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數與人系列: 零的登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讓我們從自然數的概念出發,討論 0 的不凡。
據說,波蘭的數學家施爾平斯基Sierpinski 一直覺得自己丟了一件行李。很不安。於是,當他的妻子告訴他:「親愛的,不要擔心,我們的行李都在這。」時,數學家卻說:「可是,我數了好幾遍,都是5件。 」他在妻子的面前,再數了一遍,證明自己的無誤:「0、1、2、3、4、5」。
到底,計數應該從 0 還是從 1 開始呢? 此事顯然並不容易決定。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的時鐘,就可以發現,鐘錶是從 0 開始,但是卻沒有人到市場買魚時,會買 0 條魚。
再看看曆法,我們有中華民國元年,卻沒有中華民國零年。因為這樣,在中華民國 100年元旦時,中華民國實際上才存在 99年。我們其實應該在中華民國101年元旦時,才慶祝中華民國開國100年 。(當然,如果一開始就把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當作中華民國一歲生日,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中華民國一百年元旦,慶祝中華民國一百歲。)
沒有 0 的曆法造成許多計數上的混淆,可是,許多數學人還是選擇拒絕 0 --- 數字迷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就是一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9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柿質子的曬書天地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47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技術發展與人際關係疏離:數位時代的孤獨現象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avatar
努力的小中產
2024-06-09
論語漫讀(68):仁與恕,一以貫之—一個是核心概念,一個是認知方法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裡仁第四)。 一次給學生講學,孔子直呼曾參說,『曾參呀!我的學問一以貫之!』孔子這話既像打算傳授曾子自己的為學精要,等著曾子發問是什麼『一以貫之』?又像
Thumbnail
avatar
江上小堂
2024-02-03
AI藝術與人類藝術大比拚——為什麼我們更喜歡人類的藝術創作?當今「生成式AI」帶來了AI狂潮,不論是照片、圖片、音樂、影片、文章等,都可以找到相關的AI工具來幫助我們製作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內容作品。然而,人類的藝術創造是否備受AI的威脅?心理學家們又怎麼看待人類藝術作品及AI藝術作品各自所帶給觀者的美感體驗呢? 「巧奪天工」的反思 「藝術
Thumbnail
avatar
yun
2023-10-29
第2話「原因」︱《迷途的小搖錢樹人與甦醒的大王冠》第2話「原因」︱《迷途的小搖錢樹人與甦醒的大王冠》 大王冠:「你為什麼進來了迷宮?」 小搖錢樹人:「我只是在迷宮外面的一個大石頭上坐著休息,然後就被傳送進來了。」 大王冠:「看來你是誤觸了隱藏入口的機關,哈哈哈!你可是因此避開了一堆迷宮怪物,而直達了迷宮的最深處呢!不愧是象徵好運的搖錢樹人!」
Thumbnail
avatar
姚念廣
2023-10-13
第1話「相遇」︱《迷途的小搖錢樹人與甦醒的大王冠》第1話「相遇」︱《迷途的小搖錢樹人與甦醒的大王冠》 大王冠:「感謝你喚醒了我,但是,你會找到我,肯定是在迷宮裡迷路了呢!」 小搖錢樹人:「哇!妳是怎麼知道的?」 大王冠:「因為這個迷宮當初就是設計用來專門封印我的,魔法會讓任何想找到我的人都找不到我,只有不抱任何期望的冒險者才能發現我,這就是這
Thumbnail
avatar
姚念廣
2023-10-03
【美術與同人誌】書籍設計師說說那些有關於在香港出版同人誌的事本熊的「內容變現」方法比較特殊──更正確的說法是,對同樣在動漫圈、宅圈的人來說是正常不過,但對一般大眾來說卻是頗令人難以置信的,所以也許這個「內容變現」方法沒什麼可被參考的價值吧?這個方法就是出版「同人誌」。
Thumbnail
avatar
熊太先森
2022-08-09
《2022世足術語懶人包》世足賽足球術語大盤點,讓你聽得懂直播說什麼2022世足賽 – 足球術語大盤點 足球進攻術語 馬賽迴旋 又稱為”360過人”、”馬拉度過人”、”馬賽輪盤”,是一種足球比賽中進攻球員擺脫對方防守球員的帶球過人技巧,視覺效果十足,並且在進攻上又有著很好的轉向選擇,讓防守者摸不著進攻者要帶球突破的方向。 遠射 Tiki-taka 弧線球 世界波
Thumbnail
avatar
2022卡達世界盃足球賽
2022-04-15
當經理人與數位時代的文章同質性過高,是否還有兩者皆訂閱的必要?身為一個長期訂閱經理人與數位時代的讀者,對於這幾個月來巨思文化集團在電子報上的做法,我想說:我看不到以往「經理人」與「數位科技」的 「Sense」有用心在像我這種透過Email訂閱電子報的觀眾上。 門面有失專業,文章內容與定位不符,恭喜你們得到了許多蹭時事流量的觀眾,失去的只是像我這種少數人種。
Thumbnail
avatar
Patrick.Wong
2021-09-30
近六年成年人口與持照人數於各年齡層組成結構變化為避免在選定目標客群時,避免各自年齡層看似百分比很高,但實際數據一攤開卻有市場規模或選定TA過小的問題發生。 因此本篇針對人口與持照人數的部分,補充兩者各年齡層分佈資料。 最後的結論是,持照人數與人口年紀分佈有相同趨勢。109年開始,撇掉60歲以上的年齡層後,未來五年的最大分佈會落在40到45歲。
Thumbnail
avatar
Patrick.Wong
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