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了解越多,越難視為仇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街上有一群人在流浪。他們居無定所、三餐不繼,被熙來攘往的人們閃避唾棄;他們有很多名字,流浪漢、遊民、街友……他們是城市的「無家者」。藉由服務街友的芒草心協會策劃,本書前半部記錄了十位街友的人生,後半部收錄了五位資深街友工作者的故事。透過認識無家者非主流的生存模式,及他們面對生命重大衝擊的生活經驗及豁達的生命態度,我們不僅可以打開文化視野,重新思索甚麼是人生當中的必需,更可能了解每個無家者故事背後的「情非得已」。
「民主政治之所以可貴不是因能給人財富,而是因能保護弱勢貧困的人免於飢寒傷害無望。」郭吉仁(台灣貧困者扶助協會秘書長)

完整的社會應該包括存留下來的人和被排除的人

無庸置疑,社會排除是無家者發展以及服務工作資源累積的最大障礙。或許有些人心中會有個疑問:「他們的問題,為甚麼需要我們或整個社會來擔負責任?」透過這些故事,可以為讀者稍微釐清答案。城市的存在與發展,不是只為了善待特定人群,且存留下來的人並不是社會的全部,他們與我們沒有不同,來自各行各業,今日的處境是一個個的『選擇』累積而成,「他們在選擇過程中,同樣混雜著對何謂美好生活、公平、道義及是非對錯的想像。單純訴諸社會結構中的劣勢地位或失能的社會組織,無法讓我們完整理解這群人,有時甚至會過度受害者化,看不見他們的頻博、折衝、算計、堅持及報負。」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黃克先道。

誤解造就歧視的社會

無家者背負著沉重的社會歧視,因為多數人遇到陌生人,多半不會花時間聆聽對方的故事,反而用「逃避」的手段,消除尷尬和恐懼,以保有自己原有的價值觀。然而誤解會深化歧視,例如多數人認為街友都不洗澡,身體傳出陣陣惡臭,但其實多數街友都會找地方洗澡,只是洗浴設施取得不便,讓他們無法經常洗澡;而百分之七十的街友都有工作,只是賺取的所得不足以支付住宅費用,包括舉牌、工地粗工、發海報、出陣頭、資源回收、賣雜誌、以工代賑等,大多是高度勞動但收入微薄的工作,部分工作甚至很危險;街友群中的確有精神疾患者,但也僅佔少數。這些無形中產生的誤解卻是大眾對街友的普遍印象。

我們都是幸運的人

芒草心協會聚集了許多第一線志工,他們倡議居住權、舉辦流浪體驗營、培訓街友導覽員等等。例如台北徒步導覽活動「街遊」的導覽員皆為有流浪經驗的人,漂泊的人生和街頭求生經驗讓他們有不同於一般人的視角,遊客不僅能從無家者的眼光探索台北的另一面,導覽員也能獲得自信與經濟獨立的機會。另外,社工楊運生幫助被新世代淘汰,又遭逢台商遷廠移往中國,不夠支付房租而流落街頭的卡通繪圖師泊仔租屋,還請他幫社福中心發行的《台北平安報》繪製以遊民生活為主題的漫畫, 透過個案故事,讓大眾了解無家者只是暫時陷入困頓,流落街頭。社工張獻忠也發現,清潔隊主要只負責打掃六米以上的街道,於是找里長商量讓街友打掃空窗地帶,創造工作機會並消除鄰里對無家者的不良觀感。「因為嚴重的疾病和精神病,很多人出生就沒有教育機會。」許多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被家人遺棄而流浪的,張獻忠道。他從事街友工作幾十年來的感想便是:「我們都是幸運的人。

結語

看完本書,筆者心中有了幾個疑問,街友應該改變什麼?身為助人者,我們如何驅使對方改變?為甚麼這些居無定所的街友,會落入難以翻轉的惡性循環?提供舒適的庇護所和充足的飲食,是否抑制了街友找工作的動力呢?或許讀者心裡有不同的答案。有時,無家者教會我們的更多。筆者曾經在台北車站前為偏鄉兒童募資,機緣巧合下接觸過無家者,他們笑著招手,把乞討來為數不多的銅板塞入募資箱。筆者也曾經遇到一位腳捆厚紙板行走的伯伯,當下奔去超商買了一雙藍白拖鞋,卻被婉拒,這也讓筆者反思視角的轉換—「旁人看到的,不一定是當事者需要的。」無家者與我們其實並無區別,只是露宿街頭多了兩個特殊問題,一個是睡覺,另一個是行李。社工張獻忠說:「街友的工作應當要社區化而不是機構化,應以管理代替驅離。」唯有投入更好的資源,協助街友脫離流浪而不是隱藏不見的,才會是一個完整的社會。
責任編輯 : 管之岑 核稿編輯 : 邱淳喬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3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偏見地圖》,是一個保加利亞攝影師揚科•薩佛諾夫(Yanko Tsvetkov )的作品。這本書的概念很簡單,基本上就是一張又一張的地圖,配上由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的觀點所標上的名稱。在書中你會看到同一個國家,撇去了各國通用的國旗與國名,在不同的國家呈現不同的形象。
在這個世界人們被分成五種階級,但是人們卻很快樂。這樣的世界並不存在於真實生活,因為我們總是被負面情緒所困擾,這無可否認,反烏托邦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
從出生的那天就在等待死亡,這是我們不可逃避的事實。但是,年輕的我們卻對「死亡」忽視了,因為死亡隨時可能來臨,所以我們努力讓每一天更繽紛。生命的有限和無常讓我們更加珍惜活著的每個日子。
種族歧視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發生,這樣的現象對社會的發展沒有好處,助長了社會的隔閡、族群的對立。 我們必須要正視「種族歧視」所衍生的種種問題,讓社會更加美好。
現代高中生享受開放的自由民主,有機會接觸、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但是,有學者認為,自由民主過度開放,致使民粹思想領頭的風氣,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自我思考的能力,靜下來思辨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外國移工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工作,要承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要習慣異鄉的歧視,甚至還有更多你我都無法體會的辛酸與血淚,希望從此刻起,讓我們放下偏見,一同接納他們。
《偏見地圖》,是一個保加利亞攝影師揚科•薩佛諾夫(Yanko Tsvetkov )的作品。這本書的概念很簡單,基本上就是一張又一張的地圖,配上由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的觀點所標上的名稱。在書中你會看到同一個國家,撇去了各國通用的國旗與國名,在不同的國家呈現不同的形象。
在這個世界人們被分成五種階級,但是人們卻很快樂。這樣的世界並不存在於真實生活,因為我們總是被負面情緒所困擾,這無可否認,反烏托邦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
從出生的那天就在等待死亡,這是我們不可逃避的事實。但是,年輕的我們卻對「死亡」忽視了,因為死亡隨時可能來臨,所以我們努力讓每一天更繽紛。生命的有限和無常讓我們更加珍惜活著的每個日子。
種族歧視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發生,這樣的現象對社會的發展沒有好處,助長了社會的隔閡、族群的對立。 我們必須要正視「種族歧視」所衍生的種種問題,讓社會更加美好。
現代高中生享受開放的自由民主,有機會接觸、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但是,有學者認為,自由民主過度開放,致使民粹思想領頭的風氣,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自我思考的能力,靜下來思辨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外國移工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工作,要承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要習慣異鄉的歧視,甚至還有更多你我都無法體會的辛酸與血淚,希望從此刻起,讓我們放下偏見,一同接納他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平淡無味的水,如同平淡無奇的生活… 有多少人過著平實平淡終其一生無人關心呢? 社會邊緣人,他(她)們如何茍延殘喘過生活呢? 社會福利做得未臻于完善的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她)們呢? 政府的良心在哪?只是權謀在於自己的利益己私上,小老百姓的我們要的是基本生活安定,卻愈顯困難了…
Thumbnail
每一個城市都有街友,如果有機會深入理解他們,許多刻板印象就會隨著善解而消失。一般人都以為租一間小套房或雅房也不是多困難的事,一個月幾千元就租得到,不可能連幾千元都賺不到,可見一定是懶惰或是怕辛苦,才會淪為街友。 深入探訪街友之後,才發現他們白天都有工作,幾個小時的零工,掃街、粗工、發傳單等等,
Thumbnail
我的筆名「Homeless Cosmopolitan」的來源。以下節錄: 從前我把自己看作竹林七賢那種人,也有一陣子把自己當作人人喊打、不洗澡的哲學家,後來我把自己看作多元主義知識份子,最後我當自己是無國界、無所屬的創意資源:誰需要我,我就幫誰。
Thumbnail
出生在台灣的貧苦家庭,只要不怕吃苦,翻身的機會很大,甚至可以一百八十度大翻轉,從貧轉富。若是出生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家庭,那就是世襲的賤民,一生都脫離不了遭人輕賤的命運。一樣是人,有些人窮得有希望,有些人窮得半點盼頭都沒有,那就是依報的不同,縱然都有幸「得人身」,卻也必須由我們前生造的好壞來受報,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平淡無味的水,如同平淡無奇的生活… 有多少人過著平實平淡終其一生無人關心呢? 社會邊緣人,他(她)們如何茍延殘喘過生活呢? 社會福利做得未臻于完善的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她)們呢? 政府的良心在哪?只是權謀在於自己的利益己私上,小老百姓的我們要的是基本生活安定,卻愈顯困難了…
Thumbnail
每一個城市都有街友,如果有機會深入理解他們,許多刻板印象就會隨著善解而消失。一般人都以為租一間小套房或雅房也不是多困難的事,一個月幾千元就租得到,不可能連幾千元都賺不到,可見一定是懶惰或是怕辛苦,才會淪為街友。 深入探訪街友之後,才發現他們白天都有工作,幾個小時的零工,掃街、粗工、發傳單等等,
Thumbnail
我的筆名「Homeless Cosmopolitan」的來源。以下節錄: 從前我把自己看作竹林七賢那種人,也有一陣子把自己當作人人喊打、不洗澡的哲學家,後來我把自己看作多元主義知識份子,最後我當自己是無國界、無所屬的創意資源:誰需要我,我就幫誰。
Thumbnail
出生在台灣的貧苦家庭,只要不怕吃苦,翻身的機會很大,甚至可以一百八十度大翻轉,從貧轉富。若是出生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家庭,那就是世襲的賤民,一生都脫離不了遭人輕賤的命運。一樣是人,有些人窮得有希望,有些人窮得半點盼頭都沒有,那就是依報的不同,縱然都有幸「得人身」,卻也必須由我們前生造的好壞來受報,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