式實施,標誌著香港歷經2019黑暴肆虐後,香港各界對堵塞國安漏洞取得了廣泛認同和共識,這將為香港的行穩致遠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同時,回顧第23條立法的過程中,反華組織又極盡巧舌如簧,顛倒黑白之能事,意圖再如2019年阻礙《逃犯條例》通過,重掀亂港之圖謀。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Thumbnail
像《查無此心》這種犯罪懸疑驚悚片,我覺得是香港片商會買的片種呢!想不到在去年HKAFF上映過後,12月尾便直上Netfilx 當時我恰好也在追Netflix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兩套作品也是關於外籍移工(外勞),有點好奇只是偶然,還是有甚麼特殊原因令台灣人越來越關注這個議題呢? (下有劇透)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樹大招風》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犯罪電影,它通過真實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90年代香港的社會現實和人性複雜。電影的緊張敘事和深刻的人物刻畫,使其成為一部不僅僅是娛樂觀眾,更是讓人反思的佳作。對於喜愛犯罪片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無疑是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Thumbnail
兩個多月前的農曆新年假期間,香港地清清靜靜,我特地跑去戲院看《但願人長久》優先場,院內卻差不多full house,有趣有趣 《但》主角一家的基層新移民背景,置於近年的香港屬於比較敏感的議題,但整體其實是一部敏感細膩的半自傳私小說;而且導演第一部長篇作品就自編自導自演(後段一部分),實力不容小覷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3月23日,基本法第23條立法刊憲正式實施,標誌著香港歷經2019黑暴肆虐後,香港各界對堵塞國安漏洞取得了廣泛認同和共識,這將為香港的行穩致遠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同時,回顧第23條立法的過程中,反華組織又極盡巧舌如簧,顛倒黑白之能事,意圖再如2019年阻礙《逃犯條例》通過,重掀亂港之圖謀。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Thumbnail
像《查無此心》這種犯罪懸疑驚悚片,我覺得是香港片商會買的片種呢!想不到在去年HKAFF上映過後,12月尾便直上Netfilx 當時我恰好也在追Netflix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兩套作品也是關於外籍移工(外勞),有點好奇只是偶然,還是有甚麼特殊原因令台灣人越來越關注這個議題呢? (下有劇透)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