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街頭生存指南:城市狹縫求生兼作樂的第一堂課 | 每個人都要知道的城市縫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街頭百態赤裸裸地被群眾盡收眼底,幾乎無處可躲。相較之下,街頭上的需求卻又太過隱形,難以在片刻接觸後就快速理解。街上的人們就如同每一個平凡又獨立的你我,擁有各自苦惱、可恨,與可愛之處。


raw-image

書名:街頭生存指南:城市狹縫求生兼作樂的第一堂課

作者: 人生百味

出版社:行人

出版年:2017

  高中的某堂輔導課上,老師曾問了我們,如果有一天被迫流浪,要去哪裡找吃的?要住哪裡?從來不知饑饉的感受是什麼的我,很天真地說:「肚子餓就去參加大胃王比賽呀。」


  雖然當時大胃王比賽風行,但若照著我自己說的做,恐怕很快就會餓死了吧。至於晚上要睡哪裡,當時的我還真想不到哪裡是我可以接受的、舒適的地方。


  如此想來,那些偶然在街頭、在地下道相遇的街頭生存者們,又是如何取得生存所需的物品的呢?


  《街頭生存指南:城市狹縫求生兼作樂的第一堂課》這本書的目的,即是向讀者揭露街頭生存者生活面貌的一小角,期望藉由增進對他們的理解,破解迷思外,也在每個人的能力範圍內,給他們更多的空間


  這本書雖然有倡議,卻完全沒有濫情的感覺,而是充滿理性的同理。在感動與理解之間,做了十分好的平衡,看似插科打諢的文字,卻有生命最真實的重量。


  雖然頁數只有一百出頭,字數也不多,卻能夠以輕盈輕鬆的方式,重塑我對這個世界、街頭生存者們的想法,以本書的目的來說,真的十分優秀。


  只要是人,生理需求大多大同小異,本書以食、水源、住處,到工作、交友、休閒(是的,你沒看錯)等各個面向,帶我們進入在同一個城市裡,截然不同的生活圈。


  儘管各個生理需求的選擇有限,自然還是有各樣缺點和好壞的,書裡十分有趣地將每項資源以五角雷達圖的評選方式,使街頭生存者們利用的資源也立體了起來。


  比如說,大部分的街頭工作者們都會去工作。而在所有的工作裡,舉牌是投資報酬率最差的一項工作,既辛苦收入又微薄;工地工作雖然繁重,收入相對比較高一些;街賣即使光顧的人數差強人意,卻能滿足社交需求。


  而街頭生存者們一致推薦的工作,非宮廟繞境的走路工莫屬啦!除了工資外,還有廟方或信徒提供的免費便當,幸運的話,還能睡在能夠遮風避雨,甚至有冷氣的香客大樓,也能順便求得神明保佑呢。因此許多街頭生存者,手邊都有全台重要宮廟活動的行事曆,這點真的超級有趣的!


  只是,能夠接受街頭生存者的工作通常十分不穩定,當單位剛好沒有缺工,街頭工作者們只能選擇在街頭上休息。看著街頭工作者在大白天裡補眠,不明白其中緣由的大眾,又加深了街頭工作者們好吃懶做的負面刻板印象。


  而閱讀第一篇「食物」資源的主題,我才知道在所有資源中,食物是最容易取得的東西了,甚至在比較繁忙的地點(例如北車),資源還有過剩、分配不均的問題。


  同情和同理之間的分別,時常讓人困惑,但這本書給了我十分明確的分野。同理即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理解上,並試圖以對方的角度,去看待、接受他們的世界。

  當人們將都市比喻成一片叢林時,卻只將生存法則聚焦在狩獵與競爭:必須成為群體之間的領導,否則只能被歸納成魯蛇,吃著別人剩下的廚餘。但若都市真的是座叢林,採集、種植、合作甚至逃脫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不靠打打殺殺不代表人家是邊緣人!叢林越具備更多元立體的樣貌,便可讓每個獨一無二的生物,無論面臨哪種疑難雜症都有機會存活,不被輕易淘汰。


  我十分喜歡書裡的主要觀點:若我們真的強調要接受各種面向的「多元」,那我們就不該把「在街頭生存」這個選項當成「不正常」的生存方式


  我們不該在追求所謂的多元的同時,卻只認同力爭上游、有房有車、賺更多的錢,才算真正的在努力生存。這樣的觀點看似多元,卻實際上讓每個人活得越來越像。


  就像自然裡的每種生物甚至個體,各有各的生存手段,如此才能造就複雜的生態圈。


  若我們有真正開放與多元的想法,就能盡每個人微小之力,替城市撐開更多隙縫,嘗試容納那些被社會規則捨棄的各式各樣的人。


  所有這一切,從理解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妮爾波莎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就是我!!!!...就是一個我現在正在新家中進行一個應該能夠名為"初級野外求生"的活動,然後我還在走那個名為教學流程的部分...因為整個就是弱咖1號!!唯一目的就是能活下去XD
Thumbnail
就是我!!!!...就是一個我現在正在新家中進行一個應該能夠名為"初級野外求生"的活動,然後我還在走那個名為教學流程的部分...因為整個就是弱咖1號!!唯一目的就是能活下去XD
Thumbnail
無能思辨者,常會為了不要被貼上標籤而勉強自己。何必為了少部分人的價值觀,不去正視自己的人生觀呢?
Thumbnail
無能思辨者,常會為了不要被貼上標籤而勉強自己。何必為了少部分人的價值觀,不去正視自己的人生觀呢?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要關懷弱勢?為什麼我們要做公益? 此刻正在讀此篇文章的你,可否分享你的答案? 很多人會說:「我們顧好自己都很不容易了,把自己管好、不要傷害他人,就算對社會有交代了」,但真的「管好自己就好」就夠了嗎? 你對於街友的印象是什麼 《歡迎光臨161號》記錄一群人陪伴街友、一起共學的故事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要關懷弱勢?為什麼我們要做公益? 此刻正在讀此篇文章的你,可否分享你的答案? 很多人會說:「我們顧好自己都很不容易了,把自己管好、不要傷害他人,就算對社會有交代了」,但真的「管好自己就好」就夠了嗎? 你對於街友的印象是什麼 《歡迎光臨161號》記錄一群人陪伴街友、一起共學的故事
Thumbnail
那些被埋藏在街邊沈睡的軀體下,流浪者不為人知的秘密。
Thumbnail
那些被埋藏在街邊沈睡的軀體下,流浪者不為人知的秘密。
Thumbnail
本文上集提供兩個「提高收入」的低風險策略,接下來則會針對「食衣住行育樂」六大生活面向,分別提出切實可行的FIRE教戰守則。  食:需要「營養」,想要「美味」   吃是為了活下去,提供人體熱量與營養。行有餘力固然可以兼顧美味,但也沒有必要常常吃大餐,不但浪費又不健康。
Thumbnail
本文上集提供兩個「提高收入」的低風險策略,接下來則會針對「食衣住行育樂」六大生活面向,分別提出切實可行的FIRE教戰守則。  食:需要「營養」,想要「美味」   吃是為了活下去,提供人體熱量與營養。行有餘力固然可以兼顧美味,但也沒有必要常常吃大餐,不但浪費又不健康。
Thumbnail
不論在公園、騎樓,或是人來人往的街道上,都有街友的影子,大部分的人都對他們視而不見,甚至敬而遠之。筆者就讀大學時,常會在學校附設醫院、公園及公園內的市立圖書館分館看見街友,白天時,他們會將所剩無幾的家當收在一塊,放在眼力所及之處,或是帶在身邊,若是被褥、枕頭或帳篷等寢具,就會擱置在原地,夜幕降臨時就
Thumbnail
不論在公園、騎樓,或是人來人往的街道上,都有街友的影子,大部分的人都對他們視而不見,甚至敬而遠之。筆者就讀大學時,常會在學校附設醫院、公園及公園內的市立圖書館分館看見街友,白天時,他們會將所剩無幾的家當收在一塊,放在眼力所及之處,或是帶在身邊,若是被褥、枕頭或帳篷等寢具,就會擱置在原地,夜幕降臨時就
Thumbnail
前情提醒: 如果你是觀念保守的人或講求政治正確的人我會提醒你不要看這篇文章 因為每天在上班的關係,都會經過特定的路段,沿途中會看到不少遊民在路邊乞討。有的會拿著碗跟你討零錢、有的則會跟你所發票,各式各樣的類型。每當看到他們在路上乞討我都會想: 到底是發生了甚麼事才讓他們不得不在路上乞討? 好手好腳為
Thumbnail
前情提醒: 如果你是觀念保守的人或講求政治正確的人我會提醒你不要看這篇文章 因為每天在上班的關係,都會經過特定的路段,沿途中會看到不少遊民在路邊乞討。有的會拿著碗跟你討零錢、有的則會跟你所發票,各式各樣的類型。每當看到他們在路上乞討我都會想: 到底是發生了甚麼事才讓他們不得不在路上乞討? 好手好腳為
Thumbnail
街頭百態赤裸裸地被群眾盡收眼底,幾乎無處可躲。相較之下,街頭上的需求卻又太過隱形,難以在片刻接觸後就快速理解。街上的人們就如同每一個平凡又獨立的你我,擁有各自苦惱、可恨,與可愛之處。 書名:街頭生存指南:城市狹縫求生兼作樂的第一堂課 作者: 人生百味 出版社:行人 出版年:2017
Thumbnail
街頭百態赤裸裸地被群眾盡收眼底,幾乎無處可躲。相較之下,街頭上的需求卻又太過隱形,難以在片刻接觸後就快速理解。街上的人們就如同每一個平凡又獨立的你我,擁有各自苦惱、可恨,與可愛之處。 書名:街頭生存指南:城市狹縫求生兼作樂的第一堂課 作者: 人生百味 出版社:行人 出版年:2017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