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然與生命奧秘而畫: 江賢二回顧展(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認為我的繪畫內容其實很單純,很傳統。我所感興趣的也是那些基本的人性與生命的奧秘。」(I consider my paintings to be very simple and traditional. What interests me is the basic human spirit and the mystery of life.) --江賢二
《故鄉》 (Home 98-02) (1997-1998)

《故鄉》 (Home 98-02) (1997-1998)


|歸來:對原鄉故土與世界、
殷殷切切的檢視與關懷

父親年邁體衰、促使長年旅外的江賢二動身飛回臺灣探視老父。踏上久別重逢的故土,以來自異邦的原鄉人的心情與視角細細檢視吟味臺灣的一切--江賢二對於傳統廟宇中的種種特別有感。他回憶道,在西方人的世界裡生活與旅行時,他是那種一看到教堂便會踏進去的人;回到臺灣、自然而然地是一看到廟宇也想入內一探究竟。臺灣古老廟宇中的點點香火、肅穆莊嚴的氛圍、參拜信眾若有所思的虔誠身影、眾神散發出深不可測的靈光... 廟宇中的吉光片羽,成為藝術家畫筆下的靈感與情感來源,一連串的《百年廟》系列畫作,江賢二像是個敏銳善感、認真虔敬的觀察者兼修行者,他謹記廟宇中無盡幽微裡發散的靜謐暖光,將廟宇裡感受與目睹的光景、轉化成溫熱又靈動的抽象畫面,靜靜撫慰觀畫者的內心...

《百年廟》(Hundred Year Temple 98-22) (1998)多幅百年廟系列中,我個人最鍾愛這幅--畫面中的元素,引我想起老家祠堂被長年香火燻黑的牆面、神案上不滅的燭火、奶奶拜神的背影...

《百年廟》(Hundred Year Temple 98-22) (1998)多幅百年廟系列中,我個人最鍾愛這幅--畫面中的元素,引我想起老家祠堂被長年香火燻黑的牆面、神案上不滅的燭火、奶奶拜神的背影...

《對永恆的冥想》(Meditation of Eternity 01-01) (2001)畫中「人道」、「慈悲」、「真理」、「愛」、「寬容」等中英字樣漂浮錯落,展現藝術家對世界仍抱有滿滿的殷切關懷。

《對永恆的冥想》(Meditation of Eternity 01-01) (2001)畫中「人道」、「慈悲」、「真理」、「愛」、「寬容」等中英字樣漂浮錯落,展現藝術家對世界仍抱有滿滿的殷切關懷。

2001年9月11日,兩架被恐怖份子脅持的客機直直撞入紐約雙子星大樓,瞬間崩毀了繁榮強盛的象徵與中心,全世界都驚呆了,人們開始止不住對和平、真理、奮鬥價值等等信心動搖,膽顫心寒的恐怖與失落心理,從這一個駭人的傾倒開始漫開至全世界,大家都很脆弱無助。算是個資深紐約客的江賢二,想必對這撼動與改寫全球歷史的事件深有所感,他為此創作了《對永恆的冥想》系列共七幅,以宇宙星雲圖像、時而直接嵌入中英詞彙與語句,傳達他對這讓人失望透頂的世界,仍衷心持有的省思、期勉與冀望。

《巴黎聖母院》(Norte Dame de Paris 14-21) (2014)

《巴黎聖母院》(Norte Dame de Paris 14-21) (2014)


|遠方:對神祕與生命意義的、叩問與探求

資深紐約客的江賢二,其實在離鄉遠渡重洋深造的第一步是落在法國巴黎。1967年,他與新婚妻子同赴巴黎,但他們的巴黎學習生活並不順利,旅法隔年春天,巴黎學運「五月風暴」席捲全花都、這使得夫妻倆的經濟陷入困境,轉而選擇赴美國紐約發展、這一轉身落腳就是三十餘載--江賢二積極潛心藝術創作、愛妻范香蘭則經營起服裝事業,兩人的兩個女兒先後誕生,一家人在美國紮根落戶。

但江賢二內心對那個60年代末未竟的巴黎夢,沒有完全忘卻。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80年代初,江賢二重新踏上巴黎數回、在拉丁區租一間工作室,深刻探問自己的內心、尋求心靈被啟發的機會。這一段深刻的心靈探尋之路,從《巴黎聖母院》、《遠方之死》、《廊香教堂》等系列,可以窺知。

《遠方之死》(Death in the Distance 83-03) (1982-1983),一具棺木、一半光明、一半黑暗;雪白十字架立於黑暗的遠處、清楚卻渺小。

《遠方之死》(Death in the Distance 83-03) (1982-1983),一具棺木、一半光明、一半黑暗;雪白十字架立於黑暗的遠處、清楚卻渺小。

《廊香教堂》(Ronchamp 03-01) (2003)

《廊香教堂》(Ronchamp 03-01) (2003)



江賢二畫作中,以教堂為題材的不少。2002年,他在完成一趟橫跨了法國、瑞士與德國的歐遊後,將旅途中拜訪過的法國廊香教堂畫成一系列,左圖即為系列其一。柯比意極簡洗鍊的現代主義建築,江賢二以自己的抽象畫筆呈現。




這幅,是整個回顧展中,江賢二最早期的作品--《淨化之夜》(Transfigured Night 65-20) (1965),由其母校師大美術系典藏提供。

這幅,是整個回顧展中,江賢二最早期的作品--《淨化之夜》(Transfigured Night 65-20) (1965),由其母校師大美術系典藏提供。

|初心:淨化之夜--畢生創作核心、也是一貫的目的

《淨化之夜》(Transfigured Night 87) (1987)

《淨化之夜》(Transfigured Night 87) (1987)


走到整場展覽最後一個part,回到藝術家創作生命之最初與最新--這個色調極暗的空間,馬勒的交響樂章隱隱低調地循環播送。牆上畫作並不多、共通點是畫面皆是低限度的極簡調性、有的還被名作以「無題」;而距今歷史最久遠的一幅、也是他現存作品中還健在的「最高齡」、是其母校師大美術系留存的--《淨化之夜》。

江賢二年少學生時期的多數創作,許久前已在一場水患中淹掉而再也不復存,僅能從過去參加一些聯展時被拍下的珍貴黑白老照片中、窺見少時創作的樣貌。展覽中師大提供的這幅,還是因為美術系學生畢業時被系上規定每人都要留下一作品放學校、才幸運地被完好保留至今。自承早期深受20世紀初期表現主義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Klee)與瑞士雕塑大師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影響的他,那份影響或多或少地能在這個空間中的較早期作品裡被看見。

《對永恆的冥想》(Meditation on Eternity 01-11) (2011)

《對永恆的冥想》(Meditation on Eternity 01-11) (2011)

走過綿長的人生歲月,年少時忙於經商的父親不常在身邊、母親又在自己十一歲時就早逝、難免多愁,讀中學時便早早與自己立下必終生踏上藝術之路的約定。大學畢業未久後便展開漂泊異鄉經年的藝術學習與探求歷程、輾轉於不同的國度與城市裡創作與生活。不變的是,終其一生相信藝術可以淨化這個世界的理想、也是理念--以荀白克1899年創作的弦樂六重奏曲《淨化之夜》(另有譯名「昇華之夜」)為靈感與標題、江賢二在五十五年的創作路上摸索、轉換與發展過多個不同風格的創作系列;但始終持續創作至今的系列只有一個,就是「淨化之夜」。這樣的他,無疑是個藝術路上的修行者,多數時間他專注向內觀省,卻也不忘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也是信仰)、用藝術創作對這個世界發出關懷與愛的提醒。

坦然觀照自己、也面對這個世界--江賢二為自然與生命奧秘而畫,而自然與生命奧秘,也從他的眼、他的心、他的畫筆,就此生動、深刻、好懂了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iane Yang的沙龍
100會員
149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Diane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4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5月11日貴賓預展日、5月12~14日開放給大眾購票參觀。主辦方為Art Assembly、「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 台北當代」是旗下首個藝博會品牌。今年一掃疫情連續干擾的陰霾,帶著90家畫廊回歸疫情前的盛況.
Thumbnail
2023/05/14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5月11日貴賓預展日、5月12~14日開放給大眾購票參觀。主辦方為Art Assembly、「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 台北當代」是旗下首個藝博會品牌。今年一掃疫情連續干擾的陰霾,帶著90家畫廊回歸疫情前的盛況.
Thumbnail
2022/11/26
不跟隨、也不刻意帶頭創造流行;不去多想趨勢、沒有所謂的「過時」的概念,希望品牌生產販售出去的每一件產品,能成為顧客生命中的美好記憶、陪伴擁有與使用minä perhonen的每個人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長長久久向前走,而不是過季就丟。這位自謙不完美、人生中有缺陷有遺憾;不擅長短跑、但非常有耐力及熱情好好長
Thumbnail
2022/11/26
不跟隨、也不刻意帶頭創造流行;不去多想趨勢、沒有所謂的「過時」的概念,希望品牌生產販售出去的每一件產品,能成為顧客生命中的美好記憶、陪伴擁有與使用minä perhonen的每個人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長長久久向前走,而不是過季就丟。這位自謙不完美、人生中有缺陷有遺憾;不擅長短跑、但非常有耐力及熱情好好長
Thumbnail
2022/11/20
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開展第一天我就迫不急待去看了。時隔一個月,看展時的悸動與驚艷依然在腦海心頭久久迴盪、念念不忘... 皆川明的美好設計,現在起直到2023年2月19日,走一趟高雄市立美術館,置身涵蓋一到二樓的展間,就可以深度認識這位超過大半生醉心於設計、至今依然在崗位上兢兢業
Thumbnail
2022/11/20
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開展第一天我就迫不急待去看了。時隔一個月,看展時的悸動與驚艷依然在腦海心頭久久迴盪、念念不忘... 皆川明的美好設計,現在起直到2023年2月19日,走一趟高雄市立美術館,置身涵蓋一到二樓的展間,就可以深度認識這位超過大半生醉心於設計、至今依然在崗位上兢兢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一年小變、五年大變,每每再度拜訪,嶄新的街道和另一種全新的風格; 前輩早年從工作時期,因公家單位和個人興趣使然,得以結合工作和興趣
Thumbnail
一年小變、五年大變,每每再度拜訪,嶄新的街道和另一種全新的風格; 前輩早年從工作時期,因公家單位和個人興趣使然,得以結合工作和興趣
Thumbnail
這裡是最貼近藝術家蔣友柏-Demos Chiang 藝術創作的搖滾區,由工作室裡的夥伴們,帶大家一起欣賞豐富精彩的藝術作品。 歡迎按讚、追蹤、留言與我們交流分享心得。 文章轉載自: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https://www.cafa.com.cn/cn/opinion
Thumbnail
這裡是最貼近藝術家蔣友柏-Demos Chiang 藝術創作的搖滾區,由工作室裡的夥伴們,帶大家一起欣賞豐富精彩的藝術作品。 歡迎按讚、追蹤、留言與我們交流分享心得。 文章轉載自: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https://www.cafa.com.cn/cn/opinion
Thumbnail
2020年,北師美術館辦了「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那次展覽讓我認識好多過去完全不知道、活躍於日治時期台灣的畫家。2021年底,北師美術館又辦了「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以光為名,回應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創立,透過藝術,呈現當時的人如何懷抱勇氣,追尋那份覺醒
Thumbnail
2020年,北師美術館辦了「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那次展覽讓我認識好多過去完全不知道、活躍於日治時期台灣的畫家。2021年底,北師美術館又辦了「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以光為名,回應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創立,透過藝術,呈現當時的人如何懷抱勇氣,追尋那份覺醒
Thumbnail
陳聖頌不算多話的人,可說起眼裡有光的事物,卻又是充滿著熱情,那些能讓他滔滔不絕的話題,總隱含著豐沛的原鄉情懷,是他所珍惜的片刻、寄情的過往。但這些感受並非一直都這麼清楚,那是在念舊、重感情,又如此細膩的性格,隨著年紀的漸長,時間與空間的延綿,才變得如此濃烈。從事抽象繪畫表現已超過四十年的他,每一時期
Thumbnail
陳聖頌不算多話的人,可說起眼裡有光的事物,卻又是充滿著熱情,那些能讓他滔滔不絕的話題,總隱含著豐沛的原鄉情懷,是他所珍惜的片刻、寄情的過往。但這些感受並非一直都這麼清楚,那是在念舊、重感情,又如此細膩的性格,隨著年紀的漸長,時間與空間的延綿,才變得如此濃烈。從事抽象繪畫表現已超過四十年的他,每一時期
Thumbnail
一個午後LINE傳來莫名的加友訊息,她說曾在某本刊物上看到我的專欄文,覺得很有共鳴,就記住了我,沒想到兩年後偶然在群組活動看到熟悉的名字,雖不確定但還是貿然加了朋友。我其實早忘了她指的是哪篇文章?直到她煞有其事地翻拍給我看,當時的回憶瞬間湧起.....於是,把當初的稿件又重新整理刊出~繼續尋找有緣人
Thumbnail
一個午後LINE傳來莫名的加友訊息,她說曾在某本刊物上看到我的專欄文,覺得很有共鳴,就記住了我,沒想到兩年後偶然在群組活動看到熟悉的名字,雖不確定但還是貿然加了朋友。我其實早忘了她指的是哪篇文章?直到她煞有其事地翻拍給我看,當時的回憶瞬間湧起.....於是,把當初的稿件又重新整理刊出~繼續尋找有緣人
Thumbnail
這些藝術家們很多因為貧困、病弱、政權,就這麼撒手而歸;但在他們有限的生命裡,他們不受限於環境的壓迫,只是拼命地想傳達他們眼中的世界,心裡的答案。 那當代的我們呢? 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後,我們還能追求什麼呢? 口腹之慾與物質享受之外,我們可曾發揮所長盡其在我了嗎?
Thumbnail
這些藝術家們很多因為貧困、病弱、政權,就這麼撒手而歸;但在他們有限的生命裡,他們不受限於環境的壓迫,只是拼命地想傳達他們眼中的世界,心裡的答案。 那當代的我們呢? 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後,我們還能追求什麼呢? 口腹之慾與物質享受之外,我們可曾發揮所長盡其在我了嗎?
Thumbnail
經歷過流產、罹患卵巢癌、喪父,然後癌症又復發,塩田千春可說是一位不斷地面臨生死交界、將生活中未知方向的種種恐懼,轉化為創作力量的藝術家。 2021年正值許多國家仍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時,她不畏疫情的危險仍親自帶著工作人來臺策展,像是在不安的局勢之中,為臺灣人帶來一股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經歷過流產、罹患卵巢癌、喪父,然後癌症又復發,塩田千春可說是一位不斷地面臨生死交界、將生活中未知方向的種種恐懼,轉化為創作力量的藝術家。 2021年正值許多國家仍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時,她不畏疫情的危險仍親自帶著工作人來臺策展,像是在不安的局勢之中,為臺灣人帶來一股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谷底無光,知名藝評家雖樂見江賢二幽冥煉劍,但也誠實地告訴他前方必坎坷難行,固執的江賢二果然迎來三十年看不見道路的孤苦。為了衝破混沌,他在半個地球間數次遷徙,而生命給他的禮物,是讓他再走一遭出生之地,台灣。
Thumbnail
谷底無光,知名藝評家雖樂見江賢二幽冥煉劍,但也誠實地告訴他前方必坎坷難行,固執的江賢二果然迎來三十年看不見道路的孤苦。為了衝破混沌,他在半個地球間數次遷徙,而生命給他的禮物,是讓他再走一遭出生之地,台灣。
Thumbnail
「我認為我的繪畫內容其實很單純,很傳統。我所感興趣的也是那些基本的人性與生命的奧秘。」坦然觀照自己、也面對這個世界,江賢二為自然與生命奧秘而畫,而自然與生命奧秘,也從他的眼、他的心、他的畫筆,就此生動、深刻、好懂了起來。
Thumbnail
「我認為我的繪畫內容其實很單純,很傳統。我所感興趣的也是那些基本的人性與生命的奧秘。」坦然觀照自己、也面對這個世界,江賢二為自然與生命奧秘而畫,而自然與生命奧秘,也從他的眼、他的心、他的畫筆,就此生動、深刻、好懂了起來。
Thumbnail
「我想是誠摯的美,還有自然與生命的奧秘讓我不停地畫下去。」(It is the beauty of sincerity and the enigma of life and nature that kept me painting.)--江賢二 (Paul Chiang, 1942- )
Thumbnail
「我想是誠摯的美,還有自然與生命的奧秘讓我不停地畫下去。」(It is the beauty of sincerity and the enigma of life and nature that kept me painting.)--江賢二 (Paul Chiang, 1942-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