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再恐同日的反思:盡量讓自己“正常”,是性少數的責任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空心二胡

在今天臨晨,我發表了關於精神障礙人士面臨的社會困境,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性少數面臨的社會困境。

雖然說性少數不是只有同志,同志是性少數的一種,但是由於性少數群體都面臨“性難民”的困境,因此我們在本篇文章中,一併討論性少數的社會困境。

由於最近適逢同婚通過一周年,很多性少數洋溢在歡笑與淚水之中;也因為經過同婚通過一周年的考驗,所以當我們驗收成果時,我們發現,其實同志和其他性少數結婚,對社會沒有顯著的影響。

不過,即使同婚通過一周年,同志運動就此劃下句點了嗎?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或者我們應該說,在當前同婚通過一周年以後,我們才真正應該反思,所謂的“正常社會”究竟是什麼呢?而究竟性少數群體,到底有沒有比順性別異性戀有更大的“責任”,讓自己“融入社會”或者“看起來很正常”?

事實上就我參與性少數聚會以及與性少數互動的經驗,其實絕大部分的性少數都很安分守己,都很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普通到如果他們不說,我們根本不知道原來我們都是天涯淪落人。但是即使絕大多數的性少數其實並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仍然有很多性少數,為了要讓自己看起來“不奇怪”或者是讓反同人士沒有針對的空間,他們必須要花時間和金錢讓自己看起來很潮很精緻,才不會招致非議。甚至連一般人正常的情緒--也就是生氣和悲傷,他們在社會壓力之下,也更難像異性戀一樣,坦率的表達出來。而這也是我們印象中覺得同志族群都是男神女神的原因,因為他們受到社會壓力,所以不能哭、不能生氣,當他們表達憤怒的時候,他們通常只能拐彎抹角表達憤怒;他們要表達難過的時候,也只能盡可能讓自己保持溫柔,並內化這些難過。

所以今天在談性少數“融入社會”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不禁要談,這個社會是不是對性少數太嚴苛了,所以才導致有一部分性少數必須要讓自己過分完美無瑕,才能順利在這個社會上生活?

這也讓我想起我之前在寫跨女的著裝攻略時,有個看起來似乎是很精緻的大陸跨女非常認同我的文章,並直呼“我們做人本來就要融入社會,所以你的文章很棒,所謂‘女人’不只是自我認同,我們還要把自己做好”。雖然說我其實寫那篇攻略也沒有所謂“融入社會”的意思,我之所以寫那些穿搭攻略只是希望如果跨女和順女能夠在文化上形成一個“女性共同體”,那麼我們就能互相保護;互相扶持。可是話又說回來,“讓自己看起來比較靠譜”難道是跨女的責任嗎?或者應該說是整個性少數群體的責任嗎?難道導致性少數群體不被信任的原因,不就是異性戀男性主導的社會,過於排斥“不符合性別期待的群體”,甚至有些異性戀男性假借同志與跨女的身份侵擾所有女性,所以作為性少數的大家,才必須要花更大的功夫,讓自己看起來精緻,並且在這個窒息的社會上,讓自己看起來“更融入群體”嗎?

其實也不要說有性戀性少數有性難民的問題,事實上我們這些無性戀也有性難民的問題。原因是因為很多有性戀都認為一個人對其他人沒有性吸引力是不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像我們這種肥胖的、外貌不佳的無性戀,還會被譏笑我們不是真正的無性戀,我們只是找不到伴侶,並且要我們變漂亮不要當無性戀。你覺得這種揶揄不好看的性少數的態度有道理嗎?
因此我們在今天這個“國際不再恐同日”之際,我們必須要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我們社會所謂的“正常”,是真的正常,還是其中一方強權把弱勢壓得喘不過氣,然後自以為這一切都很正常?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再給性少數多一點的空間,多一點的關懷,而不是身為性少數就一定要成為帥哥美女,甚至連生氣和落淚都不可以,才能被認可是“正常”?才能被認為是“社會榜樣”?

儘管同婚通過一周年,我們達到一個性別平權的里程碑,但是真正的挑戰,或許現在才正要開始。因此我們藉由這一天讓自己反省,並且靠我們的力量讓這個社會成為更包容的社會,只有當性少數的印象不再只有歡笑而也有淚水時,我們才能真正說“我們已經平權了”;“我們已經開放了”。希望社會上的我們,能夠再堅持一下,再等待一下,或許真正包容多元性別的社會就就此不遠了。我們大家一起加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空心二胡Hardiness不空心的沙龍
59會員
143內容數
個人生活|逛街|消費|旅遊|日常
2025/02/27
剛剛看到跨女強暴14歲順男的新聞,我是一點也不會幫女權團體支持反跨的。 當初我在譴責跨女受到男性暴力時,當時挺跨的女性主義者看到我這麼反順異男是非常瞧不起我的,因為她們覺得我只是「女incel」並嘲笑我吃血饅頭。 所以這波女性主義者反跨我是絕對不會站隊的。
2025/02/27
剛剛看到跨女強暴14歲順男的新聞,我是一點也不會幫女權團體支持反跨的。 當初我在譴責跨女受到男性暴力時,當時挺跨的女性主義者看到我這麼反順異男是非常瞧不起我的,因為她們覺得我只是「女incel」並嘲笑我吃血饅頭。 所以這波女性主義者反跨我是絕對不會站隊的。
2025/02/12
說起來在反跨運動形成之前,我好像是最先反跨的那批人之一,因為我被國外的跨運人士氣到過。 現在想起來,跨運的問題,並不是所有跨性別(尤其是跨女)的責任,原因是因為有些跨性別也對於跨運和誇張的同伴感到不滿。
2025/02/12
說起來在反跨運動形成之前,我好像是最先反跨的那批人之一,因為我被國外的跨運人士氣到過。 現在想起來,跨運的問題,並不是所有跨性別(尤其是跨女)的責任,原因是因為有些跨性別也對於跨運和誇張的同伴感到不滿。
2024/12/21
文章探討了女性主義者在離開運動後對A片的看法,並指出以Metoo事件為藍本的色情作品可能會引發性別刻板印象和不正確的性觀念。透過分析這類作品對社會的影響,作者強調了反思和改變的重要性,並提出性別之間的差異與理解。這是一個關於性別、文化與倫理的深刻議題,值得各方深入討論與思考。
Thumbnail
2024/12/21
文章探討了女性主義者在離開運動後對A片的看法,並指出以Metoo事件為藍本的色情作品可能會引發性別刻板印象和不正確的性觀念。透過分析這類作品對社會的影響,作者強調了反思和改變的重要性,並提出性別之間的差異與理解。這是一個關於性別、文化與倫理的深刻議題,值得各方深入討論與思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大多數對於這個問題並不太注意,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性別認同的困擾,或著身邊有親朋好友有這樣的狀態。所以多數的人真的不明白這是否有必要拿出來討論..但是當你有這樣的想法時。也許就是拿出來討論的原因了...
Thumbnail
大多數對於這個問題並不太注意,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性別認同的困擾,或著身邊有親朋好友有這樣的狀態。所以多數的人真的不明白這是否有必要拿出來討論..但是當你有這樣的想法時。也許就是拿出來討論的原因了...
Thumbnail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Thumbnail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Thumbnail
一個隱瞞自己同志性向的男生,和一個異性戀女生結婚,還生了小孩有了家庭。女方最後發現男方的黑歷史和隱藏最深的秘密,然後雙方在中老年的時候協議離婚……同性戀就是假結婚啦!就是有錯在先啦!
Thumbnail
一個隱瞞自己同志性向的男生,和一個異性戀女生結婚,還生了小孩有了家庭。女方最後發現男方的黑歷史和隱藏最深的秘密,然後雙方在中老年的時候協議離婚……同性戀就是假結婚啦!就是有錯在先啦!
Thumbnail
同志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 看到這次徵文活動,心中彷彿長出了名為勇氣的芽 我也想用文字為心中的彩虹著色 或許不夠完美,或許在茫茫文海中不會被發現 然而能以此為我的立場與價值觀發聲 用我目前最擅長的方式參與這個大日子 我深感榮幸
Thumbnail
同志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 看到這次徵文活動,心中彷彿長出了名為勇氣的芽 我也想用文字為心中的彩虹著色 或許不夠完美,或許在茫茫文海中不會被發現 然而能以此為我的立場與價值觀發聲 用我目前最擅長的方式參與這個大日子 我深感榮幸
Thumbnail
因為這些社會的「教誨」,確實讓部分的直男,感覺到自己總是要符合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標準,而且從小到大都充滿了壓力。因此,當多元性別在爭取權益、甚或指責「男性」是造成其他性別壓迫的來源時,他們就會跳起來捍衛自身,他們也感受到負擔了許多的壓力、折磨,同時他們也要自己高呼從來沒有意圖要去傷害其他性別族群。
Thumbnail
因為這些社會的「教誨」,確實讓部分的直男,感覺到自己總是要符合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標準,而且從小到大都充滿了壓力。因此,當多元性別在爭取權益、甚或指責「男性」是造成其他性別壓迫的來源時,他們就會跳起來捍衛自身,他們也感受到負擔了許多的壓力、折磨,同時他們也要自己高呼從來沒有意圖要去傷害其他性別族群。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新聞是這樣的:有一個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義工,她在台虎精釀面試時,被詢問“妳覺得最勇敢冒險的事情是什麼”,她坦言出櫃這件事情讓她覺得需要勇氣,結果被反譏“這樣也算”,引起了網友很大的迴響,並進一步引起社會大眾的討論。
Thumbnail
最近有一個新聞是這樣的:有一個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義工,她在台虎精釀面試時,被詢問“妳覺得最勇敢冒險的事情是什麼”,她坦言出櫃這件事情讓她覺得需要勇氣,結果被反譏“這樣也算”,引起了網友很大的迴響,並進一步引起社會大眾的討論。
Thumbnail
我不知道大家在研究性別議題時,有沒有一個經驗,就是你們有沒有發覺,目前很多的“性別歧視”其實多跟女性有關?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元性別氣質”?例如:
Thumbnail
我不知道大家在研究性別議題時,有沒有一個經驗,就是你們有沒有發覺,目前很多的“性別歧視”其實多跟女性有關?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元性別氣質”?例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