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行車環島,我的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年10月左右,為什麼暖蛇「在」騎自行車環島?
註:我不是用「要」,而是描述一個環島的事實。接下來我要將「事實」給予我的「詮釋」,再附上我的「觀點」。
我大約是2016年知道暖蛇共學團小學一年級的開學儀式:整團自行車環島。它是非常特殊的開學儀式,環完一圈台灣,要25~35天!
大約在2019年1月時,我的觀點是:團體單車環島是團體熟成加速器。它的重點不是騎車也不是環島,而是24小時數日連續的相處再一起。因為沒有時間跟空間躲藏,所以"有機會"看得到同伴內心無法隱藏的一面。(我覺得也有可能看不到啦~) 連續20幾天24小時的相處,大人及小孩一定會面臨情緒失控數次的狀況,也一定會因此發生衝突。當一個團體,每天都有進度要進行,如何"誠實"地溝通協調,就顯得重要。而“進度”一詞,是假議題。旅行中的車票不能輕易變更。預付訂金的住宿也難變更。我們面對需要溝通的時候,可不可以"及時"誠實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2019年10月,我有了更多案例可以補充我的觀點。
當小孩說:不騎了,要上保母車。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尊重小孩的決定需要建立在了解小孩之上,大人以真誠關心的態度去問:為什麼?真的不騎了嗎?有發生什麼事嗎?不適宜的尊重是當小孩的YES MAN;合宜的尊重是了解小孩背後的脈絡。
引用:《愛的藝術》如果不了解一個人,就不能尊重它,照顧和責任,如果不以了解做導引,就是盲目的。
我的女兒大約是5歲多開始騎兩輪自行車,我陪她從3公里的路程開始練習。現在她6歲多已經可以騎10幾公里。但是,暖蛇的孩子們騎車環島,所有人要面對的是彼此不同的價值觀,在旅程中無所遁形。有時候是孩子們的衝突;有時候是大人與小孩的衝突;又有時候是大人間的衝突。騎車的能力並不是這趟旅程的重要目的。
同伴內心無法隱藏的一面,可能是潛意識、匿名權威,或是大人的非理性應對模式。我認為,非理性應對模式,可能出現在身心疲憊的時候。
引用:《愛的藝術》(P.137) 絕大部分的人的「衝突」實際不是真正的衝突,而是企圖避免真正的衝突。這種人僅在瑣細的和膚淺的事情上表示意見不合,因之從本性上他們就沒有辦法得到問題的澄清和解決。兩個人之間的真正衝突--不是為了掩蔽或投射,而是體驗問題的深刻的內在真相---絕不是毀滅性的。這種衝突導致澄清,它們會產生出情感的淨化,從這個淨化中,兩個人浮昇出來,帶著比原先更多的知識與力量。
我非常喜歡上面這段話,而讓團體的成員明白「真正衝突」不是毀滅團體的,而是讓我們體驗真實內在。
avatar-img
9會員
28內容數
2022那一年,女兒跟太太及騎自行車環島,我跟兒子開車相隨。 2024年,全家都下去騎車,我們用35天繞台灣一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lueglu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2019年底時,我跟幾位朋友 進行一個教育議題的辯論: 教育事業營利,對教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前言:會寫這篇是因為我看了《民主式經濟的誕生》一書,我嘗試把它與教育連結。 我最近遇到衝突或挫折時,腦子都會浮現一句話:「人是否準備好要獨立?」
關係的存有當中的第八章、第十章,給我帶來許多對於教育及組織的實踐面向的啟發。 「教育的基本目標在於提升參與關係過程的潛力----從在地開始,直到全球」   「當教育能專注於關係而不只把焦點放在個人身上時,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可能性世界。(中略) 我們還可追問:我們想為未來創造什麼樣的世界---就本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2019年底時,我跟幾位朋友 進行一個教育議題的辯論: 教育事業營利,對教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前言:會寫這篇是因為我看了《民主式經濟的誕生》一書,我嘗試把它與教育連結。 我最近遇到衝突或挫折時,腦子都會浮現一句話:「人是否準備好要獨立?」
關係的存有當中的第八章、第十章,給我帶來許多對於教育及組織的實踐面向的啟發。 「教育的基本目標在於提升參與關係過程的潛力----從在地開始,直到全球」   「當教育能專注於關係而不只把焦點放在個人身上時,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可能性世界。(中略) 我們還可追問:我們想為未來創造什麼樣的世界---就本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環島ing 9/11 Day5:苗栗白沙屯-台中外埔32k 今天從早上起床到出發前沒有再提要回家的事 睡前討論著今天想要搭夥伴的汽車,因為今天要坐車的孩子比較多,點點一邊畫畫一邊說他想一下 最後決定今天要騎 在住宿點裝好4℃的冰水,出發 事情: *出發前點點看著自己的雙手說不想要手變
Thumbnail
環島ing Day4:新竹香山-苗栗白沙屯34k 早上醒來第一句話,我想要回家了 討論後只想住到第六天 覺得在外面住太久,想家了 今天想要我能騎機車載他,跟夥伴協調後今天我們一起騎噗噗出發 還多載了另一個也不想騎車的孩子 *出發第一站吃冰去,兩孩都很滿足 *第一次在搖滾區陪伴別人的孩子完成
Thumbnail
這個夏天,我們帶孩子們去了花蓮一趟。從車程中的小插曲,到遠雄海洋公園的冒險旅程,以及賞鯨之旅,每一個瞬間都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聆聽,這些美好的經驗將成為我們的寶貴資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旅遊方式,有些人靠著雙腳走遍天下,而我選擇騎車一路走,畢竟走路太慢,搭車太快,騎車剛好。不一定能上山下海,但還可以浪跡天涯。這是我單車環大陸的啟程紀錄,也摘要了旅途上一些有趣露營經驗。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Thumbnail
一直到下午三點左右,我都還在猶豫晚上落腳的地方,到底是繼續待在天氣較好的靠海的台11線,還是騎上風景優美的玉長公路,翻過海岸山脈,去看看靠山的台9線的樣子呢? 好不容易下了決定,卻偶然遇見一對母女,讓我的環島旅程又多了一種交通工具,也讓我的路線又大幅修改了一次。
Thumbnail
環島途中遇到人家送我東西,實在不知道該收還是不該收⋯⋯但當然我還是會收下對方心意,再把東西寄回家,以免增加負擔。 這天騎乘距離雖不長,但遇到很強的落山風,吹得我身心俱疲,只能慶幸風是由側面來,而不是正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環島第一天,我就選擇搭火車。這是寒流首日,一早下著大雨,陽明山甚至下雪了。 我在路上逐漸想清楚,自己環島想要的是什麼,因此只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行了,並沒有執著必須自己騎完全程。
Thumbnail
適逢寒假期間,藉著南下出差辦事之故,帶著妻小順勢安排一趟環島旅行,之前曾有過兩次(西→東、東→西)七天六夜的島內周遊,只不過這一回交通工具由私家小車改成撘火車(普悠瑪+新自強號),女兒長大了不僅該分擔行李重量、認識搭乘火車的進出方式,同時讓孩子體會另一種國民旅遊的通勤工具。 Day 1 - 港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環島ing 9/11 Day5:苗栗白沙屯-台中外埔32k 今天從早上起床到出發前沒有再提要回家的事 睡前討論著今天想要搭夥伴的汽車,因為今天要坐車的孩子比較多,點點一邊畫畫一邊說他想一下 最後決定今天要騎 在住宿點裝好4℃的冰水,出發 事情: *出發前點點看著自己的雙手說不想要手變
Thumbnail
環島ing Day4:新竹香山-苗栗白沙屯34k 早上醒來第一句話,我想要回家了 討論後只想住到第六天 覺得在外面住太久,想家了 今天想要我能騎機車載他,跟夥伴協調後今天我們一起騎噗噗出發 還多載了另一個也不想騎車的孩子 *出發第一站吃冰去,兩孩都很滿足 *第一次在搖滾區陪伴別人的孩子完成
Thumbnail
這個夏天,我們帶孩子們去了花蓮一趟。從車程中的小插曲,到遠雄海洋公園的冒險旅程,以及賞鯨之旅,每一個瞬間都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聆聽,這些美好的經驗將成為我們的寶貴資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旅遊方式,有些人靠著雙腳走遍天下,而我選擇騎車一路走,畢竟走路太慢,搭車太快,騎車剛好。不一定能上山下海,但還可以浪跡天涯。這是我單車環大陸的啟程紀錄,也摘要了旅途上一些有趣露營經驗。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Thumbnail
一直到下午三點左右,我都還在猶豫晚上落腳的地方,到底是繼續待在天氣較好的靠海的台11線,還是騎上風景優美的玉長公路,翻過海岸山脈,去看看靠山的台9線的樣子呢? 好不容易下了決定,卻偶然遇見一對母女,讓我的環島旅程又多了一種交通工具,也讓我的路線又大幅修改了一次。
Thumbnail
環島途中遇到人家送我東西,實在不知道該收還是不該收⋯⋯但當然我還是會收下對方心意,再把東西寄回家,以免增加負擔。 這天騎乘距離雖不長,但遇到很強的落山風,吹得我身心俱疲,只能慶幸風是由側面來,而不是正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環島第一天,我就選擇搭火車。這是寒流首日,一早下著大雨,陽明山甚至下雪了。 我在路上逐漸想清楚,自己環島想要的是什麼,因此只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行了,並沒有執著必須自己騎完全程。
Thumbnail
適逢寒假期間,藉著南下出差辦事之故,帶著妻小順勢安排一趟環島旅行,之前曾有過兩次(西→東、東→西)七天六夜的島內周遊,只不過這一回交通工具由私家小車改成撘火車(普悠瑪+新自強號),女兒長大了不僅該分擔行李重量、認識搭乘火車的進出方式,同時讓孩子體會另一種國民旅遊的通勤工具。 Day 1 -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