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飛機哭鬧,不是誰的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次坐飛機回台灣,後座坐了個一、兩歲的小小孩,一直踢椅子一直哭鬧,爸媽卻只會叫他『安靜』、『小聲一點』。整路被吵到受不了,最後我請空服員拿玩具給小孩,才稍微好一點。」「小萬才兩歲,你們就帶他出國三次,搭飛機時都怎麼辦啊?」朋友回國後疲累的說著她悲慘的旅程,也順帶問起我們帶孩子出國的經驗。
說來滿幸運的,這幾趟飛機旅程都還算順利。
第一次,小萬五個多月,為了避免飛機起降時的壓力變化,準備起飛時就開始喝奶,喝一喝竟也就睡著了,一直睡到即將降落前,才起來玩了一下。
另一次,一歲六個月,對人類的語言聽得多說得少,起飛前我們就一路跟他說明狀況:
「等一下要去搭飛機囉,窗戶外面那個很~大的飛機。」
「要走這個通道,進到飛機的肚子裡,被飛機吃掉了!哎呀!」
「飛機起飛時會搖來搖去,所以要繫安全帶,保護小萬,也保護媽媽!」
「飛機飛起來到哪裡呢?到雲裡喔,房子會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小萬興奮得要命,看著窗外搭配著我們時而認真,時而胡說八道的說明。看得膩了,就拿出原先準備的繪本,輕輕地講一點故事,吃一點飛機上的點心,把玩具車在手上嚕來嚕去,看一點飛機上的卡通…原先以為他會像一年前,喝個奶就睡著––這是清晨八點多的飛機啊,他根本還沒醒就被我們抱去搭車。但也許年紀大了些,對周遭的好奇更多,四個小時的航程都興奮的醒著,直到下飛機的前一刻才睡著。下飛機後,我還忍不住佩服起自己,跟先生說:「我們真的是太會跟小孩胡說八道了一點。」
這幾趟旅行的經驗與朋友的悲劇,讓我想起在網路上流傳的那一篇文章。相傳有人搭飛機時,得到了一小袋窩心的禮物,袋裡是糖果與耳塞,附上小紙條寫著:
嗨!陌生人!我的名字叫Madeline,我12月17日就滿一歲了,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我會試著控制好自己,但我如果害怕或是耳朵痛,可能會失去理智,先跟你說聲抱歉!我爸媽為你準備這個小驚喜包,如果你因為我而受到影響,裡面有耳塞。祝你有美好的旅程!
姑且不論文章的真假,我一直想著:在飛機上收到這樣的禮物與紙條,真的會讓人更理解孩子的困難,並且因此覺得不受干擾嗎?
我其實是懷疑的。畢竟,被干擾就是被干擾了啊,那樣的難受任誰都不喜歡!但除非航空公司禁止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搭飛機,否則照理說人們都應該做好與嬰幼兒共乘的心理準備,真的被吵到時,頂多就是像我的朋友「理解但也覺得有點衰」。
更讓我覺得困惑的是,紙條裡隱約透露出的歉疚感。為何人們應該要覺得未滿一歲的嬰兒,需要「控制好自己並維持理智」?甚至,要為他不能達到控制自己而感到抱歉?或者紙條裡的道歉是「身為父母竟無法控制小孩」的另一種說法?然而身為一個健全的大人,不應該更要善待這些比起成年人來說更難自己照顧好自己,也更難克服搭飛機種種不適的的孩童嗎?
說到底,這根本不應陷入「誰該體諒誰多一些」的糾結。疲憊而需要休息的乘客,若遇到哭泣的嬰兒甚或打呼的鄰居,都可尋求空服員的協助,更換到稍遠一些的座位,或要求一對耳塞讓自己好過。想帶孩子出國的父母,可以多做些準備,來讓自己跟孩子都舒服些。
當出發點都奠基在「如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時,人們就不需要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刻意攻擊他人,這看似對立的狀態也能稍稍地緩解。最重要的是,面對嬰幼兒哭鬧,若人們能站在上述的出發點,也許就不會只是監督父母有沒有管教孩子管教得足夠,認為孩童僅只是父母的責任或所有物,甚至企圖將孩童排除在大眾運輸之外。
我猜想若做足準備,並接受孩子仍然有可能會哭泣––而哭泣不是誰的錯,只是還無法將感受訴諸語言的嬰幼兒,唯一的表達方式。那麼,父母就可以放下愧疚與不安來進行旅程了吧!也許,飛機上的旅客,並不都是厭惡孩童的大人。也許,會有人輕輕地,帶著理解的微笑說:「孩子就是這樣,別擔心,我們也都曾是小孩。」
孩子終將會長大成人,而他們成為怎樣的大人、世界的未來會變成怎樣,也許就取決於他們長大的過程裡遇見怎樣的大人,取決於這個世界的「現在」對待他們的形式。
祝福大家都好好長大。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24 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以前抵達機場是為了飛出去旅行,旅行結束是急著奔回溫暖的家休息。從來沒有機會直接待在機場發呆、 甚至給孩子一場充滿教育意義的導覽,2023因為太久沒出國也想讓孩子們看飛機,我們刻意跑了一趟機場 順便教孩子們認識機場尚未出境時可以看到那些資訊,連護照都沒帶上,來一趟偽搭機~~~
Thumbnail
這個夏天,我們帶孩子們去了花蓮一趟。從車程中的小插曲,到遠雄海洋公園的冒險旅程,以及賞鯨之旅,每一個瞬間都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聆聽,這些美好的經驗將成為我們的寶貴資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兒童分離焦慮的文章,介紹了火車快飛兒歌遊戲以應對幼兒園、小學生的分離焦慮。文章中提及適用時機、目標、持續遊戲的方式,並提供了兒歌的歌詞和建議玩法。遊戲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分離焦慮、增加勇敢、強化適應力,培養創造力。
我以為訂了一張機票,我就有了目的地可以前往,時至今日我才明白,心裡沒有落腳之處,才會焦慮的尋找目的地。 孩子今天哭得傷心,起因是我不讓他跟姐姐去別人家,哭到傷心處才又覺察自己是因為跟姐姐還有爸爸每次相處的時間都很短,至於為什麼:孩子說我也不知道⋯ 我跟著流淚,孩子問為什麼你也要擦眼睛,因為過敏嗎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以前抵達機場是為了飛出去旅行,旅行結束是急著奔回溫暖的家休息。從來沒有機會直接待在機場發呆、 甚至給孩子一場充滿教育意義的導覽,2023因為太久沒出國也想讓孩子們看飛機,我們刻意跑了一趟機場 順便教孩子們認識機場尚未出境時可以看到那些資訊,連護照都沒帶上,來一趟偽搭機~~~
Thumbnail
這個夏天,我們帶孩子們去了花蓮一趟。從車程中的小插曲,到遠雄海洋公園的冒險旅程,以及賞鯨之旅,每一個瞬間都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聆聽,這些美好的經驗將成為我們的寶貴資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兒童分離焦慮的文章,介紹了火車快飛兒歌遊戲以應對幼兒園、小學生的分離焦慮。文章中提及適用時機、目標、持續遊戲的方式,並提供了兒歌的歌詞和建議玩法。遊戲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分離焦慮、增加勇敢、強化適應力,培養創造力。
我以為訂了一張機票,我就有了目的地可以前往,時至今日我才明白,心裡沒有落腳之處,才會焦慮的尋找目的地。 孩子今天哭得傷心,起因是我不讓他跟姐姐去別人家,哭到傷心處才又覺察自己是因為跟姐姐還有爸爸每次相處的時間都很短,至於為什麼:孩子說我也不知道⋯ 我跟著流淚,孩子問為什麼你也要擦眼睛,因為過敏嗎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