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的娃娃進行曲

飛機上的娃娃進行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一個學生曾經獨自帶著一歲的兒子從台灣搭機回荷蘭探親,行前我擔心地問他:「你行嗎?」

事實證明他行,因為他的小baby上飛機不吵不鬧,不是吃就是睡(這樣的寶寶一次帶一團也沒問題啊!)。

但大多數的我們就沒這麼幸運了,幾百人待在狹窄的機艙裡、十幾小時內休戚與共,沿途如果還有「娃娃進行曲」相伴,簡直就是一場耐力大考驗!

七月間飛往希臘的機艙中,擠滿解禁後返鄉或旅遊、身心都急著往外飛翔的旅客,斜對面的小baby旅客焦慮異常,爸媽抱著他在座位上他哭哭、爸爸站起來抱著他四處走走他哭哭找媽媽、媽媽站起來抱著他四處走走他哭哭找爸爸。

看著坐我旁邊、一向討厭小孩的我家大baby,即使戴上降噪耳機還是 拼命翻白眼,我在心裡偷笑,事後用同情的畫筆把這個畫面記錄下來。

讓我們免費收聽娃娃進行曲以及他滿臉無奈的老爸

讓我們免費收聽娃娃進行曲以及他滿臉無奈的老爸



avatar-img
思末的沙龍
31會員
116內容數
幾十年前剛學英文那種背單字、片語的填鴨方法讓我對英文深惡痛絕,但有個老師的出現忽然讓我覺得英文其實也沒有那麼面目可憎。現在我仍是知識浩瀚學海中一名小小的門徒,但我想用自己微薄的能力,儘量用說學逗唱的方式,讓你覺得:學英文,其實也可以很好玩!Che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思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上5點半就出門了,C2候機室因為在Sanrio文具店隔壁,所以很多粉紅泡泡,牆壁、窗戶都是Sanrio娃娃。許多小孩在那玩得正高興,只有這個小朋友,不斷揉著惺忪睡眼,快要站不住了! 你也跟我一樣沒睡飽嗎?我懂!
相信許多為人父母的都許過一個願望:把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的照片集結作成一本精美相冊,在他們結婚時作為交棒禮物送給他們的另一半。 我的夢想更大,除了照片,我還想用文字記錄下女兒的童言童語與成長過程。 可惜的是,想歸想,年輕時如陀螺一般忙碌的工作,漂游不定的生活,再加上個人的疏懶性格,這偉大的計畫還停留
一年之中我最勤奮的時候,大概是女兒回來的那幾天。打掃門窗、抹地刷鍋,所有平時懶得搭理讓它爛的家務全部秒殺解決;然後開始思量女兒平日愛吃什麼,以備上街採買。 我靈魂裡的廚藝小將全部收到訊息、開始銷假上班、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有時女兒特別點菜,說想吃什麼,那更不得了了,作媽的如接聖旨,馬上加入採買清
早上5點半就出門了,C2候機室因為在Sanrio文具店隔壁,所以很多粉紅泡泡,牆壁、窗戶都是Sanrio娃娃。許多小孩在那玩得正高興,只有這個小朋友,不斷揉著惺忪睡眼,快要站不住了! 你也跟我一樣沒睡飽嗎?我懂!
相信許多為人父母的都許過一個願望:把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的照片集結作成一本精美相冊,在他們結婚時作為交棒禮物送給他們的另一半。 我的夢想更大,除了照片,我還想用文字記錄下女兒的童言童語與成長過程。 可惜的是,想歸想,年輕時如陀螺一般忙碌的工作,漂游不定的生活,再加上個人的疏懶性格,這偉大的計畫還停留
一年之中我最勤奮的時候,大概是女兒回來的那幾天。打掃門窗、抹地刷鍋,所有平時懶得搭理讓它爛的家務全部秒殺解決;然後開始思量女兒平日愛吃什麼,以備上街採買。 我靈魂裡的廚藝小將全部收到訊息、開始銷假上班、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有時女兒特別點菜,說想吃什麼,那更不得了了,作媽的如接聖旨,馬上加入採買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