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數與人系列:代入未知,掌握變動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一代學者孔老夫子是個慎重處理「已知」與 「未知」之間關係的人,然而,要如何理清「已知」與 「未知」間的關係,如何從「已知」中求得「未知」,「述而不作」的孔子並未認真求解。

至於,要如何才能從「未知」中求得「已知」呢? 「論語」的訓示中,倒是有很好的洞見:「必也正名乎!」 —— 先給「未知」一個名份吧!

孔子對數學的興趣主要源自于易經,可能因為受限於此符號系統的緣故,也可能是儒門的興趣主要在政治之上,所以從沒有真正給「未知」一個符號,因此,數字人多將為「未知」命名的丟番圖(Diophantus)為「代數之父」。

將「未知」納入數學系統後,數學問題開始有了新的語言,數學人開始學著用方程式(equation) 演算求解。

「求解」也成了代數發展中的重要目標。

比如說:「丟番圖」的墓誌銘 ——

「路人啊!這座墓裡安葬著丟番圖。他的生命的1/6 是幸福的童年,生命的1/12是青少年,又過了生命的1/7,他結婚了。婚後5年,他有了一個孩子,孩子活到了父親生命的一半就走了,孩子走後,丟番圖在深深的悲哀中,又活了4年,也結束了塵世生涯。」

(各位猜得出丟番圖活了多久嗎?)

這是一個典型的代數問題,雖然身為路人,我們不知道丟番圖的年紀,但是整理出他一生中不同時期的經歷,還是可以求出丟番圖的年紀。

如果,再試著發現更多生活中的數字規律,讓「會變動的數」之間的關係得以釐清,掌握代數顯然有助於數字人擺脫語言文字的迷障,更便捷地求解,這對於經常需要公平處理「分配問題」的人們顯然是一大利器。

什麼人需要經常公平處理「分配」的人呢? 除了政府之外,自然就是經常處理交易的商人了。

(就常理來說,一方老是吃虧,生意是做不長久的。)

要讓生意能長久經營下去,生意人是非得精打細算不可,這可能就是代數在中世紀的阿拉伯世界蓬勃發展的原因吧!

從西元八世紀開始建成,阿拔斯王朝的巴格達逐漸成為和君士坦丁堡並駕齊驅的城市,不僅是回教世界的知識中心,也是繁華的商業樞紐,成為「天方夜譚」中許多故事的重要來源,也是各種書籍的翻譯中心。

因為如此,當巴格達的花剌子模(al-Khwarizmi) 寫了兩本算學書,並被翻成拉丁文後,他的名字在拉丁文世界就逐漸與「代數」(algebra)或 「演算」(algorithm)的代名詞。

各式各樣的數學謎題也隨之衍生,只是要解決這類問題,需要的不僅是對數字運算法則的掌握,還需要對變動的掌握。

想想下面這個問題:

「某位父親去世,留下了三十五頭駱駝,遺囑指示:其中一半留給長子,三分之一留給次子,九分之一留給老么。可是,三十五的一半是十七又二分之一,三十五的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又除不盡,所以,這三十五隻駱駝,應當要怎麼分配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8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柿質子的曬書天地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蓮子水共同體的沙龍
55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2021/10/29
地圖是人類探索空間的利器,在歷史上,地圖除了幫助人們探索新空間,還如何幫助人們解決城市中的傳染病問題呢? 在數位化的浪潮中,繪製資訊地圖越來越容易,我們又可以如何運用投票結果來讓「代議民主」運作得更順暢呢?
Thumbnail
2021/10/29
地圖是人類探索空間的利器,在歷史上,地圖除了幫助人們探索新空間,還如何幫助人們解決城市中的傳染病問題呢? 在數位化的浪潮中,繪製資訊地圖越來越容易,我們又可以如何運用投票結果來讓「代議民主」運作得更順暢呢?
Thumbnail
2021/08/17
一個國家印的鈔票如果太多,超過流通中實際上所需要的貨幣量,就很有可能造池通貨膨漲現象。如果大家都把五倍券往大賣場送,會不會形成「通貨膨脹」或「馬太效應」的現象呢?
Thumbnail
2021/08/17
一個國家印的鈔票如果太多,超過流通中實際上所需要的貨幣量,就很有可能造池通貨膨漲現象。如果大家都把五倍券往大賣場送,會不會形成「通貨膨脹」或「馬太效應」的現象呢?
Thumbnail
2021/08/12
在西方,有越來越多思想家開始思辨資本與金錢(或貨幣)的關係。貨幣很早就出現,但卻沒有發展成「提高生產力」的觀念,而這才應該是「資本」能提高「財富」的關鍵。 既然中國共產黨主政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如此受世人矚目,我們不妨採用這個「提高生產力」的觀念來看近來在台灣「現金」與 「五倍券」的爭議。
Thumbnail
2021/08/12
在西方,有越來越多思想家開始思辨資本與金錢(或貨幣)的關係。貨幣很早就出現,但卻沒有發展成「提高生產力」的觀念,而這才應該是「資本」能提高「財富」的關鍵。 既然中國共產黨主政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如此受世人矚目,我們不妨採用這個「提高生產力」的觀念來看近來在台灣「現金」與 「五倍券」的爭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西方現代化的進程開始於17世紀, 它是天才世紀-一個需要天才而天才雲集的世紀。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使西方從中古過渡到近現代; 到了17世紀上半葉, 中古的神學和哲學知識體系漸被揚棄, 人的任務轉為認識自然及認識人。 這種認識體現為哲學革命和科學革命-包括機率和統計的誕生。它們標誌著人類理性的偉大勝利。
Thumbnail
西方現代化的進程開始於17世紀, 它是天才世紀-一個需要天才而天才雲集的世紀。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使西方從中古過渡到近現代; 到了17世紀上半葉, 中古的神學和哲學知識體系漸被揚棄, 人的任務轉為認識自然及認識人。 這種認識體現為哲學革命和科學革命-包括機率和統計的誕生。它們標誌著人類理性的偉大勝利。
Thumbnail
既然今年是兔子年,那新專題【舒書.紓輸】的書籍介紹,就從「兔子算數」開始吧。
Thumbnail
既然今年是兔子年,那新專題【舒書.紓輸】的書籍介紹,就從「兔子算數」開始吧。
Thumbnail
學數學其實就像學一種新的語言,是一扇帶你進入未知世界的門。而這本數學書,就像一本實用的生活會話書,而非硬邦邦的文法課本,以輕鬆而深入淺出的筆法,讓我們體會數學的趣味與美──由最基本的算術、方程式、基本幾何、畢氏定理、機率等國高中數學,到大學的微積分,以及更進階的複數系統、群論,透過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及
Thumbnail
學數學其實就像學一種新的語言,是一扇帶你進入未知世界的門。而這本數學書,就像一本實用的生活會話書,而非硬邦邦的文法課本,以輕鬆而深入淺出的筆法,讓我們體會數學的趣味與美──由最基本的算術、方程式、基本幾何、畢氏定理、機率等國高中數學,到大學的微積分,以及更進階的複數系統、群論,透過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及
Thumbnail
給曾經害怕數學、不知道學數學有什麼用的你-- 學數學,讓你「多擁有一種靈魂」。 東京大學博士、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大栗博司, 帶你用生活的眼光認識、理解重要數學概念,不再害怕數學, 更發現世界隱藏在數學背後的真實面貌。
Thumbnail
給曾經害怕數學、不知道學數學有什麼用的你-- 學數學,讓你「多擁有一種靈魂」。 東京大學博士、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大栗博司, 帶你用生活的眼光認識、理解重要數學概念,不再害怕數學, 更發現世界隱藏在數學背後的真實面貌。
Thumbnail
每位畢達哥拉斯的學生至少要投入七年的時間,來研究數字的神秘科學含義。大家常常誤會神聖的數字科學,他事實上與數字命理學沒有任何關係。數字不能用於算命,無論你讀到或聽到什麽樣的說法。
Thumbnail
每位畢達哥拉斯的學生至少要投入七年的時間,來研究數字的神秘科學含義。大家常常誤會神聖的數字科學,他事實上與數字命理學沒有任何關係。數字不能用於算命,無論你讀到或聽到什麽樣的說法。
Thumbnail
#批踢踢徵友板的往事 差不多讀神話學上到李維斯妥的結構主義時 我就知道為什麼了 對於音符、數字這種近乎世界通用的「符號」 我一向有種神奇的嚮往 所以當老師說起世界上創世神話的共通性時 神話學簡直就把我迷得不得了 成天在那裡尋找神話故事背後的「符號」 所以在那個msn space和奇摩交友並存的年代
Thumbnail
#批踢踢徵友板的往事 差不多讀神話學上到李維斯妥的結構主義時 我就知道為什麼了 對於音符、數字這種近乎世界通用的「符號」 我一向有種神奇的嚮往 所以當老師說起世界上創世神話的共通性時 神話學簡直就把我迷得不得了 成天在那裡尋找神話故事背後的「符號」 所以在那個msn space和奇摩交友並存的年代
Thumbnail
笛卡兒對世界的影響並不局限於解析幾何,他的思維方式也對西方哲學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尤其是他對「自我」的思考,讓讀者感覺自己彷彿就位在 xy 座標系的中心,對「自我觀點」的信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Thumbnail
笛卡兒對世界的影響並不局限於解析幾何,他的思維方式也對西方哲學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尤其是他對「自我」的思考,讓讀者感覺自己彷彿就位在 xy 座標系的中心,對「自我觀點」的信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Thumbnail
代數之父雖是丟番圖,卻因巴格達的花剌子模而豐富有趣。讓未知加入已知,到底為數學世界注入什麼變化?一起來探索吧!
Thumbnail
代數之父雖是丟番圖,卻因巴格達的花剌子模而豐富有趣。讓未知加入已知,到底為數學世界注入什麼變化?一起來探索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