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台灣社會的工人群像:《做工的人 電影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過影集版《做工的人》,大概都會被其中艱苦工人的生命故事所感動。影集版以短短六集的篇幅,描繪出工人的日常、夢想、信仰、困境和悲喜。如今,終於等來《做工的人 電影版》。故事將時間拉回至11年前,那時,噗攏共還不是噗攏共,他們只是努力打拚、認真過日子的工人。
圖/大慕影藝、華映娛樂提供

我的父親母親是做工的人

不曉得「工人」題材對多少人來說,是有著深刻情感連結的?至少對我而言,《做工的人 電影版》就是我父親母親的半生寫照。小時候,因為父母經常得去工地做工,所以我經常會被一個人留在家裡。怕我無聊,父親在家中安裝了一台卡拉OK伴唱機,當他們要出門前,母親就會把伴唱機打開,囑咐我在家自己玩耍、唱歌。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我開始學會唱江蕙、黃乙玲、陳盈潔等台語天后的歌,因為父母喜歡。
年紀稍長以後,寒、暑假期間經常會被父親喊去工地幫忙,所以我很早就開始接觸工地事務。有時候陪著父親在鐵皮屋上晒了一上午,有時候必須爬上爬下幫父親拿油漆、電鑽、鐵鎚、矽利康等各種器具,對建材也必須熟悉。所以,在看《做工的人 電影版》時,特別是片中的昌哥(游安順 飾)、昌嫂(苗可麗 飾)就彷彿是看見我的父親母親一樣。
圖/大慕影藝、華映娛樂提供

不只是工人的故事

《做工的人 電影版》說的雖然是工人的故事,展示的是台灣社會的工人群像;但它絕不止是工人的故事,其中說的更多的是「人情」。台灣一直以來都十分擅長處理小人物題材,以及他們之間彼此牽掛的感情。工人們一同奮鬥、相互扶持勝似親人,而我們也都能在阿祈(李銘順 飾)、阿欽(柯叔元 飾)、昌哥、阿全(薛仕凌 飾)、昌嫂、美鳳(曾珮瑜 飾)、小傑(唐浩哲 飾)等不同角色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
尤其是小傑,他經常罵父親阿祈「撿角(抾捔)」,看似討厭父親身上酸臭的汗味、討厭父親一身髒兮兮的跑來學校參加家長會讓自己丟臉,討厭父親把朋友看得太重,可到頭來,他其實只是不想要自己的父親被別人嘲笑,他其實只是想要父親多在乎自己一些罷了。這些瑣碎平凡的小事,充斥著整部電影,隨時都會戳中人內心最柔軟的所在。
我覺得《做工的人 電影版》,的確就如同其宣傳標語所言:「再苦,也要陪你一起笑。」日常所見總有溫暖,笑鬧之餘總有感動。我不會說它是一部將在台灣電影史上留下重要印記的電影;但它肯定會在某個時刻從心靈深處緩緩浮現,療癒著所有觀眾的心。
圖/大慕影藝、華映娛樂提供

關於電影

《做工的人 電影版》
★ 大慕影藝 ╳ 鄭芬芬導演 金獎團隊勇闖大銀幕
★ 李銘順 ╳ 游安順 ╳ 薛仕凌 噗嚨共組合正式回歸
★ 天心 ╳ 炎亞綸 驚喜現身
★ 再苦 也要陪你一起笑
《做工的人 電影版》故事將拉回影集版的11年前,在一處大型公共工程中,阿祈(李銘順 飾)、阿欽(柯叔元 飾)鐵工兄弟檔揮汗上工,與投緣的昌哥(游安順 飾)、阿全(薛仕凌 飾)逐漸成為相互關照的好友。愛作夢的阿祈發現,憑著他驚人的直覺和運氣,如果能上實境節目「幸運到誰家」似乎能圓個發財夢,於是拉老婆美鳳和兒子小傑報名要闖關拚大獎,這回做工的人如何繼續認命不認輸?!
圖/大慕影藝、華映娛樂提供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前,先恭喜楊紫瓊與關繼威分別拿下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與最佳男配角。這當然是歷史性的一刻!尤其是楊紫瓊成為了奧斯卡首位亞裔影后,其中意義更是深重。
《追海豚的長崎夏日》,就從「鯖魚罐頭」開始說起。隨著回憶,時間倒轉至1986年的夏天,在九州長崎,說一則關於兩個小男孩的青春、友誼和冒險故事。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在戲院裡,哭到全身顫抖了。但這部明明是充滿溫暖療癒力量的作品,卻成功讓我眼淚潰堤。
著手寫《日麗》的文章時,我忽然想起王羲之的名作《蘭亭集序》裡有這樣一段話:「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突然驚覺,這段話就是《日麗》帶給我的感受。而正好也是這樣一個清明爽朗,微風和暖舒暢的午後,我終於看了英國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的新作《日麗》。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年節期間,重溫了《請回答1988》、《以家人之名》,還點開了2022年12月底剛剛播映的《你好,昨天》,看完之後突然心有所感,和鄰里街坊相處的往日記憶也逐漸浮上心頭。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我們已不再那樣熱切與左鄰右舍往來?反而只能在戲劇裡,才看得見那些鄰里之間的動人故事。
新的一年,為了因應博士論文Deadline的到來,必須稍微改變發文模式。映画案內所將以每月回顧的方式,與大家分享所長的觀影進度(除非有專文撰寫之必要,那就另當別論啦!)那麼首先,就一起來看看所長的一月觀影回顧吧!
今年和去年相去不遠,總共看了約200部作品。除了重映不列在名單之內,其他無論是院線、影展或是串流平台都包含其中。要從200部電影中選出十大片單,是困難的。因此,在這裡會先概述年度10部電影的選擇原因,隨後也會提及我認為相當好看的遺珠作品。
文前,先恭喜楊紫瓊與關繼威分別拿下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與最佳男配角。這當然是歷史性的一刻!尤其是楊紫瓊成為了奧斯卡首位亞裔影后,其中意義更是深重。
《追海豚的長崎夏日》,就從「鯖魚罐頭」開始說起。隨著回憶,時間倒轉至1986年的夏天,在九州長崎,說一則關於兩個小男孩的青春、友誼和冒險故事。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在戲院裡,哭到全身顫抖了。但這部明明是充滿溫暖療癒力量的作品,卻成功讓我眼淚潰堤。
著手寫《日麗》的文章時,我忽然想起王羲之的名作《蘭亭集序》裡有這樣一段話:「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突然驚覺,這段話就是《日麗》帶給我的感受。而正好也是這樣一個清明爽朗,微風和暖舒暢的午後,我終於看了英國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的新作《日麗》。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年節期間,重溫了《請回答1988》、《以家人之名》,還點開了2022年12月底剛剛播映的《你好,昨天》,看完之後突然心有所感,和鄰里街坊相處的往日記憶也逐漸浮上心頭。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我們已不再那樣熱切與左鄰右舍往來?反而只能在戲劇裡,才看得見那些鄰里之間的動人故事。
新的一年,為了因應博士論文Deadline的到來,必須稍微改變發文模式。映画案內所將以每月回顧的方式,與大家分享所長的觀影進度(除非有專文撰寫之必要,那就另當別論啦!)那麼首先,就一起來看看所長的一月觀影回顧吧!
今年和去年相去不遠,總共看了約200部作品。除了重映不列在名單之內,其他無論是院線、影展或是串流平台都包含其中。要從200部電影中選出十大片單,是困難的。因此,在這裡會先概述年度10部電影的選擇原因,隨後也會提及我認為相當好看的遺珠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叔》講述「木工修復師」王文欽獨力扶養失蹤兄長的兩位孩子長大成人,並且全心投入在傢俱維修的木工產業。本劇透過「木工修復師的職業」行銷了嘉義的「木都」形象,也帶出了整部戲中的「修復主題」,不只修復了古傢俱,也隨著劇情的推進修復了各種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
Thumbnail
因為角色平面,所以顯得其他部分特別用力,比方用雞蛋敲頭的橋段、阿邦與緬甸妹淡淡的情愫、甚至是以money姊這個跨性別的角色凸顯他們的邊緣性都呈現鑿斧之跡,尤其刻意放入兄弟間的「同志情誼」,時不時埋入兩人裸身同睡、彼此凝望的線索,更在money姊生日時設計共舞的情節,背景音樂則是鄧麗君的「千言萬語」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此篇小說透過主角粗樹伯老實誠懇的第一人稱,展現工廠體系中勞工既卑微又可憐的處遇。開篇小說便從粗樹伯面容如老蟾蜍般道道溝渠,描寫其生活不易的艱難,對比上位者隨意解僱和高高在上的施恩貌,其誠懇的自述及卑微的態度,顯得特別令人不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從剛來臺灣工作,被仲介安排到這間機械廠,沒有任何的訓練就被告知工作內容,他只能不停著問著臺灣籍的同事怎麼做這些工作,問了廠區內一百多個人,問著這間公司的狀況和員工的薪資,也就只有陳大哥願意跟他好言好語的說著話,其他的人都避著躲著,不然就是傻傻的笑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叔》講述「木工修復師」王文欽獨力扶養失蹤兄長的兩位孩子長大成人,並且全心投入在傢俱維修的木工產業。本劇透過「木工修復師的職業」行銷了嘉義的「木都」形象,也帶出了整部戲中的「修復主題」,不只修復了古傢俱,也隨著劇情的推進修復了各種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
Thumbnail
因為角色平面,所以顯得其他部分特別用力,比方用雞蛋敲頭的橋段、阿邦與緬甸妹淡淡的情愫、甚至是以money姊這個跨性別的角色凸顯他們的邊緣性都呈現鑿斧之跡,尤其刻意放入兄弟間的「同志情誼」,時不時埋入兩人裸身同睡、彼此凝望的線索,更在money姊生日時設計共舞的情節,背景音樂則是鄧麗君的「千言萬語」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此篇小說透過主角粗樹伯老實誠懇的第一人稱,展現工廠體系中勞工既卑微又可憐的處遇。開篇小說便從粗樹伯面容如老蟾蜍般道道溝渠,描寫其生活不易的艱難,對比上位者隨意解僱和高高在上的施恩貌,其誠懇的自述及卑微的態度,顯得特別令人不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從剛來臺灣工作,被仲介安排到這間機械廠,沒有任何的訓練就被告知工作內容,他只能不停著問著臺灣籍的同事怎麼做這些工作,問了廠區內一百多個人,問著這間公司的狀況和員工的薪資,也就只有陳大哥願意跟他好言好語的說著話,其他的人都避著躲著,不然就是傻傻的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