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勞工階級的品格:放下成見,帶著善意去理解這群有故事的《做工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艾蜜莉彭/圖:大慕影藝提供

raw-image

今年五月(5/10)即將上映一部叫作《做工的人》的電視劇,是由《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所推出的第二部大戲。劇本改寫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作品,過程中克服困難重重,深入實地拍攝大型工地,就是希望能透過編導的視角,帶領大家近距離看看這群「做工的人」。

劇情是由一場工安意外開始揭開序幕的,工人蜆仔的腳不小心被鋼釘刺穿,必須緊急處置,但沒想到送醫後護理師雙手一攤強調治療前必須先繳治療費兩萬元,因為先前有太多「工人」欠繳的先例,點明了做工是份危險性極高的行業。

raw-image

但臨時哪裡生來的這麼多錢,事主蜆仔身上更是只有兩千元,畢竟對於他們做工的人來說,本就是賺一天是一天的工錢,面對突來的事故,完全拿不出醫藥費。

於是主角阿祈(李銘順飾)、昌哥(游安順飾)、阿全(薛仕凌飾)這三個「噗嚨共」只好東湊西揀,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便當費和買檳榔的零錢,最後想也知道根本不夠,昌嫂(苗可麗飾)嘆了口氣,終究看不下去,轉身領錢先行代墊蜆仔的醫藥費。

故事就從這裡正式展開,「噗嚨共」們的發財夢也才剛要開始。

走進做工的世界

raw-image

在《做工的人》這部戲劇當中,刻畫了許多角色的細節,透過原為監工的原著作者林立青協助和大量的田野調查,如實地描繪出工地生活的面貌,也解釋了很多外界不能理解的勞工文化,帶來全新的觀點。

行為背後的原因

raw-image

比如說喝藥酒、吃檳榔這些看似陋習的背後,其實初衷是為了取暖、提神;工地便當之所以大份量又重油重鹹,是因為要提振食慾,多吃一點才有體力上工;監工主任腰包隨身攜帶頭痛藥和「備勞喘」呼吸器,是要預防勞工身體不適和因粉塵導致的呼吸困難。

至於「噗嚨共」三人組到底為什麼這麼想中樂透、發大財,我想他們不是貪心,而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讓家人有好日子過。

raw-image

在前兩集的內容中,可以看出原本阿祈和弟弟阿欽(柯叔元飾)的家境不錯,後來因為家道中落,父親生重病,兩人才淪為必須經常日夜打臨時工的鐵工兄弟。

不過套一句阿祈的名言:「不管是做工還是做仙,人生都還是要有希望」,日子再艱難也還是要過啊,反正做夢又不用錢,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因此他積極尋找賺錢的「投資」方式,不管是蓋四面佛寺還是養鱷魚做鱷魚包,只要感覺有「錢」途,他就願意試。就算每一次都以認賠作結,卻仍一次次相信,下次一定會「中」,是樂天也是對生命的不服輸精神。

刻板印象的反面

raw-image

關於勞工階級,不可否認在未接觸過之前,我們有很大一部分的刻板印象都是來自電視新聞的刻畫,裡頭呈現的形象多為較底層階級的低知識份子、有著不良習慣的叛逆少年,和逃逸的外籍勞工。

在《做工的人》這部劇中,反倒可以發現這些師傅看似面惡心善,來自不同背景的他們,都明白討生活的艱辛,更懂得給予最大的尊重。像是走進便利商店之前,為了不弄髒光亮的磁磚,主動將沾滿泥濘的雨鞋脫下;在奧客刁難半工半讀打工的店員妹妹時,出手相救,這些小舉動,都證明著做工的人也是很有品格的。

寫在看完一、二集特映之後

raw-image

在觀影前,老實說我對工人們的印象並不多,因為工地現場於我而言,充斥著噪音、危險和髒亂三大形容詞,一般來說非必要時刻,我會刻意繞路行走,若逼不得已也一定會快速通行,完全不敢正眼往那圍籬裡瞧。不過很巧的是,在那天特映結束,我在回家途中遇到了好幾個施工現場。聽著電鑽旋轉的聲響,和師傅開著挖土機的身影,第一次我停下了腳步,發自內心尊敬他們的付出。

raw-image

這群做工的人彼此心心相惜,都有著自己故事。或許他們自成一格建構出的生活態度,於其他人來說可能有些荒謬,但慶幸的是,透過戲劇的眼光,使我們有機會放下成見,帶著善意試著去理解。誠心推薦大家來看這部劇!

搶先看完前兩集後,我可以肯定的說,這並不是一齣完完全全的悲情戲碼,而是從人物情感出發,深刻描寫把悲劇當作喜劇在過的小人物們影集。只需要懷抱著著開放的立場,不預設做工的人一定要有什麼模樣,或是拍做工的人的影視作品,應該要長成什麼模樣,敬請期待播出就行了~

★原文轉載授權自艾蜜莉彭丨勞工階級的品格:放下成見,帶著善意去理解這群有故事的《做工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結果娛樂的沙龍
9會員
32內容數
結果娛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03
縱使刻畫這般的歷史時代劇所費不貲,所需要花費的前期籌備心力超乎想像,每一個道具、服裝跟場景、陳設,甚至就連語言都需要謹慎考究,卻還是有一群人,具備著這樣的野心跟使命感,默默付出、奉獻,要將這樣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歷史,拍給台灣人、甚至是世界看。
Thumbnail
2021/08/03
縱使刻畫這般的歷史時代劇所費不貲,所需要花費的前期籌備心力超乎想像,每一個道具、服裝跟場景、陳設,甚至就連語言都需要謹慎考究,卻還是有一群人,具備著這樣的野心跟使命感,默默付出、奉獻,要將這樣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歷史,拍給台灣人、甚至是世界看。
Thumbnail
2021/05/25
若說偶像劇是專為世間婦女觀眾所量身打造的美好夢境,所以才聚焦於愛情與生命的理想性故事鋪陳,那麼 21 世紀的台灣偶像劇體質正在變化中,在《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劇集裡,比起追逐真命天子,戲中女主角群更忙於找尋生命的價值意義;反而是男性角色有了既熟悉又新穎的人設鉅變,你感受到了嗎?
Thumbnail
2021/05/25
若說偶像劇是專為世間婦女觀眾所量身打造的美好夢境,所以才聚焦於愛情與生命的理想性故事鋪陳,那麼 21 世紀的台灣偶像劇體質正在變化中,在《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劇集裡,比起追逐真命天子,戲中女主角群更忙於找尋生命的價值意義;反而是男性角色有了既熟悉又新穎的人設鉅變,你感受到了嗎?
Thumbnail
2021/04/21
文:雀雀/圖:可米傳媒 台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中,陳意涵飾演一位等待六年換來一場空的戀情苦主夏芷。男友音訊全無,一個女生最重要的青春年華算是虛耗了,驟覺人生苦短的她,在下一場戀情來敲門的時候,該如何處置?
Thumbnail
2021/04/21
文:雀雀/圖:可米傳媒 台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中,陳意涵飾演一位等待六年換來一場空的戀情苦主夏芷。男友音訊全無,一個女生最重要的青春年華算是虛耗了,驟覺人生苦短的她,在下一場戀情來敲門的時候,該如何處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看過影集版《做工的人》,大概都會被其中艱苦工人的生命故事所感動。影集版以短短六集的篇幅,描繪出工人的日常、夢想、信仰、困境和悲喜。如今,終於等來《做工的人 電影版》。故事將時間拉回至11年前,那時,噗攏共還不是噗攏共,他們只是努力打拚、認真過日子的工人。
Thumbnail
看過影集版《做工的人》,大概都會被其中艱苦工人的生命故事所感動。影集版以短短六集的篇幅,描繪出工人的日常、夢想、信仰、困境和悲喜。如今,終於等來《做工的人 電影版》。故事將時間拉回至11年前,那時,噗攏共還不是噗攏共,他們只是努力打拚、認真過日子的工人。
Thumbnail
林立青 35 歲了。從大學畢業那年起,他進了工地,成為監工,十多年的歲月一晃眼就這麼過去。當年那個二十幾歲的毛頭小子,連師傅、工人都管不動,如今卻用最真實的文字,寫下無數個悲傷卻又殘忍的勞動者故事。林立青只有一個最簡單,也最巨大的夢想。他要更多人看見這社會上千萬個拚了命只想好好活著的底層勞動者。
Thumbnail
林立青 35 歲了。從大學畢業那年起,他進了工地,成為監工,十多年的歲月一晃眼就這麼過去。當年那個二十幾歲的毛頭小子,連師傅、工人都管不動,如今卻用最真實的文字,寫下無數個悲傷卻又殘忍的勞動者故事。林立青只有一個最簡單,也最巨大的夢想。他要更多人看見這社會上千萬個拚了命只想好好活著的底層勞動者。
Thumbnail
跟播了五週的《做工的人》,我才發現自己已經被Netflix養壞胃口了,習慣了Netflix那樣的一天追完整季的追劇方式後,回到比較原始的一週一集跟播,不免有一些不習慣。過了一週,真的會遺忘上一集的劇情,還得網路上爬文惡補一下呢,只能說Netflix真的深深的影響我們的追劇生態。
Thumbnail
跟播了五週的《做工的人》,我才發現自己已經被Netflix養壞胃口了,習慣了Netflix那樣的一天追完整季的追劇方式後,回到比較原始的一週一集跟播,不免有一些不習慣。過了一週,真的會遺忘上一集的劇情,還得網路上爬文惡補一下呢,只能說Netflix真的深深的影響我們的追劇生態。
Thumbnail
你知道你每天住的房子,和橋梁高鐵捷運等交通設施,是怎麼來的嗎?《做工的人》劇中所描繪的,就是在高度分工的現代社會裡,我們可能都未曾留意、卻是在每個方面都跟生活密不可分的:勞工。當然它不可能代表「所有」勞工,因為能被納進這個詞彙的職業太多;但劇中角色的心境和辛酸,肯定是許多勞工的共通之處。
Thumbnail
你知道你每天住的房子,和橋梁高鐵捷運等交通設施,是怎麼來的嗎?《做工的人》劇中所描繪的,就是在高度分工的現代社會裡,我們可能都未曾留意、卻是在每個方面都跟生活密不可分的:勞工。當然它不可能代表「所有」勞工,因為能被納進這個詞彙的職業太多;但劇中角色的心境和辛酸,肯定是許多勞工的共通之處。
Thumbnail
《做工的人》自開播以來話題不斷,不光因為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製作團隊具備品質保證,更因為演員表演、故事情節與內容的精彩,以及與現實社會的扣連、寫實性,讓討論度持續高漲。
Thumbnail
《做工的人》自開播以來話題不斷,不光因為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製作團隊具備品質保證,更因為演員表演、故事情節與內容的精彩,以及與現實社會的扣連、寫實性,讓討論度持續高漲。
Thumbnail
雖然《做工的人》選擇了台劇過去幾乎沒有人嘗試的路,但它繳出了驚人的成績單,筆者認為它真的是有史以來角色寫得最好、最完整的台劇,不但角色從頭到尾沒有「走鐘」,甚且是隨著每一集進一步的性格揭露,愈了解為什麼這個角色會是我們看到的樣子。
Thumbnail
雖然《做工的人》選擇了台劇過去幾乎沒有人嘗試的路,但它繳出了驚人的成績單,筆者認為它真的是有史以來角色寫得最好、最完整的台劇,不但角色從頭到尾沒有「走鐘」,甚且是隨著每一集進一步的性格揭露,愈了解為什麼這個角色會是我們看到的樣子。
Thumbnail
劇情能用「溫暖的荒謬」幾個字來概括,從買四面佛被騙、借了高利貸、打算養鱷魚(到底哪來的想法?),用搞笑的對白讓觀眾可以一直看下去,似乎這些人就是我們生活周遭會遇到的人,也確實很多劇情就好像在我們周邊,例如阿祈與兒子老婆的互動、昌仔怕老婆等等,雖說劇情荒謬,但放遠的來回顧自己,我們誰不荒謬?
Thumbnail
劇情能用「溫暖的荒謬」幾個字來概括,從買四面佛被騙、借了高利貸、打算養鱷魚(到底哪來的想法?),用搞笑的對白讓觀眾可以一直看下去,似乎這些人就是我們生活周遭會遇到的人,也確實很多劇情就好像在我們周邊,例如阿祈與兒子老婆的互動、昌仔怕老婆等等,雖說劇情荒謬,但放遠的來回顧自己,我們誰不荒謬?
Thumbnail
台劇復興|《做工的人》不是一部可以輕易用主流市場或商業類型定義的作品,它是一部扎扎實實建立角色,再用角色驅動(character driven)劇情,而且從劇本、演出到拍攝都做得全面到位、自然流暢的絕妙好戲。難能可貴的角色真實感與完整度,讓人短短兩集就又笑又哭,而且迫不及待要與角色們再做一場發財夢。
Thumbnail
台劇復興|《做工的人》不是一部可以輕易用主流市場或商業類型定義的作品,它是一部扎扎實實建立角色,再用角色驅動(character driven)劇情,而且從劇本、演出到拍攝都做得全面到位、自然流暢的絕妙好戲。難能可貴的角色真實感與完整度,讓人短短兩集就又笑又哭,而且迫不及待要與角色們再做一場發財夢。
Thumbnail
台灣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HBO原創影集《做工的人》,改編自林立青同名散文,由《聽說》編導鄭芬芬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大慕影藝製作,李銘順、游安順、薛仕凌、苗可麗等人主演。
Thumbnail
台灣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HBO原創影集《做工的人》,改編自林立青同名散文,由《聽說》編導鄭芬芬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大慕影藝製作,李銘順、游安順、薛仕凌、苗可麗等人主演。
Thumbnail
今年五月(5/10)即將上映一部叫作《做工的人》的電視劇,是由《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所推出的第二部大戲。劇本改寫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作品,過程中克服困難重重,深入實地拍攝大型工地,就是希望能透過編導的視角,帶領大家近距離看看這群「做工的人」。
Thumbnail
今年五月(5/10)即將上映一部叫作《做工的人》的電視劇,是由《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所推出的第二部大戲。劇本改寫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作品,過程中克服困難重重,深入實地拍攝大型工地,就是希望能透過編導的視角,帶領大家近距離看看這群「做工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