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完美是種概念│美國殺人魔 American Psycho (200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為一部形式主義的作品,千萬別把「美國殺人魔」當成一個角色,克里斯汀·貝爾飾演的派翠克·貝曼,在電影一開頭就很直白的告訴觀眾:「派翠克·貝曼是種概念,抽象的概念」。在他那麼精緻、自律的日常規範下,他自剖的口白有種過度解說的干擾,到了最後才又發現是那麼必須,去呼應片尾他自剖罪行卻無人當一回事;若在觀影過程,我們不願意接受那樣的「干擾」,等同於和整個曼哈頓的人一起旁觀,使他的告解沒有意義。

是,派翠克·貝曼是種概念,是資本主義的劇毒,是集體的思覺失調。

不過是去父親公司掛個副總裁職稱,明明沒有任何正經事可做(唯一的事可能是去還錄影帶吧),仍舊每日西裝筆挺出入辦公室、名餐廳、酒吧、遊艇俱樂部……當旁人質疑他根本無所事事時,貝曼怒吼出自己最大的慾望 ”I WANT TO FIT IN ! ”,因此,在聚會打屁中空談「應該」關注任何一種歧視、減低核武軍備競賽等等,如同將「悲慘世界」的海報裱框高掛,不過視為一種秀異的展示,在人人亟欲成為一員的頂層小圈圈裡,每個人即使可以彼此碰觸(儘管貝曼非常討厭)實際上卻是不存在的,只是透過一個議題,連發表意見都遠談不上地搬弄那些主題標籤,以偽裝成思想、填補空白,實則無力去解決所有議題的核心,也難怪貝曼會對遊民說:「如果這麼餓,幹嘛不找工作?」何不食肉糜的菁英斯唯一旦受到冒犯,最終使剩下惱羞成怒的暴力,以毀滅和掩蓋處理掉問題的「產物」,問題本身卻在深淵裡直視貝曼的眼睛。

這群成功者兼失敗者,若要融入,勢必需要強大的定位,否則他們將會和中下階層沒兩樣、被這股洪流所吞沒。交換名片的段落固然荒謬搞笑,被誇大百倍的真實卻仍有真實之處;名片不只是名片,更承載了人的份量,是在掏出的剎,那道注目的眼光、決定你夠不夠格進入多西亞的門檻。

當然,更重要的那個「名字」。同樣誇張的「錯認」安排,代表的相似性等同於可取代性;忍受

保羅·艾倫(由傑瑞德·雷托飾演)錯認的貝曼和對方聊著他以為的貝曼,那個人又是誰?這個問題的「不重要」成為了重要的事:正因為貝曼是個概念,可以是任何人也就可以不是任何人,哪裡都進得去也就沒有哪裡值得去。保倫不僅是貝曼的假想敵,更痛的是保羅根本不把自己當作一回事;保羅的錯認,是在根本上否定了貝曼賴以生存所嚴厲維繫的一切,尤其在中後段有一幕大樓管理員喚貝曼為「史密斯先生」-就連一個「看門的」都能把他當成no body?走投無路的貝曼,只能以開槍作為反應了。

若 FIT IN 是最大的慾望,殺人則成為失望的宣洩。金寶警探和帶看屋的女人成為貝曼分裂出的角色,前者戳破他的完美假面、一步步使他露出馬腳,後者替他粉飾太平、告誡他不要再回到「這裡」(累積屍體的保羅公寓)來。所有的殺戮發生在他的腦中、他的筆記本裡,卻不代表一切並未發生,然而保羅究竟是死是活?究竟貝曼殺了多少人?這些或許仍不是重點,而是整個環境、所有人都是共犯結構,一起視若無睹、一起否認、一起做偽證;突然間人們的臉儘管有著人類特徵卻都沒有了情緒特徵,只剩下貪婪和不屑,同情別人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同情自己,但「自己」又是誰呢?彷彿陷入無間地獄般,又再度回到同樣的迷失裡。

沒有其他隔閡了,我跟不可控制的瘋狂以及邪惡的相同之處,我所造成的傷害和我的蠻不在乎,這些我都已經超越了,我停不了的痛苦十分尖銳,我不希望任何人能有更好的世界,事實上我希望加諸我的痛苦於他人,我不希望任何人能逃脫,可是在承認這點之後,還是沒得淨化洗滌,我的懲罰持續逃避我,我對自己更無進一步了解,我的告解得不到新知識,我的告解沒有意義。

最終貝曼達到了另一種「融入」,他成為了一種比他所厭惡的世界還大的概念。

http://hashtalkmovies.mystrikingly.com/blog/american-psycho-200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39會員
261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影論寫作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Thumbnail
2025/04/28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Thumbnail
2025/04/23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Thumbnail
2025/04/23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Thumbnail
2025/04/16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Thumbnail
2025/04/16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電鋸驚魂》是一部於2004年上映的恐怖劇情片,由詹姆斯·溫托曼執導。電影以其扭曲的心理恐怖和令人匪夷所思的情節而聞名。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神秘的城市中,主要角色是兩位被關押在一個血腥的遊戲裡的陌生人。 他們必須通過解決一系列令人恐懼的謎題和致命的考驗,來爭取自己的生存機會
Thumbnail
《電鋸驚魂》是一部於2004年上映的恐怖劇情片,由詹姆斯·溫托曼執導。電影以其扭曲的心理恐怖和令人匪夷所思的情節而聞名。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神秘的城市中,主要角色是兩位被關押在一個血腥的遊戲裡的陌生人。 他們必須通過解決一系列令人恐懼的謎題和致命的考驗,來爭取自己的生存機會
Thumbnail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Thumbnail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Thumbnail
希望你能夠愛人,希望你可以被人所愛,希望你還能愛這個世界。
Thumbnail
希望你能夠愛人,希望你可以被人所愛,希望你還能愛這個世界。
Thumbnail
影集如實還原了在法庭上受害者家屬所言的字字句句,演繹了他們心碎而失控的一面,卻無告知當事人將翻拍此一場景。當家屬們看到過往的傷痛重新搬上檯面時,只能被迫接受突如其來的二次傷害。在觀劇同時,更值得反思的是當影集享受著高收看量、高話題度,被害者遺族的位置應被放置在哪?他們是否有機會發聲,還是依舊失聲?
Thumbnail
影集如實還原了在法庭上受害者家屬所言的字字句句,演繹了他們心碎而失控的一面,卻無告知當事人將翻拍此一場景。當家屬們看到過往的傷痛重新搬上檯面時,只能被迫接受突如其來的二次傷害。在觀劇同時,更值得反思的是當影集享受著高收看量、高話題度,被害者遺族的位置應被放置在哪?他們是否有機會發聲,還是依舊失聲?
Thumbnail
作為影評人,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是失望的;作為考夫曼的影迷、單方的心靈伴侶與創作者,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接受,也願意看得更多──因為作品何必總是要被檢視優劣進退步,也因為在那個耽溺和狂亂裡有深刻的痛苦,而感覺著自己能理解的痛苦,亦是窩心的。
Thumbnail
作為影評人,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是失望的;作為考夫曼的影迷、單方的心靈伴侶與創作者,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接受,也願意看得更多──因為作品何必總是要被檢視優劣進退步,也因為在那個耽溺和狂亂裡有深刻的痛苦,而感覺著自己能理解的痛苦,亦是窩心的。
Thumbnail
作為一部形式主義的作品,千萬別把「美國殺人魔」當成一個角色,克里斯汀·貝爾飾演的派翠克·貝曼,在電影一開頭就很直白的告訴觀眾:「派翠克·貝曼是種概念,抽象的概念」。在他那麼精緻、自律的日常規範下,他自剖的口白有種過度解說的干擾,到了最後才又發現是那麼必須......
Thumbnail
作為一部形式主義的作品,千萬別把「美國殺人魔」當成一個角色,克里斯汀·貝爾飾演的派翠克·貝曼,在電影一開頭就很直白的告訴觀眾:「派翠克·貝曼是種概念,抽象的概念」。在他那麼精緻、自律的日常規範下,他自剖的口白有種過度解說的干擾,到了最後才又發現是那麼必須......
Thumbnail
如果我們真的先放下甚麼意識型態的討論、甚麼對 70 年代電影的美學吸收,甚麼超越漫畫電影的力道,就先回到漫畫裡頭那場從來不曾止息的對立與爭論,那這就還是有點打動人。布魯斯.韋恩,他在千萬人之中找到了你,他其實深愛著你,你是一個他錯過的機會,你是一個他沒做出的抉擇,你也是他未來的精神解藥。
Thumbnail
如果我們真的先放下甚麼意識型態的討論、甚麼對 70 年代電影的美學吸收,甚麼超越漫畫電影的力道,就先回到漫畫裡頭那場從來不曾止息的對立與爭論,那這就還是有點打動人。布魯斯.韋恩,他在千萬人之中找到了你,他其實深愛著你,你是一個他錯過的機會,你是一個他沒做出的抉擇,你也是他未來的精神解藥。
Thumbnail
當政府機構因官僚或貪污而失去功能,民間團體因為環境和經濟的惡化而一個個關門,中下階層的家庭沒有資源,被迫遊走在法律邊緣才能生存。這所有的因素加起來,便構成了失能社會。
Thumbnail
當政府機構因官僚或貪污而失去功能,民間團體因為環境和經濟的惡化而一個個關門,中下階層的家庭沒有資源,被迫遊走在法律邊緣才能生存。這所有的因素加起來,便構成了失能社會。
Thumbnail
能夠再次一窺將電影「玩」得有聲有色的蓋瑞奇新片,實是今年夏季最有情調之事,沒錯,蓋瑞奇就是在玩電影,這點我們必須承認,而且我們也買帳買得心甘情願。 蓋瑞奇這次不玩草根粗漢的耍笨英倫氣、或是急速解謎
Thumbnail
能夠再次一窺將電影「玩」得有聲有色的蓋瑞奇新片,實是今年夏季最有情調之事,沒錯,蓋瑞奇就是在玩電影,這點我們必須承認,而且我們也買帳買得心甘情願。 蓋瑞奇這次不玩草根粗漢的耍笨英倫氣、或是急速解謎
Thumbnail
真實只能通過欺瞞與虛構來碰觸、汲取。我不曾相信柏格曼電影中那些聲嘶力竭的眼淚與血,卻為那些幻影深淵的錘鍊,感到私密的慰藉。
Thumbnail
真實只能通過欺瞞與虛構來碰觸、汲取。我不曾相信柏格曼電影中那些聲嘶力竭的眼淚與血,卻為那些幻影深淵的錘鍊,感到私密的慰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