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之月》評價:我們兩人相愛,與你何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文>>>https://bit.ly/3DMN3nr
《流浪之月》(2022) [9/10]

在下大雨的公園裡,更紗獨自一人坐在椅子上淋著雨看書,就算書本漸漸被淋濕也不為所動,此時一把傘出現為她擋住了雨,靠近她的是位年紀大上許多的青年-文,而他接著開口問更紗:你要來我家嗎...?

當警方發現失蹤已久的更紗住在文的家中,文成了誘拐犯被羈押,而更紗成了被誘拐的女童,兩人這樣的形象烙印在所有人的腦海中,直到他們15年後再次相遇,倆人才發現這樣的罪名會永遠牢抓著他們不放...
《人類大歷史》一書中寫到,自然界的哺乳類動物中,近親、同性、不分年齡的交配行為,雖然不是常態,但也非「不當行為」,並不會因此被同群體的成員殺害或驅逐。而人類隨著文明發展,開始建立道德框架,以上行為開始被列為犯罪,但隨著年代也有些禁忌漸漸改觀,像是同性婚姻的合法就是一例。

《流浪之月》的男主角文被視為「戀童癖」,在道德框架下是違反道德行為,但先不論法律的話,若是這個人像文一樣並沒有實際的侵犯行為,而女童也沒有不適、甚至還相處得很愉快,那還算是犯罪嗎?

(以下有雷)
「你是屬於你自己的,別讓別人擁有你。」

為了隱藏自己另一個秘密,文選擇被指控為羅莉控,並在自己被羈押、更紗被強行帶走之前,留下了這句話給更紗。文和更紗是兩個獨立且完整的個體,雖然擁有各自的傷痛和陰影,但他們相處時並不是互補,而是感覺到彼此身上都有不願揭露的傷口,才互相幫忙彼此,讓對方知道自己是完整的、是有人喜歡著的。

15年後兩人成為鄰居,在陽台上更紗對文說:「你是唯一一個能夠真正喜歡我的人,我只是想幫你做點什麼」,文聽到後激動不已,我想是因為這也是文想說的話吧。兩人藉由幫助彼此,證明自己屬於自己,擁有可以讓別人幸福的能力,而不是無處可去的人。
「人們果然還是只按照自己想看到的樣子,去看待事物阿。」

非當事人藉由媒體去定罪了當事人,而警方也順從輿論結了案,讓整個社會替文和更紗冠上罪名。在這網路時代只要上了媒體,基本上就是無路可逃,更紗身邊的人開始以關心之名給建議,但實際上是在掩蓋發自內心的歧視和憐憫,更可怕的是文和更紗努力想表達真相時,社會會以更大的力量反撲。

連小孩都看的出這兩人相愛著彼此,卻沒有大人願意相信他們說的話,所以不能責怪他們不為自己辯護,因為結果都會是一樣,真相說不說出口已經沒有差別。「我有做什麼需要被你原諒的嗎?」這句大概是無辜的兩人想對所有人的吶喊吧。
「你居然沒有說晚餐前不能吃冰淇淋!」

從一開始更紗和文的第一次晚餐說出這句話時,就點出兩人最渴望的事情:自由。他們在彼此的家庭中已經失去自由,更不用說在被社會定罪後,讓他們離自由越來越遠。電影中有好多片刻,像是回到恐怖情人的住處發現他正拿著利器、因為上了媒體被老闆辭退、好心收留好友女兒卻又被誤會成是誘拐女童、咖啡店被噴上不雅字眼...等等令人緊張的劇情安排,都好令人擔心結局會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但好險他們都是很堅強的人,知道自己仍有能力去追求自由,也認知到如果想活下去,就必須無視別人的目光和彼此在一起,所以兩人最後選擇了流浪。人生和月亮一樣有陰晴圓缺,但只要和彼此在一起,心中的月亮就會永遠是圓的,照亮他們前方的路。

最後,他們自由了。

我們兩人相愛,與你何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10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本以為看完《雙軌人生》的心情會是充滿惆悵,但令我驚訝的是,雖然電影前段符合愁雲慘霧的預期,但後段卻帶來很大的驚喜,以及和《荼靡》截然不同的觀點。
看不懂預告在演什麼、但正片總是能讓人驚喜連連,是喬登皮爾電影的一貫特色,若是第一次看他的作品,對於《不!》極可能會因為期待落差而失望,但要是剛好頻率對了,歡迎成為被喬登皮爾馴服的影迷們。
《子彈列車》特別用心的地方在於,它有一個哲學性的命題在支撐整個劇本,而且這個命題緊扣著每個角色和劇情安排,讓人不會因為五花撩亂就遺忘它的存在,這個命題是「命運」。
今年的漫威宇宙由兩位初代復仇者打前鋒,帶頭拯救全球無數家電影院,確實是刺激了票房。但對於漫威新階段有所期待的粉絲,或是胃口已經被養大的一般觀眾而言,這兩部電影是否能給出新的刺激呢?
相較於是枝裕和許多前作中總會存在的悲劇色彩,《嬰兒轉運站》所散發出的人性光輝如此耀眼,要說這是是枝裕和最幸福的一部電影,我想一點也不為過吧。
《餘命10年》雖然仍是老公式的複製品,但它調整了劇情重心,將原本放在愛情的比重,挪用了更多比例到「生命」的摹寫上。
原本以為看完《雙軌人生》的心情會是充滿惆悵,但令我驚訝的是,雖然電影前段符合愁雲慘霧的預期,但後段卻帶來很大的驚喜,以及和《荼靡》截然不同的觀點。
看不懂預告在演什麼、但正片總是能讓人驚喜連連,是喬登皮爾電影的一貫特色,若是第一次看他的作品,對於《不!》極可能會因為期待落差而失望,但要是剛好頻率對了,歡迎成為被喬登皮爾馴服的影迷們。
《子彈列車》特別用心的地方在於,它有一個哲學性的命題在支撐整個劇本,而且這個命題緊扣著每個角色和劇情安排,讓人不會因為五花撩亂就遺忘它的存在,這個命題是「命運」。
今年的漫威宇宙由兩位初代復仇者打前鋒,帶頭拯救全球無數家電影院,確實是刺激了票房。但對於漫威新階段有所期待的粉絲,或是胃口已經被養大的一般觀眾而言,這兩部電影是否能給出新的刺激呢?
相較於是枝裕和許多前作中總會存在的悲劇色彩,《嬰兒轉運站》所散發出的人性光輝如此耀眼,要說這是是枝裕和最幸福的一部電影,我想一點也不為過吧。
《餘命10年》雖然仍是老公式的複製品,但它調整了劇情重心,將原本放在愛情的比重,挪用了更多比例到「生命」的摹寫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少女漫畫單行本《戀愛生存論》的創作心路歷程與靈感來源。漫畫融合了作者的個人經歷,探索愛情與自我選擇的主題,並透過兩位主角的故事展現了對於自由與真實意願的追尋。本作在少女漫畫的範疇中,呈現了一種不同的面貌,強調個人選擇的重要性。透過輕鬆幽默的筆觸,讓讀者感受到成長與抗爭的趣味。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文以載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他知道,無論如何,生活總會繼續。而他,只是在這複雜的世界中浮沈的一個普通人罷了。 在這個陌生的國度,他經歷了性與愛的啓蒙,卻也體會到了兩者之間的巨大鴻溝。他不再是那個天真地相信「文以載道」的少年了,但或許,這正是成長的意義所在。
Thumbnail
看完凪良汐的《菫莊的房客》,有興趣再看她的小說,於是找來已拍成電影的《流浪的月》來看,而且看完小說的當天立即看電影,想看看影像化後的故事。 《流浪的月》的故事簡單又複雜,簡單在於主線基本上只有一條,就是男女主角的兩次相遇,複雜在於他們的關係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事實是,不管女主角說了多少遍,也始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女主角情感起伏的文章,充滿了愛與恨的動容。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她的感情紛亂,以及對愛情的追問。文章內容豐富,情感豐富,是一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文章。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
Thumbnail
這場關係如月亮對地球,無法靠近,不得生根,只能流浪,否則活不下去。 (此篇介紹小說與改編的電影作品)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少女漫畫單行本《戀愛生存論》的創作心路歷程與靈感來源。漫畫融合了作者的個人經歷,探索愛情與自我選擇的主題,並透過兩位主角的故事展現了對於自由與真實意願的追尋。本作在少女漫畫的範疇中,呈現了一種不同的面貌,強調個人選擇的重要性。透過輕鬆幽默的筆觸,讓讀者感受到成長與抗爭的趣味。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文以載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他知道,無論如何,生活總會繼續。而他,只是在這複雜的世界中浮沈的一個普通人罷了。 在這個陌生的國度,他經歷了性與愛的啓蒙,卻也體會到了兩者之間的巨大鴻溝。他不再是那個天真地相信「文以載道」的少年了,但或許,這正是成長的意義所在。
Thumbnail
看完凪良汐的《菫莊的房客》,有興趣再看她的小說,於是找來已拍成電影的《流浪的月》來看,而且看完小說的當天立即看電影,想看看影像化後的故事。 《流浪的月》的故事簡單又複雜,簡單在於主線基本上只有一條,就是男女主角的兩次相遇,複雜在於他們的關係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事實是,不管女主角說了多少遍,也始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女主角情感起伏的文章,充滿了愛與恨的動容。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她的感情紛亂,以及對愛情的追問。文章內容豐富,情感豐富,是一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文章。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
Thumbnail
這場關係如月亮對地球,無法靠近,不得生根,只能流浪,否則活不下去。 (此篇介紹小說與改編的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