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借書人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多久沒有到社區附近的圖書館了呢?小時候總喜歡去圖書館借書,和家人一起坐在圖書區,翻翻小說看看新上架的新書。再長大點,到了段考期間在家讀書總是分心,到圖書館自習區和許多考生一起總有股被刺激的感覺好似不讀書不行。

  當我們脫離必須努力讀書考試的年代後,閱讀好似變得離我們很遙遠,況且科技發達的現在比起寫字,我們更喜歡打字;比起看書,我們更喜歡看影片。好像讀書是種很復古的事,是個很值得打卡告訴大家的事。

你上一次閱讀的書是什麼書呢?

raw-image

  在開始讀書之前我們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應該要買書還是去借書?」,我覺得這個答案是因人而異的,就和每個人的個性一樣,你喜歡巧克力,我喜歡草莓,沒有一定應該怎麼做,而且當你願意去想這個問題時,恭喜你已經踏出了閱讀的第一步了。
以下列出買書和借書的優缺點:

買書的優點

  1. 能擁有自己的一本書
  2. 想閱讀就能閱讀,不受時間限制
  3. 能自由的畫重點

借書的優點

  1. 在時限內積極看書
  2. 不用花錢
  3. 環保愛地球
  4. 能感受到書的氣息

  對我而言,我買了很多書也借了很多書,但很多我買的書被我買來後就放在書櫃裡從來沒看過,說來慚愧,因為沒有限制就忘了珍惜,那些確實是好書也是我在書店挑了許久買下來的,但時間一長工作一忙就容易忘了他們。而圖書館借的書有歸還日期的限制,就像是學校作業要檢查,再怎麼樣總得在檢查前寫完,所以看的速度和數量總超過購買的書。

買來的書不一定會看,借來的書不一定看完

  中國現代文學作家錢鍾書曾說過男女之間借書是一件很曖昧的事情,因為「一借一還,一本書可以做兩次接觸的藉口,而又不著痕跡。」,對我來說每本書在借與還的過程中集結了愛好這本書的人們,這份愛就隨著書本傳遞到下一個人的手裡,這樣的情感從買書是感受不到的。日本傳說有八百萬神是因為他們認為所有的物品都有靈性,只要信念夠深就能產生,而人們的情感、眼淚就會讓靈性不斷進化或好或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錢鍾書與老婆

錢鍾書與老婆

  我喜歡邊看書邊感受作者的心情,偶而也能感受到之前借書人的心情,我能明白大多數人不喜歡借到在書上畫重點或折角的書,當然我也不喜歡看到原本白白亮亮的書被塗鴉,但是換個角度想這或許是想幫作者加一筆,告訴之後的讀者這邊還有個重要的訊息,不要錯過囉!
  在感受書的溫度之前,防疫時期請多善用圖書館的紫外線消毒機,健康!


錢鍾書原文網址:
https://kknews.cc/essay/axa8zzv.html
錢鍾書照片網址:https://m1.aboluowang.com/uploadfile/2018/0328/20180328040649568.jpg

#圖書館借書人間 #錢鍾書 #買書 #借書 #圖書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Queenie的沙龍
4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願意分享並鼓勵所有喜歡寫字的、想要寫成書的人,自己學習編輯、自己學作電子書、找人幫忙發行,並在這些事裡精進自己,朝自己信仰的路走,即使非常的孤獨或是沒有人響應,但總會有誰剛好選中了你,或者自己也完成自己的自我期許!
Thumbnail
我願意分享並鼓勵所有喜歡寫字的、想要寫成書的人,自己學習編輯、自己學作電子書、找人幫忙發行,並在這些事裡精進自己,朝自己信仰的路走,即使非常的孤獨或是沒有人響應,但總會有誰剛好選中了你,或者自己也完成自己的自我期許!
Thumbnail
我是一個圖書館的重度愛好者,也很推薦大家,如果很擔心自己買到不合自己的書,或是擔心踩雷,不妨先從圖書館借閱開始。因為我也是這樣,慢慢地去接觸一些作者的書,知道哪一些作者是自己喜歡的,並藉此培養和訓練自己挑書的能力。
Thumbnail
我是一個圖書館的重度愛好者,也很推薦大家,如果很擔心自己買到不合自己的書,或是擔心踩雷,不妨先從圖書館借閱開始。因為我也是這樣,慢慢地去接觸一些作者的書,知道哪一些作者是自己喜歡的,並藉此培養和訓練自己挑書的能力。
Thumbnail
這是一本愛書人都會喜歡的書啊 拿到這本書後大概2~3小時就看完了,很多地方都會讓我感受到作者真的很喜歡書,就像是看著作者對著書告白一樣,雖然有些地方顯得有些激動,但我想這應該是因為愛吧!! 裡面有許多值得分享的地方,盡可能簡潔的與您一同體會書的美好!!
Thumbnail
這是一本愛書人都會喜歡的書啊 拿到這本書後大概2~3小時就看完了,很多地方都會讓我感受到作者真的很喜歡書,就像是看著作者對著書告白一樣,雖然有些地方顯得有些激動,但我想這應該是因為愛吧!! 裡面有許多值得分享的地方,盡可能簡潔的與您一同體會書的美好!!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
Thumbnail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Thumbnail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Thumbnail
依稀記得人生中第一次買書事在學校與書商舉辦的書展上,我買了一本和成語有關漫畫,一回一回的漫畫搭配一個個不同的成語,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簡單情節解釋成語的意思,那本又厚又中的粉紅色漫畫對當時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我而言簡直是本寶典!   當時的班導師很喜歡在上課時發問,答對的人可以獲得一瓶飲料當獎勵,每次我總踴
Thumbnail
依稀記得人生中第一次買書事在學校與書商舉辦的書展上,我買了一本和成語有關漫畫,一回一回的漫畫搭配一個個不同的成語,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簡單情節解釋成語的意思,那本又厚又中的粉紅色漫畫對當時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我而言簡直是本寶典!   當時的班導師很喜歡在上課時發問,答對的人可以獲得一瓶飲料當獎勵,每次我總踴
Thumbnail
我們渴望機會,希望人生藉此峰迴路轉。 然而,讀一本書就像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可能成長、可能感動、可能有了方向與希望、可能看見不曾見過的世界,也可能走進無法體驗的人生。
Thumbnail
我們渴望機會,希望人生藉此峰迴路轉。 然而,讀一本書就像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可能成長、可能感動、可能有了方向與希望、可能看見不曾見過的世界,也可能走進無法體驗的人生。
Thumbnail
有多久沒有到社區附近的圖書館了呢?小時候總喜歡去圖書館借書,和家人一起坐在圖書區,翻翻小說看看新上架的新書。再長大點,到了段考期間在家讀書總是分心,到圖書館自習區和許多考生一起總有股被激勵的感覺。 在開始讀書之前我們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應該要買書還是去借書?」,我覺得這個答案...
Thumbnail
有多久沒有到社區附近的圖書館了呢?小時候總喜歡去圖書館借書,和家人一起坐在圖書區,翻翻小說看看新上架的新書。再長大點,到了段考期間在家讀書總是分心,到圖書館自習區和許多考生一起總有股被激勵的感覺。 在開始讀書之前我們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應該要買書還是去借書?」,我覺得這個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