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昇冒險王國 Moonrise Kingdom(201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所有童話都是大人寫的,因此沒有哪篇童話不哀傷。Peter Pan如此,以它為原型的<月昇冒險王國>亦是如此。
縱然是完全不同的敘事,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風格仍保留了奇幻的基調,只是沒有了飛行、沒有了小仙子,Sam成為了會看圖索驥、野地求生的童軍,Suzy假借望遠鏡把疏離變換成親近而擁有了魔法;在現實之中的孩子,只能自力更生、只能想像偽裝以實現夢想,對比場面調度經營出的「繽紛」、「童趣」成了一大反差。在這部片中,魏斯·安德森的風格化有了最具意義的存在,便是去懷疑這些形式、符號的意圖,再怎麼精緻、再怎麼溫馨,都是用一個「私」的價值去觀看、去框架他人的內心世界,一如大人自以為有權為孩子定義何謂幸福。
全片並沒有什麼極惡的壓迫卻讓Sam和Suzy偕同離家,隨著情節的展開,儘管知道這兩個孩子是因為找不到歸屬─即或身處原生家庭─是因為不能被理解而出走,我們仍然不明白為何這就足以成為離開的理由,那是多麼不識愁滋味抑或是草莓般的天真浪漫?卻是我們不能明白那個人最初、最根本的動機,或許是我們離那樣的純粹已然太遠,只有孩子還能感應最真實的不安、採取最直接的行動:去找出我們是誰?世界可有容得下「我」的存在?是否有任何人、事、物能夠回應關於我的一切?
Sam和Suzy只是因為有同樣的敏銳而結伴,直到他倆第一次紮營、盤點行李,Sam無意惹哭了Suzy,他們才發現彼此「不被理解」的共通性。沒有正面道歉的Sam主動走進Suzy躲著流淚的帳篷,和解,用一種無需言說的方式,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是這麼無心、這麼輕易,而自己也可能不只是受害者也可能是傷人者。那一刻,他們一起成長了。
只是,就連孩子都被豢養太久,他們只管逃離卻沒有方向,只是尋著前人的路徑,復刻一場他們不曾拓荒的冒險;他們無法明確形狀那些空虛,而約略名之為愛。那些太多、需要窮盡一生去追尋的答案,大人世界卻未給予典範。大人們壓抑著情感、循規蹈矩追求熱情、維繫平行人生的家庭、有些僵化的社會福利,使得孩子懵懵懂懂,模仿大人的樣式,像是Suzy一雙濃濃的眼妝、倆人學習法式親吻、說著自己的胸部還會發育、以結婚的形式作為在一起的正當性……有些荒謬地以為長大的一切就是答案,有些天真的令人心疼。
另一個更明顯的安排是,原本加入搜捕的童子軍們,因為其中一人轉念「Sam是我們的一員,如果不能幫他,我們還算男人嗎?」縱然本性不是惡的,卻也不是因為正氣凜然的童軍精神大復活,而是所謂的、相對童軍榮譽表彰更為抽象的「男子漢」形象成為了他們的追求,不明所以的單純也正是童真的可貴與可惜。
經歷一場徒勞無功的冒險,某種程度上這樣的結局意味著孩子的大哉問不得不再次被大人的價值所收編。儘管攜手跳入洪流不見得比這樣的安排更好,更可能是魏斯·安德森多希望這場「鬧劇」教會了大人什麼─(一直使人聯想到丁丁歷險記的)夏普警長是否能從平靜卻不滿足的釣魚生活重拾勇敢的情懷、童軍隊長終於跳開階級的框架讓熱情燃燒扛下領導的責任、Suzy的父母說道「我們是他們的一切,但這還不夠」而終於明白身為父母有時該「少做一些」,這是魏斯·安德森的溫柔與樂觀,用一場小題大做讓每個人自行回答;而現實與悲觀的是,Sam和Suzy與所有主要角色,僅僅只踏上「月昇王國」那麼一回,日後他們是否能再重回那裡,為所有生命的疑惑找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答案?為自己的心找到得以安放的歸宿?因著未能演出的角色人生,在觀眾的心中留下了些許遺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236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身為旁觀者,對悲劇不忍追問「然後呢?」,身為局內人,卻是不問也必須面對這個問題,更可能是,卡在那個當下去過著未來的日子。 由宮本輝同名小說改編的正是談到不會被說出口的悲劇之後;總是關注社會事件、背景「當下」的是枝裕和,在這部處女作中處理的卻是「之後」......
彼得潘是本片的原型,只是這次的童話兒童不宜,主角也換成長大之後的溫蒂/蘿拉。 童話中彼得潘是自願離家的,卻又成為「遺失男孩」的首領,在這群孩子心裡恐怕仍舊認為自己是被父母所遺棄,而憑藉想像建構出永無島、靠著精神力在其中不老不死,脫離成為大人的那份殘酷。電影中這群孤兒也有同樣的背景,蘿拉原也是....
身為旁觀者,對悲劇不忍追問「然後呢?」,身為局內人,卻是不問也必須面對這個問題,更可能是,卡在那個當下去過著未來的日子。 由宮本輝同名小說改編的正是談到不會被說出口的悲劇之後;總是關注社會事件、背景「當下」的是枝裕和,在這部處女作中處理的卻是「之後」......
彼得潘是本片的原型,只是這次的童話兒童不宜,主角也換成長大之後的溫蒂/蘿拉。 童話中彼得潘是自願離家的,卻又成為「遺失男孩」的首領,在這群孩子心裡恐怕仍舊認為自己是被父母所遺棄,而憑藉想像建構出永無島、靠著精神力在其中不老不死,脫離成為大人的那份殘酷。電影中這群孤兒也有同樣的背景,蘿拉原也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輕盈的快樂,像漂浮咖啡上那球冰淇淋,這樣的感覺,隨著年齡增長也慢慢融化在苦澀的咖啡裡。有時候,長大的感覺好像不那麼跟小時候想的一樣期待。聽聽Peter Pan Was Right,在一首歌的時間裡感懷那些對童年的懷念和長大的感慨,在午夜的飛行裡觸動你心底未曾仔細注意過的、卻也最柔軟的部分。
Thumbnail
詩享家彼得潘點播:〈Peter Pan Was Right〉 「人生的目標,總是做個孩子,偶爾當個大人。」 我想彼得潘是對的, 每個人都飛翔在一座永無島, 卻還是一心找尋第二顆星星。 只有我, 獨自在島上一天天變老, 卻始終在前往星群的路上不想長大。
Thumbnail
回歸人性深層的心靈渴求: 其實納尼亞的故事只是很簡單的童話,連帶著改編後的電影也更加適合輕鬆賞玩,何以需要這麼長篇大論地分析內在精神呢?
Thumbnail
介紹了《紅髮安妮》中的故事,探討了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困境,該書如何陪伴不同時代的女孩兒,並引發了對個人創意想像力、自我認同和外在自卑、愛美的思辨等議題。故事中所呈現的角色和情節提供了對讀者生活的反思和啟發。
Thumbnail
《小王子》的故事蘊含深刻的哲理,提醒我們要重視孩子的純真,珍惜真愛、友誼和責任。文章深入探討了小王子在星球上的奇妙冒險,以及他與飛行員的友誼。這部經典文學作品適合所有年齡層閱讀,是一部童話故事,也是一部人生哲學。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你們真的都是很好的孩子,但這不是讚美喔。」 面對童年逆境生存的方法,有時不適用於長大之後的環境,讓人背離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我想要的就是這個」,卻無法看見內心真正的渴望。
Thumbnail
這個世界依賴著大人的機制才能運作 如果說全世界的人都成為了小王子 保有著那顆善良和純粹 那麼遭遇外來危險的時候誰來保護他 所以長大了就是長大了 不能是小王子 這樣的純粹要由我們來保護 這個世界的大人都曾經是小王子 我們小心翼翼的保護這那份純粹 我們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是小王子 因為實踐沒有一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輕盈的快樂,像漂浮咖啡上那球冰淇淋,這樣的感覺,隨著年齡增長也慢慢融化在苦澀的咖啡裡。有時候,長大的感覺好像不那麼跟小時候想的一樣期待。聽聽Peter Pan Was Right,在一首歌的時間裡感懷那些對童年的懷念和長大的感慨,在午夜的飛行裡觸動你心底未曾仔細注意過的、卻也最柔軟的部分。
Thumbnail
詩享家彼得潘點播:〈Peter Pan Was Right〉 「人生的目標,總是做個孩子,偶爾當個大人。」 我想彼得潘是對的, 每個人都飛翔在一座永無島, 卻還是一心找尋第二顆星星。 只有我, 獨自在島上一天天變老, 卻始終在前往星群的路上不想長大。
Thumbnail
回歸人性深層的心靈渴求: 其實納尼亞的故事只是很簡單的童話,連帶著改編後的電影也更加適合輕鬆賞玩,何以需要這麼長篇大論地分析內在精神呢?
Thumbnail
介紹了《紅髮安妮》中的故事,探討了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困境,該書如何陪伴不同時代的女孩兒,並引發了對個人創意想像力、自我認同和外在自卑、愛美的思辨等議題。故事中所呈現的角色和情節提供了對讀者生活的反思和啟發。
Thumbnail
《小王子》的故事蘊含深刻的哲理,提醒我們要重視孩子的純真,珍惜真愛、友誼和責任。文章深入探討了小王子在星球上的奇妙冒險,以及他與飛行員的友誼。這部經典文學作品適合所有年齡層閱讀,是一部童話故事,也是一部人生哲學。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你們真的都是很好的孩子,但這不是讚美喔。」 面對童年逆境生存的方法,有時不適用於長大之後的環境,讓人背離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我想要的就是這個」,卻無法看見內心真正的渴望。
Thumbnail
這個世界依賴著大人的機制才能運作 如果說全世界的人都成為了小王子 保有著那顆善良和純粹 那麼遭遇外來危險的時候誰來保護他 所以長大了就是長大了 不能是小王子 這樣的純粹要由我們來保護 這個世界的大人都曾經是小王子 我們小心翼翼的保護這那份純粹 我們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是小王子 因為實踐沒有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