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社交距離」與「社交存在」/詹太太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Facebook沒有辦F8大會,但並不是第一次,2009、2012與2013年也都沒有辦;而且不只今年不辦、明年也確定取消各種大型活動;但Facebook同時也集中火力,開發視訊應用產品,而且對各種情境與使用者情感的需求,都有相當細膩的著墨。

從這一點來看,或許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看到美國主流科技巨頭對「疫情後時期」的預估看法。
Facebook老闆Mark Zuckerberg今年提出了兩個新詞:
  • 「video presence」(視訊存在);
  • 「Social infrastructure」(社交基礎建設)。

理解社交基礎建設,改寫人際關係

「社交基礎建設」也就是產品。Zuckerberg說,他希望;
藉著產品,帶給使用者沈浸式的互動與體驗;即使朋友們不在身邊,也能藉著這些工具幫助大家在一起,能夠有「視訊存在」、給予使用者身歷其境的體驗。
在社群裡刷刷存在感,現在變成很重要的事情,而且一點也不負面:如何與自己的朋友、家人相互報平安,或是相互安慰、激勵打氣?這現象在台灣的變化或許比較不明顯。
我的猜測是,可能因為台灣疫情控制的狀況優於歐美,不需要封城管理或勒令民眾全面居家防疫,因此影響相對較低;然而,這樣的工具對於疫情嚴重的歐美就非常重要。
他們必須在疫情嚴重的居家期間避免出門,卻依然需要保持對外溝通與人際關係。
Facebook旗下的確有許多視訊方面的產品。像是實體的Portal,在疫情期間銷售量增加了十倍;2017年的舊作Messenger Kids,則因為小孩現在都在家不上學了,但還是很需要跟同學朋友互動,使用量因而大增了3.5倍。
WhatsApp、Messenger、Portal、Dating,甚至到Facebook本身,都納入了更多關於「影像存在」的工具、帶來更多的「視訊存在」。等於把視像電話、視訊會議、以及廣播或直播等影音工程都涵蓋完畢,而且還往下對應了更多應用場景。
例如Whatsapp具有「端到端」(end-to-end)加密通話的優勢,現在則能讓更多人加入群聊,上限從原來的4人變成8人;Messenger也加入了新的AI工具,如虛擬背景、場景情緒照明等等,帶來更豐富的小樂趣。
新產品Video Rooms目前還在測試階段,產品重點是使用連結邀請;想像中的應用場景,是將辦公室日常發生的事情搬到虛擬的網路上。例如在茶水間遇到同事打招呼,或是大家就是坐下來聊個天;怕打擾他人、或是不想被打擾時,也可以關閉。
LIVE Video其實不算是新產品,但重點是它試圖結合Facebook Event活動,將線下活動整個移植到線上,以解決實體活動在疫情期間無法舉辦的問題;甚至還可以為這些線上活動設計收費機制,就如同參加實體活動需要買門票或付費一樣,以便幫助使用者營運生意、辦講座、活動、教課等等。
從Facebook最近著手處理的產品,可以發現他們很有系統的拆解人際關係行為,也就是「個人/私人關係」,「同事關係」,以及「群體興趣關係」;而這三者對應的場景與行為都不太一樣:
  • Video Calling個人級:典型的視像電話。
  • Video Room:新的產品,類似企業級視訊會議。
  • LIVE video:類似廣播級,通常用於大型演唱會。
Zuckerberg指出,這三類產品都能帶來「視訊存在」;三者貌似彼此相關,卻各自有獨立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Zuckerberg把整個活動團隊轉向投入這波新產品,讓「視訊存在」必須結合各種事件與活動。如此一來,整個場景感也就更加鮮明了。
只要能夠建立付費活動,就有新獲利模式出現的可能性。

2020主旋律:社交存在感刷好刷滿

「Social Presence」中文逐字翻譯的意思是「社交存在」。概念本身並不新,但在居家防疫期間卻是重要的;尤其是必須在家工作、無法發展實體人際關係的情況下,又需要連結家人與朋友同事,那麼「社交存在」就變成唯一剩下的途徑了。
至少可以看到的是,以「社交存在感」為主旋律的思路,會主導整體走向好一陣子。至少在疫情結束前都是如此。

「社交存在」是因應「社交距離」而來的新需求

為了防疫,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是必要手段,可能主導整個2020年、甚至2021的實體社交規範。
同時,「社交距離」原則也將根本改變長期以來人與人實體互動的行為;當社交有了距離,卻還是要使對方有感,就更需要社交存在感。現在的社交存在感,僅止於建立在科技產品上;但當人們熟稔了這些科技產品的使用方式,想必又會再延伸出更多使用創意。
原因無他,套句Zuckerberg的話:「這種情況應該還會維持好一段時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專業、深入、提供最佳閱讀體驗的商業評論網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